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最长寿儿子:手握重兵却未参与九子夺嫡,78岁寿终正寝

康熙最长寿儿子:手握重兵却未参与九子夺嫡,78岁寿终正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97 更新时间:2024/1/21 16:07:26

春秋时期齐国五公子之乱、李唐初年玄武门之变、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等等,这些都是历史上伴随着政权更迭而产生的夺嫡之争。

康熙朝的九子夺嫡是历史上最漫长且最盛大的夺嫡之争,在这场政治斗争结束后,不少康熙的皇子都被清算,而十二阿哥胤祹却能手握重兵得一善终。

十二阿哥胤祹其人

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的侍女,随侍陪嫁到清廷后宫,年少时的康熙曾多次受到苏麻喇姑的照顾,在他患病时也是苏麻喇姑衣不解带的悉心照顾下痊愈,对于康熙来说,苏麻喇姑是像孝庄太后一样值得尊重的长辈。

在孝庄太后去世后,苏麻喇姑被康熙皇帝留在宫中荣养,为了慰藉苏麻喇姑的晚年生活,康熙皇帝将年仅两岁的胤祹送到她的身边,由她亲自教养。

苏麻喇姑作为康熙皇帝曾经的蒙老师,在她的照看下,胤祹即便不被康熙皇帝宠爱,也能平安顺遂地长大。苏麻喇姑本性坚韧且多才多艺,在她的亲自教养下,胤祹长成了一个心胸宽广秉公持正的人。

胤祹二十四岁之前,一直像一个小透明一样在皇宫长大,在二十四岁时他被封为贝子,之后才逐渐走进众人的视线,康熙皇帝也渐渐对这个儿子亲厚起来,几次巡视也让他随侍在侧。

九子夺嫡

康熙皇帝膝下共二十四个儿子,最得他看重的便是赫舍里皇后所生的二阿哥胤礽

在那个信奉嫡长子继承制的时代,胤礽虽没有占据长子的优势,但他是正妻皇后所生,是实打实的嫡子,因此,在他两岁时就被康熙皇帝立为太子。

按理说早早被立为太子的胤礽只需要等到皇帝百年后自动继位即可,但随着胤礽年纪渐长,野心也逐渐膨胀,他利用自己太子的身份,不断拉拢朝臣,培植了不少的势力。

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即便这个人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太子的行径传到康熙皇帝耳中后,皇帝一气之下废了太子,第二年又复立,重新登上太子之位的胤礽非但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结党营私,意欲报复康熙皇帝。

如此一来,康熙皇帝对这个儿子彻底死心,不仅再一次废了他的太子之位,还将他圈禁起来,至死不得出。

胤礽被废后,盯着太子之位的几个皇子之间早已暗流涌动。四阿哥胤禛原本是站在太子一方,但太子倒台后他决心与其他兄弟争一争,便与十三阿哥胤祥结成一派。

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祺将十四阿哥胤禵推至台前,形成两党对立的形势。

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则在一旁观望,本想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却不曾想康熙皇帝亲自将胤禔胤祉二人处置,断了他们继位的可能性。

后来康熙病重期间,十四阿哥胤禵被远派,远离了京城,失了先机,在康熙去世后,四阿哥胤禛在隆科多的支持下登上皇位,成为了新一代的帝王。

保持中立,独得善终

就在八阿哥胤禩与四阿哥胤禛两党争斗的你死我活时,十二阿哥胤祹逐渐在朝堂占据一席之地。

康熙56年,胤裪奉命主持操办仁宪皇太后的丧事,仁宪皇太后是康熙皇帝的嫡母,这场丧事必定要办得隆重,让世人看到皇帝的孝心。

胤祹也自是不负众望,将这件事办得漂亮,康熙也看到了这个一向被他忽视的儿子出众之处,他开始重视起这个儿子,每每交代给胤祹的任务,他都能完成的很好,康熙便将内务府总管一职交给胤祹。

在九子夺嫡时期朝堂暗流涌动,做为手握实权的成年皇子,十二阿哥胤祹早早就表现出无心皇位的想法,因此八皇子党与四皇子党都暗中拉拢他,但胤祹自幼被生母定嫔和苏麻喇姑教导,立身持正,在夺嫡之争中始终保持中立。

康熙六十一年,九子夺嫡落下帷幕,雍正皇帝登基后开始对自己的兄弟实行清算,现在他对立面的康熙皇子们或丧命,或圈禁,即便是没有参与夺嫡的皇子也被边缘化。

而胤祹因为自身立场坚定并且受康熙皇帝看重,在朝堂担任要职,为了笼络胤祹,雍正加封他为履郡王。

但雍正多疑的本性让他始终对自己的兄弟不能完全放心,于是他找了借口将胤祹的爵位由郡王降为贝子。

可即便是雍正的作为让人心寒,胤祹也没有说过他的一句不是,反而坦坦荡荡地接受了雍正的安排,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久而久之,雍正也看到了他的忠心,重封他为履郡王。

到了乾隆皇帝继位后,胤祹安分守己认真负责的态度拉满了新皇的好感度,他被封为履亲王,在朝政上乾隆对他也十分信任,很多政务都交给经验丰富的胤祹处理。

乾隆不仅对胤祹给予极大的信任与尊荣,对于胤祹的生母乾隆也十分孝顺,在她九十大寿时还亲自到场祝贺,在皇权至上的时代,这样的礼遇是十分少有的。

人人都说胤祹遗传了其母亲长寿的基因,所以才能活78岁高龄,但他能够寿终正寝与其自身的处事之道密不可分。

在其生母与苏麻喇姑的教导下,养成了他不争不抢,秉公持正的性格,而他也难得人间清醒,从始至终对皇位没有产生过占有欲,在九子夺嫡的激烈时期他选择置身事外,不仅让康熙皇帝对他心生信任,也让他在下一任君主心中刷了一波好感。

胤祹能够历经三朝仍手握重权,除了他的品行端正之外,他处理事情有条不紊的能力也让皇帝看到了他的价值,正是他这种不争不抢的态度,安然自得的性格和出众的工作能力让他在皇权更迭中安稳无,即便是古稀之年仍受重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探望同父异母的大哥,康熙刚离开,哥哥对儿子说:我心愿已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康熙和他的兄弟们,康熙探望病重兄长,康熙突然能听到周围人的心声

    杨广为篡太子之位,矫饰自己骄奢淫逸的一面,常年诬陷诋毁自己的哥哥杨勇。李世民为了得到皇位,发起玄武门之变,亲手射死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在康熙皇帝的统治后期,发生了惨烈无比的九子夺嫡事件。但康熙皇帝和他同父异母的老大哥,却是手足情深、互相成就的一对兄弟典范。父母双亡、危机四伏的少年天子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

  • 清朝老翁练道家内功60年,鹤发童颜,却被四个侍女破功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古代内功秘法,清朝练气功的老人,清朝一老头苦练60年道家气功

    在民国稀见笔记《奇谈大观》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清朝乾隆年间,江苏南通有一奇人。此人年逾90,但却鹤发童颜,满面红光,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比起一些五六十的老头,看起来都有精神。他家产颇丰,有一座大庄园,园中奴仆众多。每日含饴弄孙,过得好不快活。因为他是后搬来的,所以别人不知道他姓名,便同家仆一样称其为

  • 清朝亡了111年,为何至今还有守陵人,谁给他们发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有的皇帝从继位开始就为自己修建皇陵,用数十年的时间修建一座与其高贵的身份相匹配的陵寝。帝王过世后会有大量的金银器皿奇珍异宝陪葬在皇陵中,为了避免皇陵被盗,会派一些人专门看守皇陵,但随着朝代的更迭,有许多皇帝的陵墓没能逃过被盗的命运,守皇陵的人也断了传承,唯独清朝在亡了111年后,还有人守着皇陵。规模

  • 清朝与明朝相比,为何国库如此充足?这是清朝值得学习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镜则能从中总结出盛衰兴亡的道理,以便今日的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清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之期,打了百年战争国库却一直充足,究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积贫积弱的明朝,为何会被满清推翻?明朝从建国以来,就实行以文制武的政策。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对于王公贵族和一些读书仕林的人才一

  • 还原大清王朝的倾世皇妃董鄂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顺治董鄂妃的真实故事,孝庄秘史董鄂妃,董鄂妃和董小宛是一个人吗

    董鄂妃(1639年——1660年),满洲正白旗栋鄂氏出生,又作董鄂氏,是内大臣鄂硕之女。她在历史上的名气非常大,颇具传奇色彩,尤其是野史中记载颇多,清世祖福临最宠爱的女人,宠冠后宫无人出其左右,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倾世皇妃”。在顺治十三年时(1656年),17岁的董鄂氏就入宫,成为了顺治帝的妃嫔

  • 被乾隆下旨写入《贰臣传》的洪承畴究竟是乱臣贼子还是治世能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洪承畴为何被列入贰臣,明朝贰臣洪承畴,洪承畴之败

    提起洪承畴这个人,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是一位极具争议又极具话题的历史人物。尤其是,他极大地影响了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被后世认为是充满矛盾的悲情角色。洪承畴的身份非常尴尬,他既是明朝的军事统帅,又是清朝的统一功臣。那么,他是如何实现这种身份的转变?洪承畴(1593年10月——1665年4月),字彦演

  • 明朝皇帝几乎不出宫,为何清朝皇帝总往外跑?一日本女人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清朝皇帝排名顺序,明朝无明君清朝无昏君,日本评价明朝

    不过,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明朝的时候,皇帝基本上都比较“宅”,一个个的很少出皇宫,比如说明神宗朱翊钧,就曾30年没有出过宫门;其余的像明武宗,除了1519年带兵除叛乱之外,也再没出过宫门。 明朝和清朝是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朝代,不过,整体而言,明朝的皇帝基本上都不怎么爱出宫,但是清朝的皇帝基本上都喜

  • 慈禧去世一年后才下葬,出殡当天棺椁流血,臭气熏天,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慈禧出殡当天为什么臭气熏天,慈禧下葬时的情况,慈禧下葬时的真实事件

    慈禧垂帘听政整整48年,利用自身的权力随意操纵朝堂,只顾着自身的奢靡享受,为此,也受到了后世的不少诟病。 公元1908年11月15日,慈禧离世。不过,根据史料记载,慈禧在这之前身体早就有不适,饭量也是一天比一天少。因为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在慈禧离世的前一日,她便命人给光绪帝送去了一碗酸奶。随后,光

  • 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被编入小学教材,今成网红名句我们都背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慈禧写了哪首诗写入了教材,慈禧诗原文全文,慈禧名句100句

    这是1619年,努尔哈赤统一叶赫城之战女真后,被迫投降的叶赫部首领布扬古见到努尔哈赤却不愿意跪拜他,被努尔哈赤下令绞死,布扬古死前发出的诅咒之语。所以民间才有了“灭大清者必叶赫也”这句话,慈禧就是姓叶赫纳拉,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诅咒显灵,大清朝就是毁于慈禧手中。 慈禧在历史上评价不高,虽然她和武则

  • 康熙若将皇位传给他,清朝有机会成超级大国,八国联军也不是威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熙最适合继承皇位吗,康熙如何坐稳皇位,康熙把皇位传到哪里了

    乾隆皇帝的一生,为国家和百姓所谋得的福祉确实是不少,不过,他也是我们国家整个的历史上最大的一个专制者。处于封建社会发展最为巅峰的时期, 在思想上也是最为固化的。乾隆皇帝所推行的“文字狱”,在当时制造出来的“文祸”达到了130多起,大大阻碍了当时的文化发展;在乾隆皇帝统治的后期,更是故固步自封,沉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