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十分宠爱令妃,为何她死后20年,她才被追封为皇后?

乾隆十分宠爱令妃,为何她死后20年,她才被追封为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842 更新时间:2024/1/23 17:23:24

在有关清朝的电视剧中,令妃都是以乾隆宠妃身份登场的,那么历史上的令妃,也像电视剧中演的那样,深得乾隆的喜欢吗?

乾隆虽然妃子众多,但他并不是一位多情的皇帝,更况从令妃的生平来看,她虽然不是乾隆最爱的那一个,但也绝对是乾隆深爱的女人。

乾隆曾以“柔嘉”评价过令妃,想必这样一个人美心善,温柔可人,又与世无争的女人,也成了乾隆的心尖宠了。

出身低微却晋升飞快,“逆天改命”

要看一位妃子是否得宠,从她的晋升速度上,就能看出来端倪。清朝后宫的晋升划分得很细,一般家世显赫的女子,入宫之后能被封为贵人,如果是出身平凡的女子,在宫中最多被册封为官女子。

想要继续晋升,就只能靠皇帝的宠爱。魏佳氏就是一位家世普通的女子,她的父亲虽然是满洲正黄旗人,在朝中担任内管领一职,也就是通常说的包衣、辛者库。所以,她的身份、地位都不算高。所以刚刚进宫的时候,魏佳氏只是一位默默无闻的小女子,只能被内务府送去当宫女,伺候皇帝和后宫中的各位主子。

可她虽然是一个宫女,但她命却很好,既没有没人做了妾,也没有与太监对食,还没有熬到年纪被送出宫,反而是飞上了枝头,当上了凤凰。

当宫女六、七年一直默默无闻的魏佳氏,忽然在乾隆十年,“毫无征兆”地被封为了贵人,要知道后宫有众多的女子,靠着多年的努力,都不一定能够成为贵人,但这还不是最夸张的。同年的11月,魏佳氏从贵人,晋升成了令嫔。不到一年的时间,魏佳氏连升4级,这样的晋升速度,让人瞠目结舌。四年之后,魏佳氏再次晋升,直接成为了令妃。

彼时,后宫中的四位妃子,从嫔晋升到妃,最短用了7年(舒妃),最长的用了整整10年(忻妃)。魏佳氏的出现,打破了最短的纪录,甚至少用了整整3年。

彼时的魏佳氏,没有优越的家世,没有为乾隆生下一位儿女,在众多的妃子中,她的资历是最浅的。这样一位女子,能有如此之快的晋升速度,能肯定的是,她得到了乾隆的宠爱。但也不得不思考,这背后或许还有另一个原因,富察皇后。

乾隆喜欢的女人众多,但最爱的那个人,只有富察皇后。

《清宫词》记载,“孝贤皇后事孝圣皇后最得欢心,高宗称其淑德为古今贤后,故侍遇后族宠贵无比……圣心眷注亦古今所罕见也。”

1747年,富察皇后的儿子永琮薨,这让生有两儿两女,但其中三个孩子都夭折的富察皇后,一病不起,没多久便不幸病逝。但没过多久,皇上就将魏佳氏升职了,将她封为令妃。

或许,令妃的温柔,让乾隆在她身上看到了富察皇后的影子,所以才让令妃晋升如此之快。但令妃与富察皇后到底有何关系,虽然没有过多历史记载,但在《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御制诗”抄本中,其一注云:

令懿皇贵妃为皇后斫教养者,今并附地宫。

乾隆四十年,令懿皇贵妃薨逝,她更是归葬在曾经悉心“教养”她的富察氏身旁。这足以说明,富察皇后在世时,魏佳氏曾经在她身边学过规矩,魏佳氏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自然也会有富察皇后的影子。

但不得不说,不管有没有富察皇后的影子,令妃日后的一切宠爱,都是凭借自己得来的,而且开始了她圣宠不断的一生。

在魏佳氏被册封为令妃后,魏佳氏在后宫中的地位,已经超越了在册的所有妃子,可乾隆并没有打算就此收手,他仍然有继续让她晋升的打算。

因为令妃的出身一般,因此想要更进一步并不容易,但乾隆的态度很坚决,既然出身一般,那干脆就把令妃的家族,也顺势提拔起来。没有了家世的困扰,令妃在14年的时间里,先后晋升为了令贵妃、令皇贵妃。

皇贵妃在后宫中的地位,是仅次于皇后的存在,是因为后宫中皇后只能有一个,才会有皇贵妃的册封。乾隆一共册封过7位皇贵妃,除了晋升为皇后的两人,其余五人都是在弥留之际和临终后册封的,算是对她们的恩典。

魏佳氏受封皇贵妃的时候是38岁,这是正当年的年龄。再加上当时皇后乌拉那拉氏和乾隆不和,帝后离心,实际掌管后宫的,正是魏佳氏。虽然没有皇后之名,但她已有皇后之权,而且在乌拉那拉氏去世后,乾隆也没有再册封皇后。

对于乾隆而言,这是他能给到魏佳氏最高的身份,像她这样的出身,能够被册封为皇贵妃,已经是打破先例的存在了。如果乾隆不是真的深爱魏佳氏,他又怎么会,心甘情愿地为她付出这么多呢?

十年生六子,无皇后之名,执掌后宫十几年

看一个妃子是否得宠的第二个衡量标准,就是她为皇帝生下了几个孩子,很显然,魏佳氏也符合这个条件。乾隆一共有24位儿女,魏佳氏一人就给乾隆生了6个孩子,占据了四分之一的人数。

而且魏佳氏生孩子的频率,也是相当之高。从乾隆21年起,到乾隆31年,10年的时间里,魏佳氏生了6个孩子,每次生孩子的间隔时间,都是在两年左右。也就是说,魏佳氏基本上是,身体养好之后没多久,就又怀上乾隆的孩子了。

这10年的时间里,她先后生下了皇七女,皇十四子,皇九女,皇十五子,十六子,十七子。在在这10年里,除了这6位儿女之外,只有忻贵妃生下了皇八女,后宫里的其他妃子,没有一个怀上身孕的。

魏佳氏看起来像是一个“生育机器”,但古人和现代人的观点并不相同,更何况是后宫的妃子,对于她们来说,都以能怀有“龙种”为荣。

多少妃子想方设法,想要被临幸,就是为了生下皇子,巩固地位。况且在古代,传宗接代一直都是人生大事,能为乾隆多生几个孩子,恰恰说明了魏佳氏的地位。

也就是说,彼时的魏佳氏称得上是独得恩宠,让来风流的乾隆,变成了专一的男子。要知道此前孝贤皇后怀有身孕的时候,乾隆都没有收敛自己。当时乾隆只有40多岁,按照他89岁的高龄来看,当时他还正处于壮年。

魏佳氏比乾隆小16岁,当时年龄是在30左右,如果要比年轻美貌,后宫中比魏佳氏出色的比比皆是,乾隆完全可以去宠幸其他妃子,可他并没有这么做。即便是魏佳氏在怀孕时,无法夫妻同房,乾隆也没有去宠幸其他的妃子。这样的待遇,连孝贤纯皇后都没有过。

在魏佳氏还有身孕期间,乾隆也做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例如怀上皇十七子的时候,魏佳氏正跟着乾隆在热河围猎。一听说魏佳氏已经怀上了,乾隆连围猎的心思都没了,返回皇宫之后,他立马召集工匠,重新修缮了养心殿东耳房,专门腾出来让魏佳氏住进去安胎。

养心殿的东耳房,距离皇帝的寝宫最近,一般是给皇后准备的。魏佳氏作为妃子,住进东耳房显然是不合乎礼制的,但乾隆并不在乎这些,相比起礼制,他更在乎魏佳氏的身体,以及她肚子里的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魏佳氏每次生完孩子之后,乾隆都会把孩子交给其他的妃子,又或者是宫中的奶妈,由她们来带孩子。或许他知道魏佳氏生孩子有多苦,不想让她太过于操劳,所以每次在魏佳氏生下孩子之后,乾隆都会立马让她把孩子,交给其他人抚养。

在皇子皇女面前,他更在乎魏佳氏,当然乾隆对于魏佳氏生下的孩子也是爱屋及乌,魏佳氏生下的6儿2女,都深得乾隆的喜爱。四个儿子中,有两个儿子早夭,剩下的两人,一人常伴于乾隆左右,另外一人,则是成为了乾隆的接班人,他就是日后的嘉靖皇帝

皇七女被册封为固伦公主,享受皇后之女的待遇。九公主被册封为和硕公主,婚后生下了一个女儿,没过多久和硕公主病逝了。心中悲痛的乾隆,干脆把外孙女接到了宫中,生怕她受一点儿委屈。

宠冠后宫的令妃,获得了独一无二的爱,但她毕竟不是皇后,而继后乌拉那拉日渐失宠后,也逐渐崩溃。

乾隆三十年,乾隆南巡时,乌拉那拉皇后彻底走向了悲凉的结局。

皇后,乌拉那拉氏……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

当乌拉那拉氏断发之时,令贵妃正陪侍于乾隆与崇庆皇太后身边,有不少人猜测,是她断发的原因,是因为乾隆要封魏佳氏为皇贵妃,这是藐视皇后的行为。

然而不管真相如何,在乌拉那拉皇后断发后,令贵妃成功晋升为皇贵妃,治理后宫。至于乌拉那拉氏,她断发后就被幽禁宫中,死后也没能得到乾隆的原谅,乾隆只是按贵妃品级给其出殡,可实际上,出殡规模连最普通的嫔妃都不如。

虽然乌拉那拉氏结局凄凉,可从乾隆二十年到四十年,无论是在乾隆心中,还是在后宫中,最有影响力的不是这位继后,而是魏佳氏。

死后享受殊荣

乾隆四十年,49岁的魏佳氏因病去世,乾隆失去了自己深爱的女人。悲痛欲绝的他拿起笔,亲自为魏佳氏写下了挽联,此前有这种待遇的女人只有两位,一位是孝贤纯皇后,另外一位是慧贤皇贵妃。

这二人一个是结发夫妻,一个是青梅竹马,对于乾隆都有重要的意义,魏佳氏成了第三人,可见她在乾隆心中的地位。此外,乾隆还让人,把魏佳氏埋在了自己皇陵的旁边,享有和孝贤纯皇后相同的地位。

乾隆更是以近乎皇后的待遇,办理她的丧事:皇贵妃随葬品应该是58件,而令妃的殉葬品多达76件,其中还有只有帝后,才可以佩戴的东珠朝珠,而皇后富察氏的仪仗也仅有随葬品59件。

魏佳氏的家世不显赫,能够得到这样的殊荣,并没有外部的原因,能和原配夫人相提并论,唯一的解释就是,乾隆也深爱着魏佳氏。他对魏佳氏的爱,已经达到了和原配皇后不相上下的地步。

这一点从乾隆迫不及待地要追封魏佳氏这件事上,也能看出来。乾隆六十年,距离魏佳氏离世过去了20年,还在皇位上的乾隆,追封魏佳氏为孝仪纯皇后

一般像这样的追封,都是儿子给母亲的,但乾隆已经等不下去了,他只想把魏佳氏生前没给她的身份,尽早地给她。

更何况,《宫中档》记载,在乾隆晚年的卧室中,有两样乾隆珍爱的遗物:

一件是富察皇后生前的朝服;

另一件便是魏佳氏生前睡过的枕头。

乾隆的痴情,从他的行动中,便可看出来,也真因为如此,更能知道,魏佳氏在他心里有多重要。

乾隆去世后,有5位妃子陪葬,魏佳氏就是其中之一。1928年的一起盗墓事件,再一次证明了乾隆和魏佳氏之间的感情。当时孙殿英带着部队,挖开了乾隆所在的清裕陵。乾隆加上五位妃子,只有魏佳氏的尸骨,保存得极为完整。

觅得后妃玉体一,身着宁稠云龙袍,已一百四五十年之久,面目如生,并有笑容,年约五十岁,耳环尚在。

皮骨都完好无损,只有嘴里掉了一些牙齿,外表看起来就像是五六十岁的人。而且她的脸上,还带着十分祥和的笑容,看起来十分恬静安详。想必这也是乾隆刻意而为之,魏佳氏的死让他心痛不已,于是才想出,要把魏佳氏的容貌保存下来的想法。

后来考古专家在发掘古墓时,在魏佳氏的体内,发现了大量的红矾和水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魏佳氏的尸骨,一直没有腐烂的缘由。从种种迹象来看,乾隆对于魏佳氏是痴情的,对她的宠爱已经难以用言语表达。

但如果乾隆对魏佳氏如此重视,那她为何一直未能封后呢?

其实,这背后也充满了爱。

首先,皇后是乾隆的“痛”。第一位皇后富察氏的离世,让乾隆到死都无法忘怀;第二位皇后乌拉那拉氏的断发,让乾隆到死都不能原谅。

其次,如果他立执掌后宫的魏佳氏为皇后,可能他又要再次饱受御史言官和民间舆论诟病。毕竟继后断发一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朝廷不满。更何况魏佳氏比乌拉那拉氏要年轻,出身却卑微,于情于理,魏佳氏若成为皇后,会让朝中大臣更为不满。

第三,不立后是乾隆对皇储的保护。乾隆三十八年,他便秘密立储,如果立魏佳氏为皇后,皇储之位不言而喻,与其这样,不立皇后,保护好魏佳氏与永琰这对母子才更明智。

谁知,魏佳氏先走一步,后宫更是无人可依靠,于是,乾隆皇帝在乾隆四十三年干脆决定:自此不复继立皇后。朕心事光明正大如此,洵可上对天祖、下对臣民、天下后世。

所以,在魏佳氏以后,乾隆后宫长达20年,再无后宫之主。

乾隆到底爱不爱魏佳氏,想必肯定是爱的。可若是给这份爱意打一个分数,不知道富察皇后会抢走几分呢?

但不得不说,魏佳氏生前受宠,死后风光,得到了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对于她来说,这也是一种幸福。

#历史一家人#

更多文章

  • 康熙最长寿儿子:手握重兵却未参与九子夺嫡,78岁寿终正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齐国五公子之乱、李唐初年玄武门之变、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等等,这些都是历史上伴随着政权更迭而产生的夺嫡之争。康熙朝的九子夺嫡是历史上最漫长且最盛大的夺嫡之争,在这场政治斗争结束后,不少康熙的皇子都被清算,而十二阿哥胤祹却能手握重兵得一善终。十二阿哥胤祹其人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的侍女,随侍陪嫁

  • 康熙探望同父异母的大哥,康熙刚离开,哥哥对儿子说:我心愿已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康熙和他的兄弟们,康熙探望病重兄长,康熙突然能听到周围人的心声

    杨广为篡太子之位,矫饰自己骄奢淫逸的一面,常年诬陷诋毁自己的哥哥杨勇。李世民为了得到皇位,发起玄武门之变,亲手射死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在康熙皇帝的统治后期,发生了惨烈无比的九子夺嫡事件。但康熙皇帝和他同父异母的老大哥,却是手足情深、互相成就的一对兄弟典范。父母双亡、危机四伏的少年天子清圣祖康熙皇帝玄烨

  • 清朝老翁练道家内功60年,鹤发童颜,却被四个侍女破功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古代内功秘法,清朝练气功的老人,清朝一老头苦练60年道家气功

    在民国稀见笔记《奇谈大观》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清朝乾隆年间,江苏南通有一奇人。此人年逾90,但却鹤发童颜,满面红光,走起路来虎虎生风。比起一些五六十的老头,看起来都有精神。他家产颇丰,有一座大庄园,园中奴仆众多。每日含饴弄孙,过得好不快活。因为他是后搬来的,所以别人不知道他姓名,便同家仆一样称其为

  • 清朝亡了111年,为何至今还有守陵人,谁给他们发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有的皇帝从继位开始就为自己修建皇陵,用数十年的时间修建一座与其高贵的身份相匹配的陵寝。帝王过世后会有大量的金银器皿奇珍异宝陪葬在皇陵中,为了避免皇陵被盗,会派一些人专门看守皇陵,但随着朝代的更迭,有许多皇帝的陵墓没能逃过被盗的命运,守皇陵的人也断了传承,唯独清朝在亡了111年后,还有人守着皇陵。规模

  • 清朝与明朝相比,为何国库如此充足?这是清朝值得学习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镜则能从中总结出盛衰兴亡的道理,以便今日的我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清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之期,打了百年战争国库却一直充足,究其原因,值得我们深思。积贫积弱的明朝,为何会被满清推翻?明朝从建国以来,就实行以文制武的政策。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对于王公贵族和一些读书仕林的人才一

  • 还原大清王朝的倾世皇妃董鄂妃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顺治董鄂妃的真实故事,孝庄秘史董鄂妃,董鄂妃和董小宛是一个人吗

    董鄂妃(1639年——1660年),满洲正白旗栋鄂氏出生,又作董鄂氏,是内大臣鄂硕之女。她在历史上的名气非常大,颇具传奇色彩,尤其是野史中记载颇多,清世祖福临最宠爱的女人,宠冠后宫无人出其左右,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倾世皇妃”。在顺治十三年时(1656年),17岁的董鄂氏就入宫,成为了顺治帝的妃嫔

  • 被乾隆下旨写入《贰臣传》的洪承畴究竟是乱臣贼子还是治世能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洪承畴为何被列入贰臣,明朝贰臣洪承畴,洪承畴之败

    提起洪承畴这个人,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他是一位极具争议又极具话题的历史人物。尤其是,他极大地影响了明末清初的那段历史,被后世认为是充满矛盾的悲情角色。洪承畴的身份非常尴尬,他既是明朝的军事统帅,又是清朝的统一功臣。那么,他是如何实现这种身份的转变?洪承畴(1593年10月——1665年4月),字彦演

  • 明朝皇帝几乎不出宫,为何清朝皇帝总往外跑?一日本女人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清朝皇帝排名顺序,明朝无明君清朝无昏君,日本评价明朝

    不过,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明朝的时候,皇帝基本上都比较“宅”,一个个的很少出皇宫,比如说明神宗朱翊钧,就曾30年没有出过宫门;其余的像明武宗,除了1519年带兵除叛乱之外,也再没出过宫门。 明朝和清朝是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朝代,不过,整体而言,明朝的皇帝基本上都不怎么爱出宫,但是清朝的皇帝基本上都喜

  • 慈禧去世一年后才下葬,出殡当天棺椁流血,臭气熏天,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慈禧出殡当天为什么臭气熏天,慈禧下葬时的情况,慈禧下葬时的真实事件

    慈禧垂帘听政整整48年,利用自身的权力随意操纵朝堂,只顾着自身的奢靡享受,为此,也受到了后世的不少诟病。 公元1908年11月15日,慈禧离世。不过,根据史料记载,慈禧在这之前身体早就有不适,饭量也是一天比一天少。因为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在慈禧离世的前一日,她便命人给光绪帝送去了一碗酸奶。随后,光

  • 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被编入小学教材,今成网红名句我们都背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慈禧写了哪首诗写入了教材,慈禧诗原文全文,慈禧名句100句

    这是1619年,努尔哈赤统一叶赫城之战女真后,被迫投降的叶赫部首领布扬古见到努尔哈赤却不愿意跪拜他,被努尔哈赤下令绞死,布扬古死前发出的诅咒之语。所以民间才有了“灭大清者必叶赫也”这句话,慈禧就是姓叶赫纳拉,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诅咒显灵,大清朝就是毁于慈禧手中。 慈禧在历史上评价不高,虽然她和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