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重视张良,刘备重视孔明,朱元璋封六公爵,为何没有刘伯温

刘邦重视张良,刘备重视孔明,朱元璋封六公爵,为何没有刘伯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783 更新时间:2024/2/15 5:56:50

不过让人奇怪的是,刘伯温的封爵却并不大,只是一个诚意伯。这显然是与张良诸葛亮在当时所享受的待遇是不相称的。张良在当时受到了刘邦的极大优待,刘邦在评价他最杰出的三个功臣的时候,把张良排在第一位,他在对张良进行封爵的时候,也是第一个封张良,而且让张良随便挑,一定要封张良为万户侯。只不过张良自己谦虚,没有要万户侯,只要了一个小小的留侯。而且此后,张良自己决议要退出政治,因此在建国中发挥的作用并不大。但不管怎么说,刘邦一生对张良都是非常敬重的。

诸葛亮更加不用说了,刘备在去世的时候,乃至于把整个国家都托付给了诸葛亮。而诸葛亮也因此得以掌控蜀国的军政大权。刘禅对诸葛亮也一直恭敬有加,称他为“相父”。总之,无论是当时所享受的待遇,还是后世的历史地位,诸葛亮都是非常高的。那么,为什么刘伯温没人享受到张良、诸葛亮等人的待遇呢?

古代统治者获得天下以后,对功臣的封赏,他们的依据主要是战功。

毕竟打仗是一件风险性很大的事情,是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死掉的。很多将领之所以最终成了将领,都是因为他多次出生入死,好不容易从死人堆里钻了出来的。这一点,皇帝是看得很清楚的,功臣们也是明明白白的。如果皇帝不封赏他们,是无法摆平他们的。

而且,一般的封赏,都是在战争过程中完成的,这也有利于继续作战。既然是在打仗过程中获得的,因此除非他自己犯错误,要剥夺这个封爵是很难的。

而谋士不一样,他们在战争过程中,只不过出了一个主意而已。虽然这个主意的价值很大,会对战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谋士也就是动一动嘴皮子而已,军功上比不得武将。至少,武将可以用杀掉的人头数进行量化。谋士没办法量化。

那么,为什么刘邦那么喜欢张良,刘备那么喜欢诸葛亮呢?

应该说,这是因为情况比较特殊。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屡战屡败。遇到诸葛亮以后,刘备才开始打胜仗。这一个对比,关羽张飞都是很服气的,他们都是不敢和诸葛亮争功劳的。而刘邦之所以重视张良,则是因为张良不争功,不像韩信那样,他对刘邦不构成威胁。说刘邦有意的夸大张良的功绩,以此来压低不听话的韩信等人的功绩,也是说得过去的。

刘伯温的情况不一样。

刘伯温在跟随朱元璋之前,朱元璋一直在打胜仗,刘伯温并没有给予朱元璋决定性的帮助。同时,当时朱元璋并没有遇到大将们拥兵自重、居功自傲的问题,所以朱元璋没有必要通过肯定刘伯温,来打击其他功臣。

同时,刘伯温事实上跟随朱元璋的时间并不多,他给予了朱元璋一些战略规划,但并不具有唯一性。事实上,最早给予朱元璋最重要战略规划的谋士是高升,高升曾对朱元璋说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才是朱元璋能够从一众诸侯中杀出来,最终获取天下的一个最重要的战略规划。

从某种意义上说,刘伯温只相当于刘邦的陈平。刘伯温能够给朱元璋提供战术上的主意,比如当朱元璋想要去救韩林儿,让韩林儿当王的时候,刘伯温就审时度势,告诉朱元璋,他到了真正当王的时候了。

刘伯温没有获得更大的封爵,还有一点,与刘伯温性格有很大关系。刘伯温的性格比较急躁,而且和李善长、胡惟庸等同事的关系也处得不够好,这一点和张良、诸葛亮是不太一样的。这也使得他无法具有较好的人缘,在论功行赏的时候,也没有多少人说他的好话。

那么,刘伯温所建立的功劳和发挥的作用都不大,可是为什么,他在后世的名气会那么大呢?

应该说,这主要是因为刘伯温曾经有到山上去隐居过当道士的经历,这样一些经历,再加上他又是一个谋士。所以后人就把他想象成了半仙式的人物。而且刘伯温自己也是用这种方式来包装自己的,他也把自己当成半仙式的人物。

他在去世之前,还特别把一本“天书”交给大儿子,让大儿子立刻进宫,交给朱元璋。这样做,既是为了保护他自己的儿子,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神化自己。有这样一些经历,再加上后世的演义,刘伯温的名声就变得非常响亮。

(参考资料:《明史》等)

更多文章

  • 曾经“指导”东吴北伐,料事如神,堪称“小诸葛”的蜀汉绝世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蜀汉后期十大名将,蜀汉北伐的名将,蜀国北伐时有哪些大将

    由于元末明初说书人罗贯中的妙笔金口,将三国故事描出了更为异样多姿的传奇色彩,后世之人往往对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蜀汉一家颇多同情和鸣不平,都说蜀汉就是因为将才稀少,全由诸葛亮一人“孤树擎天、单丝补天”,才得以保住蜀汉这偏安一隅的小树林,后来姜维传承其衣钵,却一味蛮干,又无得力帮手,耗尽国力,最终导致丧师

  • 汉武帝的这首诗,哀叹年老体衰,莫非也想向天再借五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武帝最有霸气的诗句,汉武帝的经典诗句,评价汉武帝晚年的诗

    汉武帝是雄才伟略的帝王,他一生致力于驱逐匈奴,哪怕将家底打光,也要建立大汉雄风。这样的皇帝,当然是硬汉。即使面对心爱的卫皇后、钩弋夫人,他也有过毫不留情的时候。但是,面临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时,汉武帝也不得不发出哀叹,写下了这首名作《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

  • 关羽死后被百姓尊称武圣,庙宇比孔子多,专家想拆除遭百姓阻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不算最强为何被尊称为武圣,关羽为何被尊为武圣,为什么人们会给关羽修建庙宇

    中国讲究文武双全,文圣已定,那武圣的位置也不能空下来。“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关羽的英雄事迹千古流传,关公的忠,义,仁,勇渗透着儒家的伦理道德精神。因此,关公被人们尊称为武圣,受人们千百年的崇拜。今天关公庙的建造数量远远超胜孔子庙。不过,随着人们对关公的深入研究,发现他并不能担当起武圣这

  • 被历史边缘化的盖世权臣,功绩堪比曹操,距皇位一步之遥终遭残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权臣曹操,历史上谁比曹操厉害,东汉第一权臣有多厉害

    南北朝是个超级大乱世,与局势动荡不定相伴而生的,是层出不穷的英雄豪杰,其中有一位盖世权臣,功劳堪比曹操,祸患却远胜董卓,并且距离皇位仅有一步之遥,但最终却被皇帝设计杀死。此人,便是声名赫赫,但被历史有意边缘化的北魏权臣尔朱荣。尔朱荣是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先世为契胡部酋长,从高祖尔朱羽健开始,世袭

  • 长城为何千年不倒?只因为秦始皇采用这1措施,现在人却不敢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建长城的真实原因,秦始皇长城建设过程,为什么秦始皇要造长城

    这些城墙就是最初的长城,但那时候的长城是一段一段的,还没有形成万里的规模。秦始皇嬴政灭六国一统天下后,征召劳工大举修筑长城,使曾经分散的长城连在一起绵延了上万里,长城这才成为了万里长城。筑造时嬴政采用了一个措施,让万里长城历经千年风雨而不倒。一、规模春秋战国时期,当中原陷入诸侯国混战中时,北方的游牧

  • 三国头号美女貂蝉的历史原型是谁?吕布被杀后,她到底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吕布死后貂蝉去哪,三国中貂蝉真实存在吗,貂蝉吕布的故事完整版

    在《三国演义》中,号称“三国头号美女”的貂蝉,作为司徒王允“连环计”中最关键的人物,凭借着色相和精彩的演技,将董卓与吕布这对干父子耍弄于股掌之中,并成功地将二人离间。最终,上了“贼船”的吕布在王允的授意下,在朝堂外刺杀董卓,为汉朝除去心腹大患。然而翻遍历史书,我们也找不到这位叫做“貂蝉”的奇女子,勉

  • 唯一在监狱中长大的皇帝,在位期间中兴汉朝,为帝国“续命”82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帝王界当中,经历坎坷者甚多,但出生不久便被送进牢房,并在狱中长大者,唯有汉宣帝刘询一人而已。那么,身为天潢贵胄的刘询,因何被送进监狱?他最终是如何摆脱牢狱之灾,进而成为一代雄主的呢?刘询原名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悼皇考刘进之子,生母为王翁须,生于征和二年(前91年)。刘询生不

  • 跟随陈胜起兵的吴广,最后却死在自己人手中,陈胜是最大嫌隙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胜为何要杀掉吴广原因,陈胜和吴广是太康人吗,陈胜怎样杀死吴广的

    当然,近些年人教版课本改革,由于课程的重复以及《陈涉世家》略为难懂,所以被移除出了语文课本,但他们的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却被无数人所铭记,也激励着我们做一个积极向上,能够回报社会的人。但吴广在之后的命运语文课本上却并没有写,他的下场其实十分的凄惨。当时秦朝乱世,皇帝昏庸无道,陈胜吴广在揭竿

  • 秦始皇长相如何?郭沫若说是丑男,翦伯赞认定是帅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郭沫若评价秦始皇,秦始皇和郭沫若谁漂亮,秦始皇的长相分析

    最近《大秦赋》热播,有读者私信小珏询问秦始皇的长相问题。其实,我曾经探讨过秦始皇的相貌,借电视剧的热度,再谈一谈。我们知道,照相技术是近代才出现的,中国的皇帝之中,唯有宣统和光绪赶上了,而且光绪的真容还存在争议。照片不能指望,我们能不能借助古人的画像呢?首先想到的是《历代帝王图》,这是大名鼎鼎的阎立

  • 刘邦封侄儿为王之后反悔,说:50年后你不会造反吧?果然一语成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封王的后果,刘邦登基的真实历史,刘邦统治期间的史实

    汉朝初年“七国之乱”的发起者刘濞,是汉高帝刘邦的亲侄儿,代顷王刘仲的长子,天性剽悍勇猛、野心勃勃。等到西汉帝国建立后,刘仲虽然没有尺寸之功,但因为是刘邦的亲哥哥,所以还是被封为代王,而刘濞也随父亲到晋阳就封。代国地处北境,跟匈奴接壤,由此屡遭后者的侵扰。汉高帝七年(前200年),匈奴大举入侵代国,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