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构为何打死不愿迎回二帝?原来徽宗父子曾对赵构干过一件缺德事

赵构为何打死不愿迎回二帝?原来徽宗父子曾对赵构干过一件缺德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932 更新时间:2024/2/27 6:10:42

据史料记载,最初女真人提出以亲为质,指名要的是郓王赵楷。不巧的是,当时郓王不在汴梁城。

至靖康元年(11260)徽宗皇帝一共育有三十二子,除去夭亡的,尚有二十五子。按例,皇子年幼时随母亲居住在禁中,到了十六、七岁封亲王后,就得出阁就外第居住。当时已经成年封王出阁的,除长子钦宗之外还有十人,依次是郓王赵楷、肃王赵枢、景王赵杞、济王赵栩、益王赵棫、康王赵构、祁王赵模、莘王赵植、徐王赵棣、沂王赵?。其中赵?最为年幼,此时刚刚年满十七。除了益王赵棫之前因为犯错被贬为庶民之外,其余九个亲王都可以作质,女真人为什么单独提出要郓王出质呢?

原来郓王二十七岁,仅比钦宗小几个月,因为擅诗词曲赋最为徽宗喜爱,徽宗一度曾有改立赵楷为太子的想法,只是钦宗谨小慎微没有犯大错,实在是找不出理由废他。就在钦宗即位前后,郓王为夺继承权与钦宗明争暗斗,许多朝臣在其中推波助澜。女真人指名要他为人质,正是因为他深得徽宗宠信,在诸皇子中地位特殊。

徽宗在禅位赵桓后,以赴毫州上香为名南下,郓王赵楷等几个儿子、女儿随行,当女真人提出以亲王为质时,汴梁城中只有肃王赵枢和康王赵构。一些史料中混淆是非,说赵构主动请缨、“毅然请行”,要出城去做人质。其实的情况却是赵构身份低微。宋代皇子成年后即封王,表面上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实则不然。母以子贵,儿子的地位高低也和母亲在后宫的身份贵贱有关。据史料记载,出阁的十个皇子,母亲分别是王贵妃、乔贵妃、韦婉容、刘贵妃、王贵妃、王贤妃等六人。

其中赵构母亲韦氏身份最低,靖康元年时她只是个婉容,直到女真人再次兵临城下,赵构奉命出使,她才被升为贤妃。派二十岁的赵构为人质,是因为他母亲身份最低下,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不会有一个人说破。

钦宗温语嘉勉,命皇弟赵构出城作人质。女真人也答应过,只要退过黄河就会放了人质,至于女真人放不放,那就要看赵构自己的造化了。

赵构除了遵从,也没有另外的选择,只得叩头领旨。亲王人选有了,宰相就随意派了排名最靠后的少宰张邦昌

两个倒霉蛋子上了马,还没有出城,张邦昌的眼泪就止不住哗哗直淌,赵构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青年,回头见张邦昌哭的泪人模样,心中自然非常不痛快,心中道,我贵为亲王都没有像你这样惜死,你个小小少宰还贪生怕死不成,于是激励他道:“此行为男子事,相公不可做此女儿态!”

张邦昌这才收起眼泪,随了赵构一起出城。

斡离不见人质到了军营,大感意外,立即安排酒宴招待人质。他见作质的亲王赵构言笑自如,和他谈笑风生,丝毫没有惧意,反而是少宰张邦昌自入军营除了唉声叹气就是愁眉紧锁,不由心中犯起了嘀咕。

这一天,斡离不故意请康王射露一手骑射功夫,见赵构打马如飞,发矢居然十中八九而面无得色,心中不由更加的狐疑,赵佶这些不中用的儿子当中竟能有此等英挺之人?

宋人从来不守信用,莫非是随便找了个军士前来冒充亲王,妄图欺蒙自己不成?

不久,宋军援军大至,半夜三更劫营发动偷袭,结果因保密工作不到位,反被金军杀的大败。宋人偷袭,居然置城外亲王宰相的人质安危不顾?宋钦宗做出这个决定时,哪里会想到自家兄弟的感受。

宋徽宗坑儿,宋钦宗坑兄弟,等到宋室南渡,赵构建立南宋政权,他会真心想着迎回这两个坑苦了自己的亲人吗?

给你,你也不会。

更多文章

  • 明朝最有钱的藩王,传承十五代人,堪称大明王朝首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明藩王分布图,明代藩王谁最富,明朝藩王很有钱吗

    在明朝时期,出现了一位富可敌国的商人,此人就是沈万三。在历史上,人们对沈万三可是不陌生的。元末时期,沈万三就开始经商,从此开始,沈万三就为之后的商业帝国奠定了基础。在后人的眼中,恐怕明朝没有比沈万三还富有的人了。可是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明朝时期,商人沈万三是非常富有,可是他的结局不好,朱元璋在当时是

  • 朱棣对徐皇后有多痴情?子女几乎都是皇后所生,在她生前未立一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正史的朱棣和徐皇后,朱棣和徐皇后关系好不好,徐皇后对朱棣评价

    古代的封建社会是一个男权社会,所以男子有很多权力,其中就有一项:一夫多妻制,尤其是有点地位和财力的男子,通常都是妻妾成群。而皇帝作为天下的至尊,自古以来就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他们却不会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在一个人身上,即便有,那也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只是暂时的宠爱而已。但在明朝,糊涂的

  • 北宋的首都叫东京,可为什么今天的东京变成日本首都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宋的东京是今天的哪里,北宋首都为啥叫东京,北宋的东京是指哪

    汉朝建立之后,汉帝国建都长安,但后来汉朝被王莽中分为二,分成了西汉和东汉两个时代。东汉在恢复刘氏的统治之后并没有还都长安,而是在洛阳建都,由于洛阳位于长安以东,所以东汉政府首次称呼洛阳为“东京”。到了三国时期,曹操以洛阳为中心,改称洛阳为中都,其老家谯城变成了东京。这是历史上的第二个东京,也是最不知

  • 这个明朝的七品小官这样反对崇祯南迁,难怪最后太子也没走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崇祯不南迁的真正原因,崇祯如何南迁,崇祯皇帝应该南迁吗

    644年正月,崇祯皇帝与大臣李明睿秘密商议南迁事宜,这个时候的形势已经非常紧张了,李自成的军队已经占领陕西,并且称帝,大军兵发京城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而关外的清朝还对中原虎视眈眈,大明处于两线作战的危险境地,南迁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可是在南迁这个问题上,崇祯皇帝优柔寡断的性格又暴漏出来了,崇祯表示“南迁

  • 明朝藩王为什么多混吃等死,代恭王想有所作为却屡遭羞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最有骨气的藩王,明朝藩王是怎么产生的,明朝藩王的命运

    朱廷埼登位时代藩可谓是内忧外患、摇摇欲坠。外部威胁是明朝的老对手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重新整合蒙古鞑靼部后,为了劫掠物资也是为了逼迫明朝开市,加大了南侵的频率以及规模。与此同时明朝的军卫及边军却已糜烂不堪,别说阻挡蒙古,自卫都困难。处于一线的代藩自然也深受其害,除了藩地所在的大同多次被蒙古人围困,

  • 一个家童将密函错看成公文,崇祯为了面子,不得不拒绝皇太极议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皇太极给崇祯的一封信,崇祯和皇太极的关系,崇祯因为皇太极的话杀了哪位将军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最后在紫禁城后面的煤山上自缢,当时崇祯有机会与皇太极议和,却因为面子问题而拒绝。到底崇祯为何会拒绝议和?▲崇祯。(图/翻摄自百度百科)崇祯14年(公元1641年)发生了一件事,驻守边关的陈新甲因为闯王李自成与满清八旗军的双重压力,私下派遣人与皇太极试谈议和的可能性。然后托信转告

  • 历史上真实的宋高宗赵构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高宗和赵构是什么关系,宋高宗赵构图片,宋高宗赵构在哪称帝

    我很理解中国人为什么会这样认为。毕竟中国在近代遭受了屈辱,恨透了所有割地赔款的统治者。过去几百年中国人学历较低,多数人只能通过评书来简单了解历史人物。《说岳全传》历来是最受民间欢迎的评书之一。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我读了一本奇书《中国是部金融史》之后,我改变了赵构的看法。这本书的陈雨露曾经是中国

  • 朱元璋杀了15万人也没法治贪,此人却仅用3招便彻底消灭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元璋杀了30万贪官,朱元璋杀过哪些贪官,朱元璋一共杀过多少贪官

    作为公民的我们,看到一个官员落马的时候,既感到可悲惋惜,又觉得大快人心,毕竟老百姓的生活可不是闹着玩的,也不是随随便便任意刮取的。尽管如今对官员进行了定期明细公开,保证了公民的知情权,但这仍旧是一项长远的战斗。 在古代,官员贪污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尤以和珅最为出名,也最为猖狂。当然,皇帝也不是没有想过

  • 忽必烈:赋税官1天杀28 人草菅人命!朱元璋:你的仁慈毁灭了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与忽必烈恩怨,元朝灭亡后朱元璋怎么做,朱元璋曾经对元朝投降过吗

    此后,蒙古帝国奋三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扫清六合,一统寰宇,忽必烈亦于1271年登基即皇帝位,国号“大元”,是为元世祖。忽必烈的登基有一定偶然性。当时的蒙古大汗蒙哥发兵4万,号曰十万,大举猛攻钓鱼城,守将王坚誓死抵抗,急火攻心的蒙哥前线督战,被炮矢所伤,折戟于钓鱼城下。由于蒙哥大汗突然命丧钓鱼城

  • 李清照已年过半百,因悲愤写下一首诗,短短七字可见其风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清照真人照片,李清照最无奈的一首诗,李清照最有名的诗及赏析

    作为宋词的一代大家,李清照的词从不只是婉约所能概括的,她的《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尽显俏美可爱,还有《点绛唇》中的“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诠释了含羞娇人之态,而《夏日绝句》中又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巾帼豪情。今天笔者为大家介绍下李清照的另外一面,在年过半百时,她面对南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