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灭亡之后,那些在海外的华侨,还信奉明朝廷吗?

明朝灭亡之后,那些在海外的华侨,还信奉明朝廷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696 更新时间:2024/2/10 15:08:09

一:国内积极自救的哀叹

在听闻崇祯上吊之后,位于南方的明朝宗室纷纷用自己的号召力或为求个人一时的快感,或为真心实意想恢复自己的故土。但是很可惜的是,他们做出的努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接近到了人力所能达到的地步,但是因为政权派系的互相矛盾,自己内部权力纷争等导致了一个个可以翻身的战局都遭到失败。在弘光一朝,史可法的节制不利,导致名义上归属自己麾下的江北四镇飞扬跋扈,在和左良玉的内斗中,他们损失了拓展防线和领土的机会,当时的河南,因为北方的清军和李闯势力的互相混战,导致这个进军中原的战略要地长期处于真空地带,而缺乏战略眼光的史督师却一昧的故步自守,除了导致高杰被杀,他毫无作为,直到清军南下收割弘光朝的人头。

顾诚的南明史评价:“史可法的一生只有两点值得肯定:一是他居官廉洁勤慎,二是在最后关头宁死不屈。至于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并不值得过分夸张。明清易代之际激于义而死焉者多如牛毛,把史可法捧为巨星,无非是因为他官大;孰不知官高任重,身系社稷安危,史可法在军国重务上决策几乎全部错误,对于弘光朝廷的土崩瓦解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弘光之后的主要的隆武,永历两朝,南明方面在多次决定和清朝的生死存亡之战中连连败北,李成栋率领二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出广东梅岭救赣州,李定国独木难撑和清军血战新会,都因为种种原因败北,虽然有击毙孔友德,尼堪等大捷,但是大厦将倾之下,如流星般划过的亮点又有什么用呢?笔者觉得,在南明中,能决定关键走向的无外乎郑成功,李定国,张苍水三人,但是郑成功一个人的多次神操作让其他人的努力都付之东流。新会之战中,李定国和清军血战于这个战略要地,晋王多次派使者要求郑成功东西呼应,但是次次都成空。郑成功虽然在历史上一直被后人冠以民族英雄,但是私以为他比李定国张苍水计较个人得失,以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来为自己铺路。

同样震动东南的张苍水入长江之战,在南京城被明军围困的岌岌可危下,为了衬托自己的风度和能力,郑成功在面对弱势的清军局面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很快在援军的配合下,郑成功看似浩浩荡荡的舟师败北,从此之后,泱泱中华除了李晋王在西南边陲的苦苦支撑。在当时世人和爱国人士阶级之间的眼光来看,明朝的衣冠彻底碾碎在清军的铁蹄之下。故国有明,有的只是心底的那丝期许,山河破碎,碎的是千古传承汉家的凝聚力。

二:我之家国,好似连江点点萍

在故国面对外人铁蹄的遍布的时候,除了国内各个民族此起彼伏的救亡图存,海外仰慕华夏衣冠的国家或是和旧明交好的国家也纷纷伸出了援手。朝鲜,因为李成桂的赫赫功名,一贯以明朝的藩邦自居自傲,从被大明太祖赐名开始,朝鲜就以小中华的名头自居。在明朝和满后金战争年间,朝鲜被编入明军的战斗序列,以后背侧击后金的方式配合明军作战,在被满清征服之后,国内表面对于清朝俯首称臣,而内心恋恋不忘的还是旧宗主国,以崇祯的年号延续到王朝的覆灭,守护明军在援助抗倭牺牲将士的大报坛,无比体现了朝鲜对于中华正统衣冠的怀旧。

更远的日本,虽然在数十年前和万历在朝鲜打的你死我活,但是眼见南明一朝时局困难,当政的德川幕府也决定支援明军抗清,特别是明朝的使者冯京第等下效仿申包胥哭秦庭的做法对日本上上下下大为触动,于是德川幕府酒酣胸胆尚开张决定派出大批浪人组成的部队出兵攻击清朝的后背,但是因为沟通不畅,日本上下对清朝的军力到底是个什么水平不了解,踌躇之间迟迟难以决定。但是因为郑成功跟郑芝龙的面子,日本还是给予了不少的后勤和火器的支援。郑成功致书日本表示:“感到明朝中兴有日,就致书长崎幕府,请讨援兵: “大明龙兴三百年,治平日久,人皆忘乱,鞑靼乘虚破两京,神州悉为腥擅所污。成功深受国恩,故将瑛血以报答。徘徊浙闽间,咸义颇有乐从者”

隆武帝甚至鼓动罗马教皇效仿十字军东征来帮助他恢复中华,在明朝,因为澳门的地缘关系,传教士时不时来往中国,澳门当局也的确派出了数百人组成的雇佣军帮助南明守卫桂林,在先进的火器支援之下,南明取得了不少胜利,但是这些对于病入膏肓的南明政权真的是属于杯水车薪,从朝鲜还能帮助明朝夹攻后金,到最后的葡萄牙靠着先进的武器帮助南明取得了一部分胜利而之后的有心无力,从这些外邦中,我们就可以推测出整个朱明王朝的影响力在不断的走下坡。面对满清强大的铁蹄,真的好比王国维词里面的风飘絮,点点萍。

三:故国有明,日月不落

明朝作为汉人最后的封建王朝,虽然有许许多多的不足之处,但是他承载了自古以来华夏正统衣冠的传承和野望。从他的走投无路,向周围的国家援兵,很多国家哪怕是数十年前还打的你死我活的日本,都愿意认真思考援助的方式,给予一定的帮助。笔者觉得,这中间,彰显了明朝对于周围强大的文化输出,在这背后也意味着中国自古以来的教化和文化以一种温婉的方式能被其他的国家和认同。

国内此起彼伏的抗清斗争,也代表了多民族结合的华夏对于正统的怀念和牵挂,所以客观实力和从后人看历史的上帝视角来看,南明在不少的军事实力的对比上落后于磨刀霍霍初入中原的满清,但是无数的仁人志士依旧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了为国家的兴亡而选择的抗争事业之中,他们所追求的是对于故国的怀念,对于中华传统树立的观念的认同。

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参考资料

《南明史》《明清战争史略》《剑桥中国明代史》

更多文章

  • 康熙捅了明朝马蜂窝?61年“朱三太子”造反70次,被抓后: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三太子被康熙所杀,康熙杀过哪些大臣,康熙杀了多少百姓

    甲申国难,皇子出逃1644年,农民军李自成率领部队攻破北京城,很多人都知道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但很少人知道他在自缢之前曾安排人护送自己的三个儿子逃跑。崇祯帝自己不愿意南迁,成就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后世美名,但他同时也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希望他们能够回到南京,重整旗鼓,为此特意安排自己的亲信

  • 赵匡胤死亡之谜:历史上流传三种说法,矛头都指向弟弟赵光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赵匡胤死亡真实原因,赵匡胤之死历史四大谜案,历史上赵匡胤的死因

    不过,虽然官方史书“有意”地选择了隐晦,但是并不能阻止后人们的各种猜测,历史上流传的关于赵匡胤死因的各种猜测,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嗜酒丧命说赵匡胤嗜酒众所周知。在史料记载上,也能多次发现赵匡胤喝酒的记录。比如赵匡胤曾对大将王审琦说:“酒,天之美禄。”还有一次,赵匡胤大宴群臣,对大将魏仁浦说:“何不劝

  • 朱元璋儿子朱标:本宫不死,尔等终究是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儿子朱标之死的原因,朱元璋长子朱标不死,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为什么不死

    朱标的母亲,就是那位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以贤德著称的马皇后,所以他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嫡长子的出生使得朱元璋精神为之一振,兴奋地在一座无名山上刻下了:“到此山者,不患无嗣”的语句。毕竟,每个男人当上父亲都会兴奋得像个孩子。朱标出生于战火纷纷之中,朱元璋对自己的长子报有很

  • 靖康之耻里,韦太后落入金人之手,最后到底有多惨?说出来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靖康之耻里面的韦太后,韦 太后,金人对靖康之耻的记载

    据《明史》所载:“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进攻北京,崇祯皇帝命后宫嫔妃尽皆自杀,亲手想砍杀自己的两位女儿,其中长女长平公主因用手挡剑手臂被砍断……”。有些人对崇祯帝的行为不甚理解,大敌当前,崇祯不去抗击李自成,反而将屠刀对准了自己的家人,莫非是急火攻心,昏了头?其实崇祯帝

  • 北宋的一代名将,终究逃不过制度约束,被迫害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真实的北宋名将有哪些,北宋早期名将,北宋最惨的将领

    面对来势汹汹的铁骑,宋军也果断采取措施,积极备战,面对着“胡马依北风”的敌军,丝毫也不示弱,两军对垒中,宋军士气高涨。此时,宋军中有一将领披头散发,面带一副铜面具,在日光的照耀中,青面獠牙的形态让人不寒而栗、敌军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宋军之中竟然还有如此恐怖之人,只见他一路冲杀,所向披靡,如同砍杂草一般轻

  • 宋太宗对外政策,嬗变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太宗的经济措施,宋太宗的治国策略,宋太宗文治天下的格局

    虽然关于释文董的记载在历史上颇受质疑,但宋太宗在“斧声烛影”中即位确实招致国内臣民的质疑。一、巩固统治的需要根据《宋史·杜太后传》的记载,宋太宗的即位合法性来源于“金匿遗诏”。但当时宋太祖的次子赵德昭、四子赵德芳分别是25岁和17岁,年龄上与后周恭帝柴宗训不可同日而语,皆以成年,故并没有年幼失国的可

  • 先秦时期用仁德来治天下,到了宋朝儒学仍是文化自信的来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先秦时期儒学发展,宋朝的儒学影响,先秦儒学的特点和背景

    孔子从正反两面叙述着“仁”的行为方式,凸显着他对仁的重视。孟子则将孔子口中所论述的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仁上升到了国家政治层面,在孟子的论述中,仁是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夏商周三代取得天下是因为怀有仁,后来失掉天下是因为丢失了仁,只有仁者才会无敌于天下,即“仁者无敌”,进而实现“定于一”的愿望。一、仁德

  • 朱元璋为何参加元末起义军?真实原因令元朝统治者心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末朱元璋怎么崛起,元末起义军,朱元璋在哪一年起兵抗元的

    朱重八不明白,他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死后却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地主从来不劳动,为何衣食无忧地过着自在生活。十七岁的朱重八内心逐渐冰冷,他意识到,能够救他的,唯有他自己。而他也曾在心中无数次的呐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土地,可我的在哪里?”朱重八的讨饭生涯这是明史读物《明朝那些事儿》所记载的朱

  • 专宠比自己大17岁的女人的明朝皇帝朱见深,到底是无能还是腹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的皇帝朱见深,明朝的朱见深是个怎样的皇帝,朱见深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像当时极为火爆的读物《明朝那些事儿》还有拍摄的各种明朝电视剧,里面的朱见深无能无用,毫无作为,万贞儿仗势在后宫无法无天,甚至坑杀皇嗣,这是真的吗?朱见深的童年我们了解一个人往往都会去了解一下他的童年,对于朱见深不幸中掺杂着幸运的孩童时期,我们更加需要了解。首先说到他的父亲朱祁镇,这位在《明朝那些事儿

  • 被明朝誉为砥柱的江北四镇,在明朝灭亡时,为何没起到一点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江北四镇是哪几个,明朝十大镇,左良玉与江北四镇

    所谓四镇的真实面目笔者觉着,在弘光一朝,实际的控制人无非是史可法和大太监马士英,但是这两人的脑洞真的蛮大的,虽然史阁部是忠臣不假,但是他真的不算一个能臣,尤其是政治选择上面。当北方的大地上,李自成和清军打的你死我活的时候,在南京留守的大臣们,不整合自己手上的合理兵力乘机一步步的恢复北方的领土,反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