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明朝誉为砥柱的江北四镇,在明朝灭亡时,为何没起到一点作用

被明朝誉为砥柱的江北四镇,在明朝灭亡时,为何没起到一点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972 更新时间:2024/1/26 2:01:27

所谓四镇的真实面目

笔者觉着,在弘光一朝,实际的控制人无非是史可法和大太监马士英,但是这两人的脑洞真的蛮大的,虽然史阁部是忠臣不假,但是他真的不算一个能臣,尤其是政治选择上面。当北方的大地上,李自成和清军打的你死我活的时候,在南京留守的大臣们,不整合自己手上的合理兵力乘机一步步的恢复北方的领土,反而在朝堂上下为了哪位藩王来当皇帝争的不可开交。而史可法作为首要的大臣,居然为了迎合这些军阀头子选择了个人素质相对而言比较一般的福王。在这时候,大臣们都觉得潞王是比较贤明的。

而被朝廷深为信任,一度倚为肱股的江北四镇,他们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首先就是要考虑到自己的拥戴之功,从而达到可以控制朝廷,建立自己威信的效果,从这方面来看,他们是彻彻底底的军阀,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名望。这一点倒是和坐镇长江中上游的左良玉相吻合,他也想借着新朝的初立,和朝堂中的东林同党拥立潞王做皇帝成为从龙之臣,特别是朝中大员们都希望拥立潞王避免明末争国本遗留下来的毛病。对于这些军阀,除了黄得功,时人评价“泽清、良佐徼乱扰俶,不异盗贼。而覆国之罪,良佐弥深;屠民之伯,泽清是最。一以酰戮、一列贰臣,斧钺之当,岂独天道好还也。”

于是江北四镇和左良玉准备开始火并,在国难当头,南明最有实力的两只军事力量首先居然都是考虑的是自己的政治前途,特别是四镇,更是为了扬州这块富庶的地方,四镇的军阀自相残杀。他们对于最大的敌人满清是否能打击掉弘光政权根本没有多少兴趣,老兵油子们的眼中只有自己能分到多少南明政府那一点少得可怜的税收,和到底谁能在朝廷之上有绝对的话语权的问题。

四镇的结局

作为所谓的朝廷靠山,弘光一朝除了大义大勇的左懋第,其余要么是投机分子,要么是碌碌无为的庸臣。这点在江北四镇上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看他们的出身就可以有点端倪。除了黄得功靠着自己少年时候就在边关从军一步步靠着军功得到藩主的位置,其余的几位可谓真的劣迹斑斑。作为镇守徐州四镇中军队实力最强的高杰,原本是李自成手下的猛将,也是李闯王的同乡,笔者觉得按理说有这个一起扛过枪的经历,大家应该是铁到不能铁的兄弟。

但是高杰兄弟在私德上面问题真的挺大,他首先给李闯王结结实实送了顶绿帽子,并且投降明军。明朝让他攻打李自成,他却和队伍里的白广恩起矛盾,在陕西的战争中,因为这两的矛盾直接导致李自成打进西安,明廷西线的支柱孙传庭阵亡,但是高杰还是相对听话的,弘光命令他进军被北方,他还是出兵的,但是死于部下的兵变中。刘泽清则更加滑稽,他从明朝摇摆到清朝,作为明末离京畿最近的军阀之一,他和左良玉一块接到崇祯需要勤王的诏书,这两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无视,直接导致明朝的覆灭,后来刘泽清投降清朝之后还不消停,觉得凭我能力屈从你们这些连各地都平定不了的外族?

于是他和南方的南明政权暗通曲款,准备在北京搞点大动作,但是被发现,于是凌迟处死。刘良佐则是和刘泽清一路货色,在辽东他就投降清朝,后来又来到了南明混上了总兵加伯爵的高官显爵,在清军南下的时候,见风使舵的刘良佐再次改换门庭,充当清军铁蹄践踏南方的刽子手,在江阴血战的时候,刘良佐就是清军的排前兵,直到被人认出骂了他一顿,他才有点惭愧之色,带这沾满血的红顶子最后在清朝以高官厚禄辞世。

唯有靠着自己战功一步步上位的黄得功,在南京城破的时候,带兵接驾只有自己战功上位的黄得功,面对同僚的劝降,平日里看似飞扬跋扈的黄得功悍然拒绝。看着围上来敌军,他指挥自己的部下顽强抵抗,但是黄得功冲在最前面,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安全,被对面一只冷箭一发入魂,当他拔出冷箭的时候,终究因为失血过多去世,这是南明看着准备当作擎天支柱的所谓四镇,除了黄得功死后妻子也殉国的满门忠烈以外,其余无不是见风使舵的政治投机家,高杰死于兵变之中,他的妻子带领部队投降清朝,对于不会说话的古人,笔者也不能在这里亵渎,知道高杰面对后来的军事压力的时候,他到底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后世张廷玉评价黄高二人就表示:

曹文诏等秉骁猛之资,所向摧败,皆所称万人敌也。大命既倾,良将颠蹶。三人者忠勇最著,死事亦最烈,故别著于篇,高杰、祖宽皆刚悍难驯,恃功不戢,而杰尤为凶骜。然杰被戕于锐意进取之时,宽受诛于力战赴援之后,死非其罪,不能无遗憾焉。

为何江北四镇不堪一击

在清朝的大军压境江南的时候,醉生梦死的弘光朝根本没有一点准备。作为朝廷边疆上最重要的四个藩镇,基本没什么做抵抗的打算。他们甚至还想着挪用国家抽取的民脂民膏来为自己修建的豪宅添砖加瓦,本质上他们大部分都是勇于虐民,害怕作战。

因为所谓的江北四镇都是由军阀和乱兵组成的,他们在乱世之中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前途命运,除了抵抗的黄得功和早早就拿盒饭的高杰,对于他们来说,国家的安危哪比得上自己以后的富贵。甚至在弘光出逃的时候,他们还派出军马来追赶他们之前的君主。因为缺少对于国家的信仰和民族大义观念,所以在将领们的带领之下,整个军队的风气也是可想而知,在满清下江南的时候,自然也是望风而降。在南明一朝,这种的军阀比比皆是,也是当时那个乱局的缩影吧,他们的存在无疑为推翻明朝火堆中加了一把干柴。

西方史学家斯宾格勒提出一种文化形态史学理论,他认为:政权或者文明跟其他事物一样,有着萌芽—发展—衰弱—灭亡的一个过程。在一个国家政权发展后期,必然面临着内忧外患。以今天明朝为例,在政权气数已尽的时候,内部的不和谐势力比如江北四镇便会揭竿而起,意图脱离中央统治,形成各种各样的军阀。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层出不穷,但该如何杜绝呢?历史没有告诉我们答案,可能还需要在未来中探寻。

参考资料

《南明史》《明蓝记》《南疆逸史》

更多文章

  • 夹在两位明君之间的庸主,朱祁镇是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祁镇死因,朱祁镇是一个好人吗,大明王朝朱祁镇

    朱祁镇排在明朝皇帝当中的第六位。他的父亲,就是明朝“仁宣之治”的开创者,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励精图治,兢兢业业,是明朝不可多得的一位圣君。在他的治理下,明朝国力蒸蒸日上,民生富足,经济强盛。然而,明宣宗治国有方,却没有把时间放在自己的家事上面,再加上即位时间短暂,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朱祁镇,还有一个

  • 1444年,杨士奇仰屋窃叹、哀叫数声后身亡,朱祁镇:匹夫误我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士奇晚年失节,明朝杨士奇事件,朱祁镇临终遗言全文

    “朝中多难,危机四伏,祈望陛下能亲贤臣、远小人,励精图治,延续大明光辉。”不久后,杨士奇与世长辞。朱祁镇感念他的功勋,为杨士奇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罢朝两日,追封他为左柱国、太师。在说到杨士奇的遗折时,朱祁镇竟不屑一顾,将它扔进户部的垃圾堆中。然而5年后,朱祁镇却在诸将面前公开辱骂杨士奇,还痛斥他是老

  • 明朝的中央权力变化:皇权与相权之间交叉复杂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中央丞相制度之废除在明朝之前的王朝中,丞相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制度一直被沿袭。在中央政府中,以丞相为中心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它在处理日常政务,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正因为如此,日益膨胀的丞相逐渐成了皇帝心头的一块病。皇帝出于对丞相为首外臣的不信任,使得皇权与相权的

  • 《大明风华》叫朱棣明太宗?是编剧弄错了,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你所不知道的明太宗朱棣,明太宗朱棣,大明风华朱棣霸气出场

    同样有人提出疑问,在《大明风华》里面朱棣死后,大家没有叫他我们熟知的明成祖,而是叫他明太宗。在我们的历史常识中,明成祖朱棣咋成了太宗了?是不是这部槽点多多的电视剧又给演错了?关于这个称呼问题上,《大明风华》还真的挺考究的。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历史上的庙号与谥号的区别。古代庙号的规矩庙号

  • 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为何很快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失去了赖以发展的农民力量。李自成之所以有机会能够将实力强大的明王朝一举推翻,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因为明朝的腐败统治已经失去了民心,而李自成率领的军队则趁此机会,针对社会百姓的需要,提出了各项对于百姓有利的政策措施。根据计六奇在《明季北略》中记载,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粮”、“三年免征,一民不杀”以及“

  • 明朝皇帝为什么如此窝囊?立个太子还要去贿赂、讨好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最狠的太子,明朝皇帝贿赂大臣,明朝最窝囊的皇帝有哪些

    在明朝时期,皇帝能干的事情不多,很多前朝皇帝能做的事情明朝反而成为了限制条件,大规模建造宫殿别馆是明朝皇帝不能做的,控制社会舆论更是无稽之谈,有时候为了募集军费,皇帝还要低三下四的去求人,这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是不可想象的。相比于秦汉、隋唐时期,明朝民间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政权和政治不再是最上层的人

  • 明朝天启时期的宦官专权,与其他时期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为什么会宦官专权,明朝宦官专权最突出表现,明朝宦官专权的措施

    朝廷中宦官人数和机构众多。明朝在刚建立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更好的对于国家进行管理,就设立了朝廷内部的宦官机构,并且随着朝廷政治的建设发展,宦官机构的主要职责和主要职位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宦官机构地建设开始完备的发展起来。根据刘若愚在《酌中志》中的记载,天启时期,宦官机构众多,包括“内府十二监”

  • 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减少女性束缚,提高女性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代理学对女性的影响,中国古代女性思想上受到的束缚,宋代女性教育

    明清时期女教思想在继承宋代儒学女教思想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表现出来的特征与以往有了明显的不同,但女教思想的发展会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无论是宋代儒学女教思想还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明清女教思想,其所反映出的本质仍是封建礼教对女子的束缚。一、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对明清女教思想的影响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对

  • 朱元璋的大管家李善长,功高被颁发免死铁券,却在最后被全家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态度,李善长的免死铁券,李善长临死为什么替朱元璋说话

    最终,朱元璋在这些英雄豪杰当中角逐胜利,无上的荣耀背后,堆满了鲜血与艰难。从一个连饭都吃不饱,连家都无处回的小沙弥,到现在的江淮霸主,汉族首领,朱元璋经历了多少危难,多少失败,多少死里逃生,多少权谋诡计。他能够在乱世立足,最终横扫天下,建立王朝,这与他身后一众支持他的文臣武将有莫大的关系。朱元璋是一

  • 1385年,徐达望北而坐、狂笑数声后身亡,朱元璋:永失我万里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害死徐达,朱元璋为何信任徐达,徐达最后有没有被朱元璋杀害

    “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自1353年加入红巾军后,徐达就成为朱元璋最信赖的武将。32年的东征西讨中,徐达立下了盖世功勋,成为军中第一大将。然而,向来推崇“狡兔死,走狗烹”的朱元璋有没有对徐达动过杀心呢?他与朱元璋的关系如何?徐达又是因为什么暴亡的呢?大将之才徐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