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靖康之耻里,韦太后落入金人之手,最后到底有多惨?说出来别不信

靖康之耻里,韦太后落入金人之手,最后到底有多惨?说出来别不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573 更新时间:2024/2/10 12:58:41

据《明史》所载:“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进攻北京,崇祯皇帝命后宫嫔妃尽皆自杀,亲手想砍杀自己的两位女儿,其中长女长平公主因用手挡剑手臂被砍断……”。

有些人对崇祯帝的行为不甚理解,大敌当前,崇祯不去抗击李自成,反而将屠刀对准了自己的家人,莫非是急火攻心,昏了头?其实崇祯帝并非神志不清,也不是不爱自己的家人,反而是因为太爱了,才逼得他不得不做出杀害妻女的行为!因为他深知如果自己的家人落入敌军手中会是什么下场!

大宋“靖康之变”中被掳到金国的妃嫔帝姬的遭遇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先来回忆一下“靖康之变”

北宋宣和七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宋徽宗见势危,一顿“骚操作”,禅位于太子赵桓,自己躲了起来,赵桓继位,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徽钦二帝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被俘,北宋自此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是大宋的奇耻大辱,岳飞曾在《满江红》大声疾呼“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场奇耻大辱不仅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还使以徽钦二帝为首的三千多人被俘,被俘之人在金国遭受了非人的待遇,而其中命运最悲惨的当属嫔妃帝姬以及宫女,我们以当时被俘的韦太后为例,来看看她们在金国遭遇了什么!

韦皇后在被俘之时还不是太后,而是韦贤

韦氏是浙江绍兴人,出身贫寒,哲宗绍圣年间被选入端王赵佶府中,1100年,赵佶继位,是为宋徽宗,韦氏先为显圣皇后侍女,后因曾经同为皇后侍女的乔贵妃推荐,韦氏受到徽宗临幸,生下皇子赵构,因赵构自愿为金人质子,韦氏才晋升为贤妃。

“靖康之变”后,韦贤妃随徽宗一同被俘,随后被金军押着一路北上,据《宋史》所载,被俘妇女原先有三千四百余人,一路被金军折磨侮辱,到燕山时,仅余一千九百余人,其中就包括韦贤妃。靖康二年六月,韦氏等人被押到会宁府,随即被带去谒见金太宗,金太宗命令韦氏等18人入洗衣院。

金国洗衣院名为“洗衣”,实则就是一座“皇家妓院”,韦贤妃等人在洗衣院中经常受到金国贵族的肆意玩弄侮辱,建炎二年八月,徽钦二帝及其余宋室成员也被押到会宁府,金太宗随即举行了“献俘仪式”,仪式上韦贤妃与其他嫔妃被迫执行了“牵羊礼”,所谓“牵羊礼”就是俘虏赤裸着上身,身披羊皮,脖子上系绳,像羊一样被人牵着。

此礼过后,大宋很多嫔妃包括皇后都不堪凌辱,直接自尽,而韦贤妃却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又被投入洗衣院,继续被金国权贵玩弄!

韦氏之所以苟且偷生,源于她心中对儿子赵构的一丝幻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救她出去!

不得不说,韦氏生了个“好儿子”!

据《宋史》所载,1127年,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建立南宋,是为宋高宗!南宋迁都杭州后,开始逐步站稳脚跟,同时岳飞、韩世忠等名将开始不断出兵北伐,希望收复故土,迎为二帝!

南宋的建立,以及金军在战场上的失利,使得金人意识到韦贤妃的重要性,1135年,韦氏出洗衣院与徽宗团聚,但两月后徽宗病死,韦氏又被金盖天大王完颜宗贤纳为侍妾,韦氏还为完颜宗贤生下一子!

1141年,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密谋,解除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与金国议和,史称“绍兴议和”,这使岳飞等人十年北伐之功毁于一旦,同年十一月,宋高宗以诛杀岳飞为条件,要求换回生母韦氏,金国同意!

1142年1月27日,岳飞被杀,1142年8月,韦氏终于回到了南宋,随即入居慈宁宫,成为皇太后!

在被俘虏的嫔妃帝姬中,韦氏的经历并不是最惨的,最起码她活着回到了南宋,还成为皇太后享受了十八年的荣华富贵,相较于惨遭金人侮辱,“肛裂而死”的茂德帝姬赵福金等人,韦氏的结局算是很不错了!

然而韦氏仍视她在金国的遭遇为一场噩梦,回国后先是篡改年龄,将自己的年龄增加十岁,试图掩盖她被完颜宗贤霸占的过去,还诬陷先行逃回的柔福帝姬为冒牌货,害怕她泄露自己在金国的遭遇!

小结:

总而言之,“靖康之变”中被金国俘虏的三千多人都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其中妃嫔帝姬因为女儿之身遭受到的侮辱玩弄更甚,这使得很多妃嫔都不堪凌辱,选择自我了结,也亏得韦氏“心理强大”,还有一个好儿子才能回到南宋,尽管如此,金国的遭遇也成为她一生的噩梦!

现在大家知道崇祯为何要杀死妻女了吧!

参考资料:《明史》《宋史》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北宋的一代名将,终究逃不过制度约束,被迫害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真实的北宋名将有哪些,北宋早期名将,北宋最惨的将领

    面对来势汹汹的铁骑,宋军也果断采取措施,积极备战,面对着“胡马依北风”的敌军,丝毫也不示弱,两军对垒中,宋军士气高涨。此时,宋军中有一将领披头散发,面带一副铜面具,在日光的照耀中,青面獠牙的形态让人不寒而栗、敌军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宋军之中竟然还有如此恐怖之人,只见他一路冲杀,所向披靡,如同砍杂草一般轻

  • 宋太宗对外政策,嬗变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太宗的经济措施,宋太宗的治国策略,宋太宗文治天下的格局

    虽然关于释文董的记载在历史上颇受质疑,但宋太宗在“斧声烛影”中即位确实招致国内臣民的质疑。一、巩固统治的需要根据《宋史·杜太后传》的记载,宋太宗的即位合法性来源于“金匿遗诏”。但当时宋太祖的次子赵德昭、四子赵德芳分别是25岁和17岁,年龄上与后周恭帝柴宗训不可同日而语,皆以成年,故并没有年幼失国的可

  • 先秦时期用仁德来治天下,到了宋朝儒学仍是文化自信的来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先秦时期儒学发展,宋朝的儒学影响,先秦儒学的特点和背景

    孔子从正反两面叙述着“仁”的行为方式,凸显着他对仁的重视。孟子则将孔子口中所论述的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仁上升到了国家政治层面,在孟子的论述中,仁是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夏商周三代取得天下是因为怀有仁,后来失掉天下是因为丢失了仁,只有仁者才会无敌于天下,即“仁者无敌”,进而实现“定于一”的愿望。一、仁德

  • 朱元璋为何参加元末起义军?真实原因令元朝统治者心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末朱元璋怎么崛起,元末起义军,朱元璋在哪一年起兵抗元的

    朱重八不明白,他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死后却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地主从来不劳动,为何衣食无忧地过着自在生活。十七岁的朱重八内心逐渐冰冷,他意识到,能够救他的,唯有他自己。而他也曾在心中无数次的呐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土地,可我的在哪里?”朱重八的讨饭生涯这是明史读物《明朝那些事儿》所记载的朱

  • 专宠比自己大17岁的女人的明朝皇帝朱见深,到底是无能还是腹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的皇帝朱见深,明朝的朱见深是个怎样的皇帝,朱见深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像当时极为火爆的读物《明朝那些事儿》还有拍摄的各种明朝电视剧,里面的朱见深无能无用,毫无作为,万贞儿仗势在后宫无法无天,甚至坑杀皇嗣,这是真的吗?朱见深的童年我们了解一个人往往都会去了解一下他的童年,对于朱见深不幸中掺杂着幸运的孩童时期,我们更加需要了解。首先说到他的父亲朱祁镇,这位在《明朝那些事儿

  • 被明朝誉为砥柱的江北四镇,在明朝灭亡时,为何没起到一点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江北四镇是哪几个,明朝十大镇,左良玉与江北四镇

    所谓四镇的真实面目笔者觉着,在弘光一朝,实际的控制人无非是史可法和大太监马士英,但是这两人的脑洞真的蛮大的,虽然史阁部是忠臣不假,但是他真的不算一个能臣,尤其是政治选择上面。当北方的大地上,李自成和清军打的你死我活的时候,在南京留守的大臣们,不整合自己手上的合理兵力乘机一步步的恢复北方的领土,反而在

  • 夹在两位明君之间的庸主,朱祁镇是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祁镇死因,朱祁镇是一个好人吗,大明王朝朱祁镇

    朱祁镇排在明朝皇帝当中的第六位。他的父亲,就是明朝“仁宣之治”的开创者,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励精图治,兢兢业业,是明朝不可多得的一位圣君。在他的治理下,明朝国力蒸蒸日上,民生富足,经济强盛。然而,明宣宗治国有方,却没有把时间放在自己的家事上面,再加上即位时间短暂,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朱祁镇,还有一个

  • 1444年,杨士奇仰屋窃叹、哀叫数声后身亡,朱祁镇:匹夫误我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士奇晚年失节,明朝杨士奇事件,朱祁镇临终遗言全文

    “朝中多难,危机四伏,祈望陛下能亲贤臣、远小人,励精图治,延续大明光辉。”不久后,杨士奇与世长辞。朱祁镇感念他的功勋,为杨士奇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罢朝两日,追封他为左柱国、太师。在说到杨士奇的遗折时,朱祁镇竟不屑一顾,将它扔进户部的垃圾堆中。然而5年后,朱祁镇却在诸将面前公开辱骂杨士奇,还痛斥他是老

  • 明朝的中央权力变化:皇权与相权之间交叉复杂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中央丞相制度之废除在明朝之前的王朝中,丞相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制度一直被沿袭。在中央政府中,以丞相为中心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它在处理日常政务,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正因为如此,日益膨胀的丞相逐渐成了皇帝心头的一块病。皇帝出于对丞相为首外臣的不信任,使得皇权与相权的

  • 《大明风华》叫朱棣明太宗?是编剧弄错了,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你所不知道的明太宗朱棣,明太宗朱棣,大明风华朱棣霸气出场

    同样有人提出疑问,在《大明风华》里面朱棣死后,大家没有叫他我们熟知的明成祖,而是叫他明太宗。在我们的历史常识中,明成祖朱棣咋成了太宗了?是不是这部槽点多多的电视剧又给演错了?关于这个称呼问题上,《大明风华》还真的挺考究的。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历史上的庙号与谥号的区别。古代庙号的规矩庙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