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死亡之谜:历史上流传三种说法,矛头都指向弟弟赵光义

赵匡胤死亡之谜:历史上流传三种说法,矛头都指向弟弟赵光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907 更新时间:2024/1/16 23:02:10

不过,虽然官方史书“有意”地选择了隐晦,但是并不能阻止后人们的各种猜测,历史上流传的关于赵匡胤死因的各种猜测,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嗜酒丧命说

赵匡胤嗜酒众所周知。在史料记载上,也能多次发现赵匡胤喝酒的记录。比如赵匡胤曾对大将王审琦说:“酒,天之美禄。”还有一次,赵匡胤大宴群臣,对大将魏仁浦说:“何不劝我一杯酒?”这些记载都说明赵匡胤曾嗜酒如命。

所以便有人把赵匡胤的离奇死亡和嗜酒联系在了一起。但是分析这种说法,不难发现很多漏洞,比如饮酒过度导致猝死,会有各种先兆出现,比如醉酒者呕吐导致窒息,或是醉酒后引发脑出血,导致口眼歪斜等。

但是翻遍了史书记载,也没有发现赵匡胤临死前有这些症状出现。相反,倒是有赵匡胤做皇帝后,对饮酒有所节制的记录,比如他曾对大臣王彦超说“沉湎于酒,何以为人?“这也能看出赵匡胤做了皇帝后,注意到了嗜酒伤身的问题。所以赵匡胤不太可能是饮酒过度导致猝死。

二、气死说

这种说法是,赵匡胤是被他弟弟赵光义气死。而导致这一后果的起因,就是赵光义当着哥哥的面,调戏了皇后派来服侍的宫女,赵匡胤大怒,剧烈抽搐,等到皇后赶来时,已经是奄奄一息。而赵光义则见状不妙,逃回了自己的府中,第二天便传来了赵匡胤死亡的消息。

这种说法,更架不住推敲。

首先,据史料记载,赵光义好色,曾垂涎赵匡胤喜欢的花蕊夫人,并因为嫉妒将花蕊射杀。此举已经惹得赵匡胤大为不满,后来还是赵光义磕头认罪,才免于惩处。有了这次教训,赵光义不可能故态复萌,一而再地为了一个宫女去触及皇帝的底线。其次,退一万步说,就算是赵光义真的调戏了宫女而导致赵匡胤活活气死。这么严重的事情,不可能无人过问,就算赵匡胤说不出话,事关天子龙体,那宫女又岂敢隐瞒?如此一来,赵光义这欺君罪名落实,不死也要脱层皮,更不可能在赵匡胤一死之后就当了皇帝。

三、毒死说

这种说法,还是和赵光义有关。这说法说的是,赵光义觊觎皇位已久,可是自己比哥哥小了12岁,如果哥哥身体健康活到70多岁,那自己也就是60多,不可能有机会过一把当皇帝的瘾。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下毒毒死了哥哥,自己好做皇帝。

这种说法是真是假呢?虽然赵光义用毒酒害死过南唐的李煜和吴越的钱俶。但是这两人又怎么能与亲哥哥相提并论?即便赵光义真有那个贼心,有没有那个贼胆还要另说?就算是真有那个贼胆,有没有作案机会呢?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赵匡胤死的那天晚上,有没有和赵光义在一起。

这就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首先是宋代和尚文莹《湘山野录》记载,赵匡胤去世那晚,曾把赵光义召进宫来酌酒对饮。喝到到三更时分,积雪数寸,赵匡胤一边用拄斧铲雪,一边嘱咐赵光义:“好做,好做!”解带就寝。当晚赵光义留宿宫中,五鼓时分再去看赵匡胤,已经死去多时。赵光义就在灵枢前接受遗诏即位。根据这条记载,赵匡胤驾崩时,赵光义也在宫中,宦官、宫人都在宫外,不知道寝宫里发生了什么事。

另一种说法是说赵光义不在宫中。司马光《涑水纪闻》记载,赵匡胤死时是四更天气,宋皇后派王继隆急召秦王赵德芳继位。但这王继隆没去召德芳,而是去了晋王赵光义的府邸。王继隆见了晋王,说了继位之事,赵光义大惊,犹豫不敢行,王继隆催促说,如果耽搁,天子的位子就被别人抢去了。赵光义这才急忙同王继隆来到寝殿。

还在等待赵德芳的宋皇后,抬头见是赵光义,先是惊诧,转瞬间变为恐慌,急忙改口称赵光义为“官家”,“官家”在宋代是天子的称谓。据此记载,赵匡胤死时赵光义不在宫中。

参考这两种说法,无论赵光义在不在宫中,也无论有没有下毒,他都有很大嫌疑。根据司马光的记载,皇后命王继恩召秦王德芳,如果不是赵光义提前安排,王继恩怎么敢违背皇后的旨意,擅自做主去找晋王?赵光义一番做作后走入寝殿,宋皇后先是愕然,再一想自己母子不是赵光义对手,生死全在人手,于是变为恐慌,这才急忙改口。由此可见,如果赵匡胤生前指定赵光义接班,宋皇后不可能做此反应,显然赵匡胤生前并未指定赵光义继位。

而后来,赵光义拿出母亲临终留下的《金匮之盟》也有许多疑点,首先这份遗诏在正史中不见全文记载。再者既然是杜太后临终前草拟,而杜太后死时赵匡胤年仅三十岁,她怎么能未卜先知自己的儿子一定会早死?第三,如果有这份遗诏存在,那么在《太祖旧录》中为何不见记载,宋皇后又为何不知,还要派人急召赵德芳继位。

这种种疑点,都在证明这份遗诏大概率是伪造甚至杜撰的。由此综合以上种种记载,也不难得出,赵匡胤之死与赵光义,必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各位亲爱的读者,你们是如何认为的呢?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儿子朱标:本宫不死,尔等终究是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儿子朱标之死的原因,朱元璋长子朱标不死,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为什么不死

    朱标的母亲,就是那位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以贤德著称的马皇后,所以他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正在攻打南京,嫡长子的出生使得朱元璋精神为之一振,兴奋地在一座无名山上刻下了:“到此山者,不患无嗣”的语句。毕竟,每个男人当上父亲都会兴奋得像个孩子。朱标出生于战火纷纷之中,朱元璋对自己的长子报有很

  • 靖康之耻里,韦太后落入金人之手,最后到底有多惨?说出来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靖康之耻里面的韦太后,韦 太后,金人对靖康之耻的记载

    据《明史》所载:“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进攻北京,崇祯皇帝命后宫嫔妃尽皆自杀,亲手想砍杀自己的两位女儿,其中长女长平公主因用手挡剑手臂被砍断……”。有些人对崇祯帝的行为不甚理解,大敌当前,崇祯不去抗击李自成,反而将屠刀对准了自己的家人,莫非是急火攻心,昏了头?其实崇祯帝

  • 北宋的一代名将,终究逃不过制度约束,被迫害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真实的北宋名将有哪些,北宋早期名将,北宋最惨的将领

    面对来势汹汹的铁骑,宋军也果断采取措施,积极备战,面对着“胡马依北风”的敌军,丝毫也不示弱,两军对垒中,宋军士气高涨。此时,宋军中有一将领披头散发,面带一副铜面具,在日光的照耀中,青面獠牙的形态让人不寒而栗、敌军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宋军之中竟然还有如此恐怖之人,只见他一路冲杀,所向披靡,如同砍杂草一般轻

  • 宋太宗对外政策,嬗变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太宗的经济措施,宋太宗的治国策略,宋太宗文治天下的格局

    虽然关于释文董的记载在历史上颇受质疑,但宋太宗在“斧声烛影”中即位确实招致国内臣民的质疑。一、巩固统治的需要根据《宋史·杜太后传》的记载,宋太宗的即位合法性来源于“金匿遗诏”。但当时宋太祖的次子赵德昭、四子赵德芳分别是25岁和17岁,年龄上与后周恭帝柴宗训不可同日而语,皆以成年,故并没有年幼失国的可

  • 先秦时期用仁德来治天下,到了宋朝儒学仍是文化自信的来源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先秦时期儒学发展,宋朝的儒学影响,先秦儒学的特点和背景

    孔子从正反两面叙述着“仁”的行为方式,凸显着他对仁的重视。孟子则将孔子口中所论述的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仁上升到了国家政治层面,在孟子的论述中,仁是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因素,夏商周三代取得天下是因为怀有仁,后来失掉天下是因为丢失了仁,只有仁者才会无敌于天下,即“仁者无敌”,进而实现“定于一”的愿望。一、仁德

  • 朱元璋为何参加元末起义军?真实原因令元朝统治者心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末朱元璋怎么崛起,元末起义军,朱元璋在哪一年起兵抗元的

    朱重八不明白,他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死后却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地主从来不劳动,为何衣食无忧地过着自在生活。十七岁的朱重八内心逐渐冰冷,他意识到,能够救他的,唯有他自己。而他也曾在心中无数次的呐喊:“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土地,可我的在哪里?”朱重八的讨饭生涯这是明史读物《明朝那些事儿》所记载的朱

  • 专宠比自己大17岁的女人的明朝皇帝朱见深,到底是无能还是腹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的皇帝朱见深,明朝的朱见深是个怎样的皇帝,朱见深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像当时极为火爆的读物《明朝那些事儿》还有拍摄的各种明朝电视剧,里面的朱见深无能无用,毫无作为,万贞儿仗势在后宫无法无天,甚至坑杀皇嗣,这是真的吗?朱见深的童年我们了解一个人往往都会去了解一下他的童年,对于朱见深不幸中掺杂着幸运的孩童时期,我们更加需要了解。首先说到他的父亲朱祁镇,这位在《明朝那些事儿

  • 被明朝誉为砥柱的江北四镇,在明朝灭亡时,为何没起到一点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江北四镇是哪几个,明朝十大镇,左良玉与江北四镇

    所谓四镇的真实面目笔者觉着,在弘光一朝,实际的控制人无非是史可法和大太监马士英,但是这两人的脑洞真的蛮大的,虽然史阁部是忠臣不假,但是他真的不算一个能臣,尤其是政治选择上面。当北方的大地上,李自成和清军打的你死我活的时候,在南京留守的大臣们,不整合自己手上的合理兵力乘机一步步的恢复北方的领土,反而在

  • 夹在两位明君之间的庸主,朱祁镇是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祁镇死因,朱祁镇是一个好人吗,大明王朝朱祁镇

    朱祁镇排在明朝皇帝当中的第六位。他的父亲,就是明朝“仁宣之治”的开创者,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励精图治,兢兢业业,是明朝不可多得的一位圣君。在他的治理下,明朝国力蒸蒸日上,民生富足,经济强盛。然而,明宣宗治国有方,却没有把时间放在自己的家事上面,再加上即位时间短暂,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朱祁镇,还有一个

  • 1444年,杨士奇仰屋窃叹、哀叫数声后身亡,朱祁镇:匹夫误我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士奇晚年失节,明朝杨士奇事件,朱祁镇临终遗言全文

    “朝中多难,危机四伏,祈望陛下能亲贤臣、远小人,励精图治,延续大明光辉。”不久后,杨士奇与世长辞。朱祁镇感念他的功勋,为杨士奇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罢朝两日,追封他为左柱国、太师。在说到杨士奇的遗折时,朱祁镇竟不屑一顾,将它扔进户部的垃圾堆中。然而5年后,朱祁镇却在诸将面前公开辱骂杨士奇,还痛斥他是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