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土木堡之变对于明朝社会的影响

土木堡之变对于明朝社会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810 更新时间:2024/2/7 7:19:41

行政措施方面的改进。

最开始的明朝在当时的张太后和“三杨”的辅助之下,国家的政治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到了正统七年的时候,王振开始逐渐地掌握国家的统治权力。王振本人是一个十分注重奢侈享受的人,根据张廷玉在《明史》中记载:“作大第皇城东,建智化寺,穷极土木。兴麓川之师,西南骚动。” 由此可知,在他掌握国家的政治权力之后,开始在国内大肆地兴建各种土木工程,同时在军事方面也经常发生战争,国家开始动荡的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后来土木堡之变的失败。

在明英宗成功的复位之后,他并没有对于朝廷中的官员进行很大的调整,在众多的官员之中,有三个人十分受到明英宗的信赖,他们分别是李宪、王翱和马昂,他们三人在当时的朝廷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并且明英宗一向对于他们三人十分的敬重。虽然后来明英宗曾经错杀过几个忠臣,比如于谦等人,但是后来明英宗对于这些官员的态度有了较大的转变,对于贤臣更加的信任,这些贤臣在感受到明英宗对于他们的信任之后,也就更加认真地辅佐明英宗了。在众多贤臣的辅佐之下,明英宗对于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明朝的社会状况也逐渐的好转了。

明英宗在政治制度方面做的一项做大的贡献就是将人殉制度废除了,并且下令规定后来的明代即位的统治者也不能再次恢复这项制度。明英宗之所以能够废除这项惨无人道的制度,也是与土木堡之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的。当时明英宗在经过“北狩”之后,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当时民间的生活困苦,因此他能够站到百姓的角度进行思考。除此之外,明英宗承袭了前代君主的守成的策略,重新与外部的割据势力进行修好,从而稳定了明朝内部和外部的社会状况。

边防形势状况的变化。

经过土木堡之变后的明朝军队实力遭到了十分严重的打击,根据谷应泰在《明朝纪事本末·土木之变》中记载,当时“军西宁侯朱瑛、武进伯朱冕全军覆没”,明朝的精锐部队几乎都被折损了,明朝整体的军事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然也会引起明朝在边防状况方面的变化,虽然后来统治者也进行过多次的改革,但是受到严重打击的军队实力是很难在较短的时间恢复的。因此明朝的边防政策已经由最初的主动进攻转变为了被动的防守,并且形成了一条用以防御的防御体系。

明朝自从建立以来,就一直受到蒙古对于其边境地区的骚扰,后来双方达成了协议之后,边境在逐渐地安定下来。土木堡之变发生之前,明朝的军事实力是很强大的,因此明朝一直凭借着自己的军事优势,对于侵犯自己边境的势力都是主动的进行打击,因此明朝也很少修建边境的防御体系。

经过土木堡之变之后,明朝的军事实力大大缩减,已经无力主动对于边境的势力进行主动的进攻,因此开始转变为防守为主。为了减少士兵的作战,同时也为了更好的防守住边境地区,明朝统治者开始在边境地区修建了大量的军事防御体系,并且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九边体制,由此明王朝在边境政策的形势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军事制度的调整。

经过土木堡之变之后的明朝军队实力大不如前,因此明朝统治者急需重新建立自己的军队,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因此明朝在军事制度方面进行了两项措施的调整。首先是对于京军制度进行了调整,当时的京军在经过明太祖和明成祖两代统治者的管理和改革之后,在众多的军队中是最为具有实力的一支军队,但是经过土木堡之变,这支京军几乎全军覆灭了。后来于谦发现了在京军的训练中的不足之处之后,将重新在各个营中挑选出十万精兵,然后将他们分成十个营进行训练,将他们命名为团营,由此京军制度也形成了一种新的编制方式。

同时,明朝为了更好地建立起强大的军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募兵制度,由朝廷的官员去到各个地方招募士兵,让通过招募来的士兵进行作战和防守,并且规定这些士兵除了最后的退役之外,其它的情况下一律不能够离开军队。

通过采取这两种军事制度的调整,明朝军事力量衰落和军队人员不足的状况已经有所缓解。

宦官在朝廷中的地位变化。

明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宦官扰乱朝政比较激烈的一段时间,最开始的宦官干政就是开始于明英宗时期的王振。作为担任了两朝统治者的明英宗,他在位期间对于宦官都有不同程度的宠信,由此也给后来的明朝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明太祖在建立明朝之后,因为吸收前朝宦官专政的教训,因此一直限制宦官的势力,对于宦官集团的管制也较为严格。到了明成祖时期,宦官逐渐开始得到统治者的信任,宦官的权力也逐渐增多,开始逐渐地参与朝廷的政治。在明宣宗统治的时候,司礼监已经可以拥有了“批红”的政治大权,但是这个时候的宦官集团仍然处于统治者的严密监管之下。

到了明英宗统治的时期,由于当时刚刚继位的明英宗才九岁,还不具备独立处理国家政治的能力,他身边的宦官王振则开始利用明英宗对于他的信任,逐渐的开始干预朝廷政治,他掌握了“批红”的权力,对于内阁的票拟他也经常随意的改动。最开始的王振在张太后的压制之下还不敢太过放肆,等到张太后去世之后,王振更是无所顾忌干预朝廷中的政治,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断地谋取私利。地方官员在进京担任官职的时候,也免不了向王振进行贿赂和奉承,一旦官员没有向他示好,通常都会遭到王振的强烈报复。由此可见,当时的宦官集团势力已经十分的膨胀了。

虽然中间明代宗即位的时候,因为明英宗过于宠信宦官王振而造成土木堡之变失败,对于宦官集团进行了一定的压制和打压,宦官集团的势力一度衰弱下去,但是到了明英宗再次重新登上皇位之后,因为对于为自己成功复辟付出努力的曹吉祥心存感激,因此就让曹吉祥以太监的身份称为了三大营的总督,由宦官带领京城的京军,这无疑是给了当时宦官集团很大的权力,宦官集团的势力经历过短暂的低谷之后,再次膨胀了起来。最终在宦官集团不断地干政之下,明朝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环境开始变得十分混乱和动荡,最终促使了明朝必不可免地走向了灭亡的道路。

土木堡之变的最终失败,对于明朝的历史发展进程来说,是一次影响十分深远的战役,并且经过土木堡之变之后,明朝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制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木堡之变所造成的新旧政权的交替和更迭,国使得家要想保证正常的运行,也必须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说,土木堡之变对于明王朝和蒙古地区的势力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转折点,不同的是,明王朝时开始走向了衰落,而蒙古地区的势力则是走向了繁荣。

参考文献

张廷玉《明史》谷应泰,《明朝纪事本末·土木之变》

更多文章

  • 宋代儒学女教思想,对女子各个社会生活层面的要求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代儒学世俗化原因,宋代儒学体系,宋代儒学的核心思想

    一、宋代儒学对在室女的教化1.宋代儒学对在室女的礼仪规范传统社会十分注重礼教,养成一定的礼仪规范,是女子提升道德素养的重要方式。礼仪规范主要是指女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教导子女在各种场合下的正确的举止,有助于养成谦逊、恭敬、孝悌的良好品德,也有助于维护女子的形象和家庭中的地位。七岁的时候,男女便

  • 澶渊之盟明明很屈辱,为何却有很多人认为这个盟约很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澶渊在哪儿,澶渊之盟基本史实

    到了宋真宗,赶上萧太后大举入侵宋境,宋真宗在寇准的建议下,赶到澶州前线督战,在形势利好的情况下,却签订了“澶渊之盟”,以每年向辽国交钱进贡平息了两国战火。从此,后世不少学者一提宋史,无不以“澶渊之盟”为耻,但随着近年学者们的研究,也有不少人认为“澶渊之盟”很成功。究竟哪种观点更恰当,我们先看正反方所

  • 此人是朱元璋唯一没杀的开国功臣,他到底是如何做到寿终正寝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唯一没有杀的功臣是谁,朱元璋留下了多少功臣没杀,朱元璋杀了多少个功臣

    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开国元勋,哪个不是罪名昭昭?理由充足。汤和也有惹过朱元璋不开心的时候,是汤和驻守常州的时候,有事请示朱元璋,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回去喝点闷酒,说了醉话:“我镇守此城,如坐屋脊,左右为难。”朱元璋听说后,竟怀恨在心。在封汤和为信国公时,不但列举他在常州的过失,还把那些过失刻在了世袭凭证

  • 大明王朝1566:陈洪跟裕王等人闭门说的话,嘉靖怎么会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大明王朝1566陈洪之死,大明王朝1566嘉靖片段,大明王朝陈洪和嘉靖

    都说做人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相信海瑞本人对于嘉靖皇帝除了传统的忠君报国之心外,还是有一颗报答嘉靖的知遇之恩的心的。但是性格决定命运。最终因为触碰了帝王的那个逆鳞,而引起了君王的杀人之心。好心办了坏事。自古以来多少人因为写书,写文字被杀了头,跟他们相比,海瑞是幸运的。一篇《治安疏》洋洋洒洒6000余

  • 陈桥兵变,赵匡胤被迫黄袍加身?其实这只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这样一位一心想统一天下的帝王却英年早逝,他只能将后周政权交给年仅七岁的皇长子柴宗训。周世宗为了不让后周政权落入他人之手,在他临终前设置了三方辅政。首先是外戚,皇太子的生母死的早,所以周世宗立皇太子的姨母符氏为皇后,符氏家族在当时非常显赫,周世宗认为在他死后,小皇帝就可以依靠外戚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 《西游记》中曾多次提到锦衣卫,而锦衣卫是明朝的,唐朝怎么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游记中锦衣卫,西游记里面有锦衣卫吗,西游记中为什么会有锦衣卫

    这里说的锦衣卫的问题,就是很典型的“穿越”实例。在《西游记》的第62回《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中,唐僧师徒来到了祭赛国,了解到金光寺的冤案时,就提到了锦衣卫。原文如下:国王大喜道:“妖贼安在?”三藏道:“现被小徒锁在金光寺里。”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妖贼来,寡人亲审。”三藏又

  • 白起和岳飞两位顶尖军事统帅,如果各带10万大军对决,谁会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岳飞和白起谁更强,白起打败的名将都有谁,岳飞与白起哪个厉害

    秦国若无白起,可能不会这么快统一中国。秦国其他的大将,如王翦,蒙恬等,在历史上虽然也有建树,但是他们的地位都没有超过白起。大宋朝、与秦国不同。宋朝自它建立之日,好像就是一个病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灭掉了柴周,后来北边的辽国,西夏,还有西边的吐蕃和南边的南诏,经常对宋朝进行骚扰。宋朝建立以后,为防止百

  • 成吉思汗陵墓有没有可能在宁夏境内?这种概率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吉思汗真正陵墓成谜,成吉思汗墓在宁夏吗,成吉思汗墓究竟在啥地方

    第一,成吉思汗1225年秋亲征西夏,围猎意外受伤至甘肃六盘山休养,一代枭雄纵横欧亚大陆的铁木真,最终病逝在六盘山下清水县,按照成吉思汗意愿灵柩需运回蒙古,但蒙古大军与西夏鏖战至关键时刻,耶律楚材等商议后决定“秘不发丧”,蒙古军队照常围攻西夏中兴府(今宁夏银川),为成吉思汗灵柩进入宁夏境内提供可能;第

  • 此人是朱元璋唯一没杀的开国功臣,第一抗倭英雄,最后寿终正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杀的功臣一览表,朱元璋手下唯一善终的将领,朱元璋杀掉多少功臣

    第二点:汤和是一个和识时务的政治家,在当时已经有好些个辞官回家后被杀的大臣,可他却得以善终,因为他辞官后非常低调,不与朝中人有半点往来和瓜葛。不与当地官员和乡绅有交往,这也让朱元璋找不到任何借口对其下手。第三就是汤和从小和朱元璋一起长大,二人的感情自然要比一般人深厚。朱元璋参军投郭子兴也是汤和的牵线

  • 崇祯为什么要杀袁崇焕?真的是因为皇太极拙劣的离间计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崇祯杀袁崇焕真实原因,袁崇焕与皇太极有什么关系,皇太极用反间计杀袁崇焕

    长达八个月的审判在《明史·袁崇焕传》中记载,金军围城北京的时间是崇祯二年十一月,而袁崇焕解北京之围同时被下狱的时间是十二月,而定罪处死的时间是到了崇祯三年八月,也就说审判袁崇焕的时间跨度在八个月左右。审判袁崇焕的官方是“三司会审”,也就是由大理寺(最高法院)、督察院(检察院)、刑部(司法公安)三方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