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桥兵变,赵匡胤被迫黄袍加身?其实这只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戏

陈桥兵变,赵匡胤被迫黄袍加身?其实这只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157 更新时间:2024/2/16 9:46:56

然而这样一位一心想统一天下的帝王却英年早逝,他只能将后周政权交给年仅七岁的皇长子柴宗训

周世宗为了不让后周政权落入他人之手,在他临终前设置了三方辅政。

首先是外戚,皇太子的生母死的早,所以周世宗立皇太子的姨母符氏为皇后,符氏家族在当时非常显赫,周世宗认为在他死后,小皇帝就可以依靠外戚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其次,周世宗还挑选了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位文官,张永德、赵匡胤、韩通三位武将来辅佐新帝。

在周世宗看来,三方辅政就可以稳固后周政权,然而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去世后半年,他最信任的赵匡胤不但没有报答他的知遇之恩,反而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把他年幼的儿子赶下台。

赵匡胤从陈桥兵变到黄袍加身只用了不到五天时间,他没有费一兵一卒就让后周举国投降,可以说他的皇位来得容易不费力气。

史载赵匡胤心不甘情不愿,半推半就登上皇帝的宝座,但是陈桥兵变疑点重重,到底赵匡胤是被动登基,还是这是他蓄谋已久,自导自演一出好戏呢?

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这天是周恭帝柴宗训自即位以来的第一个春节,文武百官都纷纷赶来祝贺周恭帝,突然有人来报,契丹与北汉联手南下攻打后周。

当时周恭帝只有八岁,即位也才刚刚半年,而他的母亲符太后只有二十多岁,母子俩茫然不知所措,他们只能与宰相范质和王溥商量对策,这两位都是周世宗临终前指任的托孤大臣。

两位宰相经过一番商讨后,请求周恭帝下诏让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迎战。

赵匡胤接到指令后,便开始调集军队准备迎战契丹。到了第二天,赵匡胤却自己不出战,只是派他的副手领兵出征。

更为奇怪的是这天京城的大街小巷突然流传一句话: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文武百官、京城百姓听闻后慌作一团,不知所措。

他们害怕历史再次重演,五代十国是大分裂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皇帝更换频繁,平均每十年更换一个朝代,每四年更换一个皇帝,而且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前朝掌握重兵的将领,每次改朝换代时,必定会出现一次大血洗。

文武百官都商量着逃亡,以免惨遭杀害。就在宫外闹得人心惶惶时,皇宫内却没有一人知道。

众将商议,另立新帝

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大军出都城开封,此时军中一位善于观察天象的人说天上有两个太阳,而且两个太阳还在打架,这句话很快在军中流传开来,古人常常说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观察天象的人言外之意是说,在人间要出现一位新皇帝。

当赵匡胤率领大军行至陈桥驿(今河南陈桥镇)时,一大部分将领集聚在一起商量另立天子一事,他们认为现在的小皇帝太小,等他长大以后对童年的事情多半印象不深,我们现在替他卖命打契丹,等小皇帝长大后,他能记得我们的功劳吗?不如趁小皇帝还没有亲政,立赵匡胤为帝,那么将来我们不就是开国功臣了吗。

掌管仪仗侍卫的官员李处耘把这件事秘密告诉了赵匡义(赵匡胤的弟弟)和节度使赵普(赵匡胤手下第一文臣)。

史书记载此时的赵匡胤并不知情,他还在睡大觉。

赵匡义、赵普跟众将说,赵匡胤对后周赤胆忠心,他誓死不叛周,等他知道了你们的阴谋后,你们就等着挨罚吧。

这些将领却说,拥立赵匡胤为帝,他们非做不可,没有退路。他们商量立新帝一事,被朝廷知道后会招来灭门之祸,只能赵匡胤出头才能保他们平安。

赵匡义听后表示建立新朝也不是不可能,但是你们一定不能烧杀辱掠,你们要是搞得京城大乱,那么天下必将大乱。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大家商量好了以后,赵匡胤的手下便派人赶往京城保护赵匡胤的家人,以免受人所害。然后他们再派人与赵匡胤留守京城的两位心腹大将石守信、王审琦取得联系。

根据《涑水记闻》记载,当赵匡胤的手下把一切安排妥当后,赵匡胤仍然在睡大觉,于是这帮人便手持刀刃逼迫赵匡胤称帝,紧接着赵匡义入帐把哥哥请了出来,赵匡胤出帐看到这样的场面大吃一惊。

此时有人突然拿着黄袍,立即给赵匡胤披上,赵匡胤还没有反应过来,众将纷纷跪下,高呼万岁。

最初赵匡胤是坚决推辞,说自己无帝王之才,众将不同意,非立他为帝不可,并将赵匡胤强制扶上马,逼迫他南行,返回开封。

在返回京城的途中赵匡胤与众将约法三章,首先要善待周恭帝母子、朝中文武大臣,他说周恭帝是他以前侍奉的主子,文武大臣是他的同僚,不能欺负他们,更不能杀害他们,其次军队入京以后,不能烧杀辱掠,要善待老百姓。

赵匡胤还说做不到这三条,他就不当皇帝,如果谁不遵守,就将他满门抄斩,众将同意了赵匡胤的要求。

班师回朝,登基称帝

正月初四,赵匡胤在进京之前,他派潘美先回京通报文武百官在陈桥发生兵变一事,此时文武百官还在朝贺,当他们听到赵匡胤被拥立为帝的消息后,大为吃惊。

辅政大臣范质责备自己,他说仓促派赵匡胤出征是他的过错。

守城的禁军将领是赵匡胤的心腹,他们得知陈桥兵变一事后,准备打开城门迎接赵匡胤。

唯有禁军将领韩通快马加鞭赶回家,打算组织军队镇压叛军,结果被赵匡胤的部下王彦升所杀,他的家人也受牵连致死。

赵匡胤回京后随即召见范质和王溥两位辅政大臣,他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着说,先皇周世宗对我有恩,我不想背叛他,现在这一帮将士逼着我穿黄袍,非要我登基,我好无奈,你们帮我想想办法,该怎么办?

王溥是聪明人,他一看就明白了赵匡胤葫芦里卖的药,他立即跪下称赵匡胤万岁,范质见势不妙也跪下称万岁。

文武大臣看当朝宰相,百官之首都不反抗,也只能纷纷服从。

百官臣服之后,赵匡胤的手下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禅位诏书,开始宣读诏书。赵匡胤正式登基称帝,建立大宋王朝,他只花了一天时间就完成所有手续,取代周朝建立宋。

被迫黄袍加身的背后,只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戏

《宋史》、《旧五代史》记载赵匡胤被迫黄袍加身,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不然,我们今天看到的史料都是宋朝人自己编撰的,他们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辽史》中根本没有记载契丹入侵后周这件事。

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契丹入侵后周是虚构的,当时京城军队调动权在韩通手里,赵匡胤只能托人谎报军情,制造出一个出兵的理由,才能成功把军队带出京城。

在赵匡胤发动政变前一年,他就开始了自己的军事部署,为自己的夺位做准备。首先赵匡胤派自己的心腹率军巡边,在兵变前一天他又派自己的副手先率军出征,这两位心腹合力可以控制整个河北地区,目的就是为了控制符皇后的娘家人,符彦卿的天雄军。

赵匡胤黄袍加身同样疑点重重,比如黄袍、禅位诏书为什么会被安排得如此天衣无缝?

因此,陈桥兵变就是赵匡胤蓄谋已久的政变,而赵匡胤是总导演,总策划师。

他自导自演一出好戏,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顺利地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后周江山,不用一兵一卒就成为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游记》中曾多次提到锦衣卫,而锦衣卫是明朝的,唐朝怎么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西游记中锦衣卫,西游记里面有锦衣卫吗,西游记中为什么会有锦衣卫

    这里说的锦衣卫的问题,就是很典型的“穿越”实例。在《西游记》的第62回《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正乃修身》中,唐僧师徒来到了祭赛国,了解到金光寺的冤案时,就提到了锦衣卫。原文如下:国王大喜道:“妖贼安在?”三藏道:“现被小徒锁在金光寺里。”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妖贼来,寡人亲审。”三藏又

  • 白起和岳飞两位顶尖军事统帅,如果各带10万大军对决,谁会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岳飞和白起谁更强,白起打败的名将都有谁,岳飞与白起哪个厉害

    秦国若无白起,可能不会这么快统一中国。秦国其他的大将,如王翦,蒙恬等,在历史上虽然也有建树,但是他们的地位都没有超过白起。大宋朝、与秦国不同。宋朝自它建立之日,好像就是一个病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灭掉了柴周,后来北边的辽国,西夏,还有西边的吐蕃和南边的南诏,经常对宋朝进行骚扰。宋朝建立以后,为防止百

  • 成吉思汗陵墓有没有可能在宁夏境内?这种概率大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成吉思汗真正陵墓成谜,成吉思汗墓在宁夏吗,成吉思汗墓究竟在啥地方

    第一,成吉思汗1225年秋亲征西夏,围猎意外受伤至甘肃六盘山休养,一代枭雄纵横欧亚大陆的铁木真,最终病逝在六盘山下清水县,按照成吉思汗意愿灵柩需运回蒙古,但蒙古大军与西夏鏖战至关键时刻,耶律楚材等商议后决定“秘不发丧”,蒙古军队照常围攻西夏中兴府(今宁夏银川),为成吉思汗灵柩进入宁夏境内提供可能;第

  • 此人是朱元璋唯一没杀的开国功臣,第一抗倭英雄,最后寿终正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杀的功臣一览表,朱元璋手下唯一善终的将领,朱元璋杀掉多少功臣

    第二点:汤和是一个和识时务的政治家,在当时已经有好些个辞官回家后被杀的大臣,可他却得以善终,因为他辞官后非常低调,不与朝中人有半点往来和瓜葛。不与当地官员和乡绅有交往,这也让朱元璋找不到任何借口对其下手。第三就是汤和从小和朱元璋一起长大,二人的感情自然要比一般人深厚。朱元璋参军投郭子兴也是汤和的牵线

  • 崇祯为什么要杀袁崇焕?真的是因为皇太极拙劣的离间计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崇祯杀袁崇焕真实原因,袁崇焕与皇太极有什么关系,皇太极用反间计杀袁崇焕

    长达八个月的审判在《明史·袁崇焕传》中记载,金军围城北京的时间是崇祯二年十一月,而袁崇焕解北京之围同时被下狱的时间是十二月,而定罪处死的时间是到了崇祯三年八月,也就说审判袁崇焕的时间跨度在八个月左右。审判袁崇焕的官方是“三司会审”,也就是由大理寺(最高法院)、督察院(检察院)、刑部(司法公安)三方共

  • 大明朝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误杀第一忠臣,太后心疼的饭都吃不下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朝忠臣一览表,明朝最悲壮的时刻,明朝真实高光时刻

    为了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顺从内心的声音也会变得明亮。并且于谦有很强的志向,直到现在很多人都记得他的存在。于谦自幼生于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即现在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生后便堕入书香门第,世世代代为官。于谦在世时曾领导过保卫京师之战,夺门之变,铲除宦官等一系列功绩,为朝廷上下所钦佩。可是,于谦到了晚年却被人

  • 《水浒传》里的方腊明明是个暴君,为何现在很多人要给他洗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以前很多小人书连环画,都把方腊阵营的人物和李逵武松等反对招安的梁山好汉塑造成“高大全”的形象,而宋江吴用等人的艺术形象比较猥琐。小说中,提到方腊、田虎、王庆,都是残害百姓,怙恶不悛,巧取豪夺,罄竹难书、割据一方难成大事的强梁贼寇,而且自私自利。原著中方腊的智囊伪丞相娄敏中,听闻前线来报,称乌龙岭兵力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为什么这么欣赏项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清照为什么思念项羽,李清照项羽经典语录,项羽和李清照谁厉害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项羽其人项羽,是秦末反抗保证的著名领袖,也是反秦势力中最为强大的一个,在灭掉秦朝后,他自封为西楚霸王,并且分封诸侯,一时之间政皆由羽出。后来他与刘邦在争夺天下的时候,屡屡失败,最后被骗至乌江边,看着自己一手经营的事业就此陨落,看着跟随自己而来的八千子弟兵一个个战死,项羽拒绝了乌江亭

  • 《水浒传》中晁盖等人智取的十万贯生辰纲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水浒传里用谋略帮晁盖智取生辰,晁盖智取生辰纲值多少钱,水浒传晁盖智取生辰纲的人物形象

    北宋时期江浙一带的米价大约是500文左右一石,而在湖广地区一石米大约是400文,岭南地区更便宜些。以最贵的江浙地区算,1贯钱也可以买一石大米。宋代一石大约相当于现在的59.2公斤,按照现在米价2-3元的中间价2.5元算,1贯钱就是148元,10万贯就是1480万元。不过我们也知道,随着农业的发展,实

  • 108将个个都是社会人,宋江能力一般,如何当上梁山首领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108将宋江简历,宋江靠什么领导108将,宋江是108将的核心人物吗

    晁盖——黑社会老大晁盖,听外号晁天王,就是黑社会老大,不知道身上文没文龙,有没有花胳膊。当年带着几个小弟抢了的“宅急送”,成了通缉犯,没落脚的地方了,跑到水泊梁山投靠绿林好汉王伦。其实给晁盖当惯了大哥,上梁山就是看到这个地方易守难攻,是个避险的好场所,根本没把王伦当回事,篡权是迟早的事。只是人在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