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时秦军战损25万,为何赵军只损失了5万,却选择了投降?

长平之战时秦军战损25万,为何赵军只损失了5万,却选择了投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268 更新时间:2024/2/7 8:10:19

因为写少了吧,显得长平之战不够牛掰,写多了吧,又怕人家看出来是估出来的。因此在太史公笔下,秦军投入了60万大军,而赵军投入了45万大军。

问题是,后来太史公兜不住了。毕竟这玩意儿是估算出来的,没有具体根据,所以就造成了前后矛盾的情况。

尤其是在秦军战损25万人之多的情况下,赵军才损失了5万大军。最后白起还坑杀了40万降卒。如果赵军用5万人马,拼掉了秦军25万大军,那赵军还投降个毛线啊!直接杀进咸阳城不就好了!

此外《史记》里还有这么一段令人迷惑的记载:

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史记》

等于说白起用了2.5万人,就把赵军的后路给抄了,又用了5000骑兵就把赵军一分为二了。如果赵军有45万大军的话,这3万人,还真不够赵军塞牙缝的。所以说连太史公都被这些数字搞得晕头转向,更别说后世的我们了。

[var1]

一、《战国策》里的数字,那就更扯了。

如果说《史记》还不是第一手资料的话,那我们看看《战国策》,问题总不大了吧?其实看了《战国策》以后,你才会发现,《史记》真香。

为啥?因为《战国策》的作者偷奸耍滑啊,连编个数字的想法都没有。用了一堆虚词表示双方出了多少兵力,这哪里能服众呢?

比如说秦军是:战车千乘,奋击百万。名师数十百万。

再看看赵军是: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

全部都是虚词,没有告诉你具体是多少万,其实这就是个世纪难题了。只有秦国和赵国的君主在算账的时候,或许才能真正知道出了多少兵力。

[var1]

按照《战国策》的记载,秦军有百万大军,而赵军也有数十万,这可能么?赵军这数十万我们没办法说,因为十多万也可以这么称呼。可秦军这百万大军,现实吗?

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记得后来秦始皇灭亡楚国的时候,王翦要60万大军,秦始皇一开始不肯给,结果李信带着20万大军吃了败仗,才答应给王翦60万大军的。但是给的时候也说道:空秦国甲士。

由此可见60万大军已经是秦国的极限了,这还是秦国吞并了几个国家以后的数字,所以说长平之战的时候,怎么可能会超过60万大军呢?

[var1]

二、从人口基数上来看,数据也过分夸张了。

长平之战时期,战国人口合计大概有2000万人左右。而秦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地盘是最大的,约占了三分之一,但是这不代表他的人口也能占三分之一。

毕竟秦国山区太多,人口密度自然比不上中原地区的几个国家。就算人口有三分之一,秦国人口大概在600人左右。从地盘大小来看,赵国人口则大概只有220万人左右。

而按照征兵的要求,15到60岁的男子才能当兵,所以先排除一半数量的女性,秦国只有300万左右的男子,再排除小于15岁和大于60岁的男子,秦国能入伍的人,顶天了也就150万人左右。而赵国能入伍的人数,顶天了只有60万人左右。

[var1]

就算是这样,难道田地不需要人耕种吗?各种生产也需要有青壮年投入,而且还必须占据大头才行,毕竟老弱妇孺不是生产主力军。

所以秦国能拉到战场上的人数大概真的只有60万,而赵国就更惨了,估计只有25万左右。此外秦国和赵国,本国国内是不是需要驻军?他们都需要防备匈奴,赵国的压力更大,因为他们还要防备燕国、魏国、齐国等国家的偷袭,所以也需要留下驻军。

因此据我估计,当时秦国能拉到长平之战战场上的人马不会超过30万,而赵国估计只有15万人,这已经算是赵国投入的极限了。

这么一来我们就能理解,为啥白起用3万人马,就能够抄了赵军后路,并且将赵军一分为二了,毕竟赵军投入的军队,也就只有15万人而已。

[var1]

三、赵国恢复能力未免也太强了。

如果说5万大军被歼灭,40万赵军被坑杀,其实就等于说赵国15岁到60岁的男子,全都没了。这么一来的话,别说参军入伍保卫家国了,就连负责生产的主力军都不见了。

这对赵国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可是我们会发现,赵国后来还存在了几十年,甚至成为了秦始皇一统六国路上,仅次于楚国的大敌。而且在赵国遭遇这一惨剧的时候,居然还抵挡住了燕国的偷袭。

由此可见赵国的恢复能力,未免也太强了吧?基本达到了不可能的地步。唯一的解释就是,当初赵国没有损失这么多人。

220万人口左右的赵国,损失即使达到了15万人,其实对赵国来说已经是相当震撼的一件事了,更别提45万大军了。

[var1]

总结:所以说,秦赵两国的战损记载,是有很大问题的。

秦国损失25万大军的情况下,赵国才损失5万大军,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战争结果是人家秦国赢了。所以说这种记载也是前后矛盾的。

秦国的确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不过估计也是以10多万大军的代价,拼掉了赵国的15万大军,并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

不过再怎么说《史记》也是一套值得我们一读的书,不光增加知识,而且有利于提升我们写文章的文笔。

更多文章

  • 秦始皇为什么命令秦军在秦国危亡时不允许秦军回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为什么禁止秦军回防,秦始皇死后为啥秦军不堪一击,秦始皇与秦军的关系

    这个故事的出处大概就是《大秦帝国》小说,作者出于对秦始皇的美化,才杜撰了这么一个情节。秦始皇建立的是皇权专制国家,也就是私天下。国家就是秦始皇一家的,秦始皇还梦想自己的基业能够千秋万代。他对反叛自己的势力从来都毫不留情,为的就是巩固大秦帝国的统治基础。秦国都快要灭亡了,秦始皇还要那个岭南做什么?中原

  • 75岁的秦昭襄王,打得六国俯首称臣,如果他多活几年能否一统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昭襄王的十大名将,秦昭襄王有实力一统天下吗,历史对秦昭襄王的评价

    可是白起被秦昭襄王灭了,如果说秦昭襄王是一把枪的话,那么白起就是一颗致命的子弹。现在子弹退了膛,你让没子弹的枪怎么去征服天下呢?同样秦始皇其实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王翦和王贲父子,秦始皇也未必能够一统天下。打赵国未必是李牧的对手,打楚国用李信,更是一败涂地。个人的力量,的确可以左右国家的命运,这在封建时

  • 历时10年完工的郑国渠,为秦国带来了多大的收益?粮食产量翻6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朝郑国渠,秦朝郑国渠从哪到哪,秦国的郑国渠何年开始修建

    为了保住韩国,韩桓王想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帮助秦国修建一条河渠,这条河渠工程浩大,需要十多年时间,外加数十万人的努力才能修建而成。这么一来秦国就会花大力气在修渠事业上,便无暇顾及东出了。既然没机会东出,那韩国自然就能够得到保全了。这条渠的名字就是郑国渠。[var1]一、郑国渠花费了秦国10年时间。秦

  • 为何孔子母亲到死都不告诉他亲生父亲是谁?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孔子与母亲的关系,孔子父亲和母亲相差多大,孔子和父亲关系好不好

    孔子出生时,他的家庭状况已经陷入了低谷。据汉代司马家所著《史记》中记载,他的父亲是鲁国的一个武士,在他年纪已经很大的时候,娶了孔子的母亲,在附近的一座小山上面祈福,并且采用“野合”的方式进行了夫妻之实。也就有了后来的孔子。这样的做法在当时备受争议。因为他的含义有很多种。[var1]有些人说,所谓的“

  • 五国伐齐时,乐毅打下齐国72座城池,为何5年也打不下莒城和即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五国伐齐后齐国现状,乐毅伐齐历史背景,五国伐齐的真实历史

    这场战争,乐毅领导五国联军,一口气打下了齐国72座城池。吓得齐闵王立刻从临淄城出逃,先后辗转到了卫国、邹国和鲁国。由于齐闵王本人过于傲慢,导致这几个小国家一个都不愿意接纳他。最终无奈之下,他只好逃亡到了齐国仅剩的两个城池之一的莒城。结果在莒城,齐闵王被楚国大将淖齿所杀。盘踞在莒城的齐国贵族们,将齐闵

  • 铁血宰相武元衡,为何得罪了各地节度使?晋鄙被锤改变了战国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元衡当过几次宰相,历史上的武元衡,铁血宰相武元衡

    武元衡这个人最不沾光的地方,那就是他生在了中晚唐时期。因此相对于其他明相来说,武元衡的名声就太小了。不过这个人,如果当时没有被刺杀的话,可能唐朝会有一番新的模样。至少不会像后来那样,逐渐受制于地方节度使。[var1]1、武元衡是状元宰相。考上状元本来就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了,武元衡不光考上了状元,而且

  • 战神白起为何执意在长平之战灭赵,之后却不愿攻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起死后秦国现状,长平之战白起有多厉害,长平之战白起为何撤兵

    赵国失败是因为以赵括轻兵冒险出击,被秦军围困,赵军断绝粮食四十余天,赵括突围战死。秦国主帅白起为绝后患,屠杀赵军降卒,并执意借机灭赵。只是历史觉得秦赵两国历史太精彩了,想要赵国多呆会历史的舞台。 赵国用了秦国的反间计来反将白起 大家都知道,白起赢了长平之战之前是用了反间计就是在秦赵对峙的关键时

  • 周武王分封了71个诸侯国,为何没有秦国?秦国是如何壮大起来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国与秦国关系,历史上周国和秦国是同一个国家吗,周国和秦国是一个国家吗

    从这句话里,我们就能知道秦国的由来了,因为秦国的祖先给周王室养马养得好,所以得到了一块封地,也就是秦国最初的基业。早年周武王伐纣成功以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有53个都是他们姬姓门人。其他的诸侯国,大多也都是跟着周武王一起伐纣的功臣,比如说姜子牙的齐国。可是这71个诸侯国里,并没有秦国。[var

  • 皓镧传之赢异人:这一生,最幸福的日子竟然是在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皓镧传赵国公主提议杀异人,皓镧传的嬴异人,皓镧传嬴异人第几集舍弃妻儿

    [var1]可是,这又是个“狠心”的男人。在最后死之前,他竟然没有同意皓镧见他一面。而且命人把自己的遗物尽数焚烧,连睹物思人的机会也不留给她。绝情至此,正是一片良苦用心啊。让李皓镧恨极了他,余生都记得他,这就是异人的目的。有时,恨比爱来的更强烈,更难以忘怀。有爱才有恨,李皓镧是爱异人的。虽然死了,异

  • 秦穆公怎样用五张羊皮从楚国换来相国百里奚?五位国君又是如何错过这位奇才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穆公何时得到百里奚,百里奚帮助秦穆公称霸,百里奚见秦穆公完整版

    [var1]百里奚是虞国人,应该是个没落的贵族后裔。这个出身给他带来两个财富——一是学识,二是游走天下的通行证。别听某些人瞎扯说百里奚是贫苦百姓,这个说法靠不住。周朝是等级社会,平民是没资格读书的,更不可能随意周游列国。百里奚的游宦生涯,则很明显地透露出他没落贵族身份的痕迹。早年百里奚曾经去齐国求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