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灭六国,建立了首个大一统王朝,为何不能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秦灭六国,建立了首个大一统王朝,为何不能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50 更新时间:2024/1/22 3:26:45

[var1]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秦朝可以看作是华夏明的另一种正统起源,正是因为有它的存在,华夏文明才会成为一个整体的文明,才不会四分五裂。

要知道,如果没有秦的统一,那么,当时的战国七雄可能会不同的方向发展,最终走向不同的意识形态,就如同现在的西欧一样,大家只是一个名义上的共同体,只是一种联合,但是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文字、有不同的语言、也有不同的货币,实质上来讲并不是一个整体。

如果没有秦朝的统一,那么,华夏文明的走向将是无法估计的,因此,虽然秦朝只是一个二世而亡的朝代,虽然它的执政方针在后世总是被诟病,但无论如,这个朝代给予中国古代历史的贡献都是极大的,也是千代、万代都无法磨灭的。

只不过,秦的统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在人们的认知中大概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很多人以为,秦扫六合,将领土整合在了一起,也将人口整合在了一起,所以说,秦朝成立之后,秦始皇称皇帝之后,秦朝其实就已经完成了统一,又或者说消灭六国,将所有的诸侯国整合成一个王朝是秦国的统一大业,但事实上真的是这个样子的吗?

[var1]

秦朝的统一真的指的是领土上的统一吗?其实不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秦朝的统一实际上是在秦始皇称皇帝之后才开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样的观点有没有道理呢?本篇文章,我们就来重点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为什么说秦朝之前消灭山东六国的行为不算是统一?

首先,在地域上的统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对立面是分裂,也就是说有分裂才能够有统一,没有分裂就无法谈及统一。那么,我们来看秦朝之前的华夏是分裂的吗?从形式上来看好像是的,但实际上却不然。

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虽然各路诸侯之间的争斗不断,虽然周天子对各路诸侯的控制权已经衰弱到了极致,但是周王朝并没有灭亡,它依旧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而且更加主要的是,西周其实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它不能称呼为帝国,只能够叫做天下。

什么是天下呢?天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一种联盟,联合各国组合起来的政治势力群体,所以说,在西周统治时期,各大诸侯国有独立的治权,可以自主治理自身的封地,领导封地上的人民。

[var1]

到了春秋时期,国家不再单纯的有治权,也有了主权,只不过,春秋时期是主权发展的阶段,诸侯国大多数只有半独立主权,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了战国时代,到了战国时代的时候,各大诸侯国已经有完全的独立主权了。

这就说明,各大诸侯国从最开始就是独立的,它们原本就不是总体,自然到后来的诸侯争霸也不算是分裂。

因为,统一和分裂作为一对相互概念,必定是有此才有彼,有彼才有此,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比如说,在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各自自成一派,成立了三大诸侯国,这就叫做分裂,因为晋原本是一个独立而又完整的国家,后来,它不复存在分成了三个部分,这是分裂。

而如果它们能够重新变成晋国,或者说,有一位雄才大略的国君又将韩赵魏三家整合了起来,这就叫做统一。

又比如后来的晋朝也是如此,因为在晋朝之前的东汉,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王朝,是一个整体的帝国,但是这个帝国后来变成了魏蜀吴三国,这是一种分裂的现象,而魏蜀吴三国最终又被西晋整合在了一起,这就叫做统一。

[var1]

所以说,分裂是针对整体而言,而统一也是针对分裂出的单个个体而言的,可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各大诸侯国本身就拥有完全独立的主权,它们原本就是独立的,既然是原本独立,那么也就不存在分裂,它们并不由一个群体分裂而来,它们是原本就以个体的形式存在于历史上的。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诸如现在的美国,最早构成美国的是13个邦,这13个邦原本都是独立的,它们有各自完整的宪法和法律,也有自身对于主权和独立政府的明确界定,并且它们之间又完全平等,最终,这些邦联合成了一个国家,这就不能叫做统一。

我们从来都没听说过华盛顿统一了美国这样的说法。

实际上,我们也不能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准确来讲,秦国应该叫兼并天下,实际上,我们在所有的历史记载中,都没有找到关于秦统一天下这样的说法,所有古人在记录的时候用的都是“并”或者“兼”,或者说“并兼”这样的词,从来没有人说过统一。

当然,人们误解的原因也很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越往后发展,时间线也就拉得越长,人们对曾经西周的政治制度认知也就越来越低,所以,久而久之,西周也被看作成为一个整体,毕竟有周天子这个天下共主存在嘛。

但人们却往往会忽略在西周之下的诸多诸侯国,它们原本就是单个个体,并且是独立自主的单个个体。

[var1]

这也是秦朝的功勋需要被铭记的最根本原因,如果战国七雄真的是原属一个整体,它们原本就是统一的,只不过后来分裂了,它们产生出不同文化的可能性还会降低,毕竟大家同出一源,本身就有着同样的文化熏陶,哪怕是领土不再整合,那么最终的发展也可能大同小异。

但问题是,战国七雄本身就是独立的个体,它们原本就不是统一种发展形式,也不属于统一种文明,更不会传承统一种文化,所以,如果不是秦国的兼并,它们是极其容易向不同的文明形式进行发展的,到那个时候,华夏文明就不可能再被整合在一起了,如此一来,现在的中国也不一定不会是我们看到的样子。

其次,我们所指的秦一统天下,或者说秦的大一统,实际上指的是秦对于文化方面的统一。而且这个统一指的并不是整合,而是变更。

事实上,很多人理解的秦朝统一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我们上面也说到过,将秦朝横扫六国的行为看作是统一的观点也不难理解,因为秦国确实将山东六国整合在了一起。

但这里所说的统一,实际上是应该针对分裂而言,而帝国建立之后的统一则不一样,帝国建立之后的统一并不是一种整合行为,就拿文字来讲,秦始皇统一文字不是将所有的文字都集合在一起,而是要求天下人只应用一种文字,这是一种变更,不像土地一样是一种整合。

[var1]

所以,我们所说的秦朝统一天下,指的应该是秦朝在兼并天下之后进行的各种行为以及思想的变更。

第一是对于货币的统一,春秋战国时代的货币是五花八门的,大体上,周王朝和赵国、魏国、韩国等国家使用布币,而燕国和齐国使用刀币,楚国则通行贝币和金币,秦国用圜钱,可见各大诸侯国使用的货币类型丰富多彩。

不仅如此,就算是使用的种类一样,比如说,刀币和布币,使用它们的国家有很多,可是各国各自铸造的时候,形制和重量也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折算起来非常麻烦,不利于各个国家之间互通往来。

在秦国兼并天下之后,所有的诸侯国就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帝国,这个帝国不可能用五花八门的钱币,国库里也不可能所有类型的钱币都储存一些,因此,钱币的统一势在必行,这方便人们平时的互通往来,同时也能够方便经济的发展。

[var1]

第二是对文字的统一,对文字的统一是所有统一政策当中意义最为深远的,实际上,文字是文化以及文明发展的基础,如果文字不同,那么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就会出现障碍,文化就难以交融,根本不利于形成一个稳定而又能够和谐发展的文明,所以,如果想要创建悠久并且繁盛的文化,那么对于文字的统一是必须的。

秦朝统一文字的办法最为主要的是废除异体字,推行简化字,对此,他们先对自身的文字下手,秦国最开始推行的文字叫做大篆,但大篆笔画非常复杂,识别起来并不容易,因此,在最开始的秦国国内,会识字的人是很少的。

后来,秦始皇在大篆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最终形成了小篆,也叫秦篆,将这种简化字在天下进行推广,废除了原属山东六国的各种文字,后来,又将小篆再次进行简化,形成了隶书,至此,文字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的沟通交流工具,连最底层的人民都可以认识并且书写。

这就是一件非常功德无量的事了,统一并且普及了文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相当于普及了文化,相当于延续了文明。

[var1]

事实上,我们民族的文明能够有上下5000年,能够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不间断的文明,在此其中,文字的作用功不可没,从甲骨文到金文,从周篆到秦篆,又从篆书到隶书,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发展。

同时,文字的发展体现出的也是王朝的更替,是文化的更替和形式,比如说,从商文化到周文化,从周文化延续到秦文化,从秦文化延续为汉文化,文字在此其中承上下,而真正激发文字这种作用的就是秦始皇书同文的规定。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书同文的结果就是一个伟大民族的诞生,这个民族到现在依旧蓬勃发展,它就是汉族,是华夏民族的升级版。

也就是说,如今我们所使用的文字、语言等等,如果追本溯源到最开始时,则统统要感谢秦始皇。就像易中天老师所说的那样,如果不是秦帝国的二世而亡,如果不是在其之后的两汉又统治了长达四百多年之久,那么,现在的汉语、汉字、汉人,恐怕就要被叫做是秦语、秦字、秦人了。

此外,还有对车轨、度量衡的统一,这些通通都是一种变更行为,向天下推崇最为方便的度量形式,最为合理的车轨尺码标准,最终,创造了一个统一而又兴盛的文明。

[var1]

所谓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这种统一政策为华夏文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华夏文明不再是单纯的地域性的统一。实际上如果没有统一的文明的支持,哪怕是土地兼并到了一起,存在也不会是长久的,像是曾经在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它们后来不还是分裂甚至消失了吗?这实际上就是因为文化上的不统一。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之所以说秦的统一是在它建立了帝国之后才开始的,这有着切实的原因。

事实上,秦国在领土上所做的贡献更适合用兼并这个词来形容,另外,战国七雄原本就不是一个整体,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立自主的自治权,所以说,秦国统一了中国并不合适,它们做的只是土地上的兼并。

邦国事实上是不需要统一的,因为邦国的特点是三级所有、层层分权,大家都是天下共主的下属之一,没有谁比谁更高贵,既然如此,邦国内部又有谁有资格统一其它的国家呢?自然是没有。

[var1]

如果真的要说整合,那么,也应该周天子来,因为在西周的政治体系之下,只有他的身份是比所有的诸侯王更高一层的,可问题在于,西周本身就是一个联邦,它拥有着名义上对于诸侯国的控制,在此基础上,如果它要消灭诸侯国形成一种更为整合的体系,那么,也只能说是王朝政策的改变,更与统一不搭边。

而在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帝国之后,它们做的是对于国家内部各个层面的变更,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钱币的不同本身就是一种分裂,同样的文字的不同、车轨标准的不同、度量衡的不同,这些也通通都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层面上的分裂,所以,对于这些方面的变更才能算作是秦朝真正的统一。

当然,秦朝的“统一”也是一种革命,既然是革命就会付出相应的代价,所以,秦朝二世而亡。但哪怕如此,秦朝在统一的道路上也是一往无前的,它虽然只做了帝国制度的预备和间习,但是却给了后来人非常充足的经验,也给它们打下了文化发展的根基。

[var1]

因此,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汉朝其实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成功的朝代,如果没有秦朝对于制度的确立,没有它对于文字车轨度量衡的统一,那么汉王朝的行径必然是极其困难的。

我们不能忘记和忽视秦的存在,不能忘记它对于领土和人口的兼并,更不能忘记它对于文化的统一,对于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时秦军战损25万,为何赵军只损失了5万,却选择了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长平之战赵军全军覆没,长平之战秦军为什么能围住赵军,长平之战赵军有没有可能突围

    因为写少了吧,显得长平之战不够牛掰,写多了吧,又怕人家看出来是估出来的。因此在太史公笔下,秦军投入了60万大军,而赵军投入了45万大军。问题是,后来太史公兜不住了。毕竟这玩意儿是估算出来的,没有具体根据,所以就造成了前后矛盾的情况。尤其是在秦军战损25万人之多的情况下,赵军才损失了5万大军。最后白起

  • 秦始皇为什么命令秦军在秦国危亡时不允许秦军回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为什么禁止秦军回防,秦始皇死后为啥秦军不堪一击,秦始皇与秦军的关系

    这个故事的出处大概就是《大秦帝国》小说,作者出于对秦始皇的美化,才杜撰了这么一个情节。秦始皇建立的是皇权专制国家,也就是私天下。国家就是秦始皇一家的,秦始皇还梦想自己的基业能够千秋万代。他对反叛自己的势力从来都毫不留情,为的就是巩固大秦帝国的统治基础。秦国都快要灭亡了,秦始皇还要那个岭南做什么?中原

  • 75岁的秦昭襄王,打得六国俯首称臣,如果他多活几年能否一统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昭襄王的十大名将,秦昭襄王有实力一统天下吗,历史对秦昭襄王的评价

    可是白起被秦昭襄王灭了,如果说秦昭襄王是一把枪的话,那么白起就是一颗致命的子弹。现在子弹退了膛,你让没子弹的枪怎么去征服天下呢?同样秦始皇其实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王翦和王贲父子,秦始皇也未必能够一统天下。打赵国未必是李牧的对手,打楚国用李信,更是一败涂地。个人的力量,的确可以左右国家的命运,这在封建时

  • 历时10年完工的郑国渠,为秦国带来了多大的收益?粮食产量翻6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朝郑国渠,秦朝郑国渠从哪到哪,秦国的郑国渠何年开始修建

    为了保住韩国,韩桓王想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帮助秦国修建一条河渠,这条河渠工程浩大,需要十多年时间,外加数十万人的努力才能修建而成。这么一来秦国就会花大力气在修渠事业上,便无暇顾及东出了。既然没机会东出,那韩国自然就能够得到保全了。这条渠的名字就是郑国渠。[var1]一、郑国渠花费了秦国10年时间。秦

  • 为何孔子母亲到死都不告诉他亲生父亲是谁?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孔子与母亲的关系,孔子父亲和母亲相差多大,孔子和父亲关系好不好

    孔子出生时,他的家庭状况已经陷入了低谷。据汉代司马家所著《史记》中记载,他的父亲是鲁国的一个武士,在他年纪已经很大的时候,娶了孔子的母亲,在附近的一座小山上面祈福,并且采用“野合”的方式进行了夫妻之实。也就有了后来的孔子。这样的做法在当时备受争议。因为他的含义有很多种。[var1]有些人说,所谓的“

  • 五国伐齐时,乐毅打下齐国72座城池,为何5年也打不下莒城和即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五国伐齐后齐国现状,乐毅伐齐历史背景,五国伐齐的真实历史

    这场战争,乐毅领导五国联军,一口气打下了齐国72座城池。吓得齐闵王立刻从临淄城出逃,先后辗转到了卫国、邹国和鲁国。由于齐闵王本人过于傲慢,导致这几个小国家一个都不愿意接纳他。最终无奈之下,他只好逃亡到了齐国仅剩的两个城池之一的莒城。结果在莒城,齐闵王被楚国大将淖齿所杀。盘踞在莒城的齐国贵族们,将齐闵

  • 铁血宰相武元衡,为何得罪了各地节度使?晋鄙被锤改变了战国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元衡当过几次宰相,历史上的武元衡,铁血宰相武元衡

    武元衡这个人最不沾光的地方,那就是他生在了中晚唐时期。因此相对于其他明相来说,武元衡的名声就太小了。不过这个人,如果当时没有被刺杀的话,可能唐朝会有一番新的模样。至少不会像后来那样,逐渐受制于地方节度使。[var1]1、武元衡是状元宰相。考上状元本来就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了,武元衡不光考上了状元,而且

  • 战神白起为何执意在长平之战灭赵,之后却不愿攻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起死后秦国现状,长平之战白起有多厉害,长平之战白起为何撤兵

    赵国失败是因为以赵括轻兵冒险出击,被秦军围困,赵军断绝粮食四十余天,赵括突围战死。秦国主帅白起为绝后患,屠杀赵军降卒,并执意借机灭赵。只是历史觉得秦赵两国历史太精彩了,想要赵国多呆会历史的舞台。 赵国用了秦国的反间计来反将白起 大家都知道,白起赢了长平之战之前是用了反间计就是在秦赵对峙的关键时

  • 周武王分封了71个诸侯国,为何没有秦国?秦国是如何壮大起来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周国与秦国关系,历史上周国和秦国是同一个国家吗,周国和秦国是一个国家吗

    从这句话里,我们就能知道秦国的由来了,因为秦国的祖先给周王室养马养得好,所以得到了一块封地,也就是秦国最初的基业。早年周武王伐纣成功以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有53个都是他们姬姓门人。其他的诸侯国,大多也都是跟着周武王一起伐纣的功臣,比如说姜子牙的齐国。可是这71个诸侯国里,并没有秦国。[var

  • 皓镧传之赢异人:这一生,最幸福的日子竟然是在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皓镧传赵国公主提议杀异人,皓镧传的嬴异人,皓镧传嬴异人第几集舍弃妻儿

    [var1]可是,这又是个“狠心”的男人。在最后死之前,他竟然没有同意皓镧见他一面。而且命人把自己的遗物尽数焚烧,连睹物思人的机会也不留给她。绝情至此,正是一片良苦用心啊。让李皓镧恨极了他,余生都记得他,这就是异人的目的。有时,恨比爱来的更强烈,更难以忘怀。有爱才有恨,李皓镧是爱异人的。虽然死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