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康熙活到民国,有图有真相,256岁的李青云,难道真的存在过?

从康熙活到民国,有图有真相,256岁的李青云,难道真的存在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884 更新时间:2024/1/25 8:45:18

1933年,256岁的李青云与世长辞,据说他先后共娶过24位妻子,有180位后人。

按照这个年代推算,李青云应生于1677年,也就是清康熙16年,并先后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直至民国。

在我国的坊间传言中,自古不乏长寿之人,传说先秦时期的道家先驱彭祖活了800岁。

关于彭祖的传说,显然不是真实的,只是古人的美好愿景罢了。但是,对于活了256岁的李青云,百年来,世人却几乎深信不疑。

清代乾隆16年刊本《武夷山志卷之首》绘彭祖像

包括当时美国的《纽约时报》与《时代周刊》在内,以及后来国内的诸多大型媒体官网、百科都有过关于“最长寿之人李青云”的报道。

从民国至今的许多文献资料中,也常见关于李青云的记载,在民国的报刊中,还刊登过李青云的照片,甚至80年代的许多老人,都表示曾亲眼见过这位“老寿星”。

不过,虽然诸多记载都显示,历史上确实有过这样一位“老寿星”,但关于“李青云”这个人,史学界却始终没有给出一个定论。

现在,我们就来把这件事说道说道。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时代周刊》杂志

李青云,也有一说称“李庆远”,是清代的武术家、养生家,并精通中医。

据四川地方史志记载,清宣统三年,也就是1911年,武术家朱智涵去四川开县拜会“南宫派”掌门李青云,并且向他请教武学。

这是“李青云”第一次出现在官方的地方志上,但并未提及他的年龄。

李青云再次出现在文献记载中,是在1927年,四川军阀杨森驻军四川万县时,听副官说开县陈家场有位奇人,时年250岁。

杨森听过颇感震惊,便专门派副官将李青云请到万县来,向其请教养生之道,并参加“森威桥”的落成仪式。

四川军阀杨森

这件事在当时有诸多报刊报道,当时的“森威桥”,也就是今天位于重庆万州区的万安桥。

当时为了一睹“老寿星”的真颜,可谓达到了万人空巷的盛况。

据当时的报刊描述,李青云身穿蓝布长袍,厚黑布袜,脚上是一双草鞋,看上去差不多五六十岁的模样。

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李青云左手的指甲,每根指甲长达七八寸左右,呈螺旋状卷曲,为了保护指甲,他常用一个小竹管套在手指上。

每每指甲长至七八寸左右时,他便会剪下放在木匣内保存起来。

李青云唯一存照,他的卷曲长指甲清晰可见

据记载,当时李青云还从怀中掏出一个小木匣给杨森看过,里面存满了七八寸乃至一尺长的指甲十余截。

李青云对杨森说,这些都是长年累月从他手指上剪下来的。

杨森对李青云十分尊敬,敬若上宾,还为其量身定做了一套新衣,并请照相馆为其拍照,将照片刊登在了报纸上。

如今,在现存的这份1927年的报纸上,人们仍能看到这张照片,在照片下方亦能清晰地看到“二百五十岁老人李青云”的字样。

可见,请李青云来万县参加“森威桥”落成仪式一事,确有其事。

1927年,宣传“250岁老人李青云”的报纸

上世纪80年代,万县老人何朝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回忆道:

“杨森派副官去开县接李青云来‘踩桥’,李青云身材高大,脸长面黄,腰背直挺,十分健壮,手指甲有一尺多长,来时送了一盒指甲给杨森作纪念。‘踩桥’时两边栏杆扎了绸红,李青云从二马路口桥这头,走到桥那头,围观的数千百姓无不拍手称贺。”

何朝俊的说法,与报刊中记载的景况基本是一致的。

据他回忆,在李青云回开县时,许多百姓都看到杨森派车将其送走,并赠送了200银元,陪李青云一同前来的玄孙,看上去40多岁,杨森也送了礼物。

位于重庆万州区的“森威桥”,后名万安桥

李青云的出现,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此,《万州日报》还专门做了人物专访和报道:

“250岁老人李青云,四川开县人,生于康熙16年,续弦已16次,其后裔已历14代,少年勤苦,晚年家计小康,身体壮健犹如花甲之年,喜蓄指甲,可八寸长。老人自谓吾以采药谋生,200余年之久,未曾稍变素志,并列举了近200年史事之变迁。”

此后,省内外各大报刊竞相报道此事,许多记者登门拜访,并都有过详细的报道。

此事一度轰动全国,直到1933年,李青云去世,世人都说李青云历经康熙至宣统九代,以至民国,活了256岁。

甚至在2016年出版的《国医年鉴》中,亦记载了李青云长寿的事迹,并转载了美国《时代周刊》的文章。

《时代周刊》认为,李青云长寿的秘诀,就是保持平静的心态,坐如电,行如雀,睡如狗……

尽管海内外有过诸多报道,但有些人对李青云活到256岁一事,仍持怀疑态度。

开县老一辈人传说,李青云256岁一事虽不可尽信,但其在开县生活了113年,却是真的。

并说,李青云是50多岁时才来到开县,这样计算,辞世时至少应有170岁了。

诚然,无论是256岁还是170岁,都是令人睁目结舌的年纪,根据各种地方志和报刊记载,李青云这个人的存在,的确是毋庸置疑的。

2016版《国医年鉴》

不过,关于他的寿命是否真如传说中那般长,从另一个角度推断,便可一目了然。

中国尊老尚老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直到清代达到空前高潮,突出表现就是“旌表人瑞”和举办“千叟宴”,这都是给予长寿者最高的荣誉。

古人认为,人只有在社会安定、丰衣足食的境况下才能长寿,所以将“长寿”视为“祥瑞”。

在清代,所谓“人瑞”就是指百岁以上的老人。康熙九年,圣祖下旨:

“命妇孀居寿至百岁者,题明给予‘贞寿之门’的匾额,建坊银三十两。”

这是清代朝廷旌表百岁老人的开始,称之为“旌表人瑞”。

贞寿之门牌坊

雍正年间又提高了对“人瑞”的物质奖励,规定年逾百岁者加10两,达110岁者给银60两,120岁者给银90两,更高寿者按年加增。

乾隆年间,对长寿之人的赏赐,更是达到了顶峰。

据清代《汤老人传略》记载:“乾隆乙丑,老人百四十岁,又越五年,卒。”

这位湖北汉阳,名叫“汤云山”的老人活了145岁,应该是清朝所有史料中被承认最长寿的人了,而在康熙以后的史料中,并未有过关于“李青云”的记载。

另外,清代为庆祝皇帝寿辰或是登基周年庆典,历史上共举办过4次“千叟宴”,而每一次参加“千叟宴”的人员,都会被详细地登记在册。

乾隆“千叟宴”图

康熙60岁时,布告天下,年65岁以上者不论官民,均可按时赶到京城参加畅春园的聚宴。

当时记录,3月25日参加宴会的人中,90岁以上的33人,80岁以上的538人,70岁以上的1823人,65岁以上的1846人。

如果“寿民”因穷困而不能承担赴京费用者,则由各省州县衙门备车马护送进京。

这无异于一次免费的旅游福利,并且身体有恙者,还可以拨太医调治。

最值得注意的是,上谕中特别规定:

“年岁不可捏报。”

当时各地官府推荐老人,要从人丁户册、邻舍调查、几世同堂等各方面认定。如果“捏报年岁”就是欺君之罪,地方官员们绝不会肆意而为。

清康熙皇帝晚年画像

在嘉庆元年,也就是清朝最后一次“千叟宴”中,86岁的太上皇乾隆,还给90岁以上的老人亲赐御酒。可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除此之外,在当时的史料记载中,乾隆还恩赏给百岁“人瑞”熊国沛(106岁)和邱成龙(100岁)六品顶戴;90岁以上共8人,赏七品顶戴。

还有5000多名六七十岁的老人,因为宁寿宫容量有限未能入席,也都获赐了精美食品,以及如意、寿杖、银牌等物以作纪念。

从这个角度看,李青云如果真的出生于康熙16年的话,到嘉庆元年已经119岁了,肯定会被当地官员当做“宝贝”礼送京城,出现在乾隆皇帝的“千叟宴”上,而在最后一次“千叟宴”中,并没有李青云的名字。

清乾隆皇帝晚年画像

此外,在各种历史文献中,“地方志”通常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并且在地方志中通常都设有类似“耆寿”、“高士”、“仙释”、“方外”等内容。

如果李青云真的活了百岁以上,那么在四川的“地方志”文献中,一定会被记录在册,可是从现存的四川清代“地方志”看,亦并未提及过“李青云”的名字。

不过,嘉庆五年,在张邦伸编纂的、记叙清代蜀中人物逸事的《锦里新编》第十六卷中,倒是有一个和李青云类似的人物——桂柏老人。

乾隆31年,张邦伸赴河南任知县,暂住开封旅馆,有一位自称四川同乡的老人前来拜见。

清张邦伸编纂的《锦里新编》

此人看上去年约四十,四川合州人,自称姓李,是定海将军李芳述的胞弟,迁居成都已经70多年了。

张邦伸心中暗想:李芳述是康熙朝的名将,曾参与平定三藩,立有大功,但是,李芳述已经去世60年了,他的弟弟怎么还会活在世上?

张邦伸便问此人年纪,老者说:“135岁,云游名山,时入市卖药救人”,并且说愿意传授张邦伸长生丹药。张邦伸越听越像骗子,便将此人打发走了。

一转眼10年过去了,时逢京畿大旱,朝廷找来许多道人设坛施法求雨,但是都不灵验。

清代名将李芳述墓

《锦里新编》中记录,当时的吏部尚书福隆安便向朝廷推荐了那个卖药的“李芳述胞弟”,奉旨命其求雨。

果然,求雨当日便下了大雨,于是皇帝打算对其厚赏,但李推辞不受,于是皇帝便赐其号“桂柏老人”,并赐二品顶戴。

张邦伸的“故事”听起来似乎煞有其事,但“李芳述胞弟”会求雨这件事,完全不合常理,而且就算真有此人,也不能证明他就是李青云。

试想,如果此人在乾隆31年就已经135岁,那么在嘉庆元年,他已经165岁了,也应该早被官员们送去参加“千叟宴”,并稳坐“长寿第一把交椅”被记录在册了。

清朝二品顶戴,顶珠为珊瑚

所以,《锦里新编》中这位“桂柏老人”,大概率是张邦伸编纂的人物。

其实,关于李青云“长寿”的真相,我们从他的职业,便可窥探一二。

在中国,崇尚老年医生是传统风气,至今民间仍有谚语“老郎中、少裁缝”,意思是说裁缝要找年轻人,因为年轻人眼睛好,看病则要找老中医,因为老人的经验丰富。

行医卖药者,自称长寿以获取病人的信任,在历史上屡见不鲜。所以,李青云很可能也使用了这一套把戏。

另外,据李青云自己描述,他的日子在整个清朝,尤其在晚清时期,过得还是相当清贫的。

清朝时期的民间药铺

据史料记载,道光15年时,道光皇帝颁布了优待长寿老人的恩诏, 如果李青云真活了256岁,那么那时的他已经158岁了。

果真如此的话,地方官早就把他当成“人瑞”,送去给皇帝请赏邀恩了,而在从康熙到道光这些年间,李青云也早就享受官员“顶戴”及朝廷奉养了,哪里还会再去“卖草药”辛苦谋生?

由此推论,李青云应该是一位长寿人物无疑,而且到民国时期也极有可能真的活了百岁,这一点从他指甲的长度,可粗略认可。

但是,说他生于1677年,活了256岁,恐怕只能是人云亦云的民间传说罢了。

更多文章

  • 民国绝色佳人陆英:嫁妆排满十条街,16年怀14胎,36岁意外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民国陆英个人资料,陆英出嫁的故事,民国名媛陆英生下14胎

    婚后她与丈夫夫妻和美、伉俪情深,但是仍然难逃生孩子传宗接代的命运,在与丈夫的16年婚姻中共怀14胎,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在36岁时因为意外不幸离世,美人薄命。一代名媛就此香消玉殒,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陆英灿烂且悲剧的短暂一生。出生名门的大家闺秀陆英出生于名门贵族,是典型的的大家闺秀,其父亲陆静溪是扬

  • 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时期,针对旗人罪犯的刑法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努尔哈赤与八旗制度,清朝皇太极和努尔哈赤的关系,满清八旗和努尔哈赤的关系

    努尔哈赤统治时期,对旗人犯罪的处罚主要是来源于传统的女真部落的习惯法,皇太极参汉酌金,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司法机构,对罪名和刑罚都加以规范化,使女真部落的习惯法逐渐向成文法,为清朝入关后在刑事方面的法律制度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一、努尔哈赤时期旗人刑罚的特点刑罚具有野蛮性。努尔哈赤统治时期是满族从奴隶制社会

  • 此书法作品一直被质疑,乾隆却不以为然,在上面盖了80多个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书法400幅,乾隆皇帝御笔精品书法,乾隆书法欣赏霸气

    乾隆非常爱好诗歌,留下的诗歌就有四万多首,几乎与《全唐诗》的总数相当,但谁也不会认为乾隆是诗人。但是,他爱好收藏,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文物,都要囊括在内。说他是大收藏家,甚至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收藏家,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但是,乾隆在收藏上有个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喜欢留下自己的痕迹。特别是在字画上,

  • 乾隆为何废了那拉氏,不是剪发这么简单,此人找到真相被乾隆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野史乾隆为什么恨那拉皇后,那拉皇后断发之谜,乾隆剪发

    乾隆皇帝一生取了50几位妃子,不过这些妃子大都是与朝廷政权相关的。其中,真正能够入他眼留名后世的恐怕只有他三位皇后了。一,孝贤纯皇后,他的原配妻子,史书记载二人伉俪情深,孝贤纯皇后死后乾隆伤心不已,一生为亡妻作了百首思爱诗。二,皇后那拉氏,她的一生可就有点悲哀了,上位的原因是因为其有母仪天下的能力,

  • 她比武则天和慈禧还“厉害”,逼疯皇帝,并将皇帝的妃子赐给乞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为什么武则天比不上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和武则天谁最厉害,慈禧和武则天哪个强

    虽然女子倍受压迫,但也有例外,就比如王公贵族家的千金大小姐以及皇帝的妃子、女儿等等,身份地位自然会高贵一些,所以在历史上也有一些比较强权而又出名的女性,就比如唐朝时期的武则天,以及清朝末年的慈禧太后等等。除了像武则天以及慈禧太后这种广为人知的,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这些女性也在封建王朝社会有着一定的话

  • 李自成打明朝,失败百次重起百次,为何被清朝打败后就起不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为什么打不过李自成,李自成和明朝灭亡的关系,李自成是怎么打败明朝的

    因为李自成在清朝遇到的情况,和在明朝遇到的情况是差不多的。明朝的时候,李自成之所以能够多次东山再起,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明朝需要两线作战,既要对付农民起义,又要对付满清入侵。当他们集中兵力把农民起义打压下去以后,就得腾出手来,对付满清的入侵。这也给予了农民起义者喘息的机会。李自成也就抓住了这样的机会

  • 侍卫救了乾隆,问他要什么赏赐,侍卫回答:求赏一个胖宫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侍卫救了乾隆要什么赏赐,侍卫要乾隆赏胖宫女,乾隆赏赐荔枝叫什么

    有一次,乾隆皇帝去荒山野岭狩猎,一行人设下陷阱活捉牲畜;可是,狼是有灵性的动物,它们早就觉察到人类的行为;等到乾隆上去准备抓获猎物时,反而差点被野狼吞噬;此时,幸亏海兰察及时救驾,才捡回一条命;事后,问他想要什么赏赐,他却说只想要一个胖宫女。一、海兰察是哪位大人物海兰察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位名将,乾隆

  • 左宗棠曾当众呵斥二品总兵“滚出去”,无意间造就了一位书法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左宗棠为什么会骂二品总兵,二品总兵左宗棠,左宗棠怎么评价二品总兵

    受到训斥的官员回家之后,努力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让他们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教育,并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其中最为出名的幼子樊增祥,不仅做到了两江总督,而且书法造诣颇深,至今仍然有很多墨宝,流传在民间。不得不让人叹服,左宗棠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一、小小的师爷在清朝末年的时候,不仅官场腐败,而且帝国主义的侵

  • 乾隆写四万首诗少有人知,慈禧一生只写一首,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慈禧最好的十首诗,慈禧与乾隆,慈禧一生写了多少首诗词

    史学界也一直在讨论,慈禧在清朝覆灭过程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虽然一直有不同意见存在,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她对于中国近代积贫积弱的现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估计有一点是大家不太清楚的,我们现在常用的一句入选了小学课本的诗词居然是出自她之手,这又是段怎样的故事呢?01记得当初上学时,看到历史课本上

  • 康熙最聪明的儿子,手握兵权却不参与党争,活到78岁,受乾隆尊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史官们挥动笔墨,能为历史写下千秋万载。而我们的人生无论是精彩的,亦或是平淡的,它们都是自己亲自写下的故事。我们常常在历史书籍里听到“帝王家最无情”,再加上书籍故事里的记载,使我们对帝王家历史人物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勾心斗角那里。而能够平安顺利活到老对于皇帝的孩子来说甚至只是一句奢望来概括。生在帝王家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