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书法作品一直被质疑,乾隆却不以为然,在上面盖了80多个章

此书法作品一直被质疑,乾隆却不以为然,在上面盖了80多个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676 更新时间:2024/3/1 2:36:12

乾隆非常爱好诗歌,留下的诗歌就有四万多首,几乎与《全唐诗》的总数相当,但谁也不会认为乾隆是诗人。但是,他爱好收藏,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文物,都要囊括在内。说他是大收藏家,甚至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收藏家,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但是,乾隆在收藏上有个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喜欢留下自己的痕迹。特别是在字画上,往往要题跋或者盖章,因此他也被网友戏称为盖章狂魔。

其实,在名人字画上留名,这并不新鲜,一方面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另一方面也是对艺术作品提出看法。而且,这种方式也为后人评判作品的真伪,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可是,乾隆的问题在于,他对此兴趣实在太大,比如韩干的《照夜白图》被他盖了五十多个章,而王献之的《中秋帖》则被密密麻麻盖了八十多个章,实在太过于喧宾夺主了。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字帖,让乾隆如此上心呢?原来,这幅《中秋帖》实在名气太大。现在提到王献之,往往是因为他的父亲书圣王羲之而出名。其实,早在东晋到南梁的一个多世纪里,王献之的名气是要压过他的父亲,甚至被认为是第一书法家。

然而,到了唐朝,王羲之拥有了头号粉丝李世民,也翻身改变了一切。李世民极度喜爱王羲之的书法,对其推崇备至,对于王献之则不屑一顾,故意贬低,甚至损毁他的作品。这样一来,舆论风气变得一边倒,王羲之从此被推上了神坛。

即便是这样,王献之的书法地位,还是得到了后人的认可。还是有米芾、张旭怀素等大书法家认为,王献之强于王羲之。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虽然这个争论不会有结果,但毫无疑问,王献之必定是一流的书法家。

《中秋帖》就被认为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它原来的名字叫做《十二月帖》,应该有三十二个字,因为损毁,后人经过重新装裱,就只剩下了二十二个字。这二十二个字是这样的:

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就因为这22个字的首二字是“中秋”,所以这件书法作品被称为《中秋贴》。王献之是用一种非常独特的草书风格来书写的,它用墨浓厚,纵横豪放,俊朗飘逸,酣畅淋漓,确实是美轮美奂的经典之作。它的名气也很大,在《宣和书谱》、《清河书画舫》、《清河见闻表》、《清河秘箧表》、《珊瑚网书跋》、《式古堂书画汇考》、《大观录》、《石渠宝笈·初编》中都有著录。

然而,这幅作品在历史上就备受质疑,许多专家认为并非王献之的真迹,而是临摹品。原因恐怕有三,一是上面的名人题跋,是从明朝董其昌、项元汴开始的,二是它的用笔风格与现存王献之的《廿九日帖》、 《鸭头丸帖》相差很远,专家通过20倍放大镜观察,这种丰满的笔墨形态,并非晋代的有心硬笔可以写得出来,只有宋代的无心软笔才能完成。三是通过纸张成分分析,这种竹料纸直到北宋才出现,晋朝时还制作不出来。

如果说第一条理由,还可以用重新装裱等原因解释,后两条理由就很难驳倒。因此,《书画舫》、《大观录》等书籍,虽然对《中秋贴》高度赞扬,但也认为恐怕不是王献之的手笔。历代以来就有说法认为,这就是米芾的临摹所作。

对于书法鉴赏家乾隆而言,他不可能不了解这些争议,即使他不了解,也会有知识渊博的大臣提醒。然而,乾隆却依然对它珍爱备至,并将其与《快雪时晴帖》、《伯远帖》一起,放在御书房外的三希堂,总是经常揣摩。

这件珍宝书法,在清朝灭亡之后,被敬懿皇贵妃带出,并将它和《伯远帖》一同卖给了北京的古玩商人。后来,它们辗转落到郭姓古玩世家之手,并被带到香港。直到建国之后,在国家领导人的关心下,它才得以回到北京,重新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更多文章

  • 乾隆为何废了那拉氏,不是剪发这么简单,此人找到真相被乾隆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野史乾隆为什么恨那拉皇后,那拉皇后断发之谜,乾隆剪发

    乾隆皇帝一生取了50几位妃子,不过这些妃子大都是与朝廷政权相关的。其中,真正能够入他眼留名后世的恐怕只有他三位皇后了。一,孝贤纯皇后,他的原配妻子,史书记载二人伉俪情深,孝贤纯皇后死后乾隆伤心不已,一生为亡妻作了百首思爱诗。二,皇后那拉氏,她的一生可就有点悲哀了,上位的原因是因为其有母仪天下的能力,

  • 她比武则天和慈禧还“厉害”,逼疯皇帝,并将皇帝的妃子赐给乞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为什么武则天比不上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和武则天谁最厉害,慈禧和武则天哪个强

    虽然女子倍受压迫,但也有例外,就比如王公贵族家的千金大小姐以及皇帝的妃子、女儿等等,身份地位自然会高贵一些,所以在历史上也有一些比较强权而又出名的女性,就比如唐朝时期的武则天,以及清朝末年的慈禧太后等等。除了像武则天以及慈禧太后这种广为人知的,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这些女性也在封建王朝社会有着一定的话

  • 李自成打明朝,失败百次重起百次,为何被清朝打败后就起不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为什么打不过李自成,李自成和明朝灭亡的关系,李自成是怎么打败明朝的

    因为李自成在清朝遇到的情况,和在明朝遇到的情况是差不多的。明朝的时候,李自成之所以能够多次东山再起,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明朝需要两线作战,既要对付农民起义,又要对付满清入侵。当他们集中兵力把农民起义打压下去以后,就得腾出手来,对付满清的入侵。这也给予了农民起义者喘息的机会。李自成也就抓住了这样的机会

  • 侍卫救了乾隆,问他要什么赏赐,侍卫回答:求赏一个胖宫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侍卫救了乾隆要什么赏赐,侍卫要乾隆赏胖宫女,乾隆赏赐荔枝叫什么

    有一次,乾隆皇帝去荒山野岭狩猎,一行人设下陷阱活捉牲畜;可是,狼是有灵性的动物,它们早就觉察到人类的行为;等到乾隆上去准备抓获猎物时,反而差点被野狼吞噬;此时,幸亏海兰察及时救驾,才捡回一条命;事后,问他想要什么赏赐,他却说只想要一个胖宫女。一、海兰察是哪位大人物海兰察是清朝乾隆时期的一位名将,乾隆

  • 左宗棠曾当众呵斥二品总兵“滚出去”,无意间造就了一位书法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左宗棠为什么会骂二品总兵,二品总兵左宗棠,左宗棠怎么评价二品总兵

    受到训斥的官员回家之后,努力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让他们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教育,并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其中最为出名的幼子樊增祥,不仅做到了两江总督,而且书法造诣颇深,至今仍然有很多墨宝,流传在民间。不得不让人叹服,左宗棠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一、小小的师爷在清朝末年的时候,不仅官场腐败,而且帝国主义的侵

  • 乾隆写四万首诗少有人知,慈禧一生只写一首,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慈禧最好的十首诗,慈禧与乾隆,慈禧一生写了多少首诗词

    史学界也一直在讨论,慈禧在清朝覆灭过程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虽然一直有不同意见存在,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她对于中国近代积贫积弱的现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估计有一点是大家不太清楚的,我们现在常用的一句入选了小学课本的诗词居然是出自她之手,这又是段怎样的故事呢?01记得当初上学时,看到历史课本上

  • 康熙最聪明的儿子,手握兵权却不参与党争,活到78岁,受乾隆尊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史官们挥动笔墨,能为历史写下千秋万载。而我们的人生无论是精彩的,亦或是平淡的,它们都是自己亲自写下的故事。我们常常在历史书籍里听到“帝王家最无情”,再加上书籍故事里的记载,使我们对帝王家历史人物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勾心斗角那里。而能够平安顺利活到老对于皇帝的孩子来说甚至只是一句奢望来概括。生在帝王家当人

  • 清朝被太平军骂为夷狄,无法反驳,曾国藩的一纸檄文扭转败局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曾国藩太平军,曾国藩檄文原文,曾国藩和太平军的战斗

    清朝晚期,国力衰微,各种矛盾层出不穷,终于在1951年酿成了金田起义。洪秀全率领的太平军从广西出发,一路北上抵达武汉后,又顺江东下,攻陷南京,形成了与清廷分庭抗礼之势。然而,清朝立国已经两百年,根基已然形成,为了推翻它,太平天国发出了自己的主张,力图团结全国百姓。不得不说,太平天国早期的那几个核心人

  • 乾隆路边吃瓜,说瓜农的瓜很甜,刚没走多远突然下令:处死瓜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乾隆和瓜农的故事,乾隆出巡吃西瓜为何却下令杀瓜农,乾隆处死瓜农是什么梗

    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代君王为了加深与百姓的联系,达到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大多以君舟民水作为治国理政的警言。而乾隆皇帝,作为大清王朝的第六任继承者,在位六十年间心系百姓,励精图治,使康乾盛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为中国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乾隆皇帝虽贵为天子,

  • 雍正时期吏治清明,而他的反腐“绝招”,竟然是给公务员涨工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雍正治贪有4大绝招,雍正惩治贪腐的史料记载,雍正的吏治

    反腐倡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国策,一个国家如果腐败成风,那么国家的危机也就会来临。在清朝康熙年间,由于政权不稳,国内很多地方还没收复,清朝康熙皇帝,先是在朝政上稳定了局势,灭掉了鳌拜。朝廷局势平稳之后,又消灭了三番的势力,随后西征漠北消灭准噶尔部。康熙皇帝一生在攻打四方、稳定朝局给清朝打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