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名将们都想取得霍去病的成就,但无人敢模仿他的战法

名将们都想取得霍去病的成就,但无人敢模仿他的战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562 更新时间:2024/3/13 8:17:17

汉初时,曾经被秦朝打败的匈奴壮大起来,成为中原的心腹大患。汉高祖刘邦曾经亲征,就是想替子孙解决这个大麻烦,却遭到了白登之围的惨败。此后,吕后还遭到过匈奴王的羞辱,文景二帝时藩王作乱,也只能选宗室女当公主送去和亲,换来暂时的和平。直到汉武帝横空出世,才将匈奴打服。

汉武帝固然雄才伟略,堪称一代英主。但他的丰功伟业,也离不开卫青霍去病两位将星的辅佐。卫青如重剑,步步为营,小心谨慎,不留半点破绽,霍去病如快刀,流星赶月,直刺要害。在21岁的年龄,那是我们大部分还在读着大学问家里要生活费的时候,他就封狼居胥,让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

这一战,被后世名将公认为最大军事成就,哪怕接近一点,也值得名垂青史。然而,这位鲜衣怒马的少年,为什么能掐住匈奴人的死穴,又为什么能完美解决游牧民族游离不定的问题呢?

其实,北方少数民族并不比中原民族体格更强,也许,我说的是也许在身高体重方面有优势,但绝对起不了决定作用。而且,汉族人的冶炼技术高超得多,武器更为先进,战术战法更是纯熟。最大的劣势,恐怕就是机动性的问题。游牧民族骑上战马,在冷兵器时代自然占尽便宜。

这个问题困扰了中原王朝几千年,其实霍去病早就找到了答案,他用三个方法制敌。首先是以骑制骑,匈奴人有马,汉人同样可以骑上战马与之厮杀。别看匈奴人从小骑马,技术上更娴熟,实际上,经过训练的汉族人,也能迎头赶上,差距不会太大。而且,汉人善于总结经验,一代代传承兵法,这是连文字都不齐全的少数民族无法比拟的。

关于这一条,大多数人都会认同。事实上,大凡对于少数民族取得优势的中原王朝,都必须配备精良的骑兵。唐朝能摆平突厥、吐谷浑,明朝能西征北元,都依仗着快马。相反,宋朝没有马匹,虽富不强,是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霍去病的第二个致胜法宝,便是闪电战。这位面露微笑的少年,眼中却流露狡黠的目光。他的脑海之中,没有战争过程,只有结果。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是许多武将的畏途,他却当作纵横驰骋的舞台,经常采用大迂回的方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偷袭匈奴人。

其实,偷袭本该是匈奴人的强项,他们仗着快马来去无踪,让汉族人吃尽了苦头。霍去病偏偏就是他们的天敌,他用天生的嗅觉,找到敌人的住所,成为了令人胆寒的死神,也是华夏民族的战神。

其实,兵贵神速是《孙子九地》中提到的。大部分名将都认同这个观点,但因为各种条件都不能实现,尤其是在外作战,更是小心谨慎,生怕迷路或中了圈套。只有邓艾奇袭江油,李愬雪夜袭蔡州,才有那个味道,才让后人津津乐道。

能使用前两个方法的,已经是名将了,需要国家的支持和巨大的勇气。但是,霍去病的第三个方法,却是置死地而后生的气概,几乎没有谁敢于主动尝试。

在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战时,汉武帝倾全国之力为霍去病准备了战略物资,希望他一锤定音。然而,霍去病却放弃了辎重,采取取食于敌的方法。也就是说,他打算轻装深入敌后,以战养战,从匈奴人手中劫掠食物。

这与汉族人“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思维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从来只听说游牧民族抢劫,但霍去病偏偏能反其道而行之。没有补给的束缚,反倒让霍去病的骑兵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再配上闪电战,才有了封狼居胥的荣耀。

这种战法,完全凭借主帅个人素质和对局势的掌控力。别说带领几万十几万骑兵提着脑袋打仗,就是带几个人去戈壁游历,没有补给也无人敢去。也只有霍去病这样的军事天才,才有这样的勇气和智慧。当然,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说他的死,就是因为喝了匈奴人投毒的河水。大汉王朝失去了那颗最耀眼的将星,这位英姿勃发的少年形象,永远定格在跃马横刀的瞬间。

许多朋友问小珏,难道了解历史非得看枯燥的文言文吗?其实,有许多优秀作者已经将历史说得通俗有趣,比如《明朝那些事儿》。当然,中华上下五千年,当年明月一人力不能及,于是,月望东山开始讲述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王朝——汉朝。朱耀辉笔调诙谐,通俗易懂,完整再现了汉朝400多年的兴旺与衰落。《这里曾经是汉朝》就是优秀的通俗读物,个人奋斗、团队发展、政权兴盛、成败背后的苦涩、嗜血和谋杀,尽在其中。平台有优惠力度很大,一套六本也只要80多块钱,还不及一顿火锅,我觉得超值,自己也入手了,推荐给大家,链接奉上:

更多文章

  • 关羽张飞后人结局大不同,一个全族被灭,一个被封为列侯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张飞关羽有后代么,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张飞,关羽和张飞的出身

    这是明代杨慎的一首词,由于被用作老版三国的主题曲而被人们所熟知。虽然杨慎在写此词时并没有与那个刀光剑影的时期发生过何种联系,但他所写的每一句,却都是对三国最好的概括。翻开史书,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将星齐耀,群英荟萃。名将们于战场上厮杀鏖战,在刀剑和流矢之间策马驱驰。旧人去新人来,黄沙之下洒满英杰之血,

  • 袁绍占据4州号召力最强,为何不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便宜了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袁绍的实力有多厉害,袁绍当时有多少万大军,袁绍在三国中有多厉害

    熟悉汉末三国这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曹操之所以能做大做强,进而兼并群雄、统一中原,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由此获得号令天下的资本。但令人费解的是,作为占据四州、号召力最强的军阀,袁绍其实更应该去迎奉汉献帝,以便成就一番大事业,但他最终却没有这样做,实在是失策至极。其实,袁绍

  • 古代匈奴为何盛行老爸死了娶老妈,兄弟死了娶嫂子?让人难以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匈奴有父死子娶的习俗,古代匈奴为什么娶嫂子,古代匈奴的婚嫁习俗

    原来身为野蛮部落的匈奴和汉人有着很大的不同,由于缺乏文明礼数的教化,他们的一些行为在汉人看来是非常不堪,甚至是难以接受的。就比如昭君原本的丈夫是呼韩邪单于,但是在对方死后,昭君却因上书请求回国无果,而被迫嫁给了自己的继子。最后直到这位绝色美人去世,她一共服侍了三代单于,而这些单于之间还都是有血缘关系

  • 孔融因得罪曹操被灭族,7岁女儿临死前说了一句话,成为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为何杀孔融,孔融怎么被曹操杀害,孔融是怎样被曹操害死的

    东汉末年的大名士孔融字文举,鲁王国(今山东省曲阜市)人,是孔子第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之子。据正史记载,孔融年少聪颖、禀赋异人,深受大名士李膺等人赞许,而“孔融让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为人称颂不已。时至今日,孔融的事迹还出现在语文课本中,可见其知名度之高。孔融成年后博学善辩、擅长辞赋,与陈

  • 刘邦灭秦后将士们争抢钱财,萧何却收集两样“废物”,助主公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起兵反秦前后有哪些资源,刘邦与萧何,刘邦在反秦战争中起到的作用

    汉朝的头号开国功臣萧何是沛县人,自幼喜欢研读法律,对历代律令制度颇有研究,通过相关的考试后,得以出任当地的主吏掾,由此成为地方重要公务员。主吏掾是县令的高级属官,主管群吏进退、人事任免工作,在县里面的地位、名望非常高,是很多人争相巴结讨好的对象(“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椽。”见《史记

  • 汉朝最可怜的皇后,11岁嫁给舅舅15岁守寡,40岁去世时还是处女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四大传奇皇后,汉朝最善良的皇后,谁是汉朝最传奇的皇后

    按照常人的理解,皇后作为天子配偶和六宫之主,地位仅次于皇帝,平日里锦衣玉食、出尊入贵,宛若生活在蜜罐中,不知羡煞多少普通女子。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命运坎坷、晚景凄凉的皇后其实并不在少数,她们的结局有时还比不上普通人。就汉朝而论,最可怜的皇后非孝惠皇后张嫣莫属。张嫣出身高贵,外祖父是汉高帝刘邦,外祖母

  • 为什么说诸葛亮《隆中对》错漏百出,埋下了刘备集团覆亡的种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访隆中,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屡次战败呢,诸葛亮和刘备之间的所有事件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在各方势力角逐的情况下,各方谋士在后方建言献策。谋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关乎一个国家的走向。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谋士,对于蜀汉江山的成立有着巨大功劳,刘备感慨于诸葛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但诸葛亮下山前,他的老师司马徽却暗自感慨:“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句预言也预见了

  • 孙策开创东吴基业,临死前让位给弟弟孙权,为何只获得王的封号?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孙策死前对孙权说的话,孙策和孙权谁成就最大,孙权建立吴国时孙策去哪里了

    在谈论三国话题时,“小霸王”孙策从来都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大人物。作为名将孙坚的长子,孙策率军渡江,占据江东六郡,成为割据一方的大诸侯,并奠定东吴的基业。等到临终前,孙策又力排众议,将职位让给孙权,并留下张昭、周瑜二人尽心辅佐他,对胞弟的帮助真可谓不遗余力。但让人费解的是,孙权称帝后,对待亡兄及其后代却

  • 刘备的儿子,娶了张翼德的女儿,为什么却不娶云长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为什么刘备的儿子娶了张飞的女儿,张翼德和刘备关系,刘备的儿子谁最厉害

    毕竟张飞这个人长得也是十分不错的,小说中有对他外貌的描写,其实是一个特别温润如玉的美男子,不单单武功高强,而且在文采方面也是十分出色的。所以说他的女儿自然长得是不丑的。对于任何一个正常的男人来说,都想要娶一个长得十分漂亮的女子当作妻子。其实不管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刘禅会选择她的女儿,其中的优势还是非

  • 汉武帝为心爱女子作诗,仅有15个字,却是永恒经典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最经典的诗句,汉武帝的八大千古名句,汉武帝最感人的一段话

    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皇帝,同样也是一位多情种子。也许是因为他的地位太高,对于女子往往专情而难以长情。而且,他的妃嫔往往能善始不能善终。陈阿娇是他的原配,可惜“金屋藏娇”的典故却成为这段感情的笑柄。卫子夫是陪伴最久的女人,却闹得骨肉分离,被迫自尽。钩弋夫人为他生下了继位者,却不得不踏入黄泉道。相比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