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治被误解千年,历史上的李治有多恐怖?看看外国怎样评价他

李治被误解千年,历史上的李治有多恐怖?看看外国怎样评价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934 更新时间:2024/2/5 21:33:01

“不以不善而废其善。”无论是评价一个人,还是评价一个事物,都不能只看到他不好的一面就否定他好的一面。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应该客观公正的看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评价一个人,以及事物。毕竟,任何事物都不具有十全十美的情况,很多时候,都是瑕不掩瑜。

历史上的李治,很多人提起,就只会想到他罔顾人伦与社会公序良俗娶了武则天,而且最后李氏江山还被武则天拿去统治,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他是昏聩无能的人。事实真的如此吗?不仅不是如此,外国人对他的评价还很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李治做的那些事。

肃清政敌,清朗朝堂

说起唐朝,很多人会想到开放,想到繁荣,再说细一点,讨论君王,很多人会说到唐太宗李世民,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以及后来“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反正怎么说,都会忘记唐高宗李治这个人。

因为很多人觉得他在唐朝这个能人辈出的时代里,实在是太平庸了,即便是有人记得,也只是他干的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他娶了自己父亲的女人武则天,或者就是他实力不行,李氏江山大权旁落到武则天手中。总之,他就是一个昏聩无能的典型代表。

历史上的他真的如此不堪吗?当然不是,能被李世民看中,接下李氏江山的人,怎么都不是孬种,更不是草包,毕竟李世民又不是刘备那样,只有一个儿子拿的出手。

事实上唐高宗李治不仅不平庸,甚至非常有才能。在国内的政治上,就是体现。

第一个体现就是他在对内的朝廷上。早些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他执掌朝廷,但是那时候的朝廷一直是一个党派林立的局势。没错,即便是唐朝,繁荣外表下也是世家大族暗潮汹涌的迹象。

原本世家大族互相在朝廷争斗也没有什么,这对君王来说,甚至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为大家族互相争斗,就像是弹簧一样,你弱他强,那么你方势力太过分了,对方就会反弹,总之,是一个各方群臣互相制约的好机会。

但是发展到李治这个时期时,已经不是世家大族互为掣肘的时代了,以关陇集团为代表的世家势力俨然已经盖过了君权。君权受到制约,这是很多皇帝都很忌讳的,而且历朝历代,帝王们都在改革官制,就是为了扩大君权,让朝臣们形成掣肘制约局面。

李治也不例外,他需要扩大君权,但要扩大君权,就要肃清朝堂的世家势力。于是他在接回武则天之后,借着“废王立武”的名头打压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集团。原本,他废王皇后,阻力重重,但是武则天给了他一个理由,他顺势抓住,废掉王皇后,打击关陇集团的势力,并流放了长孙无忌。

这一举动,看似只是为了立武则天为皇后的一个名头,但实际上对他扩大君权具有很大的作用。

扩大版图,扬震唐威

打击世家势力,扩大君权,只是李治在国内政治实力的一个体现,唐朝既然是个开放的时代,李治自然也会把眼光投向唐朝版图以外的地方。

在扩大疆土的事情上,李治发挥出了超前的热情,他先是平定了漠北,然后将整个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这一带全部纳入唐朝版图。

除了西边的,他东边的版图扩张也没有落下。在永徽六年的时候,攻打百济,然后又在总章的元年攻打下了高句丽。在此后的二百年之后,才有了后来的王氏高丽,所以如今的韩国说高句丽是他们的祖上,简直无稽之谈,毕竟经过两百年的发展,高句丽王室早已灭绝。

除了攻打东边的小国之外,他北边的领域也没有放过,直接打到突厥屈服。一时间,唐朝的版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直接东达朝鲜半岛,西至里海,南至越南横山,北到贝加尔湖。

这样的版图,在中国的历朝历代中,也没有几个皇帝能达到这样的疆域。

承前后,影响世界

当然,李治延续贞观遗风治理唐朝,内部肃清政治,和这样对外的版图扩张对唐国有影响,对世界也是有影响的。第一个就是前文所述的,高句丽直接灭国,直到后来才有了一个王氏朝鲜趁机突起,但是再后来的李成桂还是向明朝称臣了。

这是对东边的影响,对西边的影响就更大了。当年李治北征突厥,使得突厥人向西败逃,最后一路到了西亚地区。这个时候的东罗马帝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直接开始了十字军东征,但是最后的结果也如历史那样,东罗马帝国败了,最后灭国,而突厥人建立起了奥斯曼帝国。

李治的这一扩张动作,原本只是一个扩大唐朝王朝势力的一个举动,但是他却间接的使得东罗马帝国直接灭亡,西方的世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说他是影响了世界的人也不为过,并且很多外国人也是如此评价他的,认为他是一个影响世界进程的男人。

结语

通过盘点,我们可以了解到李治并不是人们常规印象中的那种无能的昏君形象。相反,他十分具有政治才能,无论是对内政治上巩固君权,还是对外扩大唐国版图,这都是一件件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人们总是负面的新闻来哗众取宠,评价他人,只记住别人不好的一面,从而给出评价,这是有失偏颇的。不知全貌,不予置评;既知全貌,公正评价。这才是评价一个人、事物的正确方式。

因此,无论是身边的人,还是过去史书上的历史人物,我们都要站在理性的角度评价,不能因为个人的不好轶事而放大缺点,否定这个人其他方面的才能,凡事都应该一分为二,从好的一面评价,从不好的一面提炼出不足,看看自己是否具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毕竟,评价别人容易,但是看到自己的缺失难,更重要的是要以史为鉴,提升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刚当上皇上,为什么秦琼就开始装病,一病就是12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怎样封的秦琼,秦琼是怎么跟着李世民的,李世民登基后怎么对秦琼

    秦琼可谓是李世民手下元老级的人物,在唐朝还没建立的时候,就已经跟随他南征北战,之后也是妥妥的秦王党,这样的人物在跟随的主子一步登高之后,本应该是坐享荣华富贵的,可他却在李世民登基后突然一病不起,这一卧床就是12年,他到底得的是什么病,能病这么长时间,而且还这么巧合,不早不晚刚还是自己扶持的新帝坐上皇

  • 玄武门之变时,有3人一直陪在李渊的身边,他们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玄武门之变李渊的下场,玄武门之变谁去告诉李渊,玄武门之变李渊有权力吗

    而这一地方的胜负我们都已经了解到了,李二杀害了自己的兄弟当上了皇帝,而李世民也在后来的生活中一直在害怕。可是当时虽然李世民势大,在朝廷上拥有很大的号召力,可是李渊这个开国之祖也不是一无是处,就算在事变的时候仍然有3个人一直守护在李渊的身边,而到最后李世民当政之后他们的境遇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来了

  • 唐朝府兵制下的士兵,从令人羡慕的香饽饽到人人以此为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府兵制对后世的影响,唐朝的府兵制,唐朝的府兵制和明朝军户制

    事实上,府兵制并不是由唐朝首创,而且由来已久,早在西魏、北周时期府兵制已经存在,隋朝进一步改善,李世民则是在隋朝府兵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最终实现一统江山的大业。公元543年,西魏、东魏发生邙山之战,西魏大败,六万精兵全军覆没。为了挽回局面,大将军宇文泰模仿北魏的八部落制度创建府兵制。最初府兵制的兵

  • 唐朝安史之乱后,丢失大片疆土,为何不迁都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安史之乱唐朝版图变化,唐为何要迁都洛阳,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败

    整整百年光阴,大唐天子亲守国门御边,中枢据守长安,神策军与各大藩镇每年轮流出兵秋防,同时靠着巴蜀与江南地区的财赋竭力维持,历时百年战争,才终于抵御吐蕃侵攻,拖垮了这个强敌。那么, 如此恶劣的战略局面,为何唐朝即使在这种困境,也从没考虑过东迁洛阳呢?而宁可将天子与朝廷留在强敌兵锋之测?其实,从东汉开始

  • 她号称欧洲版的武则天,但在万国觉醒中碰到本尊后,直接跪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皇武则天,万国觉醒武则天驻防,万国觉醒武则天和狄奥多拉哪个好

    纵观全球历史,女性能掌权的屈指可数。绝大多数中国玩家熟悉的,恐怕也仅仅只有大周圣神皇帝武则天,慈禧太后,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了。今儿,囧王者想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在世界史上,有这么两名出色的女性,他们在男性一枝独秀的世界中,绽放出了属于自己的光芒。而且巧的是,这两名女性掌权者的经历竟然惊人的相似

  • 刘备一生投奔又离开的人更多,为何却没人说他是“多姓家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投奔过哪些人,刘备投奔过哪几位君主,马超带领多少人马投奔刘备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吕布,与《三国演义》讲的并不完全一致。吕布最后成了那个样子,也是在民间传说及小说家的笔下,夸大了的结果。真正投奔多人的,倒是刘备。刘备先后投奔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等。但是,却没有人认为他是“多姓家奴”。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在小说家的笔下,都没有成为那样不堪的样子。那么,

  • 刘禅最有骨气的儿子,亡国之际选择自杀殉国,被后人称赞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就是他的第五子——刘谌,他为什么要在自杀呢?这个原因就要蜀汉开始灭亡讲起了。就在景元4年的秋天,一手遮天的司马昭带着他手底下的两员大将,分别是钟会和邓艾,兵分两路去讨伐蜀汉,当时钟会和姜维两个人陷入了僵局,没有办法前进,所以就想要撤退军队,结果这个时候邓艾却在另一边偷渡了阴平,直接袭击了绵竹江

  • 活活气死的东吴名将,不是周瑜,他敢摸孙权胡须,让曹仁晚节不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仁大败周瑜,曹仁气死周瑜完整版,周瑜临终前对孙权说的话

    等到境内安定,急需人才治理江东时,孙权又开始消除江东世族顾虑,寻求他们的支持。孙权使用各种手段,以联姻、征辟等方式,调整和江东豪强之间的关系。在孙权称孤道寡之前(汉献帝建安年间),孙权的部署官吏中就有很多出身名门的江东士人。今天故事的主人公,这位官至前将军、遥授青州牧、封爵嘉兴侯的朱桓,便是其中的代

  • 汉武帝的北伐功过:王朝由盛而衰,值得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汉武帝的三次北伐,汉武帝一生的功过,汉武帝三次北伐都是哪些将领

    历经秦始皇和项羽的统治,汉初开始反思。汉文帝在位时,带头节俭吃穿,减免百姓和诸侯的赋税、进贡,宠爱的慎夫人所穿的衣裙不能拖到地面,为自己修的坟墓不准使用金银铜锡装饰;汉景帝继承了父亲的传统,自身节俭不说,当他加强了对全国控制后,开始带领诸侯国也走节俭风气,且劝课农桑,甚至把刘邦和吕后长陵旁的土地租给

  • 孙策打下江东基业,为何不传位给儿子而给孙权?原因有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策死后为何传位孙权,孙策死前为什么托付孙权,孙策为什么在江东六郡

    孙策投奔袁术,想办法要回了父亲的旧部,开始向江东发展。随后,孙策又争取到周瑜、朱治、张昭等人的帮忙,在江东正式建立自己的政权。孙策打败黄祖,彻底扫平了江东的威胁。正当孙策准备大展拳脚时,却意外遭到仇敌的暗害,英年早逝。临终前,孙策将江东大权交给了弟弟孙权。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江东的基业可以说都是孙策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