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去世后,心腹大臣李卫的下场如何?

雍正去世后,心腹大臣李卫的下场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171 更新时间:2024/1/19 9:48:24

李卫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圆滑的为人处世态度,在雍正乾隆两朝都混得风生水起,最终成为清朝的封疆大吏,深得雍正以及乾隆的宠爱,就是这样一个人,你觉得他的结局会如何呢?

《雍正朝》中的李卫

想必很多人对李卫的认识,都是来源于电视剧《雍正王朝》或者《李卫当官》,实际上不管是哪一部作品,其中描绘的李卫性格和一些为人处世的方式都是差不多的。

尤其是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个细节的描写,将李卫这个人为人处世的哲学刻画到了极致,这个细节就是李卫在曾静得罪雍正入狱之后的一些行为。曾静可是一个胆大包天的人,居然敢于公然写东西来骂雍正,让雍正大发雷霆,于是就将其逮捕入狱,想要给他一点教训,可是此时的雍正并不想杀掉曾静,只是想要通过一些惩罚让曾静老实一点。

很快李卫就领会到了雍正的意思,所以在别人看守曾静的时候,李卫一个人偷偷前往,借助自己职权将曾静监狱的钥匙拿走,冲进去就痛扁了曾静一顿,惹来很多官员的围观,这些官员看着李卫收拾曾静,围在一起大笑,在心底里,他们也许觉得李卫这样干必然会被雍正收拾。

谁曾想当雍正真的来临之后,说的第一句话不是骂李卫,而是骂那些围观的官员,说他们“身为刑部大臣,对这种无君无父之人,居然没有半点愤慨之心,居然还围观取乐。”

这句话是十分值得玩味的,表面上来看,雍正是在骂围观的大臣,实际上雍正也是在表扬李卫,说李卫心中有君,对自己够忠诚。骂完围观官员,并且将其疏散之后,雍正去到李卫和曾静身边,随即话锋一转,就开始骂李卫:“身为封疆大吏,你居然如此不顾官体”

这句话也是很值得研究的,雍正说李卫不顾官体,实际上就是从侧面提醒李卫,你身为封疆大吏,做事还是要注意方式方法的。说完之后,雍正对李卫停俸一年。

当然了,雍正对李卫停俸一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影响,所有做的这些事情,不过是为了在曾静面前演一场戏而已,李卫全程配合雍正唱黑脸,在雍正惩罚了李卫之后,随即给曾静端上饭菜,曾静立马被感动得稀里哗啦,再也不敢骂雍正了,就这样,雍正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付出的代价却是很小的。

在整个过程中,李卫的神助攻,都是我们所不可忽略的,就是因为有李卫这种聪明的臣子,皇帝在遇到一些难以处理的事情时,才会不尴尬,要是李卫不懂事,这件事情雍正估计就需要花更大代价了,对于皇帝而言,心中对雍正这样的大臣自然更加喜欢,所以雍正才会一直重用李卫。

当时身为宝亲王的乾隆也是跟随雍正一起的,就是这么一件小事,乾隆对李卫的认识也更加彻底了一些,在乾隆继位之后,对李卫的态度自然也很不错,李卫得以在雍正、乾隆两朝都得到信任,结局完美。

历史上的李卫

真实历史上的李卫,与影视剧中的李卫,在为人处世上的那种聪明圆滑,其实是基本一致的,有所不同的就是,在影视剧中,李卫是穷苦出身,而且一身匪气,恰似一个小混混一样,而真实历史上的李卫则是出身富商之家,甚至他进入官场都是靠着捐钱买来的官职。

不过就是这样的一个富家子弟,在进入官场之后,从一个闲职逐渐得到雍正重用,在为雍正挣钱的同时,还能给雍正分忧,在雍正继位之初,想要对一些制度进行改革,尤其是推行自己的新政“摊丁入亩”,奈何当时很多人都不支持,只有李卫以及田文镜鄂尔泰等人敢站出来支持雍正,并且在自己的地盘上深入贯彻落实,取得不错成绩,深得雍正信任。

虽然说在关键时刻,三人都成为了雍正的得力助手,可在现实当中,田文镜这个人为人一般,经常被人弹劾,弹劾田文镜的奏折都快堆满雍正桌子了,要不是雍正足够信任田文镜,估计田文镜早就被斩首了,还有鄂尔泰则是为人不够谨慎、不够低调,最终在乾隆继位之后就被收拾了。

只有李卫这个人,一生都聪明圆滑,对待官场的官员,李卫不拘小节,胸怀宽广,得到大家支持,对待皇帝,李卫总能够在关键时刻送助攻,深得皇帝欢心,所以不管是雍正还是后来的乾隆,都十分信任李卫,他最终得以善终,在乾隆三年去世,享年52岁,李卫去世后乾隆对其评价:

李卫才猷干练,实心办事,宣力封疆,无少瞻顾,畿辅重地,正资料理……今闻溘逝,深为悼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卫去世之后,江浙一带的农民对他十分怀念,于是就专门为其修了庙宇来祭拜他,原本这件事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结果在乾隆四十三年的时候,乾隆去到西湖边上,居然看到李卫和他老婆的雕像在庙宇中被人祭拜,于是乾隆就有些不满了,他觉得李卫当年肯定是背着他做了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回去之后就取消了李卫的很多赏赐,还评价李卫:

仰借皇考恩眷,任性娇纵,初非公正纯臣。托名立庙,甚为可异。

不得不说,幸亏李卫在乾隆三年就去世,要不然以乾隆的尿性,想必李卫的结局将会没有那么幸运了,尤其是晚年的乾隆,猜疑心严重,就连看到别人为李卫修庙,他都如此猜忌,要是李卫尚且活着,后果不堪设想。

结语

尽管李卫去世多年之后,被乾隆骂了一顿,不过在李卫的有生之年,也算是得以善终了,不管是雍正还是乾隆,都对李卫宠信有加,当然了,李卫能够得到两个皇帝的信任,也是自己一步步争取而来的,要是李卫没有那么聪明圆滑,没有那么善于察言观色,估计早就死于非命了!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更多文章

  • 努尔哈赤为何杀亲弟舒尔哈齐?为什么其子嗣还能为大清铁帽子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舒尔哈齐之死完整版,努尔哈赤为什么杀舒尔哈齐,舒尔哈齐娶了东哥吗

    其实,在努尔哈赤带领建州女真部落到处征战的背后,还有一位对清朝的建立起到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那就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舒尔哈齐。由于真正的真相已经湮没在历史长河中,加上涉及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隐秘,所以后来的清朝宫廷和官方都特意忽略这段历史。可是由于舒尔哈齐的子嗣一直活跃在清王朝的政治舞台,甚至一度处于十分

  • 清朝太子是什么地位?为什么整个清代300年只有一位正式的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太子有哪些权利,清朝皇太子简介,清朝最有名的皇太子

    为此咱们需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清朝太子”?什么样的人能当清朝太子?还有太子在清朝的爵位是什么等级,在朝堂上是什么官职?首先什么是清朝太子?太子,也可以称为“储君”,也就是明确规定的下一代君王。在中国古代,太子是封建王朝宗法思想的历史产物,是王朝最高统治者挑选出来的未来的继承人,从此会对他进行悉心的教

  • 民国嫁的最好的校花,两任丈夫都是黄埔高材生,却无一人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民国最漂亮的校花是谁,民国四大才女谁的感情最丰富,民国4大才女婚姻史

    马邦贞出生在南京的一个小康家庭,没有什么大悲大喜的事情,马邦贞顺利念到金陵大学求学,在学校,大家即是为了学习到更多的知道,但学校的美人帅哥也是学生所关注的,因为漂亮总是吸引人。马邦贞就是金陵大学的校花,人长得十分漂亮,而且性格活泼,笑起来跟前段时间火起来的“小甜甜”差不多,李守维虽出身并不富裕,但人

  • 晚清督抚是如何形成的?看湘军集团一步步蚕食清王朝地方上的权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湘军督抚大员简历,湘军将领担任地方督抚一览表,湘军督抚名单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批地方势力开始崛起。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清王朝虽然根基遭到严重动摇,但是毕竟摆脱了自己的生存危机,国家的社会秩序重新走向稳定,清王朝的统治权威得以保持。但是,这些实际上都不过只是表象。在这个重新走向稳定的清王朝背后却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阴影,那就是,随

  • 曾国藩收拾三位封疆大吏,杀一个废一个,第三个背景有点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曾国藩收拾三位封疆大吏事件,曾国藩杀了几个封疆将军,曾国藩的人物事迹

    曾国藩据说是星宿转世,出生之时,母亲梦见一条大青蟒钻入腹中,随后生下了曾国藩。曾国藩皮肤不好,身上有癣,发作之时,奇痒难忍,据说这是大青蟒投胎之时鳞片所化。当然这些只是奇闻异事,却暗示着曾国藩不是一个普通人。曾国藩来到湖南老家组建湘军,他没有依靠朝廷的一兵一卒,也没有依靠朝廷的粮饷。当时的朝廷已经穷

  • 满周岁婴儿抓周,那幼年雍正抓到的是什么?为什么康熙又惊又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雍正一岁时抓周抓了什么,雍正vs康熙,康熙为什么立了雍正

    这大胆揭露秘密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只有大胆揭秘,才能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当然揭秘更能让后来人透明而全面地通晓历史的另一面,从而更好地发展由过去的历史演变而来的今天。一部中国古代史,几乎说就是皇帝们掌握话语权的历史,所以启蒙思想学者梁启超在这样说中国的史书:“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

  • 天京之战:太平军早已人心涣散,25万太平军都打不过3万湘军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太平军攻破天京,湘军攻破天京后有多惨无人道,湘军攻破天京时的情况

    可就是这样一场实力绝对碾压的战争,最后居然以惨败而且将领李秀成被俘的结局而结束,实在是让人有些想不通,为何明明李秀成拥有绝对的优势,最后还会输给曾国荃呢?人心涣散,战争未开始就注定结局事实上此时的太平军,早已经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了,根本就经不起任何残酷的打击,早在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军就算是彻底人心涣

  • 清朝的中国护照,国虽弱,但护照上的“27个字”却也相当硬气!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的护照图片,清朝中国护照上都有什么,清朝时期的护照长什么样

    鼎盛时期的大清王朝有多厉害呢?已是当时世界上幅员最辽阔、人口最众多、经济最富庶、文化最繁荣、国力最强盛的大帝国,最大的疆土面积竟然达到了1380多万平方公里!奠定了今天国土面积的基础。这样的领土面积,在历史上唯有元朝可以较量。自明朝发布海禁政令后,清朝就吸取前代的教训,沿用优秀的,去其糟粕的,取长补

  • 清朝一青楼女与卖油郎一见钟情,成亲后发现公爹是常客,差点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真正的晚清青楼女子,青楼头牌和富家少爷一见钟情,青楼女子一见钟情

    那一年的某个早晨,温铁军和往常一样上街卖油,偶然遇到出门买胭脂的青楼女子薛翠,当时薛翠的随身荷包被一个小偷给偷走了,刚好这一幕被卖油郎温铁军看到了,他立马追了上去,及时抓住那个偷钱包的小偷,抢回了荷包。温铁军虽然相貌比不上那些公子哥,但是身强体壮,身姿挺拔,薛翠等到温铁军抢回来的荷包,不由得对温铁军

  • 1958年,李鸿章的尸骨被挖出,被挂在拖拉机上游街示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鸿章尸骨被挖视频,李鸿章死后被人掘墓,历史上李鸿章尸骨

    虽人才辈出,但是历史总是客观的,在评判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选择用更加客观的眼光去一分为二的看待。李鸿章其人在晚清可谓是名臣,他是一个褒贬不一之人,但是只要人们说起来他的劣迹,就一定会提到“辛丑各国合约”的签订。在这次合约的签订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谈判官们可以说是尊严尽失。在会议结束之后,全国人民义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