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封赏功臣,为何刘伯温位居倒数第一?只因他做过一件事

朱元璋封赏功臣,为何刘伯温位居倒数第一?只因他做过一件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369 更新时间:2024/2/3 11:30:40

那么,张良或是陈平自然而然的就应该是刘伯温了,以刘伯温的才华当得起这个比喻,在某种程度上,刘伯温还就是朱元璋的陈平和张良!

在朱元璋逐鹿天下的过程中,有刘伯温和没刘伯温,简直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场面。可是,有着如此功劳的刘伯温,却似乎仍然是不太受朱元璋的待见,就连开国之初的授封大典,刘伯温的地位都是倒数第一。

他仅仅受封为伯爵而已,这是为什么?难道朱元璋是赏罚不明之人么?其实并不是,之所以没办法给刘伯温更高的封赏,是因为他曾经做过一件让朱元璋不得不顾忌的事情。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耀眼的明星

说起朱元璋的发迹,与他手下的这些能人谋臣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年,他只带着二十四个弟兄就出来闯荡自己的事业,这其中就有常遇春、汤和、徐达等,一系列明朝最为重要的将领。

后来,虽然常遇春在战争途中病逝令人惋惜,但是却也算是死得其所,对得起大丈夫当死于疆场的豪情壮志。谋臣中,朱元璋一开始更多依赖李善长

但随着宋濂被李善长推荐入内之后,一位更加耀眼的明星就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了,这个人就是刘基,只不过我们常常用另一个名字来称呼他-刘伯温。

刘伯温是青田人,更是青田有名的名士,身为青田名士的刘伯温早年曾经师从于名士于少天,学到了一身真本领。后来,因元朝末年的天下大乱,朝廷又不作为,他选择了回家避祸。

自此之后,刘伯温便一直带着自己的儿子刘琏隐居在青田老家,虽然他选择了隐居避世,但这并不代表没有人上门来请他出山!只不过,最初请他出山的人最终都吃了闭门羹。

随着朱元璋势力范围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前来投奔他的名士,都向他提到了刘伯温的大名,作为求贤若渴的枭雄,朱元璋对于这样久负盛名的名士也是极其向往,希望能与刘伯温见面面谈一次。

后来,得知刘伯温之才通天彻地后,尽管朱元璋有些不太相信,但还是在马夫人的劝告下,决定亲自前往一探究竟。结果没有意外,朱元璋也跟其他前来拜访的人一样,也吃了闭门羹。

对于这种无礼的行为,朱元璋其实是有点生气的,但马夫人的劝慰让朱元璋冷静下来思考。这会不会是刘伯温故意安排的考验呢?下定决心的朱元璋,一定要请出刘伯温,哪怕是三顾茅庐。

刘伯温与朱元璋

带着这种思想,朱元璋摆正了心态,多次上门邀请刘伯温为自己效力,帮助自己逐鹿天下。功夫不负有心人,刘伯温在看到了朱元璋的诚意后,最终选择了出山,跟随朱元璋争霸天下。

事实也证明了,刘伯温的眼光不差,追随的主人是真正的天子,是正有资格坐拥天下成为天下之主的人。俗话说,锥子不论在哪里都会露出头角,这话用来形容刘伯温是一点没错。

在追随朱元璋后,刘伯温的才华被完全地激发出来了。洪都一战,是刘伯温力劝朱元璋派兵死守洪都,为大军争取时间。洪都一战对于陈友谅军队的士气,造成了深重的打击!

在这之后的龙湾之战中,刘伯温力劝朱元璋避其锋芒,侧翼骚扰才让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又一次吃饱了苦头。之后,鄱阳湖之战还是刘伯温的建议,才使得陈友谅最终折戟沉沙。

可以说,这三次大功已经让刘伯温,成为了朱元璋最重要的谋臣。在面对陈友谅这个大势力时,朱元璋能以弱胜强,刘伯温绝对居功至伟。

随着陈友谅,张士诚等人陆续的折戟沉沙,朱元璋终于战胜了自己的所有对手,一统了南方。统一南方后,朱元璋正式宣布改朝换代、建立国号“明”,从此君临天下,成为了明太祖。

而后,朱元璋派遣徐达继续北伐,攻打元朝残余的势力,直到徐达成功将元顺帝赶去漠北沙漠,大明王朝才真正的一统江山。此时此刻,所有追随朱元璋征战天下的将士,都感到了欣喜若狂。

因为天下大定,就意味着论功行赏的时候已经到了,朱元璋也明白众位臣工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于是,在洪武三年,朱元璋正式举行了授封大典。

朱元璋的授衔大典

其中,授封官员以李善长、徐达为首,这两人也是授封的六大国公之首。对于这两人的爵位所有人都表示了应该,可是在来到刘伯温的封赏时,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刘伯温授诚意伯爵位,年奉二百四十石”,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有不少人都在给刘伯温打抱不平,刘伯温的功劳不比李善长徐达等人的要差,为什么刘伯温封赏时却得了一个倒数第一的爵位?

难不成朱元璋真是赏罚不分?其实,不是朱元璋故意要这么做,而是真的没有办法。据说,刘伯温曾经做过一件事情,他考中过元朝的进士。

在公元1333年,刘伯温就高中状元,此后的十几年里刘伯温一直都是在元朝朝廷为官。后来,刘伯温之所以会选择归隐青田、不再为官,也是跟元朝末年官场、容不下正直的大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说到这里,或许很多人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因为刘伯温曾经在元朝做过官,要是给了刘伯温更高的封赏的话,只怕是堵不住众人的悠悠之口。

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朱元璋只好在封赏时牺牲一下刘伯温,让刘伯温成为封赏时的倒数第一,毕竟“前朝旧臣”这个名头还是很不好的。

对于朱元璋的心思,刘伯温刘基何尝不知?他也明白,毕竟自己曾经在元朝做过官,要是做了国公那才会有无穷无尽的麻烦。因此,对于自己在封赏时位列倒数第一的事情,他也是默许。

更何况,这样的结局也符合他的意图,刘伯温希望回青田老家安度残生。出于对刘伯温的愧疚,尽管朱元璋不舍得刘伯温,但还是决定赐刘伯温回家养老,养老的一切费用由大内来出资。

就这样,刘伯温虽然没有得到应得的爵位,但是却也算是功成名就安然身退,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与西汉时期的张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更多文章

  • 从《水浒传》看宋朝司法活动,在权力高压下宋朝百姓毫无法律可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从水浒传看宋朝的时代悲哀,水浒传中宋朝的社会生活,水浒传宋朝真实情况

    《宋刑统》就有规定“凡强盗,不问有脏无脏,并处死”,“所定盗赃犹重于律三倍”。在如此的法律实践下,所谓礼教,所谓仁人君子一套,必得在百姓心中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然而,宋朝的刑事法律严酷,在实际运行中有时却又并非如此。在宋朝的表达是实践之间往往能看到许多有趣的现象,本文将以《水浒传》为实证材料来看宋朝的

  • 为救朱元璋他身负箭,朱元璋:吾不负卿!27年后却将其抄家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曹魏的典韦许褚有万夫难挡之勇;刘蜀的赵云陈到,内可护君救主,外可杀敌建功;孙吴的周泰,随主公“小霸王”孙策开疆拓土......这些历史牛人身边的侍卫,忠勇护卫,建功立业,在历史的长河里也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而明初朱元璋麾下的一名“超级保镖”陈德也是其中之一。曾经,为了救朱元璋,陈德身负九箭

  • 为何朱元璋那么恨“蒲”姓?甚至下令男的代代为奴,女的世世为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与蒲姓关系,蒲姓最厉害的人,朱元璋为什么不让蒲姓当官

    这是朱元璋所作的一首诗,从这首诗便可以看出他的坚韧不屈,从小穷困缭绕、饱受压迫,但却成就了一番伟业是有原因的。当然,从这首诗中也可以看出他的狠辣与铁血。元末明初,福建泉州一带有一个家族,朱元璋对他们非常痛恨。称帝之后,洪武皇帝便对这个家族下了手,一纸诏令:“此家族男的代代为奴,女的世世为娼,不得登仕

  • 李少红高度还原宋朝历史,《大宋宫词》展现影视新视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宋宫词拍摄于哪一年,你读懂李少红和她的大宋宫词了吗,李少红为何拍大宋宫词

    不过很快,观众们得到了答案。这是一部以大宋朝为背景的故事,主人公是历史上争议颇多的刘娥,一名在男权社会里得到认可的历史人物。当然,对于主人公刘娥的刻画也是非常到位的,下面,就让小编一一道来。这部剧让看过的观众不知不觉就将自己带入到了刘娥的角色中,仿佛自己就是刘娥。以刘娥的视角看诡谲多变的政治风云、以

  • 临终前,刘伯温送给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没懂,17年后预言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刘伯温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谋臣,他为朱元璋的大明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也因为种种原因,民间流传的刘伯温多少还有一些“相师”的色彩,更有许多他的传奇故事。比如,刘伯温临死的时候,他曾嘱托儿子给朱元璋送“一筐鱼”。看到这一筐鱼后,朱元璋不知道其中的意思,17年后大明朝果然出现了“一筐鱼”的局

  • 不违农时、顺天应时——探析宋代河道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代地方管理的措施和影响,宋代防洪,明清河道治理与文献记载

    宋代河道治理与绿化管理1.河道的开凿修整理念宋政府十分重视对河道的治理,及时有效地开凿修整河道,是河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对河道的开凿修整有爱惜民力,不违农时、顺天应时、不违水性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宋代河役大致包括兵役和民役两种形式,民役在其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开凿修整河道,需要大量的劳

  • 60岁寿宴上,包拯感叹膝下无子,儿媳却突然说:您还有一个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包拯出生后为什么跟着哥哥和嫂子,包拯60岁才知道自己有儿子,包拯过60岁大寿感叹膝下无子

    提及包拯,脸黑月牙疤痕以及大公无私是其特有的标志。无论是从古代还是现代,他都是人民百姓心中有名的一个清官,是公平与正义的化身。提及包拯,就很容易联想到其身边围绕着无数案子,但事实由包拯审理的案例流传下来的并没有很多,经过后世的研究考察,一共有13例案例被收录下来,流传至今。谈一谈包拯私事,这个人在他

  • 宋朝的三句“甩锅语录”:一句比一句荒诞,一个比一个可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的霸气语录,宋朝历史上的经典语录,甩锅的段子经典语录

    (梦归秋辰:第370期)宋朝是一个神奇的朝代,爱历史的都骂它,说历史的都夸它,同时它又是第一个向少数民族政权赔款的王朝。这也是唯一一个从来不曾拥有幽云十六州的大一统王朝,当然北宋的建立得益于周世祖的英年早逝,这才留下孤儿寡母任赵匡胤欺凌。赵匡胤从历史上来说,北宋的江山来的是最容易的,因为它是篡夺了后

  • 五分钟揭秘赤壁之战这场实力悬殊的著名之战究竟隐藏什么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赤壁之战历史讲解,揭秘赤壁之战的过程,赤壁之战是如何爆发的

    在历史书上,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描写,双方开战,某一方的将军运筹帷幄,轻轻松松把对方打得落花流水。拿赤壁之战为例子好了,赤壁之战的大概过程,是这样的,曹操统一北方后,很快就带大军南下,刘备和孙权组成联军,和曹操隔江相对。曹操的军队由于容易晕船,用铁索把大船全部连起来了,联军主帅周瑜就用火攻,烧掉曹操的

  • 三国三位武将,大战一流猛将,不落下风,却未进二十四猛将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100名猛将排名,三国被埋没的三大猛将李进,三国十大未上榜的武将

    这里面,能上榜的,武力基本都是非常厉害的,属于超一流和一流猛将,基本没有二流猛将。值得注意的是,在演义中,有三位猛将,都挑战过一流猛将,毫不逊色,不落下风,但是,却没有进入这二十四猛将榜,这三个人分别是谁呢?按照演义中单挑的顺序排列。第一位,文聘。文聘是刘表手下大将,刘备携民渡江,败走襄阳时,曾想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