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有个发明,让南京城墙历经六百年不倒,如今我们依旧在沿用

朱元璋有个发明,让南京城墙历经六百年不倒,如今我们依旧在沿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069 更新时间:2024/1/26 3:36:07

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每座城池都有坚固的城墙,其中最出名的古城墙就是北京城墙。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北京古城墙早已不复存在。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南京明朝城墙是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坚固的。

侵华战争期间,日军虽然炮击了南京城墙,也只是把古城墙炸掉一个小口子,主体部分依旧坚不可摧。那么,南京明城墙为如此坚固呢?一切要从朱元璋的一个发明说起。

据测算,南京明城墙砖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重达20公斤。城墙砖质地无比坚硬,叩之有声音,显然是质量上乘的砖块。从目前城墙上所有的铭来看,南京明城墙城砖的烧制,来自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五省中的152个县,以及明军的卫、所和工部的营缮司等近200个单位。

南京明城墙长达35公里,由于战争等历史原因,目前现存约24公里。城墙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河,北带玄武湖,布局很奇特。有专家声称,南京古城墙的连线就是朱元璋脸部侧面照。

朱元璋攻下南京后,他听从了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的建议,于1366年正式开始修筑城墙,征调民工超过百万,历时21年才最终修筑完毕。城墙砖的总数达到了3.5亿块,数量如此惊人,而且还保存如此完整,这与朱元璋的发明密切相关。

如果大家去南京古城墙上游玩,仔细观察城墙砖会发现一些墙砖上刻着文字。这些文字可不是随意刻上的,而是朱元璋为了保证城砖烧制质量,要求负责烧制的官员注明府、州、县、总甲、甲首、小甲、制砖人夫、窑匠等5到6级具体负责人的名字,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墙砖追究相关人的责任。

用现在的话来说,我把名字都刻上了,想耍赖都不行。鉴于城墙砖是根本,朱元璋广招天下烧制城砖的能工巧匠,对城墙砖从取土、踩泥、制坯、晾干、装窑烧制等程序,进行严格的规定,甚至可以用苛刻来形容。

城墙砖通过船只运到南京后,朝廷会进行严格地验收,一旦次品率超过一定的比例,这该批城墙砖会被视为不合格,负责的官员必须重新烧制。如果两次验收都不合格,所有参与这批城墙砖烧制的上到总责任人,下到工人,都会收到惩罚,严重者会被砍头。

朱元璋以强硬的手段推行责任到人的制度,保证了南京城墙的修筑质量。试想,参与修筑城墙的人,谁敢以自己的性命开玩笑?正因此,南京明城墙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主体建筑依旧坚固无比。对了,大家有没有发现,朱元璋这个发明如今我们依旧在沿用?就是在商品上注明生产地址。

参考资料:《南京古城墙研究》

更多文章

  • 虽远必诛:中亚霸主残杀蒙古使团,成吉思汗不远万里出征将其击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成吉思汗打到中亚哪些地方,成吉思汗征服中亚,成吉思汗如何血虐中亚

    作为中世纪令整个欧亚大陆闻名丧胆的“上帝之鞭”,成吉思汗在创建蒙古汗国后的21年间,率领他的蒙古骑兵纵横驰骋于欧亚大陆,攻必取、战必胜,大小数百战鲜有败绩。在此期间,但凡敢于招惹蒙古人的国家,就算是远在天涯海角也难以摆脱灭亡的命运,真可谓“虽远必诛”。其中,曾称霸中亚数十年的大国花剌子模便是典型代表

  • 明朝这个地方居然能随意杀人!官员肆无忌惮,究竟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尼姑杀人案件,明朝十大残暴事件,明朝官员戴枷锁审罪犯

    朱厚璁是一位机灵的皇帝,他不喜欢听大臣的话,更不喜欢任何事都接受大臣的安排,即使是面对这突然降临的惊喜朱厚璁也没有很意外,于是在他被接入皇宫之后大臣们均告诉朱厚璁要认认自己的堂兄朱厚照为自己的父亲。这可有点让正常人无法接受,为什么要为了皇位而改认别人为自己的父亲,这个父亲还是自己的兄长?年轻机灵的朱

  • 这只巨鳖被越南人视为国宝祥瑞,传说曾帮助古代帝王打败明朝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越南在古代被称为安南,明朝永乐年间的时候越南被明军占领,整个越南都被纳入了明朝的版图。因为此时的越南已经脱离中原王朝数百年时间了,所以在当时越南人的眼中明朝属于入侵者,很多越南人都起兵反抗明朝。在这些反抗明朝的起义军中,有一个自称为“平定王”的人,名字叫做黎利。黎利在和明军交战的时候,尽管手下士兵作

  • 朱元璋请功臣吃饭,刘伯温发现酒杯有异常,因此得以明哲保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伯温朱元璋精彩片段,刘伯温酒杯,朱元璋宴请功臣刘伯温看见手发抖

    实际上朱元璋并非没有任何预兆就开始解决那些大臣,他还是曾经试图模仿过赵匡胤想要搞杯酒释兵权,只是可惜他大摆宴席,只有刘伯温面如死灰,因为刘伯温发现酒杯有异常,而其余很多大臣并没有发现这个简单的细节,因此后来也没有注意自己行为,才被朱元璋逐渐处置的。朱元璋大摆宴席宴请开国功臣洪武四年农历7月12日,是

  • 他才是梁山最聪明的人,装病离开宋江,最后在海外建国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作为朝廷小吏出身,虽然他对梁山好汉很有好感,也在暗中帮了梁山好汉很多,但是他骨子里却并不愿意自己成为梁山好汉的一员。他并不满足当一个土匪头子,在朝廷里封侯拜相留名青史才是他的最终理想。所以,他在统领梁山之后,竭力劝说梁山好汉们招安,并且给他们许下了“封妻荫子”的美好前程。梁山上的那一帮大老粗,其

  • 明朝一场科举考试,主考官主动泄题,考生却拒绝作弊,传为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会考泄题案,明朝科举作弊案,明朝科举主考官称呼

    比如清朝初年科举舞弊风气盛行,许多考生偷偷用白绫做成“夹带”,把四书五经的内容抄在上面,用红圈画重点,以便自己一眼看到。当然也有比较正直坚决不肯作弊、只想凭真才实学换取功名的,比如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的一位考生:刘子钦。刘子钦是江西吉水人,《嘉靖江西通志》记载,他是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的进士,

  • 在明朝,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内阁首辅,谁的权力更大?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内阁首辅有权势吗,明朝各内阁首辅,司礼监和内阁谁的权力大

    先看看明朝宦官专权的事实与经过永乐时代,永乐帝开始重用宦官。等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宦官因为开始通晓文墨,频频被召见任用,但明仁宗、明宣宗二帝,算是英明皇帝,对宦官的约束很是严厉,故尚无宦官专权的现象出现。正统年间,王振为明英宗所宠信,开明朝宦官专政的先河。《明史纪事本末》卷二九云:“宣宗宣德十年春

  • 明朝哪位皇帝代替崇祯,才有可能挽救危局?网友答案出奇一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崇祯皇帝能挽救明朝吗,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明朝危局怎么挽救

    在崇祯看来,大明王朝的覆灭责任并不在他,而他也不应该背这个锅。所以崇祯在临终前,对唯一跟在身边的太监王承恩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言罢,崇祯带着不甘和愤怒吊死在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崇祯在位时间并不短,他当了十七年皇帝,这个在位时间在古

  • 他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只因生母的一句悄悄话,被逼着在家自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这两个人都是当时起义军的著名人物,虽然在历史上朱元璋的名气大很多,他的故事也被人传颂,但陈友谅最为朱元璋最大的敌人,同样有着不一般的实力。不过陈友谅的结局并不光彩,他是被乱箭所射死的,他率领60万大军对抗朱元璋时不仅惜败,还丢掉了性命,让人感叹不已啊。被射死后,陈友谅的金银财宝、士兵自然也归朱元璋了

  • 明朝灭亡时,15万威风凛凛的锦衣卫突然消失,他们都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所设立的“拱卫司”,后来改称为“亲军都尉府”,专门负责管辖皇帝的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为了进一步加强朝廷统治,裁撤“亲军都尉府”,改设锦衣卫,下设镇抚司,特令其“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虽然锦衣卫的职责只有这九个字,可是千万不要小看这九个字,有明一朝,数不清的功勋大臣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