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虽远必诛:中亚霸主残杀蒙古使团,成吉思汗不远万里出征将其击灭

虽远必诛:中亚霸主残杀蒙古使团,成吉思汗不远万里出征将其击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24 更新时间:2024/1/17 4:15:47

作为中世纪令整个欧亚大陆闻名丧胆的“上帝之鞭”,成吉思汗在创建蒙古汗国后的21年间,率领他的蒙古骑兵纵横驰骋于欧亚大陆,攻必取、战必胜,大小数百战鲜有败绩。在此期间,但凡敢于招惹蒙古人的国家,就算是远在天涯海角也难以摆脱灭亡的命运,真可谓“虽远必诛”。其中,曾称霸中亚数十年的大国花剌子模便是典型代表。

花剌子模是塞尔柱土克曼人创建的伊斯兰教国家,原本是一个位于里海东岸的小国,曾长期臣服于塞尔柱帝国和西辽,直到雄主摩诃末在位时期(1200-1220年),才迎来巅峰期。摩诃末上台伊始,利用西辽因内乱而衰弱的良机宣布独立,随后又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先后占领河中地区,征服波斯(伊朗)、古尔(阿富汗)等国,从而建立起一个面积近400万平方公里、称霸中亚的强国。

花拉子模最强盛时疆域图

摩诃末称霸中亚后,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东方,试图吞并西辽、蒙古等国,进而占领富庶繁华的中国本土。为完成这个“宏伟”的事业,摩诃末将都城由兀笼格赤迁往靠近东方的撒马尔干,在整军经武的同时,还曾派遣使者到达金国的都城中都,以探听蒙古的虚实和进军路线。摩诃末的举动引起成吉思汗的警惕,花剌子模跟蒙古之间的关系由此日益变得紧张起来。

成吉思汗虽然对摩诃末充满警惕,但此时他正率领蒙古大军鏖战于中国北方战场,根本没有精力对花剌子模发动“先发制人”的战争。因此,为了维持跟花剌子模的和平局面,成吉思汗在1215年主动派出使者,同行的还包括450名客商、500头满载货物的骆驼,意在跟摩诃末交好,并进行友好通商

摩诃末剧照

但是,等到蒙古使者携带商团抵达讹答剌城时,守将亦难出因为贪图他们所携带的大量金银珠宝,竟然诬陷商队是成吉思汗派来的间谍,一股脑将他们全部杀死,并夺走所有的货物和骆驼。在屠杀蒙古使团之前,亦难出曾派人前往撒麻耳干向摩诃末汇报自己的计划,并得到苏丹的首肯。由此可见,亦难出、摩诃末都是蒙古使团遇害的罪魁祸首。

使团被残杀的消息传回国内后,蒙古宗、将领们义愤填膺,集体要求出兵攻打花剌子模,让摩诃末血债血偿。然而,成吉思汗考虑到对金朝的战事正酣,实在抽不出身来再打一场战争。为此,成吉思汗压住报复的怒火,第二次遣使到花剌子模,向摩诃末递交谴责他背信弃义、残杀蒙古使团的国书,并且声称,只要苏丹交出亦难出,蒙古愿意不计前嫌,重新跟花剌子模交好

成吉思汗画像

但是,摩诃末考虑到花剌子模拥有雄兵数十万,并且跟蒙古相距近万里,中间还隔着广袤无垠的沙漠,就算是成吉思汗发兵征讨,至少也需要1年半的时间。彼时,师老兵疲的蒙古,不被以逸待劳的花剌子模杀得片甲不剩已算幸运,哪里还有本事报仇?因此,摩诃末断然拒绝成吉思汗的要求,并下令处决蒙古正使,将两位副使剃光胡须后押送出境,以示对蒙古的侮辱

蒙古汗国自从创建以来,成吉思汗凭借着一连串辉煌的军事胜利和残忍的手段,迫使周边国家都向他畏服。然而,摩诃末却依仗着路途遥远、手握雄兵,接连两次羞辱蒙古,如果成吉思汗不做出激烈的反应,这老脸还能往哪里搁?因此,当两位副使逃回蒙古,并向大汗汇报他们的屈辱经历后,暴跳如雷的成吉思汗再也顾不得对金朝的战事,决定亲征花剌子模,让摩诃末血债血偿。

蒙古历次西征路线图

1219年6月,成吉思汗在灭掉西辽后,将对金朝的战事托付给心腹大将木华黎,随即率领23万大军(号称60万)西征花剌子模。蒙古大军从额尔的失河出发,越过阿勒台山,经别失八里、仰吉八里、天地、畏兀儿、阿力麻里、哈刺鲁等地,通过连续的强行军,等到当年9月便已经抵达讹答剌城下,并迅速将其攻下。讹答剌沦陷后,亦难出被蒙古军抓获,成吉思汗命人用熔化的金水灌入他的喉咙,将其残忍处死

残忍处死杀害蒙古使团的元凶后,成吉思汗并没有罢手,而是命令蒙古大军分路进击,务必要灭掉花剌子模、抓住摩诃末。由于花剌子模军队分散驻守在各个城市,难以集中起来对敌军,加之蒙古大军频频以屠城的方式来制造恐慌,致使许多城市的守将不战而逃,因而成吉思汗的进军速度极快。1220年5月,蒙古大军攻陷撒麻耳干,摩诃末在城破前逃走,年底病死在里海中的额别思宽岛(如今该岛已沉入海底)。

札兰丁剧照

摩诃末病死后,太子札兰丁即位,为恢复故国,他不断地集结残余力量对抗蒙古,并曾在八鲁安战役中取得辉煌战果。不过,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连番打击下,札兰丁最终败下阵来,在1231年逃入库尔迪斯坦山中,并被山民所杀,盛极一时的花剌子模由此灭亡。此后,蒙古骑兵的铁蹄继续在欧亚大陆驰骋,在灭国无数的同时,也极为深远地改变了欧亚各国的历史进程。

参考书目

宋濂(明):《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版。

毕沅(清):《续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99年版。

柯劭忞(民国):《新元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

勒内·格鲁塞(法)著 蓝琪译;《草原帝国》,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佚名著 特·官布扎布译:《蒙古秘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拉施特(波斯):《史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更多文章

  • 明朝这个地方居然能随意杀人!官员肆无忌惮,究竟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尼姑杀人案件,明朝十大残暴事件,明朝官员戴枷锁审罪犯

    朱厚璁是一位机灵的皇帝,他不喜欢听大臣的话,更不喜欢任何事都接受大臣的安排,即使是面对这突然降临的惊喜朱厚璁也没有很意外,于是在他被接入皇宫之后大臣们均告诉朱厚璁要认认自己的堂兄朱厚照为自己的父亲。这可有点让正常人无法接受,为什么要为了皇位而改认别人为自己的父亲,这个父亲还是自己的兄长?年轻机灵的朱

  • 这只巨鳖被越南人视为国宝祥瑞,传说曾帮助古代帝王打败明朝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越南在古代被称为安南,明朝永乐年间的时候越南被明军占领,整个越南都被纳入了明朝的版图。因为此时的越南已经脱离中原王朝数百年时间了,所以在当时越南人的眼中明朝属于入侵者,很多越南人都起兵反抗明朝。在这些反抗明朝的起义军中,有一个自称为“平定王”的人,名字叫做黎利。黎利在和明军交战的时候,尽管手下士兵作

  • 朱元璋请功臣吃饭,刘伯温发现酒杯有异常,因此得以明哲保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伯温朱元璋精彩片段,刘伯温酒杯,朱元璋宴请功臣刘伯温看见手发抖

    实际上朱元璋并非没有任何预兆就开始解决那些大臣,他还是曾经试图模仿过赵匡胤想要搞杯酒释兵权,只是可惜他大摆宴席,只有刘伯温面如死灰,因为刘伯温发现酒杯有异常,而其余很多大臣并没有发现这个简单的细节,因此后来也没有注意自己行为,才被朱元璋逐渐处置的。朱元璋大摆宴席宴请开国功臣洪武四年农历7月12日,是

  • 他才是梁山最聪明的人,装病离开宋江,最后在海外建国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作为朝廷小吏出身,虽然他对梁山好汉很有好感,也在暗中帮了梁山好汉很多,但是他骨子里却并不愿意自己成为梁山好汉的一员。他并不满足当一个土匪头子,在朝廷里封侯拜相留名青史才是他的最终理想。所以,他在统领梁山之后,竭力劝说梁山好汉们招安,并且给他们许下了“封妻荫子”的美好前程。梁山上的那一帮大老粗,其

  • 明朝一场科举考试,主考官主动泄题,考生却拒绝作弊,传为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会考泄题案,明朝科举作弊案,明朝科举主考官称呼

    比如清朝初年科举舞弊风气盛行,许多考生偷偷用白绫做成“夹带”,把四书五经的内容抄在上面,用红圈画重点,以便自己一眼看到。当然也有比较正直坚决不肯作弊、只想凭真才实学换取功名的,比如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的一位考生:刘子钦。刘子钦是江西吉水人,《嘉靖江西通志》记载,他是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的进士,

  • 在明朝,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内阁首辅,谁的权力更大?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内阁首辅有权势吗,明朝各内阁首辅,司礼监和内阁谁的权力大

    先看看明朝宦官专权的事实与经过永乐时代,永乐帝开始重用宦官。等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宦官因为开始通晓文墨,频频被召见任用,但明仁宗、明宣宗二帝,算是英明皇帝,对宦官的约束很是严厉,故尚无宦官专权的现象出现。正统年间,王振为明英宗所宠信,开明朝宦官专政的先河。《明史纪事本末》卷二九云:“宣宗宣德十年春

  • 明朝哪位皇帝代替崇祯,才有可能挽救危局?网友答案出奇一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崇祯皇帝能挽救明朝吗,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明朝危局怎么挽救

    在崇祯看来,大明王朝的覆灭责任并不在他,而他也不应该背这个锅。所以崇祯在临终前,对唯一跟在身边的太监王承恩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言罢,崇祯带着不甘和愤怒吊死在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崇祯在位时间并不短,他当了十七年皇帝,这个在位时间在古

  • 他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只因生母的一句悄悄话,被逼着在家自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这两个人都是当时起义军的著名人物,虽然在历史上朱元璋的名气大很多,他的故事也被人传颂,但陈友谅最为朱元璋最大的敌人,同样有着不一般的实力。不过陈友谅的结局并不光彩,他是被乱箭所射死的,他率领60万大军对抗朱元璋时不仅惜败,还丢掉了性命,让人感叹不已啊。被射死后,陈友谅的金银财宝、士兵自然也归朱元璋了

  • 明朝灭亡时,15万威风凛凛的锦衣卫突然消失,他们都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所设立的“拱卫司”,后来改称为“亲军都尉府”,专门负责管辖皇帝的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朱元璋为了进一步加强朝廷统治,裁撤“亲军都尉府”,改设锦衣卫,下设镇抚司,特令其“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虽然锦衣卫的职责只有这九个字,可是千万不要小看这九个字,有明一朝,数不清的功勋大臣最后

  • 你以为恶有善报?金朝灭亡的惨象,十倍于靖康之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是经验,是教训,是明鉴,是秉承,是过去的沉积,未来的向导;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教你融今贯通,是学习的源泉,进步的信心,我们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找到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律,从一些历史的小故事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小编喜欢历史,也经常写一些历史故事,供大家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能够点个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