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和尚用的度牒价值170贯一张, 苏轼卖了200张, 用来修府衙

宋朝和尚用的度牒价值170贯一张, 苏轼卖了200张, 用来修府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43 更新时间:2023/12/31 20:10:19

当然像做到朝廷大员的这种高级官员,就不在此列了。他们一般要么是自己买,要么是皇帝赏赐,所以住的还是比较舒心的。那些在各地辗转任职的地方官就没那么幸运了,他们主要就是住在府衙中。特别是在明朝的时候,当时的房价是非贵的,一般像普通官员到了一个地方任职,也不一定能买得起当地的房子。而且经常因为工作换地方,也不太好买房子。

比如宋朝的大苏轼先生,他也是到了四五十岁才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并不是他不想买,而是他买不起。在他买房之前,他一直都是住在任职的府衙中,也就是官邸里的。其实古代的官邸并不是现在影视剧中修的那么好,有些府衙因为年久失修是非常破败的。因为府衙是朝廷的,官员住个几年离任以后就不再住了,所以经常是住完就走,没人去修缮。而且如果把府衙修的富丽堂皇,被御史们给参一本,那就得不偿失了。

苏轼曾经在很多地方当过官,他到这些地方任职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住在府衙中或者在外面租房子住。他在担任杭州知州的时候,就是住在朝廷提供的府衙中。当时的杭州府房屋因为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了,有些房屋甚至成了危房,实在是没法住人了。苏轼找人算了一下,如果要修理好这些房屋起码需要花费四万钱。

这些钱在当时算是一笔巨款了,苏轼的杭州府也拿不出这笔钱,于是就专门给皇帝写了一份奏折。苏轼在奏折中跟皇帝说,杭州府的府衙是五代十国的时候修建的,至今已经有百十年的时间了,早已经烂的没法住人了。请求皇帝赏他200度牒,好用来修缮一下杭州府的房屋。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啊?找皇帝要银子修府衙,不要真金白银要度牒干嘛?这不是莫名其妙么。其实不是的,苏轼知道跟皇帝要银子修府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就想了一个办法,不要银子要度牒。这样皇帝不用花钱,就肯定会批准给自己200张度碟的。

那么问题来了,要这200张度牒又有用呢?这就是苏轼的聪明之处了。当时很多人都想去寺庙出家,但是古代出家为僧是需要官府批准的。只有取得官府用来证明身份的度牒才可以出家为僧。所以当时的度牒卖的很贵,一份度牒就价值170贯钱。把这两百张的度牒卖了,就可以轻松的筹够用来修缮房屋的银子。

苏轼一生清廉,为人又非常的豪放,所以一生也没存下多少积蓄。以至于要修缮房屋,都不得不采取这样的办法。不过这府衙修好以后,苏轼也没住多久,就被调到别的地方为官了。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几任知州不乐意修府衙的原因,这完全是给他人做嫁衣嘛。你认为呢?

更多文章

  • 梁山正处于鼎盛时刻,为何宋江铁了心要招安?原来是出于这种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江为啥上梁山,宋江为啥不让梁山招安,宋江为何最后还是上了梁山

    虽然大多数梁山好汉都不乐意投降朝廷,想要继续在梁山逍遥快活,可是却无法违背宋江的意愿。在宋的坚持之下,无论是鲁智深的二龙山一脉,还是秦明、呼延灼这样的朝廷降将,都最终同意了宋江的招安计划。至于梁山名义上的二把手卢俊义,对于他来说,更是巴不得投靠朝廷,好摆脱梁山贼寇的恶名。梁山正处于鼎盛时刻,为何宋江

  • 海瑞一生为官刚直清廉,为何张居正不愿意重用他?原因只有八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张居正为啥不重用海瑞,张居正为什么骂海瑞,海瑞什么时候评价张居正

    有读者留言:张居正和海瑞几乎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两人有过交往。可为何身以帝师身份成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就是不重用海瑞?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这位读者的问题可以这样来问,“为何张居正和海瑞水火不容?”明朝中后期,大明王朝涌现了两位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的大臣,一位是开创万历新政的

  • 赵匡胤夺走柴家江山,为何没斩草除根?还偏爱柴家孤儿寡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匡胤怎么夺得柴家天下,赵匡胤与柴家关系,为什么说赵匡胤夺了柴家天下

    但是你们知道么?其实赵匡胤的权力是从其他人手上抢来的,他抢走了柴家孤儿寡母的天下,这才有足够的实力去和其他势力竞争。这个人就是后周世宗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难得的一位明君,而赵匡胤本来是柴荣器重的大臣。一直以来他做事兢兢业业,柴荣也十分看好他,于是赵匡胤在柴荣的提拔下地位渐渐提高。柴荣是一位十分优秀的

  • 朱元璋有个发明,让南京城墙历经六百年不倒,如今我们依旧在沿用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怎么建的城墙,朱元璋让谁修城墙,朱元璋下令建造城墙的历史资料

    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每座城池都有坚固的城墙,其中最出名的古城墙就是北京城墙。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北京古城墙早已不复存在。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南京明朝城墙是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坚固的。侵华战争期间,日军虽然炮击了南京城墙,也只是把古城墙炸掉一个小口子,主体部分依旧坚不可摧。那么,南京明城墙为何如此坚固呢

  • 虽远必诛:中亚霸主残杀蒙古使团,成吉思汗不远万里出征将其击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成吉思汗打到中亚哪些地方,成吉思汗征服中亚,成吉思汗如何血虐中亚

    作为中世纪令整个欧亚大陆闻名丧胆的“上帝之鞭”,成吉思汗在创建蒙古汗国后的21年间,率领他的蒙古骑兵纵横驰骋于欧亚大陆,攻必取、战必胜,大小数百战鲜有败绩。在此期间,但凡敢于招惹蒙古人的国家,就算是远在天涯海角也难以摆脱灭亡的命运,真可谓“虽远必诛”。其中,曾称霸中亚数十年的大国花剌子模便是典型代表

  • 明朝这个地方居然能随意杀人!官员肆无忌惮,究竟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尼姑杀人案件,明朝十大残暴事件,明朝官员戴枷锁审罪犯

    朱厚璁是一位机灵的皇帝,他不喜欢听大臣的话,更不喜欢任何事都接受大臣的安排,即使是面对这突然降临的惊喜朱厚璁也没有很意外,于是在他被接入皇宫之后大臣们均告诉朱厚璁要认认自己的堂兄朱厚照为自己的父亲。这可有点让正常人无法接受,为什么要为了皇位而改认别人为自己的父亲,这个父亲还是自己的兄长?年轻机灵的朱

  • 这只巨鳖被越南人视为国宝祥瑞,传说曾帮助古代帝王打败明朝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越南在古代被称为安南,明朝永乐年间的时候越南被明军占领,整个越南都被纳入了明朝的版图。因为此时的越南已经脱离中原王朝数百年时间了,所以在当时越南人的眼中明朝属于入侵者,很多越南人都起兵反抗明朝。在这些反抗明朝的起义军中,有一个自称为“平定王”的人,名字叫做黎利。黎利在和明军交战的时候,尽管手下士兵作

  • 朱元璋请功臣吃饭,刘伯温发现酒杯有异常,因此得以明哲保身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伯温朱元璋精彩片段,刘伯温酒杯,朱元璋宴请功臣刘伯温看见手发抖

    实际上朱元璋并非没有任何预兆就开始解决那些大臣,他还是曾经试图模仿过赵匡胤想要搞杯酒释兵权,只是可惜他大摆宴席,只有刘伯温面如死灰,因为刘伯温发现酒杯有异常,而其余很多大臣并没有发现这个简单的细节,因此后来也没有注意自己行为,才被朱元璋逐渐处置的。朱元璋大摆宴席宴请开国功臣洪武四年农历7月12日,是

  • 他才是梁山最聪明的人,装病离开宋江,最后在海外建国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作为朝廷小吏出身,虽然他对梁山好汉很有好感,也在暗中帮了梁山好汉很多,但是他骨子里却并不愿意自己成为梁山好汉的一员。他并不满足当一个土匪头子,在朝廷里封侯拜相留名青史才是他的最终理想。所以,他在统领梁山之后,竭力劝说梁山好汉们招安,并且给他们许下了“封妻荫子”的美好前程。梁山上的那一帮大老粗,其

  • 明朝一场科举考试,主考官主动泄题,考生却拒绝作弊,传为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会考泄题案,明朝科举作弊案,明朝科举主考官称呼

    比如清朝初年科举舞弊风气盛行,许多考生偷偷用白绫做成“夹带”,把四书五经的内容抄在上面,用红圈画重点,以便自己一眼看到。当然也有比较正直坚决不肯作弊、只想凭真才实学换取功名的,比如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的一位考生:刘子钦。刘子钦是江西吉水人,《嘉靖江西通志》记载,他是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的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