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说刘备比诸葛亮更会识人?

为什么说刘备比诸葛亮更会识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575 更新时间:2024/1/19 12:08:25

其一,对马谡的认识。

马谡天资聪慧,常伴诸葛亮身边,诸葛亮也很重视马谡,经常和他谈论治国治军之道,马谡的见解有时候连诸葛亮都刮目相看,诸葛亮也有意培养他。

刘备夷陵之败后,白帝托孤时,和诸葛亮说起马谡时,专门提醒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

后来诸葛亮北伐时,把刘备的话没当回事,仍然让马谡去守街亭,最终惨遭失败,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就这样胎死腹中。可见,刘备比诸葛亮更有识人之明。

其二,对魏延的任用。

刘备在世时,对魏延还是比较重视的,经常让魏延担任重要职位。魏延镇守汉中时,曹魏几乎没怎么进犯。

然而,诸葛亮主政后,并没有太重用魏延,对魏延的一些军事建议,也不以为然。

自从刘备死后,魏延的战功就不明显了,这和诸葛亮对他的控制有关。可见,刘备比诸葛亮更有识人之明。

对此,大家怎么看,你们认为诸葛亮和刘备谁更会用人?

更多文章

  • 曹操喜欢曹植,却选曹丕为继承人,主要在于曹丕的综合能力太强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曹植与曹丕的王位之争,赵玉平老师讲曹丕曹植,酒后春风一度甄宓误把曹丕当曹植

    没有史料表明,曹操原本将曹植视为接班人,反倒是对于曹丕,曹操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情怀。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的几个儿子,包括曹植都被封了侯,曹丕却只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而且“置官属,为丞相副”。五官中郎将的品级不高,本来没有资格设置下属官员,更不可能成为丞相的副手,但曹操却给予了曹丕“低职高配”,

  • 曹操手下五大谋士,该怎么排名,你最欣赏哪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曹操手下最强四大谋士,曹操五大谋士排名,曹操手下最有名的两个谋士

    一、荀彧荀彧排在第一位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首先荀彧是最早投效曹操的,其次像荀攸、郭嘉等很多谋士都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初平二年(191年),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曹操见荀彧来投,非常高兴,称荀彧为“吾之子房”。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获其赞赏,

  • 刘备在夷陵惨败于陆逊,因为没有做好防火?毛泽东的评论一针见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仅仅一年后,身经百战、几乎转战全中国的刘备竟输得灰头土脸,被初出茅庐的陆逊杀得全军覆没。就如《三国志·刘晔传》注引《傅子》所载:“权将陆逊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余人。”夷陵之战后,刘备多年以来所积攒的百战精兵就此丧尽,至于军粮、器械、甲胄、战船等战具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更可怕的是,许多能征惯战的

  • “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背后,藏着曹操的两大难言之隐,曹丕搞砸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仲谋,仲谋亲吻吴桐,为什么说生子当如仲谋

    公元212年,三国进入到关键的形成期。正月,西凉马超就卷土重来,搞得刚回到邺城的曹操异常恼火,果真是:马儿不死,吾死无葬身之地。曹操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由于马超信誉破产,在西凉进展不顺,于是本年五月曹操决定:既然马超不想让我活得舒坦,那你也就别好受。曹操杀掉了马超的老爸和弟弟等——《三国演义》把这段

  • 明知自己身体不好,秦始皇为何还坚持最后一次东巡?有些事在逼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第五次东巡,秦始皇东巡发生在哪,秦始皇为什么不停东巡

    作为风扫六合、威震八荒的霸主,秦始皇嬴政的一生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他继承了父兄为他留下的那一份基业,将原本就已经奠定了的统一大势付诸了行动。他耗费十年时间先后将六国一一攻灭、将天下一统,这是何等的风光、何等的雄才大略!然而纵然是如此雄才伟略的君王,却依旧做了许多让人看不懂的行为。就拿秦始皇的最后一次

  • 曹操留下的这6员猛将,有一人建在,司马懿必不敢篡魏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操的七大猛将都有谁,曹操最强的六个猛将是谁,曹操手下的七个大将分别是哪七个

    董卓身边聚集了不少人才,但董卓太过残暴,贪图享乐,格局太小,注定成不了大事,最终却因一个女人被吕布杀害。袁绍也是一个实力非常强大的诸侯,但他有人才,却不会用人才,这使得他在赤壁之战中输给了实力不如他的曹操。剩下的刘备、孙权和曹操,都是会招揽人才,也会用人才的明主,这使得他们成了群雄争霸中的赢家。这三

  • 各种史书中对唐太宗释放囚犯的数量记载不同,此事应为其败笔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太宗与囚犯的约定,唐太宗放囚犯是真的吗,唐太宗的历史记录

    “纵囚”有关于唐太宗“纵囚”的记载,散布于新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等历史记载中。《旧唐书》中是这么记载的:“十二月辛未,亲录囚徒,归死罪者二百九十人于家,令明年秋末就刑。其后应期毕至,诏悉原。”《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十二月辛未,虑囚,纵死罪者归其家。”“九月,纵囚来归,皆赦之。”《新唐书·刑

  • 甘露之变中韩约大汗淋漓引起仇士良怀疑,宦官立刻反攻并摧毁三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甘露之战仇士良,仇士良个人资料,仇士良为什么怕武宗

    唐朝宦官专权的背景唐朝的灭亡有三个重要的原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但是宦官专权对唐朝政府的危害显然比另两者来得更深,因为相对于藩镇和朋党来说,宦官对于唐朝皇帝或者中央政府的危害来得更直接也更持久。唐朝的权宦始于玄宗朝的高力士,但是高力士还没有表现出威胁朝廷的迹象,他仅仅是因为受到玄宗皇帝的

  • 魏征死后留一本册子,李世民读后勃然大怒,下旨:推倒他的墓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征死了李世民痛哭,唐太宗为何对魏征毁坏了他的坟墓,李世民封魏征参与朝政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于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十二》。公元643年,贞观名臣魏征不幸去世,而唐太宗李世民为他操办了一场盛大的葬礼。他不仅亲自为他写了一段墓志铭,还准备将自己的女儿衡山公主嫁给魏征的儿子——魏叔玉。然而讽刺的是,魏征葬礼后不久,李世民泪痕还未干,魏征的墓却被李世民亲自下令推倒。魏征和李世民,

  • 后唐上上下下均为中原政权思维,没有石敬瑭契丹无法进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李存勖时期,对契丹入侵毫不容情的予以迎头痛击,“帝王之兴,自有天命,契丹其如我何!吾以数万之众平定山东,今遇此小虏而避之,何面目以临四海!”把契丹人当作胡虏;李从珂时期,大臣劝谏不要与契丹议和,理由就是“以天子之尊,屈身奉夷狄,不亦辱乎!又,虏若循故事求尚公主,何以拒之?”同样是中原政权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