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夏朝都城在河南,为何商汤灭夏却打到山西?DNA印证考古发现

夏朝都城在河南,为何商汤灭夏却打到山西?DNA印证考古发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648 更新时间:2024/1/15 20:45:49

因为二里头文化的下限是公元前1520年,此时不仅进入了商朝纪年,而且就在同期的偃师和郑州分别发现了商文化的城邑,即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

但奇怪的是,从二里头文化兴盛的二期再到进入商纪年的第三、四期(前1610—前1520年),二里头遗址不仅没有呈现出任何王朝衰亡迹象,反而出现了许多新的建筑,人口在增加、服务于贵族的手工业作坊制作的青铜器愈发精良。

二里头遗址完全没有出现像陶寺遗址晚期和殷墟晚期那样的人骨堆叠、墓葬被毁的惨况。作为夏都的二里头,与文献记载中商汤灭夏时的惨烈景象不符。

据《尚书》记载:“

汤伐,战于鸣条

”,《史记》载“

桀败于有娀之虚,桀犇于鸣条

”,《墨子》则记载了商汤灭夏的惨烈攻城战,“

帝乃使阴暴毁有夏之城

”,“

天命融降火于夏之城间西北之隅

”,在夏军战败后,商汤还下令“

一勿遗

”,意图赶尽杀绝。

传世文献为我们梳理出了两条基本事实:一是商汤灭夏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战斗;二是夏商决战之地在鸣条。显然,考古发现证实二里头遗址及其附近并非夏商鸣条之战所在地。

而出土文献《清华简》,也同样否定了伊洛一带是夏商决战地的可能。据《清华简·尹至》记载,商汤伐夏的进军路线是“

自西翦西邑夏

”。

考古发现的商汤基地—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均在二里头遗址以东,最远相距不过百公里,在两地之间没有天然险要阻隔的前提下,商汤舍近求远,绕道二里头遗址以西发动进攻,着实费解。

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鸣条所在地。

那么鸣条到底在哪呢?

《元和郡县图志》在引《国语》佚文时,曾有一条不起眼的记载:“

汤伐桀,桀与韦、顾之君拒汤于莘之墟,遂战于鸣条之野

。”这条记载告诉我们,鸣条距莘不远,而莘就是伊尹所在的有莘国(今陕西渭南合阳县)。

另据《史记·夏本纪》集解引孔安国语:“(鸣条)

地在安邑之西

”,《殷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亦提出“高涯原在蒲州安邑县北三十里南阪口,即古鸣条陌也。

鸣条战地,在安邑西。

安邑,也就是今天的山西运城夏县,与陕西合阳县隔河相望,从地理位置上说,鸣条在晋南,的确符合史书所言的莘之墟附近。

如果夏桀当时是在晋南,也就解释了为何在东边的商汤,要绕道鸣条以西,自西向东发起进攻。这是因为晋南和豫东之间有太行八陉阻隔,商汤大军若通过自东向西这一常规路线伐夏无疑难度较大。

此时与商汤建立联姻关系的莘国显然成了最佳突破口。由莘国渡河,自西向东可直插夏桀所在的安邑(夏县)。正如孔安国所言:“

桀都安邑,汤升道从陑,出其不意

”。

当然,上述结论只是根据文献记载的合理推测,想要印证,还需要考古等更多证据。

果然,考古工作者在对山西运城夏县东下冯村的夏商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处面积25万平方米的遗址,因文化面貌与二里头文化近似,故命名为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

经碳十四测定,东下冯遗址绝对年代为公元前1900—前1500年左右。这充分说明了一点,即晋南一带从夏早期到晚期,始终是夏朝的重要据点,即使到了王朝末期,夏朝也牢牢控制着安邑。

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分子人类学的印证。根据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刘皓芳博士的研究结论,二里头遗址出土人骨与近在咫尺的偃师商城古人群母系遗传(mtDNA)关系较远,而与山西、内蒙东部、辽宁人群母系遗传关系较近。

可见,夏人的确经历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向北迁徙,由于二里头遗址从三期开始人口还在积聚、贵族墓葬数量有增无减,且没有发现任何暴力迹象,故而这种迁徙并非是夏朝灭亡后所致,而是夏朝尚未灭亡时就已经开始了。

那么我们不禁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夏桀要主动放弃河南的都城(二里头遗址),反而跑到山西的安邑呢?

从都邑规模上讲,面积300万平方米的二里头遗址,远非小城安邑可比,但也正因为二里头是大都邑,在先秦“大邑无城墉”的时代,二里头适合王者居住,但却不适合军事防御。

考古发现的商文化,从早期的下七垣文化(先商时期),再到二里岗文化,其发展轨迹经历了从冀南到豫北鲁西,再到豫中的扩展路线。这表明,商人在经历从部落到邦国的发展过程中,势力范围也拓展到了夏人的腹地。

或许是感受到了商汤的军事威胁,迫使夏桀做出了北上的举动,想利用晋南这块夏先民龙兴之地的山川阻隔,挡住商军的进攻。

当然,除了上述原因外,夏桀的被迫北上还有内部势力反叛的因素。

《墨子》和《尹至》《尹诰》等文献曾言:“

汤奉桀众以克有夏

”,说明在商汤伐夏时,已经有不少夏民倒戈加入了商汤阵营。二里头遗址没有遭到破坏,文化没有断层恰是明显例证。

但夏桀显然没有料到,由于伊尹的串联,商汤与有莘建立了同盟,并绕道有莘国杀到夏桀背后,出现在了安邑西面,打乱了夏桀所有的军事部署,鸣条战后,夏朝灭亡。

更多文章

  • 良渚、陶寺都比夏朝早,为何只有夏才算王朝?考古:家天下是误解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良渚遗址和夏朝文明,陶寺复原图,良渚遗址的陶制有哪些

    早在西汉时期,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就单列了“夏本纪”一章,不仅与第一篇中以人物为中心的“五帝本纪”不同,也和《尚书》中“虞书、夏书”的篇章写法迥异。这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夏朝才能算是王朝,是国家文明的开端。此后的历朝历代史书,包括现如今的教科书,也都把夏朝列为“第一王朝”,而将早于夏朝的历史归入“远

  • 商朝灭亡的背后,竟然隐藏着一个成语,一起来看看这个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商朝灭亡典故,与商朝有关的成语,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殷商纣王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称殷商,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先后经历了先商、早商和晚商,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商王帝辛,也就是纣王少年登基后,向东征讨莱夷,向南攻打九苗,将商朝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但连年征战,导致国力消

  • 最早的变法家周厉王,如果成功,后面根本不会有春秋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最著名的三个变法,战国中的四大变法,周厉王弭谤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二十四史更是汗牛充栋,能通读完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历史本身不会重现,我们对历史的感知,主要都是通过文献记录得来的。学过历史课本的我们都知道,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是公元前841年,这一年发生了国人暴动,也就是共和执政的开始。被赶跑的那个残暴的国君叫做周厉王,顺带着他还给我们贡献了一

  • 春秋之卫国的由来与周公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春秋时期的卫国在哪里,春秋时期卫国公子,春秋卫国详细历史

    01三监牧野之战,周武王吊民伐罪诛杀纣王,周兴商灭。按照当时的传统,周武王并没有对殷商王族大肆杀戮,而且还要保证殷商祭祀不绝。于是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为诸侯,继续祭祀殷商先祖。《史记》中记载:“武王已克殷纣,复以殷余民封纣子武庚禄父,比诸侯,以奉其先祀勿绝。为武庚未集,恐其有贼心,武王乃令其弟管叔、蔡叔

  • 从周朝到宋朝,古代是如何从贵族统治过渡到精英统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继承了周朝哪些制度,周朝宋朝历史简介,周朝到宋朝相差多少年

    从夏商周到隋唐,在绝大多数时期内,贵族都始终垄断着权力,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不同之处只是在于不同时期、不同朝代贵族的更替罢了,除了权力洗牌时期,寒门想要获得上升通道极为困难。受奴隶制和宗法制的影响,经夏商两朝的发展,到周朝时贵族统治已经形成定制,周朝的统治者更是通过“礼乐制度”对贵族阶层进行了严格

  • 《姜子牙》模仿西方神话,口碑下滑?国产动漫之路没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姜子牙动漫宣传图,姜子牙国漫评价,姜子牙动画好看么

    且不论历史上苏妲己的真实原型,真正使她为人所知的是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书中写到苏妲己是千年妖精附体,受命来祸乱殷商,纣王在其魅惑之下残害百姓,最终被伐。《封神榜》《封神演义》《封神传奇》等电视剧的火爆,更使“苏妲己狐狸精附身,祸国殃民”的形象深入人心?可谁想过?苏妲己坐在轿子上前往商国时,早已

  • 从商朝“事死如事生”的礼制入手,浅谈古代人殉制度的始与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商朝传位制度,商朝历史殉葬制度,商朝的杀殉习俗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计久丧,为久禁从事者也,财以成者,扶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以此求富,此譬犹禁耕而求获也,富之说无可得焉,此为辍民之事,靡民之财,不可胜计也。——《墨子·节葬》说起盗墓,不少人会脊背发凉。但对于古代的那些盗墓者而言,他们却趋之若鹜,

  • 封神演义中,为什么神仙们都不敢杀纣王?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封神中谁是纣王最害怕的人,三妖杀纣王,封神中的纣王很厉害吗

    但纵观全文,我们发现,没有任何一个神仙能杀得了纣王,即使是圣人女娲娘娘也是如此。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纣王毕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因为荒淫无道,实行暴政被周取而代之。如果写成被神仙杀死,就有点歪曲历史了。二,不是神仙不敢杀商纣王,而是不愿违背天意,要顺其自然。天意是要

  • 封神演义中的闻仲,修为和法术都比姜子牙高,为什么总被姜子牙打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封神榜闻仲和姜子牙打架,封神英雄榜大结局姜子牙大战闻仲,闻仲大战姜子牙

    而闻仲呢?是商朝太师,地位上就超过姜子牙。修为方面,原著中提到,闻仲跟随师父金灵圣母修行了50年,却已经修成了金仙境界,甚至已经快达到大罗金仙的境界了,法术极强,一点不输过姜子牙的那些师兄们,比如十二金仙。但奇怪的是,当闻仲率兵去讨伐姜子牙的时候,却总被姜子牙暴打,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你会说,那是因为

  • 封神演义中的孔宣,为什么阻挡姜子牙伐纣,却不想伤姜子牙的将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孔宣的原身是一只上古孔雀,而他的母亲,则是混沌时期的第一只凤凰。在夏末时期,凤凰下凡落于商朝,随即商朝崛起,灭了夏,当时的人们就把凤凰作为商朝的保护神,这就是传说中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所以孔宣继承了母亲的愿望,自燃要护商,但又不愿意伤及平民,他也知道纣王无道,在两军对垒时,也多处提及不要伤害对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