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隆庆皇帝是个和善温存的人,前朝嘉靖皇帝性格强势,对不合自己心意的言官不是骂,就是廷扙,言官们敢怒不敢言,被压抑了四十多年。隆庆皇帝遇到事,不敢做主决断,反复征求大家意见。这些言官们认为他软弱可欺,只要隆庆皇帝开口说话,他们就横加指责,隆庆皇帝干脆装聋作哑,任由他们折腾。
即便是这样,他们还是不满意,他们痛斥皇隆庆帝登基以来,放任大臣发言,自己不闻不问,皇权旁落,长此以往必生祸端。隆庆皇帝一听,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不知怎么办才让他们满意。
有一次,隆庆皇帝想为后宫嫔妃们购买一些珠宝首饰,结果,户部不但不拨款购买,反而还遭到言官们的抨击,说他铺张浪费,动用国库满足私欲,狠狠贬损了隆庆皇帝一番,弄得隆庆皇帝狼狈不堪,在嫔妃们面前没有威信,以后再也没有提这样的事。
针对以上情况,张居正上书请隆庆皇帝铁腕统治。他上奏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文治武功神明盖世,杀伐决断无人能及,依法治国,威严无比,群臣们在他面前不敢有非分之想。建文皇帝仁柔,听信一群儒臣不合时宜的建议,把洪武朝的严厉法规改得不伦不类。永乐皇帝起兵夺取江山后,重新采用严厉法规后,社会井然有序。以后历朝先帝都是独揽朝纲,政局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威名远扬。
张居正说,任何事从来都是习惯成自然,久了就难以改变,要严格依法办事,以法立威,不要考虑别人的想法。即使刚开始大家有些不适应,时间了也就习惯了,长此下去也就安定了,于是再也没什么不好了。他向隆庆皇帝上书赞美秦始皇和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铁血统治,希望隆庆皇帝搞独裁,刚柔并济,想让隆庆皇帝重用自己,把权力交给他就行了。
当时内阁有三人,前面两位是同年李春芳和房师陈以勤,在张居正看来,他们虽是好人,但不是能臣,没有自己的政治主张,不堪担当重任。张居正虽然名列第三,冲劲十足,不会对李春芳和陈以勤构成威胁,但要指望他们配合张居正也不可能,毕竟李春芳是首辅,张居正名列第三。
隆庆皇帝看了张居正的奏章后,也十分感动,毕竟张居正是为大明江山着想,于是把张居正的奏章批转到各部学习实施。张居正指望隆庆皇帝独断专行,铁血统治也不可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以隆庆皇帝柔弱的个性,他也做不到。朝廷各部把张居正奏章中的内容,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一些工作方案,然而一拖再拖,最后没有下文。张居正也很无奈,自己的一番心血就这样付诸东流。不过,他也没有抱很高的期望,只是投石问路,该隐忍还是得隐忍,等自己当了首辅再说吧,现在为时尚早,他期望这一天能早点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