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炎听信谗言,放掉一个比司马懿还能忍的人,导致西晋灭国

司马炎听信谗言,放掉一个比司马懿还能忍的人,导致西晋灭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094 更新时间:2024/1/20 12:06:02

中国古代史就是一出分分合合的大剧。

为何分分合合?

在人治时代帝王都是起决定性因素的。

这不,统一三国的晋武帝司马炎,就是那个决定了国家分和的关键人物。

切实地说,公元266年称帝的晋武帝司马炎,在上任之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帝王。

那时的他,面对的时局是蜀汉已然灭亡,唯有东吴一个大敌在阻挡自己统一天下。

外敌的存在,还有刚刚继承位置希望大干一场的雄心,让晋武帝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非常克制。

(即位之初励精图治)

他在泰始元年、二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旨在移风易俗、革除前朝弊政,重视农桑,广开言路的措施。

这一系列举措的施行,让农业经济快速恢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朝堂之上也是人才济济。

十余年间,就缔造了一个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盛世景象,也因此这段时期被称呼为:太康盛世。

(曾经的盛世)

可是这一切,在公元280年之后,全变了。

公元280年,司马炎派遣部队出兵讨伐东吴,经过四个多月征战后,金陵王气黯然消失,东吴投降。

曾经的三国鼎力格局成天下一统,司马炎用一己之力将分裂百年的局面扭转。

完成江山一统后的司马炎就此变了个人。

随后他的心思,不在治理国家上,反而在无数根本无用的地方消耗自己的精力。

(色字头上一把刀)

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贪念后宫美色。

公元281年,司马炎下诏将东吴孙皓后宫之中的美女五千多人,充实进了自己的后宫,这五千多人的到来,让西晋皇宫成了女儿国,近万妃嫔齐聚场景世所罕见。

这无数的美人,让司马炎陷入选择困难。

由此才有了一个特别的典故出现,叫做“羊车望幸”。

这典故的意思是,司马炎坐在羊车之上,让羊随意行走,羊车停在哪里,他就在那里过夜。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无数后宫佳丽一看帝王如此做派,为了侍寝权纷纷开发脑洞,有人洒盐水于地,有人插竹枝于门,为的就是这羊车能在自己宫前停留。

(各显神通)

西晋皇宫就此成了乌烟瘴气之所,这样的环境,如何安心治国?

如果说爱美色属人之常情,或可引亡国之忧,但也不算致命。

那么更致命的应该是懈怠朝政,专心享乐,不听忠言了。

而这三点,司马炎每一个都犯了错。

懈怠朝政上,司马炎用自己的宽松做派,让晋国上下奢靡成风,人浮于事,居然都在斗富。

比如他手下有个大臣何曾,每天的伙食费都是一万钱,这可谓不算少了!

但依旧感叹说“无处下箸”,这意思是没有一个菜是值得动筷子的。

这就很奇葩了,更奇葩的是这何曾的儿子何劭也是个饮食男女,一天的伙食费高达2万钱,吃的都是山珍海味,水平比帝王家御膳高多了。

(古代大摆筵席)

有一次司马炎设宴请客,满满的山珍海味,这何曾却一点都不为所动,直接从自己家里带饭菜过来吃,边吃边鄙夷地说:这御膳太难吃了。

一看这状况,司马炎一点不生气,还鼓励他说,你啊,以后多带点菜来哈,给我也尝尝。

这给我也尝尝,足见司马炎对于臣子的纵容,大不敬没事,我跟你们一起玩。

石崇斗富)

这一玩就玩出来花样!

后来有两个土豪开始了斗富,他们就是后将军王恺和散骑侍郎石崇。

这两人都是当时的巨富啊。

为了能争赢,先是王恺用米浆刷锅,这石崇一看,就把蜡烛当柴烧。

米浆和蜡烛当然蜡烛赢了啊!

赢了之后石崇还不罢休,直接用花椒粉涂刷墙壁,意思是我比你更有钱。

这让王恺生气了,就直接将珍贵的胭脂当材料,吧自己家里也给粉刷了一遍。

这斗来斗去,斗不出谁胜谁负,两人就不斗俗物了,开始斗排场。

古代权贵出行,都要在道路两边拉起布幕,防止风沙侵袭。

正常布幕都是跟着人走的,有个几十米就足够了。这王凯,居然别出心裁的用紫色丝绸,做了绵延40里的幕布挡风,这啥意思咧?

就是用丝绸弄了两条20公里的丝绸长廊,自己在里面走路。

仅仅为了走路!

(斗富)

完成这一切之后,自以为赢了的王凯得意洋洋,一看王凯得意,石崇也不服了。

转头就用更贵的亮光锦缎搞了个25公里的锦缎长廊,又压了王凯一头。

两人斗富斗的京城人尽皆知,百姓目瞪口呆,成了新闻。

这放在任何朝代,都是要遏制和打压的,但是司马炎不啊!

不仅不阻止,反而跟自己舅舅王恺打助攻,将皇宫中最珍贵的二尺珊瑚树送过去让王凯继续斗。

一拿到这珊瑚树,王凯得意洋洋的就去石崇面前炫耀,结果这石崇更牛逼,一看珊瑚树一点不惊讶,徒手就给敲碎了。

就在王凯怅然若失,就要发火的时候,这石崇转手就让随从搬来了更大,更牛的六七株珊瑚树,跟王凯说,随便拿不值钱。

这,这,这还咋斗?王恺落荒而逃!

(珊瑚树算个屁)

这就是司马炎后期的做派,回想曾经那个痛恨奢靡,不允许进贡奇珍异宝的司马炎,宛如另一个人。

如此君不君臣不臣,说他懈怠朝政都是轻的,简直是荒唐混蛋。

仅仅私生活如此,其实也不会出大问题,斗富吗,证明朝代富裕啊!

可另一件事就真动摇国本路了,这事就是卖官鬻(yù)爵(jué)

那个时候晋朝吏治已然腐败无比,从帝王到朝臣,奢靡成性,乌烟瘴气,行贿受赂、卖官鬻爵事是层出不穷。

一看这状况,耿直的司隶校尉刘毅就怒怼了司马炎一次。

有一次司马炎见到刘毅,浑然不觉自己是个昏君,居然问刘毅:你觉得我跟汉朝那个皇帝可以比比?

这问话很没水平,或许司马炎会认为,这耿直BOY刘毅应该不会驳自己面子。

谁曾想,这刘毅直接说:桓帝、灵帝。

一看这回答,司马炎心中有气就说:不至于不至于。

刘毅一听也动了真火,直接说: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如此言之,陛下还不如桓、灵。

(败家子)

这话的意思是,你连这两个昏君都不如,他们至少知道卖官的钱也归于国家,你老可好,直接自己拿了!

听完这话,司马炎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就强作欢颜的说:桓、灵没有听见这样的话,而今朕有直臣敢言,如此,我将会比桓、灵强些。

这话说的,给刘毅一个高帽子,也给自己一个高帽子!

这做派忽悠谁啊?

最后的事实却也如刘毅所言,这皇帝就是个昏君啊!

不少人不忿了,忧国忧民的臣子就上表说,奢侈之风不对要严惩,就连那个吃饭要花一万钱的何曾都预感不妙。跟儿孙们说,自己经常跟司马炎吃饭,却从来不见他说家国大事,除了喝酒吃饭,就是唱曲看戏,我看啊,这晋朝天下估计快没了。

事后看果不其然,司马炎用前半生十多年时间,承接司马家三代人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

随后,又在天下一统之后,换了一个人,从明君变成了昏君。

(三代人)

然后八王之乱爆发,大内讧后,西晋因为一个人的出现,灭亡了。

这人就是特别能忍的刘渊,一个学会了司马懿乌龟功的人。

刘渊,是三国末期南匈奴单于于扶罗之子,算根红苗正的贵族之后,地位不底。

但地位不低的刘渊处境却不算太好。

年纪轻轻特别好学的他,因为匈奴从属关系的原因,成了匈奴人留在洛阳的质子。

受到了曹魏权臣司马昭的厚待!

司马昭去世之后,司马炎成了帝王,改朝换代后,要提拔新鲜血液啊!

跟刘渊关系不错的王浑多次在司马炎跟前举荐刘渊,说他文武全才,人物非常,是个精英人才。

一看这话,司马炎召见刘渊,跟他进行了一番深入的交流。

(推荐)

交流过后,司马炎发现,这刘渊确实有才,但依旧没有重用,只是将他派驻外地,当了边境驻守的官职,没有进入核心圈子内。

就连这不咋地的官职,都在准备任命的时候,被人构陷。

大臣孔恂、杨珧进言说:这刘渊太有才了,如果真被重用了,朝堂之上就没人能制衡他了,陛下还是不重用他比较好,这样他就成不了大气候,如果真的重用他,给他权力,有了威望。那么等他平定了东吴,或许就不会回来了。因为这刘渊始终不是跟我们一族的啊,必定会有异心,现在你委托他治理匈奴的事,就让人担忧了,在继续重用,让他成了方面之将占据天然险阻之地,恐怕会出问题。

司马炎听完沉默不语,最后听从了建议,刘渊就没有受到重用。

不久后,刘渊又受到了言语的攻击。

齐王司马攸眼见刘渊落寞的准备回南匈奴老家,就对晋武帝说:陛下您如果不除掉刘渊,恐怕并州就不能够长久地稳定。

这话让司马炎又起了杀人的心思!

关键时刻刘渊好友王浑说:刘渊是长者,我王浑替君王担保讲明此事。况且大晋正要向少数民族表明用诚信相待,用德政使远方的人归附,怎么能够凭连萌芽状态都没有的嫌疑杀戮别人送来伺候的人质,以表明晋朝恩德不广呢?

司马炎听完,同意了王浑的说法,最终也没有杀掉刘渊,让他又逃过一劫。

从这描述可知,刘渊在洛阳的日子过得很不安定。

后来刘渊的父亲去世,南匈奴群龙无首。

刘渊顺理成章回去继承了父亲的位置,还在司马炎死后的晋惠帝时代,成了五部大都督,掌握了匈奴的行政大权。

(刘渊)

然后就是八王之乱的发生!

一看晋朝内乱,在晋朝治下憋屈无比的刘渊立马宣布反晋,成立汉国拉起反旗。

这旗帜一树立起来,不少少数民族群起响应,最后刘渊的声势越来越大,军事力量也越来越强,打的西晋完全无法招架。

公元310年,建立汉国的刘渊患病,不久后就去世了!

太子刘和成了新皇帝,却被刘渊的另一个儿子刘聪发动叛乱弄下台,刘聪成了帝王,稳固了朝居之后继续进攻西晋。

经过数年进攻,刘聪攻破洛阳不说,还将晋怀帝给俘虏啦。

做完这一切后,刘聪的士兵还将司马懿家祖坟给挖了个一干二净,皇宫也给烧了。

志得意满的刘聪,甚至在宴请晋怀帝时,在宴会会场上要晋怀帝给自己倒酒!

这做派,弄的西晋大臣当场哭了起来。

一看有人不服,这刘聪也生气了,干脆将哭泣的大臣还有晋怀帝都杀了。

随后不久,司马炎的孙子司马邺也投降了刘聪,遭遇了跟晋怀帝一样的待遇,倒酒,闻臭脚,受尽侮辱。

不知司马懿还有司马炎见到自己子孙遭遇如此屈辱,会不会说悔不当初。

司马家族用三代人建立的西晋,就这么因为司马炎的作死,在一统天下之仅仅四十多年就烟消云散。

行文至此,不由感叹,万事万物真就是循环,曾经造过的孽,都会报应在子孙身上。

这司马炎,真就是坑娃高手。

更多文章

  • 古代盛世的真实面目,文景之治国库钱财无数,百姓却卖儿卖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中的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之后是什么盛世,文景之治其实就是一个人的盛世

    古代有哪些盛世?最出名的无非就是文景之治、贞观盛世、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我们一个个解说,看看盛世是不是盛世。文景盛世文景二帝在位时期休养生息,经济飞速发展,以至于国库里面堆满了钱财。《汉书·食货志》记载:“京师的钱多的数不清,用来串钱的绳子都腐烂了。仓库里面的粮食吃不完,以至于腐烂。(注释1)”多么

  • 为发动“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私养3000死士,如何确保他们忠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就死了,高平陵之变司马懿真的手握大权吗,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为什么杀7000人

    作为三国时期中后期才逐渐崭露头角的天下谋臣司马懿,在其光辉的一生中,曾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并且在乱世的最后,虽然司马懿没能看到晋朝建立,但是他的儿孙们却完成了他的夙愿。不过,正是因为有了司马懿发动的“高平陵之变”为后人吞并曹魏和中国北方一统天下创造了基础和动力。然而,我们都知道司马懿在发动“变局”

  • 杨玉环睡觉有个坏习惯,正常人都避而不谈,李隆基却情有独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玉环是怎么被李隆基夺走的,杨玉环为什么被李隆基宠爱,杨玉环为何吸引李隆基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也经过了很多朝代的更迭,更是出了很多的盛世明君,当然也还有一些暴君。但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为了纪念自己打下的江山,都会广纳天下美女,来为自己的皇族开枝散叶。而古代以四大美女流传至今,其中,与其他三大美女不一样的就是唐朝以肥为美的微胖美女,杨玉环。据野史记载,杨

  • 唐朝到底开放到啥程度?敦煌发现一座遗址,揭开其真面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时敦煌是哪里,唐朝前期的敦煌,敦煌唐朝历史简介

    其实在宋朝以前,古代女子都是三从四德,十分保守。直至唐朝,女性逐渐变得开放,自由。从唐朝女子的服饰就可以看出对女子的包容,唐朝女子的衣服足可以用“薄、透、露”来形容。有诗句“粉胸半掩疑晴雪”、“慢束罗裙半露胸”形容唐朝女子的穿着,可想而知唐朝足够开放,对女性也十分包容。关于唐朝民间的开放程度,我们可

  • 据史书记载,狄仁杰明明被赐陪葬陕西乾陵,为何洛阳白马寺会有个狄仁杰墓?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洛阳白马寺里的狄仁杰墓是真的吗,洛阳白马寺是狄仁杰的墓么,白马寺狄仁杰的墓叫什么名字

    第一种说法是。宋代于此建有“狄梁公祠”,明代有碑“有唐忠臣狄梁公墓”,狄仁杰曾被追封为梁国公,所以这个地方是狄仁公的墓无疑。至于为什么建在这,或说这里是狄仁杰生前的香火院。碑上有说明:“唐忠臣狄梁公墓,其神道碑尚存,意者唐时,即寺为公香火院,公附寺而定,寺因公而著。”。但另一种说法更有道理。认为这个

  • 宰相写“青鹅”二字被杀,众人不解,武则天拆开念群臣才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宰相因写青娥2字被武则天处死,群臣对武则天的尊称,武则天临死前三件事件

    这个故事中所用的其实就是古代最常见的“拆字法”,在批命、测字、传递密信中经常会用到,女帝武则天在登上皇位后就曾经用这种拆字法诛杀过一位名臣,这个人就是唐朝的著名宰相裴炎。 裴炎出身于河东裴氏这一名门望族,在朝中很有声望,而且他忠于李唐王朝,是一位尽忠职守的贤臣。在公元680年时,裴炎升为宰相,并在

  • 唐朝十六卫之一的千牛卫官职有多大?为何李元芳无时无刻都在炫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千牛卫李元芳相当于什么官,唐朝有李元芳的千牛卫么,唐朝十二卫李元芳

    在系列影视剧中,李元芳不仅个人武功独步天下,刀枪剑棍之类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链子刀这样的奇门兵刃也是得心应手,甚至于连无影针这样的暗器也极为擅长,而且个人也极具学问,对于局势有着极为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强大的判断力,堪称文武双全的一代天骄。 但是我们在剧中看到,最让李元芳骄傲的却既不是他的武功,

  • 安史之乱的影响有多大?不只是唐朝由盛转衰,更是中华文明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整个中华文明在“安史之乱”以前,对外都是一种极为开放包容的态度,但是在安史之乱以后,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到从皇帝到普通大臣,乃至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都明显带有一种防范于封闭之心,因为“渔阳鼙鼓动地来”所带来的经验教训实在是过于惨重,所以人们在涉及对外的情况时,第一反应就必然是封闭的。 但其实这在某种意

  •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只有三镇兵马,为何却将唐玄宗逼得狼狈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安禄山安史之乱从哪里开始,唐玄宗与安禄山,安禄山跟唐玄宗说的话

    自唐朝建立之后,在唐太宗武则天等人的继承之下, 在唐玄宗时期可谓是发展到了大唐最鼎盛的时期,万国来朝,大唐以最开放最包容的态度迎接着世界 。然而正是在最鼎盛的时期,大唐却盛极而衰,一场战乱席卷了整个唐朝,那就是安史之乱,这场战乱甚至于逼得唐玄宗都不得不逃难。 这场安史之乱中,安禄山仅有三镇兵马,为

  • 如果没有淝水之战,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苻坚会成为氐族的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淝水战役苻坚,苻坚风声鹤唳图片,苻坚淝水之战怎么败的

    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的苻坚就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胡人,然而真正的历史却不是这样的,也许苻坚不能算是一个好的军事统帅,但是他却是一个优秀的皇帝。 苻坚是前秦开国君主苻健的侄子,在父亲去世之后,袭封东海王,并被授予龙骧将军称号。后来苻健的儿子苻生(就是苻坚的堂哥)继承了皇位,这个苻生是一个传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