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自成身边最重要的人是谁?若没有他,李自成根本当不了皇帝

李自成身边最重要的人是谁?若没有他,李自成根本当不了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36 更新时间:2024/2/7 8:30:27

可以说,李岩作为李自成身边最具谋略的人,是他最早提出了“迎闯王,不纳粮”的方针,为起义部队赢得了广泛的人民群众的拥戴。可以说,若没有他,李自成根本当不了皇帝。

然而,往往就是这样的功臣,最后,却是不得善终。

据《绥寇纪略》记载,定州失败之后,有人传来河南所有起义军向明军投降的消息。李自成听闻此消息后,火速召集下属商议对策。会议上,李岩主动请求率领两万精兵,赶到中州,并且,认为部队到达之后,周围的城池肯定不会有大动作,即使有暴乱,也能迅速平息。

此外,另一个谋士牛金星,也劝李自成答应李岩的要求。但很快,事情却发生了转变。李自成觉得李岩这么一走,万一他变了心怎么办? 这个时候牛金星又出现了,他进言:“我可以找机会除掉李岩。”于是,牛金星设了一场鸿门宴,杀了李岩。

李岩被杀,李自成除掉了一个心头大患,其他的功臣们也算是除掉了一个对手。

李自成在攻破北京之后,坐上龙座,其它事情一概不管,只懂得吃喝嫖赌。而追随他的绝大部分人,也都是同样的操作,不仅以搜刮居民财产为乐,还胡作非为。唯独李岩成了“另类”,他亲近百姓,妥善治理地区,受到了群众的爱戴。

很快,那些只会贪图享乐的人,便开始把他们的强盗逻辑施加到了李岩身上:“他不和我们一起为伍,我们就敌视他。”群众的言论从来都是可怕的,“十八子,得天下”这句童谣传开之后,变成了李自成周围那群谋士嘴里的“李得天下”。李自成一想,周围除了自己姓李,还有一个精明能干的李岩。

所以,万一他哪天看上了我的龙座该怎么办?

再加上牛金星的话,李自成认为:“李岩对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应当及时除掉为妙。”就这样,李岩必死无疑。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朝初代皇帝杀功臣都很正常,但是,李自成这种刚坐上位置就急着杀功臣的,实属罕见。

事实证明,虽然李自成的手下有不少能人,但是,李岩却是唯一一个能文能武的人,这直接导致了他后来的结局。

李岩的死,从某种程度上讲和袁崇焕的死有些相似。可惜都到了明末,他们难道不知道回去必死的道理吗?历史上那么多先例,他们或许明知后果,但还是照做了。

而这,大概就是他们心中,大丈夫应有的行为!

当初,范蠡觉悟出这个道理的时候,试图劝文种。但是,文种却有着大多数人的想法:“我跟随大王征战多年,打下这大好的江山,怎么能说走就走呢?而且,他怎么说也得念点旧情给我点什么。”但没想到,文种最后还是被勾践随便找了个理由杀了,而范蠡却躲过了此难,安度晚年。

自古以来,能够从开国皇帝手里活下来的初代功臣,可谓是少之又少。最终,安度余生的不过范蠡、张良郭子仪等人。跟随朱元璋的刘伯温,虽然,及时退出了官场以保全自身,但最终他还是被牵扯到了争斗之中,落了个不好的下场。

然而,这些人的保命手段无非是告诉皇帝我累了,没有当年那股干劲了,想要回归田园做我想做的事情,比如:种田,赏月。

这种事情,只要把握好尺寸,皇帝一开心,就会放他们走的。

可惜,皇帝并不是那么容易开心的,否则,他们也到不了皇帝这个位置。

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懂这个道理简单,但是,执行起来却非常有难度。因为人的欲望难平,辛辛苦苦若干年,又有谁放得下自己这么多年的成果呢?一部分放不下的人会义无反顾地选择留下,最后“送死”。而且,他们可能都知道最后的后果,但却依然无惧。

像本文中的李岩,就是典型的后者。

他非常的有实力,完全有能力造反取代李自成。但是,他没有那么做,而是选择留下来当官,最终,被害了。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为需要很大的勇气,而这里的行为在道教和儒学上有着分歧,道教认为:这种事情既然“不可为”,那就不为;而儒学则认为即便“不可为”,人们也应该尽职尽责死而无憾!

然而,李岩的身上便透露出了儒学所宣扬的那种“大义凌然”的感觉。古代所宣扬的仁人志士,赋予了这类人使命感,在他们之前有无数人作为先例,但是,使命却让他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这是何等高尚的品德呀!

他们并非是忠于皇帝、朝廷,而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信念促使他们这么做,这是一种品德。如果,我不这么做,还有谁会这么做呢?放任天下苍生这种事情,绝对不是他们能够做得出来的。虽说,死了会影响到自己,但是,对于他们而言,苟且偷生却是不对的。

为了天下,为了救赎,有多少仁人志士操碎了心,可是,最终的结果,却实在是让世人难以接受。

参考资料:

【《明季北略》、《明史·卷三百九·李自成传》、《明末农民战争史》】

更多文章

  • 汤和年过70,却娶妻妾过百、花天酒地,朱元璋赏他子孙249年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汤和被朱元璋降为征南将军,汤和与朱元璋谁大,1388年汤和向朱元璋提出辞职

    这是明史通俗读本《明朝那些事》所记载的一段辛酸故事,而汤和也就是我们今天故事所要讲的主人公。那么汤和是谁呢?他是明朝开国大将,与朱元璋是同乡,乃是布衣之交,也是明朝开国六大公爵之一,在明朝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也是少数躲过朱元璋屠刀的功勋大臣。那么位高权重的他,到底是如何善始善终的呢?汤和是濠人

  • 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谁?崇祯皇帝吗?其实,是他的爷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万历年少时,很是“嘴甜”,每次去探望后宫陈皇后时,说话很是乖巧,极得皇后欢心。即使皇后身体不适,也不会拒绝见他。朱翊钧登基后的9年时间中,对首辅大臣张居正极为尊敬,跟随其读书时态度恭敬有加,几乎每年都会重重赏赐其父母。张居正一次腹痛,他亲自下厨做面。张居正身体痊愈后,朱翊钧很是高兴,拉着对方的手,连

  • 朱元璋当皇帝要为父母迁坟,刘伯温一看:这座祖坟一动就会坏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伯温朱元璋坟墓,朱元璋哭被刘伯温看见,刘伯温死后朱元璋什么反应

    但凡是事业有成者,必然都经历过一般人无法想象的过程,这一点已经成为从古至今的定律,何况是像朱元璋那样一朝成帝王的人,过往的经历更是让很多人瞠目结舌,根本无从想象。朱元璋从小的生长的环境并不是很好,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之中,因为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八,所以,又有一个别名朱重八。当时因为家庭条件特别不

  • 朱元璋请名师教子,名师反问: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只说了4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给后辈立下的规矩,朱元璋的三个绝招,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为何无法严厉

    自然是要请一个名师来教导,找来找去之下,他找到了宋濂。此人1310年出生,从小十分聪明,记忆力很强,有神童之称。闻人梦吉、吴莱等人是他的师傅,宋濂尤其精通五经,在学识上就连刘基也夸赞不已。早年元朝就听说过他的名声,邀请他去担任翰林编修,但宋濂拒绝了。他的心里只有著书,他在那个年代也可以说是学富五车的

  • 真有“穿越者”吗?河南出土一明朝石碑,碑上:扯淡再也不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石碑现在现状,河南发现明朝石碑吗,明朝石碑真实历史

    历史在不断变迁,前人为后人留下无数瑰宝,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实力强大,吞并周边小国扩张自己的势力,而大将白起在南征时期,无意间在敌国城池土壤下,发现了一块青铜文物,上面记载了商朝时期历史,为人们研究商朝带了巨大突破。中华历史长河,流淌了五千年从未间断,河水也孕育了无数历史瑰宝。每一个时代内,都有着属

  • 元朝虽不受后人待见,却有一个很爽的“福利”,其他朝代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朝老百姓过得如何,元朝的真实生活水平,元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全面统治传统汉地的政权,所以日本人也趁机搞出了“崖山之后无华夏”的论调,企图以此来调动个民族之间的敌视情绪。而事实上,元朝统治者实行的一些政策,也给了这一观点支持者以口实。比如元朝统治者推行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根据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后,将全国人口分为蒙古、色

  • 王安石变法彻底失败,为何在教科书中,人们却对王安石评价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给王安石的一封信关于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有用吗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宋朝时的王安石变法,但是,却没有深入了解过这个变法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它。由“三冗危机”引起的财政亏空,迫使政府不断增加赋税,除缴纳名正言顺的“两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给民众造成沉重负担,加之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百姓苦难,怨声不断。1069年,

  • 朱元璋微服私访,与瓜农相谈甚欢,离开后下令:赶紧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亲自微服私访,朱元璋微服私访没想到被当街羞辱,正史朱元璋微服私访过吗

    朱元璋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朝廷税款的人,一直在四处躲债,过着风雨飘摇的生活。元朝时期,民族矛盾十分的尖锐,普通的民众被分为四等,在蒙古人的统治之下,汉人、南人都是贱民。蒙古人民不断的压榨百姓,甚至可以不用劳动就享有其他民族的财产,徭役沉重,灾荒不断。在朱元璋17岁时,濠州发生旱灾,

  • 因为朱元璋,江西人与湖南人成了“老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与江西老表有着不解之缘,朱元璋为何叫江西省老表,朱元璋与江西老表关系

    其中,最波折的莫过于湖南一役。相传,某日朱元璋率领大军,截杀逃难的乱兵。突然,朱元璋在马前几丈外发现一个背着孩子的妇人,这妇人手里还牵着一个娃娃,正在泥泞中艰难地行走。朱元璋见被妇人牵着的小孩仅有四五岁,一瘸一拐,正在嚎啕大哭,可妇人背在背上的孩子却足有十几岁。朱元璋是个暴脾气,见到此情此景十分气恼

  • 徽柔公主的妹妹,经历7位皇帝,躲过“靖康之耻”活到南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中的徽柔公主,徽柔公主历史上长什么样,徽柔公主的悲惨命运的始作俑者

    就在众多原著党感慨徽柔终于“上线”且仁宗的孩子大都夭折时,笔者不禁想起了仁宗的另外一位公主。仁宗一生共有3个儿子和13个女儿,可是却仅有4个女儿长大成人,存活率只有可怜的25%。这样的一个存活率,在古代的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非常低的,而且还是在医疗卫生水平最高的皇室之中。剧中的徽柔是福康公主,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