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辽签订澶渊之盟,除了实在打不过之外,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宋辽签订澶渊之盟,除了实在打不过之外,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573 更新时间:2024/2/7 8:30:31

燕云十六州:指的是现在的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四省市的大部分地区。这块区域有着温暖湿润的气候,较为充足的降水,所以,适合发展农业。经过历代人的辛勤开发,这块区域已是当时全国人口、经济位居前列的地区了。

再加之,这块区域因为自己的地理条件,是历代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因此,北宋初期的几十年与辽的战争,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争夺燕云十六州。当时,这么肥沃的地区,经过辽国好几十年的统治之后,使得辽的国力直线上升。

而在此期间,辽与北宋的交锋中,大部分都是辽占便宜。在以上的背景下,当时辽国的最高领导人萧太后(名萧绰)动起了对北宋全面发动战争的心思。

公元1004年,辽国以收回关南瀛、莫二州为名,萧太后和辽圣宗亲自率领四、五十万大军挥兵南下!辽国先锋大将萧挞凛不负众望,一举突破以往两军拉锯的战场,深入到了宋国的境内,直达澶州黄河北渡口。

那么,这时候的北宋皇帝和大臣们都在干嘛呢?

原来,宋廷之内正争吵的起劲:先是争论宋真宗是否该御驾亲征,见敌将萧挞凛动作如此迅速,吓的胆小的宋真宗立即与大臣们商议怎样南逃,然后就逃往哪里争吵了起来。这时,宋真宗征询寇准的意见,寇准大声说道:“凡是想避难南逃的全部斩首祭旗,然后,都北上抗击敌人。”之后,寇准联合一些主战派大臣如高琼等人,不厌其烦的劝谏宋真宗立即御驾亲征。

宋真宗也担心,不抗战南逃之后,自己的江山将被一撸到底,最后,更是逃无可逃了。终于等到了公元1005年的元月初,宋真宗带领抗敌大军出发了。经过路上的一些曲折,宋真宗的大军抵达了澶州。澶州守卫的军民士气大振,三呼万岁,紧接着,列好阵与辽大将萧挞凛的军队隔江对峙。在双方大军隔江对峙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大事。

萧挞凛在两军对峙的前线视察时,被北宋军的床子弩(宋国独有的一种射程上千米的弓箭)一箭射死了。萧挞凛可是当时辽国支柱大将,他的阵亡给宋、辽两军都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宋军这边受此利好消息的鼓舞,在主战派寇准、高琼的力推下,宋真宗准备领军过河直捣辽军大营。辽国这边,士气受到重大的打击,萧太后和辽圣宗母子俩都抱头痛哭。

萧太后哭道:“南下已经失败,不知该如何是好。”

但是,萧太后不亏是历史中少有的女枭雄,很快她便收复起悲痛心情,冷静思考了起来:考虑到辽宋目前国力对比,辽国还不能直接吞下宋。再加之,辽军现在已深入宋国境内,不可打持久战。经验老道的萧太后在出征前就已经两手准备了,打不了,就议和呗。在辽国部队开拔之初,萧太后就通过宋国的降将王继忠,与宋国保持着议和的通道,宋朝则是崇仪副使曹利用。

但是,当时辽军正节节胜利无意和谈,曹利用就在前线军营里等候了起来。

所以,当辽国动议和这条线后,本来就不怎么想打仗的宋真宗,就立即派出曹利用前往了。至于谈判的条件,宋国这边,宋真宗对曹利用的要求是:“只要辽国没有割地什么需求,钱物什么的即使上百万也是可以的。”而寇准私下对曹利用嘱咐道:“虽然,皇帝给了你上百万钱物的底线,但是,你谈判若超过三十万,你回来后,我就要你死的好看!”

曹利用来到辽军大营后,萧太后首先要求归还被后周柴荣抢去的关南地区,曹利用这样答复: “这本是你们和前朝的事了,关我朝什么事啊?即使赔付你们一些岁币,我都不知我国皇帝能否答应呢,割地给你们是绝对不可能的。”然后,双方就和谈的条件,像菜市场讨价还价一样的砍起价来。最后,曹利用基本坚持住底线,与辽国达成了和谈。

其条款主要有:

一、宋辽成为世代友好的友邦,在边境上不能够修筑军事设施;

二、宋不必归还关南地区;

三、双方不能够收留对方的通缉犯;

四、宋国每年给辽国岁币,银子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五、在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以上所述就是签订澶渊之盟的经过 ,可以看出,这个合约的签订是当时宋、辽两个大国,在之前长期的战争后,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而相互选择的妥协的结果。

澶渊之盟从长期来看对宋辽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对于辽国,每年获得宋朝的岁币使其国库更加富余,两国的边界上基本没有什么战争的困扰。宋辽两国各有商品得到了互通有无,促进了两国的文化、经济交流,有利于民族的大融合。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

但是,不好的影响也有:由于,两个大国之间长期无大战,使得两国在军事上日趋松弛,辽之后,被崛起的金国迅速的灭国,而两宋长期受到金国、蒙古的战争侵略。而且,本就生产力不够发达的辽,在有了边境的互市之后,使其生产力发展的更加缓慢;宋对辽每年缴纳的岁币,加重了宋的经济负担;并且,也使得其后历任君王在战争中妥协求和的思维日益严重。

话说,曹利用自觉很光荣地完成了任务,兴冲冲回去交旨。请见之时,宋真宗正在吃饭,侍者就问曹利用许给契丹多少银两。曹利用没有说话,只是伸出三个手指放在额头上,意思是三十万两。侍者误以为是三百万两,真宗得知后大惊:“太多了,太多了。”便召见他亲自盘问。

此时,曹利用战战兢兢地答道:“三十万两。”赵恒听完嘀咕一声:“才三十万,这么少。你很会办事,很会办事!”随后,就重重地奖赏了他。

参考资料:

【《宋史》、《宋代政治文化史论》、《浅论“澶渊之盟”的决策》】

更多文章

  • 李自成身边最重要的人是谁?若没有他,李自成根本当不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为什么只当了18天皇帝,李自成当了皇帝后干了哪些事视频,李自成为什么只做了42天的帝王

    可以说,李岩作为李自成身边最具谋略的人,是他最早提出了“迎闯王,不纳粮”的方针,为起义部队赢得了广泛的人民群众的拥戴。可以说,若没有他,李自成根本当不了皇帝。然而,往往就是这样的功臣,最后,却是不得善终。据《绥寇纪略》记载,定州失败之后,有人传来河南所有起义军向明军投降的消息。李自成听闻此消息后,火

  • 汤和年过70,却娶妻妾过百、花天酒地,朱元璋赏他子孙249年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汤和被朱元璋降为征南将军,汤和与朱元璋谁大,1388年汤和向朱元璋提出辞职

    这是明史通俗读本《明朝那些事》所记载的一段辛酸故事,而汤和也就是我们今天故事所要讲的主人公。那么汤和是谁呢?他是明朝开国大将,与朱元璋是同乡,乃是布衣之交,也是明朝开国六大公爵之一,在明朝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他,也是少数躲过朱元璋屠刀的功勋大臣。那么位高权重的他,到底是如何善始善终的呢?汤和是濠人

  • 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是谁?崇祯皇帝吗?其实,是他的爷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万历年少时,很是“嘴甜”,每次去探望后宫陈皇后时,说话很是乖巧,极得皇后欢心。即使皇后身体不适,也不会拒绝见他。朱翊钧登基后的9年时间中,对首辅大臣张居正极为尊敬,跟随其读书时态度恭敬有加,几乎每年都会重重赏赐其父母。张居正一次腹痛,他亲自下厨做面。张居正身体痊愈后,朱翊钧很是高兴,拉着对方的手,连

  • 朱元璋当皇帝要为父母迁坟,刘伯温一看:这座祖坟一动就会坏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伯温朱元璋坟墓,朱元璋哭被刘伯温看见,刘伯温死后朱元璋什么反应

    但凡是事业有成者,必然都经历过一般人无法想象的过程,这一点已经成为从古至今的定律,何况是像朱元璋那样一朝成帝王的人,过往的经历更是让很多人瞠目结舌,根本无从想象。朱元璋从小的生长的环境并不是很好,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之中,因为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八,所以,又有一个别名朱重八。当时因为家庭条件特别不

  • 朱元璋请名师教子,名师反问:不听话能打吗?朱元璋只说了4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给后辈立下的规矩,朱元璋的三个绝招,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为何无法严厉

    自然是要请一个名师来教导,找来找去之下,他找到了宋濂。此人1310年出生,从小十分聪明,记忆力很强,有神童之称。闻人梦吉、吴莱等人是他的师傅,宋濂尤其精通五经,在学识上就连刘基也夸赞不已。早年元朝就听说过他的名声,邀请他去担任翰林编修,但宋濂拒绝了。他的心里只有著书,他在那个年代也可以说是学富五车的

  • 真有“穿越者”吗?河南出土一明朝石碑,碑上:扯淡再也不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石碑现在现状,河南发现明朝石碑吗,明朝石碑真实历史

    历史在不断变迁,前人为后人留下无数瑰宝,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实力强大,吞并周边小国扩张自己的势力,而大将白起在南征时期,无意间在敌国城池土壤下,发现了一块青铜文物,上面记载了商朝时期历史,为人们研究商朝带了巨大突破。中华历史长河,流淌了五千年从未间断,河水也孕育了无数历史瑰宝。每一个时代内,都有着属

  • 元朝虽不受后人待见,却有一个很爽的“福利”,其他朝代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元朝老百姓过得如何,元朝的真实生活水平,元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全面统治传统汉地的政权,所以日本人也趁机搞出了“崖山之后无华夏”的论调,企图以此来调动个民族之间的敌视情绪。而事实上,元朝统治者实行的一些政策,也给了这一观点支持者以口实。比如元朝统治者推行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根据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后,将全国人口分为蒙古、色

  • 王安石变法彻底失败,为何在教科书中,人们却对王安石评价很高?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给王安石的一封信关于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有用吗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宋朝时的王安石变法,但是,却没有深入了解过这个变法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它。由“三冗危机”引起的财政亏空,迫使政府不断增加赋税,除缴纳名正言顺的“两税”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给民众造成沉重负担,加之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百姓苦难,怨声不断。1069年,

  • 朱元璋微服私访,与瓜农相谈甚欢,离开后下令:赶紧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亲自微服私访,朱元璋微服私访没想到被当街羞辱,正史朱元璋微服私访过吗

    朱元璋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朝廷税款的人,一直在四处躲债,过着风雨飘摇的生活。元朝时期,民族矛盾十分的尖锐,普通的民众被分为四等,在蒙古人的统治之下,汉人、南人都是贱民。蒙古人民不断的压榨百姓,甚至可以不用劳动就享有其他民族的财产,徭役沉重,灾荒不断。在朱元璋17岁时,濠州发生旱灾,

  • 因为朱元璋,江西人与湖南人成了“老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与江西老表有着不解之缘,朱元璋为何叫江西省老表,朱元璋与江西老表关系

    其中,最波折的莫过于湖南一役。相传,某日朱元璋率领大军,截杀逃难的乱兵。突然,朱元璋在马前几丈外发现一个背着孩子的妇人,这妇人手里还牵着一个娃娃,正在泥泞中艰难地行走。朱元璋见被妇人牵着的小孩仅有四五岁,一瘸一拐,正在嚎啕大哭,可妇人背在背上的孩子却足有十几岁。朱元璋是个暴脾气,见到此情此景十分气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