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的野心有多大?看他4个儿子的名字,就明白他对皇权有多渴望

李渊的野心有多大?看他4个儿子的名字,就明白他对皇权有多渴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786 更新时间:2024/1/4 18:37:48

别的朝代都用“大”来形容,到唐朝这里却成了“盛”,比如大宋、大明、大清等等,唐朝却是盛唐。一字之差就已拉开维度,足以见得后人对这个朝代有多么认可。

前段时间笔者曾看到过这样一个话题:

如果有时光穿梭机,你最希望回到哪个朝代?唐朝占到了一多半。

一切正如人们所言,只要看到这两个字,心中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自豪感”。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即便人们再怎么骄傲,唐朝缔造的盛世局面和万国来朝的壮观场面,它终究还是留在了历史中,一去不复返。

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即开创大唐的帝王——李渊

客观地讲,隋末时期有三支强大的起义军,李渊并不是其中之一。起义时间晚不说,实力还不够,说他是未来的开国皇帝,估计没有任何一个人会相信。

预谋其事必然立志,李渊虽然不言,但早已埋下了这样的野心。

至于如何体现,诸位只需要去看他四个儿子的名字,就明白他对皇权有多么渴望。

李建成

李建成于公元589年出生,作为李渊的长子,他的身上承载了太多的希望。

杨坚迫于得位不正的舆论压力,对待前朝官员的待遇自然不会差,李渊在这种情况下继承了“唐国公”的名号。

为长子赋名“建成”,有着建立朝代之意。

仔细探究,发现这样的名字绝非这样简单,封建时代下主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言外之意岂不是希望和他一起打天下?

李建成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将招募而来且毫无军事意识的起义军,整备成了一支像样的军队。

立军法、明军纪,整个过程中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为父亲建立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世民

天下建立了,需要的就是救世济民,为次子李世民的赋名则说明了这一点。

李世民成为了父亲的骄傲,不仅用计谋迫使李渊起兵,还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屡立奇功,后来更是得到了“天策上将”的封号。

如此之行,岂不是对自己接下来的皇位构成了威胁?李建成个人有些担心。

按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李建成应该是未来的当权者;可李渊又对李世民喜爱有加,亲口许诺其太子之位。

双方的明争暗斗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玄武门之变也为诸位交出了答案。

唐太宗即位后,以铜、史和人为镜,为整个大唐带来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如此有眼光的人,在安定天下方面岂不是对应了父亲的起名寓意?即我们前文所说的救世济民。

李玄霸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些孩子在出生的时候,李渊还只是在不停地计划中,接下来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自己都要有胆识和胆量,真正地争霸之路即将开始,李玄霸之名恰是最真实的写照。

对于这三个字,诸位可能有些陌生,影视剧和小说中对应的是“李元霸”。

李元霸的武力值有多高,笔者在这里就不做过多赘言了,想必诸位都有所耳闻。

追溯玄霸之名,有人说是“天地玄黄,争霸天下”,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李渊的野心,真的是“呆人干实活”。

李元吉

天下能不能建立,除了自身的实力外,运气也占到了很大的成分。

科学生产力低下的年代,风水学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人们的生活,更何况当时还有“天人合一”的说法。

古代影视剧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类似的场景,哪家需要考取功名,都会前往寺庙烧香祷告,李元吉恰是李渊的“精神动力”。

大吉洪福、大吉随身,谁不愿意得到这样的好运眷顾?更何况是要夺取天下的天子呢?

李渊

建朝、济民、夺帝、大吉,这些标签缺一不可,同时也反映出李渊一统天下的野心。

回顾历史的发展,李渊建朝的过程可谓完美到不能再完美。

当时有人提前让李渊起兵,但他按兵不动,因为“天时地利人和”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等隋炀帝窦建德等势力困在江都时,他一举夺取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有人都很意外。

特别是自己的儿子们,主动结识当地的英雄豪杰,财力兵力上更是没有任何发愁。

至于很多人口中所说的“软弱皇帝”,无非就是玄武门之变中的种种行径罢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他也是一个被动的见证者?

自己的儿子再怎么不好,那也是自己的儿子,如果没有他们,大唐又怎么会建立?

笑侃人世间

评价历史,务必要做到客观全面。

没有李渊,就没有“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有了大唐的建立,才会有后来的盛世。不管说得再多,单从这一点去看,都不能否认其在历史中的地位,亦不能低估其建立天下的野心。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物欲纵横,社会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人生的博弈中要想获胜,就不能缺乏野心,它不是“庸俗”的代名词,而是成功必备的“标签”,没有野心何谈成功?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西周王朝的内忧外患:天灾人祸与财政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西周制度是什么,西周王朝衰落的原因,西周兴衰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根据竺可祯先生的研究,西周初年在经过短暂的温暖气候不久,便逐渐进入了我国物候时期气候变迁史上的第一个寒冷期。这一寒冷期前后延续了近两百年,几乎与整个西周王朝相始终。西周时期的这次气候变迁,对西周社会影响极为深远。首先,气候寒冷使得西北戎狄势力的生存发展条件变得异常恶劣,于是他们会选择向条件较好的地区

  • 魏王把楚国想得太好了,以为他们会遵守基本的礼义,结果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楚国魏王,楚国礼仪图片,楚国礼仪制度研究

    楚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五国联合讨伐秦国,战事不顺,魏惠王想要与秦国讲和,派遣魏相惠施前往楚国。因为楚怀王是本次合纵的主导,所以魏惠王希望由楚怀王带领着与秦国议和,摆脱兵祸。楚王将要把惠施送到秦国去讲和。楚臣杜赫对楚国重臣昭阳说:“这次讨伐秦国是楚国领头的。现在惠施因为魏王而来,而您要送他到秦国

  • 春秋第一妖姬,杀3夫1君1子、亡1国2卿,9个男人因她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春秋战国十大女将,春秋第一妖姬,春秋夏姬杀三夫一君

    人们说她“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九个男人因其而死”,她为何会被人如此称呼?她那悲惨多舛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var1]私通、远嫁、成为寡妇——夏姬夏姬是春秋时期郑国的一位公主,出生于楚成王三十一年(公元前640年),她的父亲是郑穆公,母亲是郑国公的少妃姚子。与夏姬一同出生的还有一个男孩,名叫貉

  • 秦国接连四代君王个个不忘强秦,但无此人,一统于秦无从谈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国用了几代君王才能一统天下,秦国真的是暴秦吗,秦国由弱变强的历史事件

    秦孝公嬴渠梁剧照秦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始皇是封建历史上的一个皇帝,但是秦国能够统一全靠秦始皇历代先王为他打下的基础,这其中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贡献最大,正是有了这四位先君的励精图治,宵衣旰食,才有了强大的秦国,才有了秦嬴政一统华夏的功绩。看到这里你肯定会想难道前面的君

  • 魏武侯英勇好武,为何错失吴起?并非只是中了小人奸计,而因这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魏武侯简介,吴起魏武侯最新消息,吴起与魏武侯的关系如何

    魏武侯名魏击,是魏文侯的嫡长子,很小就被确立为太子。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长大后出落的刚武有勇,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var1]公元前412年,太子魏击便受命为统帅,亲自率军攻打秦国的繁、庞二地,此时的魏击大约只有二十余岁。年少英武的魏击不负父亲的重托,一举拿下了秦国二城,奏响了魏国进军秦国河西地

  • 平原君杀妾留客,是重友轻色,这是礼贤下士?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平原君家的高楼靠近一户老百姓家。这家有个跛子,总是一瘸一拐地出外打水。平原君的美妾看到这情景,就哈哈大笑起来。第二天,这位跛子找上平原君的家门来,请求道:“我听说您喜爱士人,士人不远千里来这里,就是因为您看重士人而鄙视姬妾啊。我不幸有病致残,可是您的姬妾却在高楼上讥笑我,我希望得到讥笑我的人的脑袋。

  • 秦武王嬴荡殒命后,赵国和燕国为什么要保护嬴稷回秦国继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武王嬴荡与嬴稷差几岁,秦武王嬴荡临终遗言,嬴荡和嬴稷最后的对话

    [var1]在秦国的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有为的国君,就连在位仅有三年的秦武王嬴荡也是为秦国的东出做了不小的贡献,但是天不假命,秦武王嬴荡在周天子居住的洛阳因举鼎而亡。年纪轻轻的就因此而亡,不能不说是秦国的损失。如此早亡,却是让列国感觉到了有利可图,为什么这样说呢?做了三年的国君,竟然没有孩子可以继承王位

  • 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秦国的崛起,更没有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商鞅变法和秦始皇有关系吗,如何评价商鞅和秦始皇,商鞅变法与秦国强盛

    [var1]前言读了孙皓晖教授的《大秦帝国》,感觉写得很好,不愧为历时十六年的呕心沥血之作,虽然说内容删减了很多,但是主线却更紧凑了,称之为精华版,尤为贴切。看到商鞅变法这章节,可以说它是秦国的转折一点不为过!书中对商鞅的刻画甚为精彩![var1]1君莫过于孝公,臣莫过于商君。对于商鞅,历史上褒贬不

  • 晋文公为何那么重视赵衰,没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穆公与赵衰的关系,赵衰墓,晋文公和赵衰谁厉害

    晋国人赵衰的复杂人际关系晋文公身边“有士五人”,其中以赵衰最为低调,但赵衰得到的信任又是最重。当年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带领赵衰等随臣流落狄国的时候,狄国人把叔隗、季隗两姐妹分别嫁给了重耳和赵衰,后来重耳归国又把女儿嫁给了赵衰。即便在流亡路上,重耳身边的臣子们也能看清这种关系。秦穆公设宴款待重耳,狐偃

  • 关于屈原和端午,你只了解粽子?这个悲剧背后还有白起的灌城焚陵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屈原与粽子的关系,白起和屈原,往河里扔粽子纪念屈原吗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一位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所作诗词,甚至对宋朝唐朝诗人都有很大影响。屈原之所以受世人追捧,不仅因为他擅长做诗,还与他强烈爱国之心有关。早年屈原主张对内举贤能,对外联齐抗秦,可他却因贵族诽谤不受重用,等到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后,屈原投汨罗江,以身殉国。端午节由此而来。端午节这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