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扒一扒单雄信家族,及其后代子孙,在隋唐时期留下的历史痕迹

扒一扒单雄信家族,及其后代子孙,在隋唐时期留下的历史痕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542 更新时间:2024/1/23 12:44:49

历史上单雄信一出世,就和徐世勣一同上了瓦岗寨,那么单雄信以前有什么事迹呢?武艺又是怎么炼成的?

这事要说起来,还和李渊有重要的关系,李渊的史料中有一段时间消失了,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刚刚建国,李渊是杨坚的外甥,以千牛备身入职隋朝,年仅十六岁就被杨坚任命为带兵将军,他干什么去了,李渊率领军队去攻打东昌府,当时的太守是单雄信的父亲单禹,太守是世袭的,李渊攻打了东昌七天七夜,东昌终于被攻破,单禹当然不会投降,所以被杀了,而单禹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单雄忠,一个是单雄信,他们两个被家将偷偷的带跑了,逃过被杀的命运,他们逃到哪去了,家将带着单雄信兄弟两个,辗转到了山西,在山西潞州天堂县城南八里二贤庄隐居。这就是为什么单雄信有两个家庭住址的原因,一个是山东,一个是山西。

因为逃跑的时候,家将带了一些金银财宝,所以就在二贤庄落户了。在二贤庄单雄信与哥哥单雄忠读书练武,受人敬仰,并称二贤,所以叫二贤庄。具体单雄忠的死因,是不是像演义中被李渊一箭射杀,没有具体记载。单雄忠的史料很少。这才有了单雄信长大后,回到老家山东祖地。潞州这个地方是李隆基发家之地,单雄信的孙子单思敬有可能在潞州和李隆基认识了,后面会说到!

单雄信的爷爷单登,北周时期护国大将军,战功赫赫,帮助宇文氏统一北方,职守东昌,公元579年,单禹世袭职守东昌。

单雄信的远祖可追溯到东汉,单匡就是单雄信的直系远祖,单匡东汉河南人。中常侍单超弟弟。为济阴太守。仗势贪赃。为兖州刺史第五种所纠举,发赃五六千万,下廷尉狱。单超,东汉专权朝政地首要宦官之一,现今河南洛阳人。桓帝初为中常侍,与宦官徐璜、具瑗、唐衡共谋诛灭外戚梁冀兄弟,以功封新丰侯,为“五侯”之一,食邑二万户。后官拜车骑将军,不久就去世了。

唐朝林宝的《元和姓纂》载:单雄信是后汉济阴太守单匡之后。

单雄信号“飞将”,善使马槊,那是有原因的,祖上是大将军,有传承,在古代没有传承,马槊技击之法是没地方学的,比如程咬金也是使马槊的,其祖上也是达官显宦。

单雄信,名通,字雄信 ,曹州济阴县(今山东菏泽市曹县)人,和同乡徐世勣关系密切,一起可以共生死,他们在隋朝末年一同上了瓦岗寨。

613年,韦城翟让被黄君汉释放,这就是龙入大海,释放了一条恶龙,对隋朝致命一击,而黄君汉出身江夏黄氏,他释放了翟让,李渊得感谢黄君汉,要不然李渊也不会那么快统一全国,他们之间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后来瓦岗寨大部分势力及猛将,都投靠了李渊,为李渊的唐朝建功立业。

翟让瓦岗起义,以贾雄为军师,邴元真为书记,徐世勣、单雄信为领兵将校。到616年十一月为止,瓦岗寨和张须陀打了大小三十战,其中就有秦琼、裴行俨罗士信等猛将,他们都在张须陀麾下效力。

翟让在徐世勣的建议下攻取荥阳、梁郡二郡,瓦岗势力达到万余人。同年,李密做为杨玄感的军师,帮助杨玄感反隋失败,逃跑过程中,和房玄龄叔父房彦藻汇合到了一处,共同商量投奔瓦岗。

李密上了瓦岗寨后,曾经在616年,诈败引张须陀大军到树林,中了埋伏,张须陀被杀,罗士信和秦琼以及裴行俨投靠裴行俨父亲裴仁基,617年四月,裴仁基率军投奔瓦岗寨,秦琼为帐内骠骑,与程咬金裴行俨,罗士信等一起统领八千内军,成为四大内军统领,待遇十分丰厚!

瓦岗寨内部发生动乱,此前李密在房彦藻以及王伯当的帮助下,这里边也有徐世勣的功劳,他也是建议李密夺取首领位置,成功成为瓦岗寨的首领,房彦藻也成了李密的心腹,李密自称魏公,封翟让为司徒,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候大将军。

617年七月,李密正在和王世充交战时,翟让旧部王儒信劝他重新夺回大权,翟让拒绝了,李密在得知消息后,发动了一次鸿门宴,主要出谋划策的是房玄龄叔父房彦藻,结果是徐世勣被砍伤,单雄信向李密磕头求饶,房彦藻劝李密把单雄信杀了,李密爱惜单雄信的才能,并且抚慰单雄信和徐世勣等,还让他们分别统领翟让旧部。这是瓦岗寨新旧势力的一次交锋,以新势力获胜告终。

618年,李密和王世充会战于偃师,单雄信领军驻扎在城北,王世充率军袭击单雄信大营,李密派遣程咬金和裴行俨前往救援,裴行俨中流矢坠马,程咬金抱起裴行俨逃脱。王世充打败李密后,进围偃师,单雄信等人投降,而徐世勣转而投奔李唐。单雄信被王世充封为大将军。

620年,李世民率领大军攻打洛阳,这次李世民差点让单雄信给杀了,李世民斗阵时,单雄信率军出战,单雄信持枪纵马很快就冲到了李世民跟前,直取李世民,徐世勣及时出现制止了单雄信,单雄信这才没杀了李世民。

王世充投降后,李世民大肆追捕其党羽,其中单雄信被唐军围困伏牛山,血战三天三夜,见胜利无望,纵马跳崖未死,被俘后带到洛阳,宁死不投降,最后被斩杀于洛阳。

徐世勣曾经为单雄信求情,依例叛处死刑,李勣上表称赞单雄信武艺绝伦,如果将他赦免,他一定会感恩戴德、为国家效命。李勣还请求用自己的官爵为他免死,但李渊仍不允许。单雄信临受刑的时候,李勣对着他号啕痛哭,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单雄信吃,说:“生死永诀,此肉与你一同入土了。”单雄信死后,李勣收养了他的儿子。

咱们看看单雄信死后,他的后代子孙在唐朝留下的历史痕迹!

单雄信死后,他的儿子单道真被徐世勣抚养长大,曾在唐朝担任梁州司马之职。

单雄信的孙子辈

单雄信有三个孙子,都是单道真的儿子。

单思敬、单思礼、单思远他们都曾担任唐朝的地方官。

唐朝林宝的《元和姓纂》载:单雄信生有一子单道真,为唐朝梁州司马,单道真生有三子:单思敬、单思礼、单思远。单思敬官任第十四任安东都护府都护,单思远官任河南尹、岐州刺史。

单思敬安东都护,父亲是单道真,官至梁州司马。还有两个兄弟,单思礼事迹不详;单思远,在玄宗先天二年,官魏州刺史,有善政。开元四年,官至河南尹、岐州刺史。

从官职来看,在当时的大唐,都是封疆大吏啊!

据《新唐书·百官四下》载:“都护掌统诸蕃,抚慰、征讨、叙功、罚过,总判府事。”为了加强对所辖地区的军事控制,唐朝在安东都护府之下设有怀远军、保定军和安东守捉,常驻军队为8500人,马700匹。也就是说单思敬是安东都护的最高长官,权利真不小。当时大唐一共就六大都护,而单思敬就是其中一个,而且是第十四任安东都护。

单思敬是在唐玄宗李隆基登基第二年,713年就任安东都护的,安东都护不都是唐人,也有当地人,而大唐的人员,历任安东都护,都是有军功傍身才能就职安东都护,比如薛仁贵,薛仁贵儿子薛讷,还有单思敬的前任唐休璟,这都是有军功的,那么单思敬有什么军功,李隆基登基之前,大事件有,第一,唐隆元年(710年)六月,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第二太平公主要夺李隆基太子之位的“先天政变”事件。还有可能单思敬早在潞州时,就和李隆基认识了,并且追随了李隆基,这只是猜测。

单雄信的曾孙辈

单思敬,有儿子单光业;单思远有儿子单有邻及单不先,而单不邻官至宣德郎、行太子校书郎。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单雄信后人的记载了。到了黄巢起义时,才有了单雄信后代的记载。

单雄信第11代孙子辈

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加入黄巢起义,人称“黄军四杰”。虽然黄军四杰不是黄巢起义的领导人,但是也是主力将领,黄巢起义直接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单雄信的后人重创了李唐江山 也算给祖宗报仇了吧!

你以为单雄信的后人是忘记了仇恨吗?不是的,仇恨延续到了唐末,大唐稳定的时候,没有出手,但是在黄巢起义的时候,“黄军四杰”,在对抗大唐朝庭的过程中作战勇猛,给了唐朝沉重的打击。

从开皇元年581年,李渊攻周,围东昌,单禹被俘不屈被李渊所杀,再到单雄信被杀,到878年的黄巢起义,延续了将近300年的单李两家的仇恨,终于被单家的后代报了一点,有句现代话说的好“出来混是要还的”。

估计李世民也没想到,一时留下了单雄信的儿子,造成了200年后,单雄信的后代给大唐江山以沉重打击。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被称为南朝第一帝的刘裕,没能完成统一大业,原因让人感到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南朝宋武帝刘裕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南朝第一代刘裕,南朝刘裕萧县的墓

    刘裕被称为南朝第一帝,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在南朝的时候能够坐上皇帝,而且是一个没有什么身份背景的人坐上皇帝,说明这个人一定是靠着实力,靠着军队崛起的。南朝的时候,世家大族往往能够左右一个国家的命运,也就是说,想要靠着自己的实力,从寒门登基称帝到底有多难,但是刘裕做到了,这就是能力。一、身份成为了刘裕

  • 李治55岁病重,武则天为何还去洛阳,沿途护卫的竟然是盗贼头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武则天李治死因,李治活着时武则天为啥不敢篡权,李治葬在武则天哪里

    原来武则天意识到李治一旦去世,继位者必然是太子李显,而这个儿子到时会不会老实听话,她是没有把握的,毕竟太子已经成年了,如果在那些支持李唐宗族的大臣怂恿之下,也有可能会不听话,那么自己到时还有什么理由垂帘听政呢?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在朝廷上安排自己的人手,最好是安排到宰相集团,毕竟宰相才是国家行政权力的

  • 唐朝有一位“警惕”将军,皇帝刚赐给他免死金牌,他就立马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在封建社会历史当中,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一言堂。下至黎民百姓,上到王公贵胄,但凡只要皇帝对其产生了杀意,那么那个人也就命不久矣了。当然,皇帝为了照顾自己的声名,也不能乱杀无辜,还要做到奖惩分明。对于有罪大臣要处死,而有功的大臣则要有所奖赏。若要论起对于大臣们最大的奖赏,那就莫过于一块免死金牌了,毕竟还

  • 略论亡隋经济基础对唐朝快速兴盛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最兴盛的时期,唐朝经济的繁荣期,唐朝的兴盛与衰落观后感

    隋朝和唐朝,在现代史学研究领域一直是被一起提到,包括在历史书籍中也都是隋唐时期,就连影视作品都说隋唐演义!因此隋朝和唐朝被并在一起谈论,肯定是有原因,而不是凭空臆造的说法。所以唐朝灭掉隋朝之后,唐朝究竟获得了什么,可以让唐朝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到了中国古代史乃至世界古代史的罕见高度!那

  • 隋灭后,杨广的两个女儿去哪了?一个遁入空门,另一个却嫁给仇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广女儿的下场,杨广死后他的妾妃们都跟了谁,隋帝杨广个人资料

    后世对隋朝第二任皇帝杨广的评价其实是褒贬不一的,其在位期间有功也有过,不过目前主流看法仍旧以好大喜功、滥用民力、荒淫无度的负面形象来定义隋炀帝杨广。而我们今天讲述的则是杨广两个女儿的故事,他的两个女儿绝色倾城,在隋朝灭亡后,一个遁入空门,余生与青灯古佛相伴,另一个则嫁给“仇人”李世民,并且还为其生了

  • 李渊退位后还不闲着,生下一群孩子,最小的一个使中学生很头疼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渊退位生了两个儿子,李渊退位后生的孩子,李渊退位后活了多少年

    说到滕王阁,又不得不提它的修建者。作为李唐王室的皇子,他的身份颇具值得探寻的地方。唐朝作为隋朝之后又一个统一中原的王朝,总共经历二十一代帝王。开国君主是被史称为唐高祖的李渊,公元618年到公元626年在位时长共8年,公元626年发生玄武门之变,传位于皇太子李世民,从此退居大安宫。李渊作为李唐王室的开

  • 比李治还小一岁的皇叔,为何屡屡被贬,一个王爷吃喝玩乐也是错?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治最怕的皇叔,历史上的李治有多可怕,唐明王与李治关系

    滕王李元婴比李治还小一岁的皇叔,是李世民的弟弟,也就是李渊的儿子,而且是李渊最小的儿子李元婴。李元婴出生时,李渊已经70岁了,而此时李世民已经是皇帝了,看着这么小的弟弟,李世民还是很照顾的,特别是在李渊驾崩之后,李元婴就归李世民抚养了。李元婴好像和别的王爷都不一样,在宫廷教育的影响下,学了一身本领—

  • 嫡尊庶轻,为什么古代人很重视嫡子?浅谈唐代“嫡庶”之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代嫡庶之分,宗法社会嫡庶等级森严,古代嫡庶女儿排序

    常言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古人对于自己的血脉得以传承的重视。在古代一夫多妻的广泛流行的大背景下,以及结合古人注重血统出身的观念。从而产生了嫡子与庶出之分,也正是这种泾渭分明的身份地位决定了他们的继承权与未来。自周室以来大小分宗层级分明被统治者视为治世之本。历朝历代对于嫡庶的区分都重视非常。当然随

  • 杜牧中进士后写下一首诗,短短4句狂傲无比,但却让人无话可说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杜牧流传下来多少诗,杜牧最有名十首诗,杜牧最有名的五言绝句

    “中国从隋朝开科取士,直到清朝最后一届科举考试,历经1000多年时间,仅产生了10万余名进士,平均1年只录取100人左右。”由此可见,范进考中举人后的癫狂之举并非夸张描写,在古代,考中举人或进士足以被看作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年仅26岁便进士及第。欣喜激动的他为友人写下一首分享喜悦的

  • 杨玉环在马嵬驿殒命,李隆基的做法到底值不值,历史已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隆基怎么得到杨玉环的,杨玉环真的死于马嵬驿的战乱中吗,杨玉环死在马嵬坡时李隆基多大

    盛世王朝在马嵬驿这个地方用一个女人的性命湮灭了大军将士的怒火,大唐终于兴于李隆基,衰于李隆基。盛世王朝最鼎盛的时刻,应该是中国唐朝的开元年间,此盛世正是由唐玄宗李隆基造就的,但是这个盛世因他而衰败。李隆基在位之初,励精图治,任贤选能,大唐一步步的走向了繁荣富强,在当时的世界上,可以说让任何一个国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