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出生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满洲正红旗人,出生才三岁,母亲就因为难产去世,到九岁的时候,父亲也因病去世,留下和珅与弟弟和琳相依为命,不过这个时候的和珅尚且只是一个稚童,并不是后来权倾天下的“和大人”,甚至于连正常成年人的能力不具备。
倘若不是因为一位老仆的保护,那么九岁的和珅就会与弟弟一起被赶出家门,沦为比孤儿更惨的存在,那就是无家可归只能到处流量的孤儿。事实上他们的处境在很长时间里,确实也非常凄凉,和珅在年少的时候,就已经遍尝人间冷暖,但是却并未因此而怨天尤人,更未因此而彻底沉沦,而是发奋苦读。 尽管那一个时候,并没有人向和珅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但是他却成功地凭借着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由于学习成绩足够优秀,和珅得以进入咸安宫中读书,并且因为足够勤奋与聪明,而受到了老师的赏识,尽管19岁那一年参加科举失败,但是在老师的推荐下,和珅依然得以入朝为官。
尽管最初的时候,和珅所担任的只是一个小小的三等侍卫,官阶并不是很高,但是却有机会,能够经常见到最高领导人乾隆皇帝。和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向乾隆皇帝展现了自己的才能,从此开始青云直上,他不仅展现出了高超的经济才能,而且体现出了对于人性的洞察,尤其是对乾隆皇帝的心思把握得非常准,所以持续升职。 在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时候,和珅还只是乾隆皇帝仪仗队中的一个侍从,但是到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他就已经成为了首席军机大臣以及太子太保,真正意义上的位极人臣。仕途上的一帆风顺给和珅带来了很多的诱惑,开始有各种官员给他送礼。
和珅在最初的时候,对于这些送礼并不敢接受,但是在多次之后他就接受了这些礼物,到后来更是主动去索礼,凭借贪污而积攒下了大量的金钱,这来路不正的巨额财富让和珅心中隐隐不安,但是因为大靠山乾隆皇帝始终还在,所以和珅对此并不是特别担忧。 直到1794年,乾隆皇帝在自己83岁生日的宴会上,忽然就兴致大发写下了一个“禅”字,字形看上去非常奇怪,而乾隆看着自己所写的字非常满意地笑了起来,旁边的文武百官虽然没有看懂,但是看着乾隆在笑,就也非常捧场地一起捧腹大笑起来。
只有和珅一个人在那里面如土色,因为他看懂了乾隆的“禅”,是“禅让”中的“禅”,也就是说乾隆已经准备将帝位禅让给儿子了,也就意味着自己的大靠山就要离开,到时候自己的安危就已经很难保证了。 事实证明和珅的这种忧虑很有道理,不愧是可以做到以小见大的人物,乾隆于1799年去世以后,继位的嘉庆皇帝很快就找借口解除了和珅的兵权,随后公布他的“二十大罪”,将其赐死抄家。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