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法正帮助刘备取得益州、赢得汉中之战,曹操也感叹未能将其招揽

法正帮助刘备取得益州、赢得汉中之战,曹操也感叹未能将其招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611 更新时间:2024/1/25 10:30:51

法正对于刘备的重要性,不亚于诸葛亮。奠定蜀汉政权生存基础的两大行动:入据益州、进取汉中,都离不开法正。

法正,是一位曾经被性格缺陷束缚的失意者

诸葛亮当初在襄阳的《隆中对》中,提到了这么一句话:“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里的智能之士,指的就是法正这种人。

法正并不是益州土著,而是关中地区的扶风人。建安年间,天下大乱,饥荒肆虐,他和老乡孟达一起进入蜀地,成了刘璋的幕僚。

但是,这期间的法正很不得志,担任的是诸如新都令、军议校尉之类的与决策圈压根不沾边的小官。至于主要原因,还真不是他外乡人的身份,而是“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

法正的“无行”,史书中确实进行了证实:“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说白了,就是心眼小,有仇必报、有恩必回。在如今看来真不是什么大毛病,但与东汉以来“孝廉、贤良方正”的品德要求并不吻合。偏偏刘璋跟他的同宗刘表类似,是个坐谈仁义、毫无进取心的“庸人”。在他这种满足现状的道德模范眼中,法正能力再强,也很难进入自己的法眼。

张松

那时,只有益州别驾(刺史的助手)张松跟法正关系要好,他俩一个不满刘璋的无能,一个不甘心自己所受的待遇,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刘璋并不明白的是,时代已经变了。当时的中原,各路诸侯的争霸大业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任人以才、容人所短的务实人才录用思路已经大行其道,曹操甚至在求才令中声称,“不仁不义而有治国用兵之术”之人,也能在自己这里某得一席之地。

正是秉承着这种功利主义方针,曹操逐渐在群雄逐鹿的乱局中崛起。直到他扫平中原、把眼光盯到汉中身上后,原本莺歌燕舞的刘璋才突然感觉到压力:汉中、益州唇齿相依,张鲁若落入曹操之手,自己也就完了。

刘璋首先派张松去荆州找曹操示好,在受到冷遇后,张松愤而劝刘璋跟曹操划清界限,转而结交刚刚在赤壁获胜、而且同为汉室后裔的枭雄刘备。而在此后决定由谁出使刘备时,张松极力推荐了法正。

这番机缘巧合之下,一直默默无闻的法正就此登上了时代的主舞台。

刘备能获得益州这一战略根据地,首先得感谢法正

对于出使刘备这一差事,法正原本还不大乐意,“正辞让,不得已而往”;但在跟刘备这位被曹操视为英雄的人物交谈之后,法正的态度彻底改观,他回到益州后,立即跟张松合计:刘备有雄才大略,是一位可以扭转益州未来、改变俩人命运的英主,绝非刘璋这类尸位素餐之人所能比拟的。

刘备

于是二人商定后,决定豁出身家性命,推动刘备这位猛龙顺利过江,从而带动益州人民改天换地;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让他俩从此能够一展抱负,辅佐英主,在乱世中建立一番不朽的伟业。

很显然,刘备跟曹操一样,也是一位极端务实的功利主义者。要实现当初隆中对的战略设想,拿下蜀地是关键的一步,张松、法正无异于及时雨。

于是,在接下来刘备入蜀的过程中,法正全程起到了穿针引线、点明方向、保驾护航的关键作用。

首先,刘璋派法正联络刘备共讨张鲁,法正却“阴献策于先主”,让他利用张松为内应,取代懦弱的刘璋,从而“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与当初隆中对中的主张完全吻合;刘备自然喜不自胜,全盘接受,当下就带兵南袭刘璋;其后,当听闻郑度劝说刘璋坚壁清野时,刘备大为担忧;法正淡然一笑:“终不能用,无可忧也”,刘璋的反应果然如他所料;而当刘备进围雒城后,法正写了一篇既是劝告、又是威胁的长文,指出“雒下虽有万兵,皆坏陈之卒,破军之将,若欲争一旦之战,则兵将势力,实不相当”,为今之计,只有“可图变化,以保尊门”。说白了就是威胁刘璋君臣,打你们是打不过的,想保住身家性命的话,赶紧束手就擒。

后来的走向证明,法正的心理战起到了效果。进围成都后,蜀将许靖意图投降,刘璋察觉后竟然也不敢治罪。

收买蜀地人心的推动者,夺取汉中的操盘手

夺下蜀地后,立下大功的法正一跃成了刘备的心腹,“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从此他进入了政权的领导核心,可以一展自己的满腹才华。

法正

法正虽然睚眦必报,但在面对大局时却异常清醒。对于当初意图投降的许靖,刘备打心眼里瞧不起,准备弃之不用。但法正认为,许靖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在蜀地的士大夫圈子里却挺有号召力,如果冷落他,很有可能让人认为刘备作贱贤才。因此,不如“宜加敬重,以眩远近”。

刘备对此言听计从,于是厚待许靖,这对笼络蜀地的士大夫、地主阶级起到了关键的示范作用。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在法正的推动下,刘备发起了夯实蜀汉政权基础的汉中之战。

起先,得知曹操不攻取巴蜀、反而返回朝廷,法正敏锐的分析出曹操一定后方不稳,短期内不可能亲临汉中;而留守的夏侯渊张郃,远不是刘备的对手。因此,这正是蜀汉政权拿下汉中、巩固蜀地、进而“蚕食雍、凉”的战略机遇。

于是刘备“善其策”,率领几乎全部精锐进兵汉中。相持一年多后,到了公元219年,刘备移营定军山,吸引曹军主将夏侯渊前来争夺地势;法正看准时机,让刘备全军出击,于是黄忠率军居高而下,一举阵斩夏侯渊、击溃曹军。

此战后,刘备得以掌握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即使后来曹操亲自率大军前来,已无法改变既有局面。占据了汉中、巴蜀的刘备,至此才算真正具备了落实当初《隆中对》中“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战略的可行性。

曹操

而这场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的战役,战略与战术层面均由法正主导。甚至曹操在获悉汉中战局情况后,也不禁感慨:“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这个人,当然就是法正。一代枭雄曹操称郭嘉为自己的“奇佐”,对法正同样也是“情有独钟”,他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可见法孝直与郭奉孝皆为世间“罕物”,但凡欲图谋霸业者,都想求之。

算无遗策、深谋远虑,战略清晰、战术精明,法正的存在,对刘备起到了脱胎换骨的作用。对此,诸葛亮曾用了一个形象的描述:“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法正的存在,等于是给刘备安上了一对翅膀,从此才得以改变之前的落魄,摇身一变为翱翔于天际的雄鹰,再也没人能对其肆意拿捏。

可惜的是,在刘备成为汉中王的第二年,法正就英年早逝。智囊的缺失,也是后来蜀汉政权遭遇夷陵惨败、国力从此一蹶不振的原因之一。就像诸葛亮说的那样:“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法正也许是唯一能阻止刘备东征的人;即使无法阻止,但有他随军,面对年轻的陆逊,刘备不大可能遭受大败。

更多文章

  • 法正奇谋不断,为刘备立下大功,与诸葛亮可谓互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与法正,诸葛亮和刘备取胜策略,刘备与诸葛亮的共同点

    刘备长期缺少算无遗策、谋略制敌的一流谋士。法正的出现,一度弥补了这一缺陷。对于法正,诸葛亮的评价最具代表性:“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在他看来,法正的出现,如同给刘

  • 干支纪年与观象授时有关,自东汉初年才开始正式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干支纪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干支纪年始于何时,从哪一年开始使用干支纪年

    “六十甲子”,来自“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兴自东汉,元和二年(85年)正式实施。据说,西汉初就有使用这种纪年法的了。东汉以降一直到民国前,基本是照此纪年。“十二生肖纪年”,由此生发演化而成。一些书中对汉代以前也用这种纪年法标注。但这仅仅是后人的“标注”,当不得真,因为汉以前不用这种纪年法。中国

  • 关羽当年真的是立刻被杀的吗?三国之后的一部古书,可能揭开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日本人看关羽被杀,正史中的关羽被谁杀,三国演义老版关羽被杀

    徐晃到樊城以北的阳陵陂后,整军备战,等待曹操随后为他派去的各路援军。关羽亲自从樊城之围中抽身,北上。徐晃和关羽在樊城以北的偃城附近,相遇。关羽亲提五千军战徐晃,徐晃上屋抽梯,骗关羽失了偃城,又调虎离山,把关羽在樊城之围中打败,关羽狼狈而退。关羽退军时,晴天霹雳发生了。路上,关羽得知东吴已偷袭了荆州,

  • 邓艾兵临城下时刘禅担心成都难守故投降,但外部援军却正在赶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邓艾奇袭成都刘禅用谁抵御,邓艾兵临城下刘禅投降,邓艾兵临城下时何人劝说刘禅投降

    姜维定下了汉中防御之策,要利用汉中与关中的物资转运困难,拖垮魏军,然后在其被迫退军的路上尾击,可以收全功。刘禅是同意姜维的作战计划的,因此姜维在部署汉中的防御之后,就回到了蜀汉西北边境线的沓中屯田,以此来迷惑魏军。在这里,魏军的邓艾部3万人也在此屯田,与姜维军对峙。转过年来,不出意外的,钟会带兵10

  • 费祎对曹魏采取绝对守势,执政期间蜀汉并无大动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湘乡人。随刘备入川,为广都长。众事不治,时或沉醉。刘备欲加之罪,诸葛亮说:“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脩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刘备尊重诸葛亮,未予治罪,但免官而已。顷之,又为什邡令。刘备为汉中王,蒋琬入为尚书郎。建兴元年(223年),丞

  • 西汉王朝末代皇帝,年仅三岁被王莽囚禁,长大后不知女人为何物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西汉末代皇帝与王莽的关系,西汉末代皇帝有多悲惨,王莽如何夺取西汉政权

    在中国所有朝代的末代皇帝当中,西汉王朝的末代皇帝存在感较低,比起其它朝代的末代皇帝存在感都要低,他是史称“孺子婴”的刘婴。刘婴的遭遇可谓相当凄惨,年仅三岁就被西汉末年外戚兼权臣王莽囚禁,不允许任何人跟他交流,导致刘婴长大后连女人为何物都不知道。刘婴生于公元5年,是汉宣帝的玄孙,祖上三代都是西汉地方藩

  • 诸吕之乱中,汉文帝没有任何功劳,为何却能继承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文帝与诸侯王的关系,汉文帝之死的历史真相,汉文帝治国的历史影响

    代王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母亲是薄姬。无论是刘恒,还是薄姬,都不得汉高祖的青睐,甚至很少有机会见到刘邦。也正是因为这个因素,吕后才放过薄姬、刘恒母子。吕后执政期间,刘邦的几个儿子都遭到迫害,刘如意被毒死,刘友被饿死,刘恢被迫自杀,因此刘恒在代国期间战战兢兢,时刻小心翼翼。代国国小力弱,刘恒谨慎小

  • 诸葛亮临死之时,为何要用七星灯续命?背后其实大有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七星灯续命,诸葛亮死前点七星灯的原因,诸葛亮为什么在死前要点49盏灯

    原文文笔慨然,把诸葛祈禳之法进行了详尽描述,然这祈禳之法虽是玄学传说,可是否确有其事?为何要用七盏大灯祈禳?为何要脚踏七星呢?也许此事皆不得而知,祈禳之法虽无迹可寻,然今人通学玄说,也有种种理论可证。何为“七”?罗经有语:七乃七政也。那么,何为七政?日月金木水火土也,即日月+金木水火土也。日为阳上浮

  • 刘备为啥没能一统三国?有3点原因,刘备为啥执意发起夷陵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有统一三国的机会吗,三国时期刘备有可能一统天下吗,刘备不发动夷陵之战能统一吗

    刘备为啥没能一统三国?刘家汉室终不能兴,我总结3点原因。 一,对手太强像曹操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千年难遇,好巧不巧,刘备就遇到了他,而且两个人是对立的关系,刘备夷陵败给东吴,东吴向曹魏俯首称臣,我这么一说你能感受到,以刘备的实力统一天下得有多难了吗?假如穿越回汉末三国时期,你是一个谋士,你会选择追随曹操

  • 关羽瞧不起诸葛亮曹操,认为他们只会耍嘴皮子,却对此人心服口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曹操收关羽,关羽是怎么评价诸葛亮,关羽对诸葛亮的看法

    ▲关羽性格自傲,看不起士大夫像是诸葛亮,但费诗却让他心服口服。(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关羽看不起士大夫阶级,这是有目共睹的,甚至连诸葛亮他也不放在眼里,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还说自己是鱼,孔明是水,有如鱼得水的感觉,然而关羽听了就不高兴,其实诸葛亮很有才华,只是关羽就是瞧不上,就连孙权、曹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