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位者若有自毁长城之举,那肯定没读这个春秋典故“国有三不祥”

在位者若有自毁长城之举,那肯定没读这个春秋典故“国有三不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252 更新时间:2024/1/20 22:13:03

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说苑》

[var1]

(齐景公与晏子)

说的是齐景公去打猎的时候,碰见了老虎和蛇。回来之后,他心神不宁,便问晏子,“难道这些都是不详之兆吗?”

晏子听了之后,对眼前的这位感到无语,于是他语重心长地说道,“老虎和蛇住在山泽之间,那里本来就是它们的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真有不详之事,那就是野有遗贤而国君却不知道,再不详的就是,明明知道是人才而国君却不用,更不详的就是国君用了他却不相信他,此之所谓国家之三不祥也!”

晏子所讲的话,其中所蕴含的大道至理,如果用来检验后世的君主,犹如圈印模刻,君主能做得到的,政权就兴起,反之政权则衰亡。

其一:一不祥——夫有贤而不知,这里讲的是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

野有遗贤而国家不知道,说明了国家在制度上关闭了,或者没有开一条人才向上竞升的通道。

两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全面执行之后,国家高位被世家门阀所垄断,导致了寒门再无出头之日。世家门阀把控国家高位,却无所作为,导致了中原粉碎,神州陆沉。

元嘉南渡之后,司马氏为首的世家大族根本没有检讨自己的过错,反而兴起了一股有违礼法、纵情声色的魏晋风度。

[var1]

(辩难谈玄)

因此,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田园,而绝世大才王猛也毅然决然地北上投秦,为秦国开创了一片大好基业。

其二:二不祥——知而不用,这里讲的君主的用人魄力。

知道对方是个人才,而国君却不用,这可能是因为君主的个人感情因素而不喜欢,又或者是君主由于某一些原因而不敢用。

前者在历史上没有多少例,因为仅仅是不喜欢而不用,会给君主带来极坏的名声,因此历代君主都不想落下这个恶名。所以最多的都表现在了因为某一些原因而不敢用这个方面上。

汉末群雄割据的时候,郭嘉先是北上投靠袁绍的,但是因为袁绍帐下都是世家大族出身的人都得到了重用,比如巨鹿大族出身的田丰、以及河北豪族出身的郭图,这些人团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势力。

[var1]

(袁绍和曹操)

而寒门出身的郭嘉等人,遭受到了排斥,袁绍也不敢重用他们。因此郭嘉不得不离开了袁绍,来投靠“唯才是举”的曹操,因为曹操根本不在意世家大族的力量,他敢于任用寒门大才。

结果,袁绍败于官渡之战。

其三:三不祥——用而不任。用了而不信任,这类事情在历史上,就数不胜数了。

燕惠王忌惮乐毅,丢失齐地;魏惠王驱逐吴起,霸业调零;赵幽缪王杀了李牧,国破家亡;刘邦韩信,败于白登山;唐玄宗逼死王忠嗣,安史乱起;南宋赵构冤杀岳飞,从此偏安;崇祯杀袁崇焕,清朝入主中原,例子不要太多。

我们读史,有时候都会被君王的一波波操作惊得目瞪口呆,有时候都快要国破家亡了,仍然在自毁长城,但看了晏子的“三不详”之后,我们就知道,什么叫做 “兴亡谁人定,胜败岂无凭?”了。

更多文章

  • 身为春秋“五霸”的他会甘心做活雷锋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很明显并不是,秦穆公不断扶植晋国公子,所为的就是“河外列城”。这个河外列城到底是什么地方呢?黄河从龙门山到华阴,是南北流向的,然后便折而向东。对晋国来说,河西和河南,都是河外。所谓河外列城,“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我们不作详细的地理考辨了,反正大略说,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晋献公假途伐虢,所

  • 人死后为何要停尸三天?扁鹊告诉你:这并非迷信,而是有科学依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为什么死后要停尸三天,现代人还有死后停尸三天的说法吗,扁鹊停尸三天的由来

    杜甫要表达的意思是: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到如今,人们常用的一句话叫:“逝者安息,生者如斯”,其实也源于此。死去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活着的人应该要好好地坚强活下去,只有这样做,死者在天堂才能够安息。[var1]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丧葬习俗方面,一直都做得很

  • 西晋国灭成笑柄,前人复被后人笑,东晋立国奇葩,与王家共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东晋初年流行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时间延续了大概二十多年。现代人读这六个字,可能不知道里面包含的意义。这里特别展开来说一说。话说,西晋开国,若以灭东吴算起,国土面积是很大的,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海;南至交州(今越南北部);西至甘肃、云南,与河西鲜卑、羌及氐

  • 齐桓公尊周礼爱和平,为何却落了个悲惨结局?其中的原因引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齐桓公齐宣公关系,齐桓公是好人吗,齐桓公怎么逆袭的

    [var1]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齐僖公第三子、齐襄公幼弟。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于齐国内乱之后,齐桓公与哥哥公子纠争夺王位,在抢先到达国都临淄后顺利继位。说到齐桓公就不得不说到管仲和鲍叔牙。齐僖公死后,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逃亡他国,齐国内乱发生后,两位王子都想抢先回国,继承王

  • 韩信年轻时没钱没人脉,也没打过仗,为什么横空出世就纵横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信的一生,淮阴侯韩信视频全集,韩信为啥没有自立为王

    当然,这也要命好,如果命不好在哪一次战斗中牺牲了,那在史书上连个名字都没能捞到!韩信虽然没钱没人脉,但是他的才能被萧何所看重。通过了萧何的推荐,韩信跳过了积累军功的这一步,被刘邦拜为大将。虽然没有掌过一军一旅,也没有积累过相关经验的韩信,带兵却有如神助,一生纵横于沙场之上无所败绩。为什么? 唯一的理

  • 赤壁之战中曹操侥幸逃脱,真的是周瑜和诸葛亮故意放走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和周瑜赤壁之败,赤壁之战给曹操带来的影响,赤壁之战曹操与诸葛亮

    那么,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真的是周瑜和诸葛亮故意放走的吗?我想绝对不是的。当时,曹操北征乌桓,连连获胜,消灭了袁绍集团的残余势力,声势大振,是三方势力中实力最强的,是刘备和孙权最强劲的对手。孙刘两方,特别是孙权,赤壁之战最强烈的愿望,一定是彻底打败曹操,最好是让曹操葬身战场,以绝后患。因为,如果没有曹

  • 赤壁大战,为什么孙权要联合刘备一起抗曹,没有刘备,他能赢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赤壁孙权一统天下,孙权刘备赤壁大战有地理优势吗,孙权赤壁

    敌人的敌人就可以是自己的盟友曹操自得了荆州以后一路穷追猛打,直到刘备在江夏与刘琦汇合后,曹操才暂缓攻击的姿态。根据正史中的记载,关羽手中有一万余兵马,刘琦在江夏城中也有一万余兵马防守,两军合到一处,曹操想要快速攻陷江夏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江东的孙权也虎视眈眈的盯着曹操大军的动向。而孙权一方在

  • 阴谋论可以休矣!为何说刘琦之死和刘备无关?没必要也得不偿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备为啥不派刘琦收复荆南四郡,刘琦为什么救刘备,刘备和刘琦谁厉害

    《三国志-先主传》中对刘琦之死一笔带过:“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不过后世对刘琦之死有不少疑问,相当多的人认为刘琦之死和刘备脱不了关系,甚至认为刘琦是被刘备毒杀的,这种阴谋论可以休矣!刘琦之死真的和刘备无关,为何这么说?没必要也得不偿失,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当时赤壁之战刚刚结束,孙刘双方面临

  • 青龙偃月刀到唐朝才出现,那么关羽的兵器究竟是啥?说出来很难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关羽的兵器到底是不是青龙,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真的出土了吗,历史上的关羽真的有青龙偃月刀吗

    不过这种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符合真实的历史,尽管在所有关公庙,作为武圣的关羽关二爷基本都是这个造型。因为根据历史学家的考究发现,关羽手中那纵横沙场的青龙偃月刀,要直到唐朝才出现,在当时的东汉末期,根本就不存在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最初名为“掩月刀”,这个称呼在历史上最早出现,是在北宋初期成书的《武

  • 面对吕布的投降,曹操不问程昱、郭嘉,为何唯独征询刘备的意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郭嘉对曹操有多重要,程昱夏侯渊郭嘉怎么样,郭嘉开始是跟着刘备的吗

    吕布最后的败亡,是在下邳。简单来说,吕布不听陈宫分兵之计,并且被曹操用泗水淹了下邳城,在睡梦中被宋宪、魏续给绑住并且献给了曹操。穷途末路的吕布为了活命,表示要向曹操投降,利用自己的勇武,以及曹操的爱才之心,为自己的争取最后一线生机。最后因为刘备这样一句话,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随后,曹操下令将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