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没有杀功臣的惯例,为什么商鞅却最先遭到残忍对待?

秦国没有杀功臣的惯例,为什么商鞅却最先遭到残忍对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95 更新时间:2024/2/11 10:38:01

商鞅变法成功地重塑了秦国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生活、还是军事领域,都受到变法的深刻影响和控制。打着变法的旗号,足以控制秦国的一切。商鞅割鼻公子虔、刺字公孙贾,一方面体现了变法的铁面无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商鞅的独特地位和滔天权势。

臣权大则国君危,作为商鞅的最佳搭档和“伯乐”,秦孝公可以不顾个人安危,继续坚定支持商鞅变法。但是,新即位、立根为稳的嬴驷却不能无视权臣的威胁,尤其他有变法作为呼风唤雨的武器。所以嬴驷继位后,商鞅失势已经不可避免。但是秦国既然没有杀功臣的惯例,嬴驷也不一定要处死商鞅,所以真正促成商鞅之死的其实是仇敌。

[var1]

图.秦惠

商鞅在秦国20余年厉行变法,留下了刻薄少恩的恶名。实际上,商鞅变法几乎把虽有老贵族、公室、大商人等得罪了一遍,这些人对商鞅心怀怨恨,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可惜终秦孝公一世,他们都没有找到机会。等到秦孝公一去世,他们就再也等不及了终于要除之而后快。可是,商鞅变法如此深入人心,他们杀商鞅不能私斗和仇杀,而只能污蔑商鞅谋反。

老贵族们准备了10多年的雷霆一击不可谓不强大,借口也难以辩驳。于是,商鞅害怕了,无论他是否有谋反的行迹,“欲加之罪,患无辞”,这才是决定他生死的关键。所以他仓促逃亡,逃亡不成又举兵自保,终于落下了造反的实锤,到此时,按照商鞅自己颁布的法令,他已经不得不死。

商鞅变法前,秦国治国尚宽、法令宽松,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谋反或者叛国罪。实际上,自从秦穆公时期直到变法前,士大夫在秦国的生存环境是及其优渥的,做错事情几乎没有惩罚。最典型的案例,就比如孟明视两次败于晋国,秦穆公不仅不惩罚,反而额外优待,这成了秦国明君的典范,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秦国宽容士子的氛围。

但是商鞅变法改变了这一切,商鞅为秦国引入了繁多而严密的法律体系,各类罪名和严厉惩罚纷至沓来。可想而知,谋反罪也是其中之一,而惩罚自然是诛杀全族。而谋反这种事情只要别人认为有,自己往往百口莫辩,只要套到被人头上,基本上就没法洗脱。所以商鞅乱了方寸,急忙逃亡和举兵自保。试想如果商鞅没有引入这种概念模糊而却惩罚残忍的法条,他是不是就不用这么慌张了呢?

[var1]

图.商鞅

自己制定法律,最终反而制裁了自己,世事的巧合何其宿命论?商鞅执法严苛、不打折扣,成就了他作为法家的高度和威名,但是他的命运不免让人惋惜。试想,如果商鞅法条更宽松些,执法更宽容些,恩威并施,不结仇那么多人,他是否会得以善终,秦国是否也能受益更久呢?抑或世事都是“不疯魔,不成活”,如果不能铁腕治法,商鞅变法只会半路夭折,根本不会成功? 再或者就像其他的战国名士一样,商鞅变法之初就已经看淡生死,只求显名于世,早做好“杀身成仁”的准备了?

更多文章

  • 他是与孔子齐名的南方圣人,几次推让君位,料事近乎于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上和孔子齐名的圣人,历史上谁能和孔子平起平坐,历史上推崇孔子的皇帝

    [var1]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分别是诸樊、余祭、余昧和季札。季札的封地在延陵,就是今天的江苏省常州市,后人也称季札为延陵季子。季札从小就非常的聪慧,比那三个哥哥都要高出一大截,寿梦打算让他继承自己的王位。可季札对做吴王这个事情并没什么兴趣,他没有接受父亲的好意,寿梦只好立

  • 《战国策》的顶级智慧 推功让利套路背后的权谋密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当你荣耀无比的时候,那是你最舒服与开心的时刻,可也是别人最不痛快的时候。假如这时候你得意忘形,那么随之而来的嫉妒和陷害将会让你跌入万丈深,因此有智慧的成功者在这个时候总是非常的小心翼翼。权谋家为了防止跌入万丈深渊的情况出现,他们总结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套路模版,让你安稳度过这些危险的时候,赢得尊重、鲜花

  • 秦赵长平之战,是赵国粮食压力大还是秦国大?赵国真的缺粮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赵长平之战中的赵国,长平大战赵国的实力,赵国长平战争图片

    [var1]而且长平之战结束不到一年时间,秦国便再次出兵直接围攻赵都邯郸城,如果秦国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又如何敢长途跋涉去攻打赵国的老窝王城呢!反观赵国,在秦军不断增兵围攻之下,邯郸城内的粮食已经耗尽,为此不得不向魏、楚两国求救。不过因为古代交通条件有限,魏、楚两国的援军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赶到赵国邯

  • 曾助吴起横扫天下的魏武卒,为何在庞涓手里仅两战就被打光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庞涓和吴起的差距,吴起与庞涓谁厉害,吴起和庞涓哪个战绩更好

    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吴起《吴子·治兵》战国初期,中原大地上有一无可争议的最强诸侯国,魏国。魏国的强大,有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魏文侯的知人善任,李悝的强国变法

  • 大意了!商鞅的变法给所有人织了一张法网,他自己也在法网之中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鞅变法的法律措施,商鞅变法的治国方略,商鞅变法在法制上的具体措施

    秦孝公继位的时候,秦国已经衰落不堪,被关东各国视为蛮夷、禽兽,所以秦孝公下决心要进行改革,重新振兴秦国。所以,他才启用了主张变法图强的商鞅,而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其实就是加强王权,打击公族势力,实际上也就是反封建,加强中央集权。这也是当时各国都在做的事,但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之后,搞得比较彻底。这个变法既

  • 大秦一统六国之前,各国文字差异有多大?秦始皇又为何要统一文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始皇怎么一统六国的,秦始皇为何可以一统六国,秦始皇最早统一六国用的什么文字

    [var1] 其中,齐国使用的是齐系文字,燕国使用的是燕系文字,楚国使用的是楚系文字,韩、赵、魏三家同源,使用的都是晋系文字,秦国使用的是金文,也就是后来小篆的前身。 [var1] 显然,七国之间流传着五种文字,这是非常不利于文化、经济交流的,阻塞了中原的整体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是,除了秦国使用的文字

  • 魏国的9个国君,前3个天天开疆拓土,后6个不断割地求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魏国最出色的国君,魏国最厉害的国君是谁,魏国的建立者以及重要人物

    [var1]魏国和赵国、韩国之前都是晋国的家臣。晋阳之战之后,韩、赵、魏三家掌控了魏国的大权,把晋国的国土基本上瓜分殆尽。公元前403年,魏国和韩国、赵国一起被周王室承认为诸侯。至此,魏国出现在历史上。本文里面讲的魏国国君,也是从三家分晋的时候开始算起。当时魏国虽然还没立国,但是和诸侯也没区别。而且

  • 春秋和战国是有着本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春秋和战国是怎么区分的,春秋和战国的时代特点,春秋和战国相似吗

    战争在春秋是荣耀的事、是君子的事,可谓有血性无血腥。所以春秋的霸业,往往是一场盟约得来。而战国,一场战争打几个月,死几万人,稀松平常。并且,战国充满了尔虞我诈,可谓人心不古。战国时的周天子徒有其名,而战国七雄,则都是领土国家,全部自立为王。但大家都称王,就等于没有王,于是各国频繁发动战争,最后打出的

  • 从挨打弱国到无敌强国,《大秦帝国》告诉你秦国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秦帝国中秦国的地位,大秦帝国兴衰史,大秦帝国秦国后期的变化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秦帝国同样如此。秦国自秦孝公开始,延续到秦始皇,历经500多年,七代君王。各代君王都为秦国后来的统一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做出了贡献。秦国统一六国,如果片面地把丰功伟绩归功于秦始皇,这是错误的。秦为何物?为了将秦帝国说道清楚,现任西北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文明史研究院院长,中国

  • 亚历山大东征止步印度,时值中国战国内乱,若持续推进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亚历山大东征真实历程,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作用,亚历山大东征的客观评价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军东征。由于亚历山大杰出的领导才能,以及军队出色的战斗力,其远征一路势如破竹,从欧洲打到了亚洲,征服了当时统治印度的王国波拉斯。然而,亚历山大的脚步就此停止,并没有再继续往前。时至今日,亚历山大的征程在网上引起了舆论热议。许多人都在探讨和思考这个问题:假如亚历山大东征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