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汤和不愿帮朱元璋猎杀黑熊,亲信们不解,汤和:熊字拆开看就懂了

汤和不愿帮朱元璋猎杀黑熊,亲信们不解,汤和:熊字拆开看就懂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638 更新时间:2024/1/4 10:31:54

如果要说因为屠杀功臣最狠辣的皇帝,相比很多人都会想到明太祖朱元璋,哪怕是自己的兄弟他都不放过,比如发小汤和......

太祖皇帝的发展之路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安徽凤阳的一户农户家中,从小经历了无尽的坎坷,在乞丐、和尚的经历中长大。

元朝末年随着朝廷对天下的统治力不断下降,全国各地都涌现出了许多的农民起义。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之下,朱元璋在好友汤和的引荐之下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虽然从小因为家境的原因,朱元璋并没有接受到过多的文化教育,但这却并不影响他的聪慧。入伍之后,每次行军作战朱元璋都是冲在最前面的,接连的胜利很快就让他获得了郭子兴的欣赏。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每次胜利之后朱元璋都将自己获得的赏赐,全部分给了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种种的奉献行为让朱元璋在军队中的声望越来越高。

公元前1355年郭子兴去世,群龙无首的红巾军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此时的元朝已经彻底走到了末期,只要有一位勇士上去踹一脚,整个大元王朝便会坍塌,但越是这样前方的路就会越发的艰难。

眼看着红巾军将要涣散,小明王韩林儿紧急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虽然只是一个副元帅,但当时红巾军中大部分的将士都是由朱元璋招募而来的,所以他实际上是这一支崭新的红巾军的首领。

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局面,一年后朱元璋决定率兵攻打应天并且取得了胜利,他将应天作为自己反抗元朝统治的大本营。之后的数年里,按照谋臣给自己的的既定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兵临浙江时又遇到了刘伯温,在他的指导下红巾军先后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个人。公元1367年10月21日,朱元璋名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25万征虏大军浩浩荡荡奔赴元大都。

天下大势往往就是如此,朱元璋军队所到之处元军接连败退,最终元大都被攻破,公元1368年元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是为明太祖,定国号为大明。

狡兔死走狗烹

功成名就后,大明王朝要面临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如何封赏功臣,徐达、汤和、常遇春等人为大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也都在等着应该属于他们的荣耀时刻。

然而这一等就等到了两年之后,洪武三年的奉天殿上,朱元璋思虑良久终于拿出了一份封赏名单,六公、二十八侯等一位又一位的功臣们都得到了自己该有的封赏。

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的话就能发现,整个封赏名单里面,最应该被嘉奖的汤和却仅仅只获得了一个中山侯的爵位,军功不如他的徐达、李善长却是“国公”一级别。

如果是别人的话估计就直接去找朱元璋理论了,汤和却不卑不亢地接受了这份封赏。

回首往昔,朱元璋刚刚进入起义军之时,汤和就已经是千户了,凭借着自己敢打敢拼的劲头,在红巾军里也是小有名气的,朱元璋来了之后汤和却甘心做了他的小跟班。

每次两人出现时汤和都是跟在朱元璋的身后,好像他才是那个刚到军营的毛头小子一般,当时有很多人对此事表示很不理解,汤和却每次都淡定的说:

“重八是我从小一起长到大的好兄弟,他的才能远在我之上,早晚是我要跟着他混饭吃的。”事情的发展也确实如汤和所言,朱元璋在红巾军中很快就混出了名头,他也真的变成了朱元璋身边的得力干将。

在整个红巾军时期,汤和一直是朱元璋最值得信赖的战友,无论是平张士诚还是战陈友谅,汤和都立下了汉马功劳。可以说,若是没有汤和“主动放低姿态”,就不会有朱元璋后期的成功。

与此同时,汤和还是朱元璋最为重要的5大主要军事负责人之一,可其他人都获得了公爵的爵位,汤和却只能是一个侯爵,为何朱皇帝要故意刁难自己的这位“老大哥”呢?

其实事情的原因也很简单,王朝在刚刚建立之初为了稳定国内的局势,新帝登基之后就立马会封赏天下,朱元璋的这场封赏大典却足足推迟了2年,为什么会推迟这么久呢?

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对诸位功臣的忌惮,朱元璋贫苦出身毫无背景,他的这个皇位完完全全是靠着兄弟们打下来的,正是因为如此才会让他非常忌惮臣子居功自傲。

在自己诸多的功臣之中,汤和的地位是最特殊的,他不但是红巾军的领路人,也是大明王朝的第一功臣,只给汤和一个侯爵的位置,实则是对大明朝的一种保护。

试想一下,朱元璋的兄弟、红巾军的领头人、大明朝的第一功臣都只是一个“侯爵”,其它人即使心中不满,又有谁比得过汤和委屈呢?汤和都没说什么你们有什么资格抱怨。

汤和自然很清楚朱元璋的所思所想,所以面对这样一个不匹配功绩的侯爵位置,他也是欣然接受。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方面的原因。

话说在至正十七年,汤和奉命驻守常州,那时他与朱元璋之间发生了一些小矛盾,结果在一次喝酒时汤和抱怨称:

“我驻守的常州就是一个房梁,向左偏是己方,向右偏是敌人,做什么选择皆由我说了算”,这句话话的意思有造反的嫌疑。

或许汤和没有心思造反,但此话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就不同了,刚开始他并没有说什么,但在论功行赏时却故意克扣了汤和的功绩,以至于只被封为侯爵。

直至多年后汤和讨伐巴蜀有功,朱元璋才再度提拔他为国公,也就是在此时把心中隐藏已久的事情说了出来,命人将此事刻在他的免死铁券上,汤和才明白其中的缘由。

言归正传,庞大的大明帝国一切都在按照朱元璋既定好的思路在运转,太子朱标也在他的授意之下,慢慢开始了对整个国家的掌控。

就在朱元璋准备将权柄完全移交给自己儿子时,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传来了,公元1392年4月25日太子朱标突然因病去世。

消息传到朱元璋耳边后他久久不能相信,直到亲眼看到儿子的尸身他才从震惊之中缓过神来。

所有的计划、所有的一切全乱了,朱皇帝不得不推倒重来,或许是太爱自己的这位儿子,他毅然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了太子,而为了让太孙能够稳坐江山,朱元璋开始了惨无人道的大清洗。

汤和的善终

此前的胡惟庸案除掉了一批人,朱标去世后朱元璋又制造了“蓝玉案”,李善长、蓝玉等将近30多位开国功臣被杀之后,拘说就连徐达也是因此而死,处理掉他们后朱元璋又将矛头对准了自己当年最好的哥们汤和。

有一次汤和在赴京述职完成后,朱元璋借故说道:“汤和兄,你我兄弟二人有多久没有一起外出打猎了,真是怀念咱们以前的日子啊。”

汤和听后也是随声附和道:“陛下依然是精神矍铄,但是臣却早就垂垂老矣,哪里还拉得动弓弦。”在朱元璋的一在邀请之下,汤和和他一起外出狩猎。

来到猎场后朱元璋一眼就看到了藏在灌木丛中的黑熊,搭弓射箭、数箭射出,但是却没有一箭射到黑熊。气恼不已的朱元璋便对汤和说道:

“重八真是老了,连这黑熊都射不中了,老哥哥你帮帮我,要是能射杀了这支黑熊我重重有赏。”如果是一般人在听到皇上这样的命令之后,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拿出弓箭射杀黑熊,然而汤和却不为所动的说道:

“臣现在哪里还有能力能够射杀如此庞大的一只黑熊,我早就已经老眼昏花了。不瞒陛下您说,要不是您发现了灌木丛里有只黑熊,我到现在都没有看到它在哪里。”

众大臣听到汤和的回答之后哄堂大笑起来,好似在嘲笑这个老臣不中用了,可汤和则是面色不改,依然亦步亦趋地跟在朱元璋的身后,亦如当年在红巾军中时一般。

田猎完之后汤和回到了山东,而“汤和年老不能射杀黑熊的事”很快就传到了军中,诸多的亲信听到传言后都很不理解,为什么老将军要这样贬低自己,明明是皇帝陛下的命令,将军为什么要故意推脱呢?

在一天夜里,将军们来到了汤和的帐前,希望老将军能够为他们答疑解惑。面对着自己在军中最为信赖的这些将士们,汤和联系“房梁”之事,才不得已才将实情合盘而出。

其实从朱元璋杀了李善长、蓝玉之后,汤和便彻底看清楚了局势,皇帝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了给太子朱允炆扫除障碍,而最大的障碍就是他们这些封侯拜相的老功臣。

田猎虽然是打着帮助皇帝射杀黑熊的名号,但很明显是朱皇帝对汤和的试探,皇帝是想知道汤年老之后,到底还有没有率军打仗的能力。

若是没有就表明他对大明江山无威胁,要是有则表明有威胁必须要除掉,另外“熊”这个字中也隐喻了很多意思,“熊”从字面上来看上面是个能,下面是四个点。

“能”则象征着能人,而天下最“能”的人一定就是当朝的皇帝,也就是朱元璋本人,下面的四个点则代表了怨、贪、恨、愤四种情绪。

在朱元璋的眼里,如果汤和真的射杀了那只黑熊,就代表着他总有一天会因心中的怨、贪、恨、愤而反抗“能”......解答了将士们的疑惑后不久,汤和便以年老力衰为由请辞了统领的官职。

事情也的确如汤和所料想的那样,朱元璋一直在找机会杀他,但却因汤和的藏拙一直没有机会。公元1395年8月7日汤和病逝,消息传到皇宫朱元璋罢朝三日,后来更是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配享太庙。

从结局上来看,汤和成了当年那批六公、二十八侯中为数不多的善终功臣。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朱元璋更是一位喜怒无常的君主,汤和能够得此善终,也充分说明了他精于人情、善于了解别人的心思。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内容素材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赵匡胤费尽心思谋划,在杯酒释兵权时还是漏掉一人,结果江山被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匡胤是怎么杯酒释兵权,赵匡胤如何做到杯酒释兵权,为什么赵匡胤可以杯酒释兵权

    皇帝滥杀功臣的行为,在汉朝与明朝时期尤为明显,比如刘邦创立汉朝后,就将手中握有兵权的韩信、彭越等异姓王一一铲除,朱元璋晚年更是将功臣们屠戮殆尽,仅有寥寥几人得以存活。当然,也并非所有开国皇帝都对手下功臣们心狠手辣,赵匡胤在对待功臣们就十分“厚道”,他仅仅是将功臣们手中的兵权收回,然后赏赐给他们大量钱

  • 汉唐与两宋: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与将士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唐宋,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唐宋军队制度

    (梦归秋辰:第441期)当汉武帝准备反击匈奴时,他对将军们说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因此才有了卫青奇袭匈奴圣地龙城,霍去病更是走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唐代也是一样,当年大唐战神苏定方更是顺道灭掉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时直接灭掉了三国。卫青而宋朝更多是皇帝安排战术,然后你按照战术去执行就行了。如果皇

  • 明朝奇人王世宁:高寿128岁,每天只吃2种食物,如今少有人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古今,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有着无穷尽的故事,有些故事让我们觉得匪夷所思,有些让我们大开眼界。但是,不管怎样的历史故事,其背后都有一定的道理。明朝时期有一位奇人,其名字叫做王世宁。他活了128岁,声称自己每天只吃两种食物,而这两种食物是如今很少人会吃的。那这位长寿奇人到底吃了什么呢?这两种食物,是

  • 湖北挖掘明代“宝藏”,出土2块金砖,文物专家:估价至少1亿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农民一铁锹挖出中国最大黄金文物,考古发掘中国明代文物,湖北挖掘明代宝藏

    要说明朝最宏伟的古墓,非明十三陵莫属,尽管现代的考古家很想挖掘十三陵,但由于古墓基本没有被破坏,不需要抢救性挖掘保护,因此国家仅批准了挖掘定陵。明定陵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被列为国宝级文物的凤冠。除了明定陵之外,我国考古家还在湖北挖掘了一座堪称“宝藏”的明墓,这便是“梁庄王墓”。 梁庄王墓的墓主

  • 湖北找到疑李自成“大顺藏宝”,考古专家赶来调查,发现更大疑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自成大顺宝藏之谜,江西修水发现大顺李自成,李自成宝藏发掘

    人类能够发展出现代这样伟大的文明,正是由于人类的自私之心。在最初的时候,人类依靠团结的力量发展壮大,成功的在社会当中生存了下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的私心也就逐渐扩大,最终形成了私人占有。这种私人占有是一种永久性的占有,重生到死那些拥有这财富的人,巴不得将自己的财富永远的放在自己的身边。也正因为如

  • 宋朝大清官包拯的年收入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包拯年收入,宋朝包拯是几品官,宋朝包拯时期工资

    答案当然是—宋朝。宋朝是当时世界上头号超级大国,人口有2千万户、1亿多人,耕地面积达7.2亿亩。据历史记载,宋神宗熙宁十年,也就是公元1077年,宋朝国库收入为7070万贯,最高曾达到1.6亿贯。即便到了南宋,失去了半壁江山,国库一年收入也高达1亿贯,由此可见,宋朝国家之富裕是后面历朝历代都无法企及

  • 北宋七大家族的第一高手都是哪些人物?到底哪家英雄会更胜一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宋开国十大猛将,北宋四大猛将谁最厉害,北宋朝廷十大高手

    第一位:杨家将杨延嗣在几大家族中最受关注的就是杨家将,十代杨家英雄成为了热议的人物,七郎八虎的事迹与杨七郎的勇猛,成为民间一直以来追捧的经典。虽然王兰英的战绩明显强于杨七郎,穆桂英擒拿杨六郎的本领也不会逊于杨七郎,但是在所有人的心目中杨七郎才是真正的第一,勇闯幽州城杀四门的神勇,真正掀起了杨家将的高

  • 你瞅啥?瞅你咋地!这个对话引发明朝辽东战略崩盘,后金加速入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辽东后金简介,明朝与后金辽东形势图,崇祯七年后金入关的详细资料

    攻城战戚家军、白杆军都是明末为数不多的忠于大明的精锐,但正正得负,两支忠于大明的军队相遇却加速了明朝的灭亡。1620年,“戚家军”和秦良玉的白杆军入京勤王,在通州发生了大规模械斗,造成两军关系恶化。其后两军入辽参战,在浑河一战,双方互相坑害,致使明军全面崩溃。不过,这里所谓的“戚家军”并非戚继光嫡系

  • 天崩开局!东林党还怎么与魏忠贤斗?移宫案就是伏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魏忠贤与东林六君子,天崩开局简介,历史上魏忠贤打压东林

    这一年是万历四十八年。乾清宫这边并排停了三个棺材等着操办,那边朱常洛的宠妾李选侍闹着要给自己争名分。李选侍,目前是没有任何名分的。选侍在明代指的就是侍女,本来李选侍是不愁名分的,朱常洛很宠爱她,就是封个皇贵妃也不是什么难事,怪只怪朱常洛天子命太短,刚登基没几天就病倒了,30天人没了,根本来不及册封。

  • 明朝军队的棉甲,从明初使用到明末,并被后金所沿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国初事迹》中记载“(朱元璋麾下)将士攻城时,系拖地绵裙,或红或青绿,以其虚胖,箭不能入,头戴阔檐红皮壮帽,插“猛烈”二字小旗,后地广,易用铁甲等器”,这种拖地绵裙便属于一种棉甲。明末朱国祯所著的《涌幢小品》第十二卷中曾经提到棉甲的制法。“绵甲以绵花七斤,用布缝如夹袄,两臂过肩五寸,下长掩膝,麤线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