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南宋抗元名臣,宁死不屈死后被封神,香火数百年不断

他是南宋抗元名臣,宁死不屈死后被封神,香火数百年不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676 更新时间:2024/1/25 20:56:44

1276年12月21日,兴化(今福建莆田)城头竖起了两面大旗,上书"生为宋臣"、"死为宋鬼"。

尽管这座城池里仅仅有民兵千余人,尽管兴化城附近的所有城池尽数投降,但这座城市却表现出了莫大的抵抗勇气。

兴化城中坐镇着一位大宋状元,当他的亲族作为元军使节来劝降的时候,他大义灭亲,杀了使节焚毁书信,把副使放回并回信一封,书中称:"文龙为理宗太学生、度宗状元……国事如此,不如无生,惟当决一死守!"

这名抗元状元和文天祥拥有一样的地位,他死后,福建百姓将他当做神一样膜拜,香火不断数百年。

1276年12月份的兴化城, 已经从一个前线城防要地,变成了敌后根据地。

在此前的数个月里,临安投降,大宋朝最后的忠臣良将来到了闽地,但元军的攻势太猛,福州、泉州二地望风而降,兴化和端宗所在地已无陆路可通。

陈文龙临危受命,散尽家财招募了万余民壮来到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豪绅百姓劝他投降,因为兴化城城墙低矮,根本无险可守。

陈文龙明白百姓们的苦衷,他说:"百姓要降自降,吾自死耳!"

事已至此,陈文龙难道真的不知道大宋已经回天乏术吗?他自己都说"吾岂不知大厦之倾,非一木能支!",但他如此坚持,是因为他"世荷国恩,官至三府",还说"设我贪生畏死,已屈辱于杭州矣!"

这个执拗的状元尽管受到贾似道的提拔,却从未和贾似道同流合污,还一直上书直言贾似道的误国,最终连遭贬谪,郁郁不得志。在国难当头之际,他重新回到临安,和文天祥、陆秀夫等人一起意图抵抗到底,但陈宜中的议和建议得到了太皇太后谢道清的认可,陈文龙悲愤不已,辞官回家。

当文天祥等人来到福州拥立端宗之后,陈文龙被复起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平定了数起叛乱。这个执拗的状元最终打算在兴化耗尽他生命所有的能量,去捍卫大宋朝最后的尊严。

兴化城的抵抗,最终仍没掀起什么波澜,像一颗小火星一样在那个时代散发了一些光芒。在数万元兵的重重围困之下城内军民爆发了激烈的抵抗,陈文龙常常夜不能寐,走上城头鼓舞士气,同时还在城外设伏,打赢了一场胜仗。

当"生为宋臣,死为宋鬼"的旗帜飘扬在城头的时候,城下的元朝汉军部队是否会感到一丝丝的羞愧呢?

但在仅仅一个月后,被陈文龙派遣去调查敌情的将领林华和元将串通,率兵一万人假称援兵攻城,通判曹澄孙开门献降,陈文龙无奈被俘,他的弟弟通判陈用虎上吊自尽。

城破后城内火光冲天,陈文龙见状怒喊:"速杀我,无害百姓!"但兴化城百姓的最终情况,史书并没有交代。

陈文龙求死不得,在元军内备受敌人的凌辱和折磨,他指着自己的腹部怒吼:"此皆节义文章也,可相逼邪?"元朝将领索多希望能通过"母老子幼"来规劝陈文龙投降,陈文龙大义凌然,称"我家世受国恩,万万无降理。"元将索多为之动容,只能作罢,将陈文龙押解北上。

陈文龙和他的两子三女、妻母一起被押送到了杭州,囚禁在了当年他所学习的太学。

从20岁入太学到37岁中状元,他在这里曾经度过了17年的时光,当年在太学念书的同学和后辈们,有的已经战死疆场,有的却投降元朝遗臭万年。

陈文龙想起杭州有一个死前必须去的地方,那就是岳庙。

岳王庙成了南宋无数忠臣良将心中的圣地,这位北伐有功的千古良将,最终也难逃历史的厄运。陈文龙也是如此,他抓一把香灰吞下,在极度的痛苦下,当天夜晚他便逝世,享年47岁。

宋朝在广东一隅残存的小朝廷听闻陈文龙的噩耗,便追赠他为太师,谥号"忠肃"。就连忽必烈也对他的事迹感动不已,下令放了他的所有家人。

忠肃这个谥号,在后来的历史上给了另外两个明朝人:于谦、张煌言。

蒲寿庚率泉州投降,尽杀宋朝宗室后,还对百姓说:"陈文龙那么忠义,对百姓有什么好处呢?"百姓深明大义,都对他嗤之以鼻。

陈文龙的故事仍然没有结束,他的精神仍然在他的亲族中延续。

他的从叔父陈瓒散尽家财救济贫寒,还将300万缗钱送给了张世杰充作军饷。小朝廷本想给他封爵,被陈瓒一口否决,他说:"某激忠义而来,岂买爵耶?"

他再次召集民兵攻陷兴化,在陈氏宗庙前杀了那个投降敌人的叛将林华,朝廷命他为通判权守兴化。闽地元军听后惊恐万分,再次发动数万元军包围了兴化,久功不可克。

在调来了回回炮后,兴化低矮的城墙难以抵挡,在坚持了1个月后兴化再次沦陷。陈瓒率领500壮士和元军巷战,毙敌千余人后终寡不敌众被俘。

索多劝降陈瓒,陈瓒大骂:"你知前次守城不降者吾侄耶?吾家世代忠义,岂向你胡狗求活!"

兴化城全城此时竟无一人投降,索多怒不可遏下令屠城,并将陈瓒车裂。而陈文龙的两个儿子也隐居山林,绝不出仕。

兴化(莆田)这座城市在历史上出现了1700位进士,光在宋朝就有"每39名进士就有一个莆田(兴化)人"的说法,两宋时期更是出了五名状元。

在国难当头之际,这座书香气十足的地方爆发了闽地最为坚决的抵抗,的确不负国恩!

仅仅100多年后,一群来自淮西的农民继承祖先的遗志起兵反元。

"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明朝开国元勋们将蒙古铁骑一路撵出了元大都,赶回了草原。

当一切尘埃落定,大宋朝最后抵抗的忠臣良将,就成了百姓们膜拜的对象。

而蒲寿庚和他的后人从此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朱元璋下令将蒲寿庚鞭尸三百, 后代永世为奴,不得读书入仕。

明太祖朱元璋敕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后来被加封为"镇海王"。明清时期的人们在民间修筑了陈庙十余座,香火绵延数百年不断。

此后,陈文龙逐渐被人们捧为神仙,凡官船出海皆祭拜陈文龙,使得民间有了"海上官船拜陈文龙,民船拜妈祖"的说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尽管陈文龙和他亲族的努力并没有能够成功捍卫宋朝的江山,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的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成为了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斗垒孤危力不支,书生守志誓难移。

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竖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尽,惟有丹衷天地知。

——陈文龙

直到如今,陈文龙仍然在人们心中地位颇深。

如果你是福建人,你可知道福州和莆田各有一座陈文龙纪念馆?

如果你是杭州人,你可知道在西湖边上,还有一座陈文龙墓?

无数陈氏宗亲纷纷前来祭拜这位护国守土的状元,让他的精神不断的延续下去。

若是读者有幸前去此些地方,请去缅怀这位为国死节的千古忠臣。

参考资料:

《宋史·陈文龙传》

《弘治兴化府志·陈文龙传》

权《满门忠烈陈文龙》

肖群英《祖先·神明·民族英雄——陈文龙崇拜与莆田玉湖陈氏家族的文化实践》

更多文章

  • 万历皇帝不理朝政几十年,但头脑很清醒,大是大非上绝不含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万历皇帝后期不理朝政,万历皇帝从哪年开始不上朝,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的真正原因

    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二十万大军出征朝鲜。四月十三日在釜山登陆。很快攻占了朝鲜王京,王子被俘,八道尽遭沦陷。朝鲜国王派人向明朝求援。神宗作出决定,命辽东、山东沿海做好临战准备,以防事态恶化。同时毫不犹豫地做出东征援朝,接纳朝鲜国王避难的决定。由于对敌情估计错误,初战失利。消息传到京城,朝廷为

  • 明朝中琉交往的相关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从明朝开始,史书中关于琉球的记载已经明 确所指,即琉球群岛或建立在该岛的琉球国,洪武五年正月,太祖 朱元璋派遣杨载出使琉球,并宣传明朝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告知琉球明朝建立的事实,表达愿与其 友好往来的意愿,这一怀柔举动,得到了琉球的善意回应,中山王察度派遣其弟 泰期入明进贡,中琉自此建立起封贡关

  • 蓝玉侮辱皇妃、私养士兵都安然无恙,为何收了义子就被朱元璋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蓝玉威胁朱元璋,蓝玉收养义子的下场,蓝玉醉酒欺负皇妃

    朱元璋剧照英明神武的朱元璋在开创大明以后也遇到了武将目无国法的情况,同时这些劳苦功高的武将渐渐成为了威胁皇权的不稳定因素,尤其是那些跟着朱元璋从淮西老家一路厮杀出来的旧部,这些人功比天高,但同样他们也是最目无法纪的一波人,这其中又以大将军蓝玉最为嚣张跋扈。蓝玉是朱元璋最为倚重的心腹爱将,而且与朱元璋

  • 明朝第一硬骨头:他死了,读书之种绝于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谁死得最惨,明朝最有骨气的一群人,明朝第一硬汉现状

    六月,南京城,乱如麻。方孝孺静坐家中,等待被捕的一刻。城内布满通缉令,举国正在追捕上榜的29个“奸臣”,排名前五的是:太常侍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礼部尚书陈迪,文学博士方孝孺,御史大夫练子宁。方孝孺第一个被捕。准确地说,他是被“靖难之役”的胜利者朱棣派人“请”去的。3年前,朱棣在北京起兵,以“清君

  • 写出《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元朝诗人,你不知道他一生有多刚硬!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山坡羊潼关怀古题材,山坡羊潼关怀古古诗原文解译,山坡羊潼关怀古历代评价

    比官职,从白丁做到礼部尚书。说富贵,散尽家财救济贫困户。谈命运,五个儿子早夭于襁褓。看结局,最终累死在工作岗位。他就是张养浩,那个写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刚硬文人。死后被朝廷追谥为“文正”,却因蒙元的尴尬而被后人淡忘。广博浩瀚的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培养单科学霸的圣经。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熏陶中

  • 汤和不愿帮朱元璋猎杀黑熊,亲信们不解,汤和:熊字拆开看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汤和死了朱元璋什么反应,汤和对朱元璋有多重要,朱元璋与汤和大结局

    如果要说因为屠杀功臣最狠辣的皇帝,相比很多人都会想到明太祖朱元璋,哪怕是自己的兄弟他都不放过,比如发小汤和...... 太祖皇帝的发展之路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安徽凤阳的一户农户家中,从小经历了无尽的坎坷,在乞丐、和尚的经历中长大。元朝末年随着朝廷对天下的统治力不断下降,全国各地都涌现出了许

  • 赵匡胤费尽心思谋划,在杯酒释兵权时还是漏掉一人,结果江山被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赵匡胤是怎么杯酒释兵权,赵匡胤如何做到杯酒释兵权,为什么赵匡胤可以杯酒释兵权

    皇帝滥杀功臣的行为,在汉朝与明朝时期尤为明显,比如刘邦创立汉朝后,就将手中握有兵权的韩信、彭越等异姓王一一铲除,朱元璋晚年更是将功臣们屠戮殆尽,仅有寥寥几人得以存活。当然,也并非所有开国皇帝都对手下功臣们心狠手辣,赵匡胤在对待功臣们就十分“厚道”,他仅仅是将功臣们手中的兵权收回,然后赏赐给他们大量钱

  • 汉唐与两宋: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与将士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唐宋,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唐宋军队制度

    (梦归秋辰:第441期)当汉武帝准备反击匈奴时,他对将军们说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因此才有了卫青奇袭匈奴圣地龙城,霍去病更是走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唐代也是一样,当年大唐战神苏定方更是顺道灭掉平葱岭、夷百济、伐高丽时直接灭掉了三国。卫青而宋朝更多是皇帝安排战术,然后你按照战术去执行就行了。如果皇

  • 明朝奇人王世宁:高寿128岁,每天只吃2种食物,如今少有人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纵观古今,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之中有着无穷尽的故事,有些故事让我们觉得匪夷所思,有些让我们大开眼界。但是,不管怎样的历史故事,其背后都有一定的道理。明朝时期有一位奇人,其名字叫做王世宁。他活了128岁,声称自己每天只吃两种食物,而这两种食物是如今很少人会吃的。那这位长寿奇人到底吃了什么呢?这两种食物,是

  • 湖北挖掘明代“宝藏”,出土2块金砖,文物专家:估价至少1亿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农民一铁锹挖出中国最大黄金文物,考古发掘中国明代文物,湖北挖掘明代宝藏

    要说明朝最宏伟的古墓,非明十三陵莫属,尽管现代的考古家很想挖掘十三陵,但由于古墓基本没有被破坏,不需要抢救性挖掘保护,因此国家仅批准了挖掘定陵。明定陵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被列为国宝级文物的凤冠。除了明定陵之外,我国考古家还在湖北挖掘了一座堪称“宝藏”的明墓,这便是“梁庄王墓”。 梁庄王墓的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