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九合诸侯”一代霸主,为什么之后齐国成了春秋的配角?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代霸主,为什么之后齐国成了春秋的配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993 更新时间:2024/1/23 16:56:36

[var1]

齐桓公身后“五公子争位”

这个事还是要从管仲去世说起。管仲帮助齐国从一个要巴结郑庄公,畏惧鲁国的一般国家变成了春秋第一强国,估计自是不用说。但是,人都是会死的。可能由于事太多,过于劳累,管仲先齐桓公而去。去世时候,齐桓公问管仲谁可托付,这就是著名的《管仲论相》。

《史记》记载:

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桓公问:“易牙怎么样?”管仲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桓公又问:“开方怎么样?”对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

[var1]

相国管仲病重了,齐桓公就问他:“老哥,假如你死了,谁能替你啊?”管仲能跟齐桓公一辈子,那也不光有才,伴君如伴虎。没有两下子,那肯定不行。反正管仲不说,就说:“大佬你这么了解我,你猜呢?”齐桓公一看管仲又把皮球踢回来了,就问:“你看易牙呢?”管仲说:“为了大佬你,连儿子都杀,这还有人性吗?”那齐桓公就问:“开方怎么样?”管仲说:“连自己亲人都不认,就为了跟你,哪有人性?”最后齐桓公又问:“那竖刁呢?”管仲回答:“为了跟你都自宫了,你觉得有人性吗?”

管仲这么看不起这三个人,那这三个人是何方神圣,这么得齐桓公“芳心”?

易牙,是个厨子,是齐桓公的御用厨师,相传还是厨子的祖师爷。那能称得上祖师爷的肯定有两下子,特别熟悉齐桓公的口味,伺候齐桓公几十年。有一次,齐桓公就半开玩笑地跟易牙说:“我当国君,啥都吃过了,还就人肉没吃过。”过了两天,易牙给齐桓公做了个肉汤,齐桓公喝得滋滋有味。就问:“易牙,今儿这汤这么好,肉很鲜美啊!”然后易牙就说这是他儿子的肉,肯定好吃。齐桓公很感动就特别喜欢易牙了。

[var1]

开方,更厉害,是卫国的公子,还有希望被立为储君。但是开放有志向,可是要在国外打拼的,我可不想“混不下去回家继承王位”这个梗。在伺候齐桓公的十几年间从未回家过。所以,齐桓公觉得他很忠诚。

竖刁,虽然身份手艺不行,但是有个独门绝技就是自残。由于在宫里一开始是童仆还好,后来长大了,怕在后宫莺莺燕燕的冲动,就准备让他出宫。但是,竖刁直接自宫了。他自宫不是为了练《葵花宝典》,而是为了继续能呆在齐桓公身边。这样的人,也十分让齐桓公感动。

我们的齐国预言家管仲虽然跟齐桓公说了,但是听了一辈子话的齐桓公这次倔强了一下,没有听管仲的。在鲍叔牙等老臣死了之后,还是用了三位近臣。

说到齐桓公这个人,我们不得不说,论才能他真的不算出众。从早年跟管仲一起讨论如何治国时候就看出,他的政策基本都很“凑合”。但是齐桓公有一个非常适合当领导的特点,那就是能够从谏如流。所以在齐国,管仲才能大展拳脚把齐国治理成春秋超级大国。不过,优点有时候也是缺点。齐桓公的一大特点就是信任你就十分依赖你,什么都让你做。遇到管仲鲍叔牙还好,能够让他们没有掣肘,但是要是遇到小人呢?这个易牙、开方、竖刁就是这样的人。一开始鲍叔牙当政时候,把三个人赶跑了。可是,齐桓公被他们伺候了一辈子,没了他们吃饭睡觉都不舒服,就又把他们找回来了,这下可是祸害了。

[var1]

由于齐桓公从管仲开始,就基本不怎么具体处理国家大事,没了一班老兄弟,就让易牙、开方、竖刁也就是被称作“三贵”来主政。这三个人是十足的小人,把齐国弄得乌烟瘴气。齐国的国势已经有下滑的趋势。更厉害的就是齐桓公病重之后,三人把齐桓公的宫人赶走,筑高墙,每天只派一个宦官看看齐桓公死了没。不仅如此,还把开方老乡卫姬的儿子公子无诡立为国君。这下,齐桓公的四位公子不干了。这几位公子就是齐桓公六个宠妃的儿子,开始在宫中互相攻伐,齐桓公死了也没人知道,直到最后公子无诡立为国君了才在群臣劝谏下把齐桓公下葬了,这个时候尸体都生蛆了。

在这之后,又有春秋五霸第二位,也是争议最大的宋襄公拥立太子昭为国君。这还没有结束,太子昭也就是齐孝公死后,齐国的几位公子又相继都阴谋篡位当了国君。如此混乱的齐国政局,当然不可能再有称霸的可能。公子无诡、孝公、昭公、懿公、惠公几大公子相继为君,直到惠公儿子顷公才算政局稳定下来。

[var1]

齐国经济富裕成为双刃剑

说到齐国经济,那不得不提管仲大哥。正是管仲让齐国自齐桓公一直到战国结束都是第一大经济强国。但是,经济强不像现在可以买各种飞机大炮。在春秋时代,经济实力当然是一方面,比如长平之战赵国败就败在国力不如秦国。但是,有时候经济过于富庶会使得人民怯战,毕竟好好在家里过日子就不太想上战场了。

后来的孙膑庞涓作战使用的“增兵减灶”也是利用了“三晋之兵素轻齐”的心理才引诱庞涓中伏的。齐国人怯战当时可是闻名于天下,虽然名声不太好,不过也是事实。

[var1]

齐桓公之后的国君崇尚“个人主义”

齐国建立了常备军,但是后来随着生活的优化,怯战情绪的升高,齐庄公时代就采用佣兵的形式。就是齐国的技击,说到底就是一帮征召的各地武侠。这群人,个人技术绝对一流,但是战斗意志就不太敢恭维了。毕竟大侠是少数,大部分还是要保命的。况且技击没有固定的赏罚系统,平时打个弱小敌人顺风仗为了争夺赏金士气高昂。但是,面对强大的敌人送命的几率远远高于杀人的几率时候,那就不行了。毕竟挣钱是为了花的,命都没了钱给谁?

所以,荀子后面说:“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在魏武卒这种正规部队面前,技击就不堪一击了。所以,纵观春秋战国历史,很少听说齐国的军队很强。大部分时候都是说齐国的经济很强,连韩国这种小国都有“天下强弓劲弩皆出于韩”的美誉。

[var1]

晋、楚两国相继崛起

其实,从地图中不难看出,要是论耕地面积,晋国是远在齐国之上的。晋国在齐桓公时期没有称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晋国一直内政不稳,这个问题直到晋文公才解决。所以,从晋文公开始国力爆发的晋国开始了争霸之路。我们可以想想,战国七雄中三晋都在列,那包含三晋的晋国是多么的强大。虽然论经济,晋国不一定能比得上齐国,但是在古代经济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何况晋国凭借广大的疆域经济也不逊色。

而在说说楚国,楚国也是战国三强之一,且楚国也如秦国一样,由于有江汉之险。在船舶技术不发达的春秋时期,基本就是个保险柜。在齐国巅峰时期,也只是威逼楚国,不能深入国境。所以,这个南方大国在齐国陷入内乱后开始了兼并之路。最后,春秋进入了晋楚争霸的时代,齐国后期也掣肘于田氏。齐国,虽然仍是大国,但春秋只能成为配角。

参考资料:

《史记》《荀子》《战国策》

更多文章

  • 齐国和鲁国,一个田氏代齐,一个一脉而终,到底哪个治国理念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齐国被田氏代齐后旧主的命运如何,齐国和鲁国实力对比,齐国与鲁国谁厉害

    只不过不同的是,齐国最初的国君,是姜子牙以及他的后人。后来齐国大夫田和取代齐康公,成为齐国国君,自此姜子牙一脉断绝。而同时期的鲁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此后鲁国一直都是伯禽的后代继承国君之位,直到楚考烈王灭鲁为止。[var1] 齐国讲究任人唯贤,所以寒士也可以当政。 1、姜太公讲究不拘一

  • 齐国为何不愿合纵,选择中立呢?齐湣王:我的死你们不要负责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合纵攻齐为啥成功,合纵伐齐,合纵伐齐后齐国灭了吗

    周朝建立伊始,齐国便是东方大国,有海盐鱼利,土地平坦沃野千里,背靠大海东边没有敌人。春秋时期,齐桓公首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到战国时期,田氏代齐动摇国本一事发生,国势衰弱,却依旧不减东方大国的风采。秦国自商鞅变法崛起,天下人将秦军视作虎狼之师,秦国视为虎狼之国,各诸侯国纷纷选择合纵抗秦,欲重创秦

  • 3000多个学生,孔子为什么单单宠他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孔子总共有多少个学生,孔子有几个厉害的学生,孔子一生培养了多少个弟子

    [var1]“差学生”子路孔子学生中能够被历史留下名字的也就几十位,但是最让孔子牵肠挂肚的无疑是学生子路,子路性格很像历史上的李逵,性格暴虐,而且有粗犷的侠客精神,但是不会像李逵一样滥杀无辜,和孔子所教大部分学生都“格格不入”。[var1]子路第一次见到孔子的时候,孔子问他有什么爱好,子路就说:“我

  • 宋襄公“仁义之师”败亡的根源探析-基于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春秋时宋仁公的仁义之战,仁义之师宋襄公简介,宋襄公的失败之谜

    宋襄公,指的是东周春秋时期诸多诸侯国之一的宋国君主,此人在位14年,一直推崇“仁义”治国,是春秋时期非常著名的一位诸侯国主。其实作为君主以“仁义”治国是很好的一个政治理念,但是宋国当时处于中国社会的大变革阶段,因此拥有很多的变数,同时还在不断地产生诸多不同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政治环境阻碍着“仁义

  • 《风云战国》之燕国:等待28年的复仇,这才是真正的慷慨悲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风云战国赵国篇,风云战国赵国剧情详解,战国风云之赵国与秦国

    这个典故我们都知道,战国时吴越两国交战,战败的越王勾践为复仇,卧柴薪、尝苦胆,俯低隐忍多年,终于东山再起。可是,在暑假陪娃看历史纪录片《风云战国之列国》时,讲到战国时极具个性的七大雄国,讲到极为鲜明的国民性格,讲到燕国这个历史存在感并不强的小国时,我才又一次被深深打动了:[var1]原来,这种隐忍,

  • 回溯千年,历史重现?合纵抗秦,终败于秦之连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合纵抗秦与连横亲秦,秦始皇连横合纵,历史上最后一次合纵攻秦成功了吗

    回溯千年,历史重现?合纵抗秦,终败于秦之连横!作者|杏花核金[var1]回溯千年,历史重现?当年,楚、燕、赵、韩、魏、齐和周王室共七方,逆历史潮流而苟延残喘,反对秦国崛起和中国统一,合纵抗秦,终败于秦之连横策略。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却如此惊人的相似。[var1]春秋战国时期,地球仪经线即南北方向为“

  • 与楚国旗鼓相当,晋文公为何要退避三舍?人情世故在博弈中也好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晋文公为什么攻打楚国,晋文公为什么对楚成王退避三舍,晋文公与楚国之战

    从遭遇到楚军的那一刻起,晋文公重耳便感受到一股沉沉的压迫感。开战前一夜,他做了个梦,梦见楚成王把他打倒在地,像喝椰汁那样,趴他身上吸他的脑子。这仗的确不好打。输了不必说,晋文公搞不好就得继续流浪列国。赢了,哪怕是惨胜也不行,齐国和秦国两个大国正一旁吃瓜呢,他们可不是什么善茬,输惨了他们可是会趁火打劫

  • 战国奇情:落寞贫困的周赧王,他的舞姬赵郅如何落在吕不韦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后的第二年,是东周四年一届的列国会市,这次商贾大集市都城,就是邯郸!列国会市,在周王商丘那边决定会市地点,列国轮流作东,最近两届列国会市,秦在咸阳,楚在郢在,各办了一场,现各,轮到赵国都城邯郸举办。赵王宫一班君臣,自是重视,在邯郸最繁华的大街上,修好了东周列国的店铺,分为周朝店铺,赵国店铺,

  • 《东周列国志》故事 楚国大夫鬻拳究竟是不是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东周列国志典故,楚国鬻拳,春秋史东周志解析

    左丘明认为楚国大夫鬻拳是忠臣,但也有史学家认为鬻拳不是忠臣。鬻拳究竟是不是忠臣呢?看看他做过的两件事就可以知道。一,鬻拳持剑劫持楚文王进谏。[var1]这个故事是由一个美女夫人——息妫引起的。息妫是陈国女子,美貌动人,面若桃花。她是息国君主的夫人。她从息国回到陈国,要经过蔡国。因为蔡哀侯献舞的夫人也

  • 春秋战国时期有东北人吗?他们来自哪里?为何在古代却得不到开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春秋战国时候的东北,战国东北重镇守镇人,古代为什么东北没有被开发

    [var1]直到历史走到了尧舜时期,东北差不多是舜所管辖的土地,此时舜与中原是有文化链接的,舜甚至还拿着弓箭去中原拜访作为礼物,但为什么历史上关于东北的却少之又少呢?春秋战国时期的东北人提起古代的东北历史,我们首先最能想到的便是北魏孝文帝了,他作为北方少数民族里面的佼佼者,迁都洛阳,进入了中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