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周列国志》故事 楚国大夫鬻拳究竟是不是忠臣?

《东周列国志》故事 楚国大夫鬻拳究竟是不是忠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099 更新时间:2024/1/26 1:57:03

左丘明

认为楚国大夫

鬻拳

是忠臣,但也有史学家认为鬻拳不是忠臣。鬻拳究竟是不是忠臣呢?看看他做过的两件事就可以知道。

一,鬻拳持剑劫持楚文进谏。

[var1]

这个故事是由一个美女夫人——

息妫

引起的。息妫是陈国女子,美貌动人,面若桃花。她是息国君主的夫人。她从息国回到陈国,要经过蔡国。因为

蔡哀侯献舞

的夫人也是陈国女子,所以,蔡哀侯听闻息侯夫人从蔡国经过,就使人邀请息妫到蔡国宫中款待。蔡哀侯见息妫美貌,说话戏谑,没有敬意,息妫非常气愤。息妫从陈国回息国的时候,不从蔡国经过。

息侯听闻蔡哀侯怠慢妻子,也非常气愤。息侯想了一个计策,派遣使者到楚国,秘密对

楚文王

说:“蔡哀侯依恃齐国,不肯臣服楚国。如果楚国假装攻打息国,息国向蔡国求救,蔡哀侯勇猛轻敌,必定会来相救。息国趁机和楚国合兵攻打蔡国,就可以擒获蔡哀侯。擒获蔡哀侯,就不愁蔡国不来楚国朝贡。”

楚文王非常高兴,果然派兵假装攻打息国,息侯向蔡国求救,蔡哀侯果然亲自率领大军来救息国。蔡国军队还没有安定营寨,楚国的伏兵一起出动,蔡哀侯不能抵挡,急忙奔向息国,息侯紧闭城门,不肯放蔡哀侯进城,蔡哀侯大败逃走。楚兵在后面追赶,直到莘野,楚国军队活捉蔡哀侯。息侯大力犒劳楚国军队,送楚文王出境以后才返回。蔡哀侯这时才明白息侯的奸计,恨之入骨。

楚文王回到楚国,想杀了蔡哀侯,烹煮蔡哀侯,用来供奉楚国太庙。鬻拳劝谏说:“大王如果杀了蔡哀侯,诸侯都会恐惧了。不如放蔡哀侯回归蔡国,两国讲和。”鬻拳再四苦谏,楚文王就是不听。这时候,鬻拳生气了,他左手拉着楚文王的衣袖,右手拔佩刀对楚文王说:“臣要与大王都去死,我不忍心大王失去诸侯!”楚文王恐惧,连声说:“孤听你的!”楚文王这才放过了蔡哀侯。

[var1]

鬻拳也知道自己做得过分,对楚文王说:“幸亏大王听了臣的话,这是楚国的福气。但臣劫持君,罪当万死。臣请伏斧锧!”楚文王说:“卿忠心贯日,孤不罪责你。”鬻拳说:“大王虽然赦免臣,臣怎敢赦免自己?”鬻拳用佩刀砍断自己的脚,大叫:“做臣子的,对君主无礼的,看这个!”楚文王命人把鬻拳砍下来的脚,收藏起来,放置在宫中议事处,作为违谏的警示。楚文王命医生治疗鬻拳的脚,鬻拳的伤好了以后,不能行走。楚文王使鬻拳做守门官,掌管城门。

蔡哀侯献舞怨恨息侯,趁机对楚文王说息妫美貌。楚文王动了心,夺取了息国的土地,抢夺息妫为夫人,息侯郁郁而死。息妫为楚文王三年生了两个的儿子,都做了楚国君主。楚文王的小儿子

熊恽

杀了大哥

熊囏

(jian),熊恽就是

楚成王

[var1]

息妫

二,鬻拳作为守门官,不肯开门放战败受伤的楚文王进城。

这是一场楚国与小国巴国的战争。这场战争有一些渊源。楚文王曾经和巴国君主同时征伐申国,惊扰了巴国军队。巴国君主大怒,袭击了楚国的

那处

,并且攻克那处。那处的守将

阎敖

游涌水逃遁。楚文王杀了阎敖。阎敖的族人怨恨楚文王,所以约会巴国人伐楚,阎敖的族人愿意为巴国人做内应。

巴国君主率军伐楚,楚文王亲自率领大军迎战,双方在津地大战。楚文王没有提防阎敖的几百个族人,假扮楚国士兵,混入楚国军营中,跟寻楚文王,使得楚国军队大乱。巴国军队乘机打败楚国军队,楚文王脸颊上中箭,率领楚国军队逃奔。巴国君主不敢追逐,收兵回国。阎敖的族人都跟从巴国君主,做了巴国人。

受伤的楚文王连夜回到楚国都城,想要叩门入城。鬻拳在门内问楚文王:“君得胜了吗?”楚文王说:“失败了!”鬻拳说:“自先王以来,楚国军队战无不胜。巴国是小国,大王亲自率领大军迎战,却失败而归,难道不怕人笑话吗?现在,黄国不来朝拜楚国,如果攻打黄国得胜,还可以挽回面子。”鬻拳竟然不肯打开城门,不肯放楚文王进城。

[var1]

楚文王只好率领大军去攻打黄国,说:“这一次再不得胜,寡人不回来了!”楚文王移兵攻打黄国,楚文王亲自击鼓,楚国士兵死战,在

踖陵

打败黄国军队。这天晚上,楚文王住在军营,做恶梦,梦见死去的息侯大骂楚文王,用手打楚文王的脸。楚文王大叫一声,从恶梦中醒来,结果箭疮迸裂,血流不止。楚文王急忙传令回军。楚国军队还没有到达都城,来到湫地,楚文王在半夜死去。

[var1]

鬻拳迎丧归葬。楚文王的长子熊囏继位。鬻拳说:“我两次冒犯楚王,纵然大王不杀我,我怎敢偷生?我将到地下跟从大王!”鬻拳对家人说:“我死后,一定要把我安葬在楚王的墓前,使子孙都知道我为楚王守门。”鬻拳说完,就自刎而死。楚王熊囏哀怜鬻拳,使鬻拳的子孙世代都为守门官。

通过这两个故事,说明鬻拳究竟是不是忠臣呢?持剑劫持君主进谏,身为守门官,君主叩门,他竟敢不开门。事后又知道自己有罪,自己惩罚自己。这样的作为,在历史上独一无二。

原创首发,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有东北人吗?他们来自哪里?为何在古代却得不到开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春秋战国时候的东北,战国东北重镇守镇人,古代为什么东北没有被开发

    [var1]直到历史走到了尧舜时期,东北差不多是舜所管辖的土地,此时舜与中原是有文化链接的,舜甚至还拿着弓箭去中原拜访作为礼物,但为什么历史上关于东北的却少之又少呢?春秋战国时期的东北人提起古代的东北历史,我们首先最能想到的便是北魏孝文帝了,他作为北方少数民族里面的佼佼者,迁都洛阳,进入了中原地区,

  • 魏国、齐国讨伐赵国,公孙衍缺乏诚信,田盼缺乏远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公孙衍、田盼想要用魏国、齐国的军队讨伐赵国,魏君、田侯都不同意。魏君就是魏惠王,田侯就是齐威王。可能二人当时尚未全部称王,或都是称王不久。推立诸侯为王的操盘手就是公孙衍,“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后持。”(《战国策•中山策》)公孙衍说:“我请求两国各出五万兵力,不超五个月就能大胜赵国。”公孙衍此时被张仪排

  • “李牧死,赵国亡”,为何白起死,秦国依旧强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牧不死秦国能打败赵国吗,赵国李牧和秦国白起谁厉害,大将李牧和白起

    不同的是,李牧是赵国的,李牧死后不久,赵国就亡了;白起是秦国的,白起死后,秦国依旧强盛,统一六国的步伐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是李牧太强,白起浪得虚名?当然不是。[var1]战国时代群雄并起英雄辈出,能跻身“四大名将”的一定是实力与战绩都出类拔萃的。除了李牧与白起之外,另外两位是廉颇与王翦,同样一个是赵国

  • 孔子被弟子气得说了句脏话,没想到流传2500多年,却成老师惯用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孔子口头禅,孔子曾经说什么话,孔子都说哪些话

    [var1]美国的最高法院门前矗立的三座哲学家雕像,第一位就是我国两千多年前的儒家创始人孔老夫子。在我们中国,自从西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封建社会中的正统学说就此定为儒学。而大思想家孔子也就此成为历朝历代所尊崇的人物,甚至子孙后代也沾了光被历代皇帝封为衍圣公世袭罔替。[var

  • 为什么战国时代的赵国就能击溃匈奴,西汉却需要几十年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国和秦国一起打匈奴,赵国与匈奴的关系,秦国赵国是如何抵御匈奴的

    记得2009年,那时候某浪博客还真有忒多的好文章。记得那一年,小编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大一统”削弱了华夏族群的战斗力。而例子就是战国时候,赵国的李牧就能大破匈奴,反倒是大一统的西汉帝国,消耗了数十年时间,才打败匈奴。[var1]那时候小编其实就不赞同这个理念。如今,十三年过去了,小编决定解释一下这

  • 《春秋左传》中的春秋到底是何意?又是如何由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墨子·明鬼》中记载了许多奇闻异事,虽然前两篇失传了,但是下篇保留了下来,而且明确记载了各种怪事的出处:著在周之《春秋》。著在燕之《春秋》。著在宋之《春秋》。著在齐之《春秋》。足以见得当时各国均有春秋,而且春秋不过是史书通名而已。[var1]但是春秋也不仅仅是各国史书的通名,它同时也是鲁国史书的专名

  • 春申君相关问题之春申君的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春申君故事,春申君的结局解析,春申君的人物评价

    对于这个字义,历来提出了封号名称、地名等看法。杨宽在《战国史》里指出封君的三种类型,即是“以封邑名为封号、以功德为封号、只有封号而无封邑(宠臣)。”杨宽认为,春申君与张仪(武信君)、吕不韦(文信君)及廉颇(信平君)相同,都是以功德为名的。对于封君的类型,除此之外,还有以战功为名的白起(武安君)、赵奢

  • 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要实行已经被证明危害极大的分封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晋分封制,分封制的消极影响,司马炎分封制的弊端

    西晋评价低的主要原因是短命而亡并在灭亡后出现了长达数百年的乱世(五胡乱华、南北朝),后世基本将西晋视为大分裂时代的短暂统一而已。而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分封制引发的“八王之乱”。西晋建立后,司马炎大封司马氏皇族成员为诸侯王,数量约有几十个。这些西晋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独立的选官权、行政权、财政权

  • 商契为何叫“商契”,甲骨文改写认知,难怪商朝重视鬼神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商朝甲骨文简介,商朝甲骨文跟埃及文字,商朝甲骨文记录了什么

    商契之名的由来,史书上并未记载,但甲骨文重现天日之后,却揭示“商契”之名意义非凡,暗藏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与此同时,搞清楚“商契”之名的由来,再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就可以更清楚的知道商朝为何更重视鬼神。首先,商朝为何大规模使用甲骨文?以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唯有商周两朝使用过甲骨文,但周代主要是在

  • 《夏小正》成书时间应该在东周甚至西汉,并非夏朝典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小正历史,夏小正是什么朝代,夏朝最详细讲解

    也就是说,夏之是否存在是另外的事情,但起码不可以《夏小正》证明之。《夏小正》因载入戴德的《大戴礼》而流传。值得注意的是,《汉书·艺文志》里,将其收入属于先秦古文的《记》之中,为二百一十四篇之一。班固对于《记》之选择标准,是以为皆七十子后学者所“记”,而并非先秦“六经”典籍。郑玄稍晚于班固的郑玄,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