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中华文明承前启后的人,没有他中华文明可能就不存在了

孔子——中华文明承前启后的人,没有他中华文明可能就不存在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585 更新时间:2024/2/5 16:49:06

“德不孤,必有邻。”天才从来不孤独,他们会结伴来到人间。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是这样一个时代,那是一个天才大爆发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古希腊出了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苏格拉底,波斯出了索罗亚斯德教的创立者索罗亚斯德,古印度出了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而我们中国则出了孔子老子等先哲。

我们中国是人类唯一未有中断文明的古老国度,我们的历史、文化、精神一脉相承,这要感谢孔子。

孔子生活的时代,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自周平东迁以来,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天下大乱。各路诸侯都想做大做强,周天子虽然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是早已没有了号令诸侯的能力。经常发生战争,老百姓是朝不保夕的。文化上则是“礼崩乐坏”,没人遵守规则了。为所欲为,斯文扫地,中华文明濒临崩溃。

都说乱世出英雄,各路诸侯要做大做强,自然要广召人才,隐藏在民间的人才是纷纷爆发出来。各种人才都提出了新奇的思想,唯有孔子与众不同,他要恢复周礼,他要克己复礼。

[var1]

孔子自学成才,三十岁就广招弟子,前前后后收了三千多个弟子,出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主要教授六艺,即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驭(驾车)、书(写字)、数(算数),不但有文,还有武。主张以仁为政,以礼治国。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所表达的思想都是他之前的古圣先贤早已说过的。我们以为孔子开山立祖,创立了儒家学派,其实不是,“儒”本来就是对术士和知识分子的称呼。

孔子为防止文化典籍失传,一点点的收集整理资料,先后编修了先代事迹之书《书经》又称《尚书》;收集各地的诗歌,编修了《诗经》;整礼留下来的礼仪,编修了《礼经》,收集各地音乐、舞蹈,编修了《乐经》。孔子五十岁时,读《易经》并为之作《传》,让《易经》更容易解读,并增加了一层哲理。他是一个文明的拾荒者,没有他,中华文明可能早已枯竭。

孔子五十五岁时,鲁定公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又与朝臣不和,孔子带领众弟子愤然离开了鲁国。孔子周游列国十三年,到处碰壁,没人接受他的思想。六十八岁时,他又回到了鲁国。

孔子回到鲁国后,他的妻子亓官氏、儿子孔鲤、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和子路先后去世。就在这悲惨的晚年,他编写了编年体史书《春秋》,把他的理想交付给了历史。

[var1]

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这是孔子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绝唱。声声嘶哑,字字催泪,里面弥漫着无尽的怅惘,叹惋,忧郁,绝望。“天不生孔子,万古长如夜。”孔子七十三年的人生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整个夜空。

[var1]

孔子不但是一个人,他更是一个文明,这个文明就是中华文明。我们每个中国人,不论你是爱孔子也好,恨孔子也罢,你都离不开孔子,他以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1988年,联合国在法国巴黎召开会议,探讨人类前途命运的问题。参加的是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一致认为,人类到了21世纪,将会发生前所未有的灾难,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的中国,从孔子那里寻找答案!

[var1]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战国的规模动辄几十万,三国只有几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城池规模,战国兵力为什么多,战国时期的兵力有多少

    [var1]原因之一:人口数量的影响,东汉末年人口断崖式下降从春秋战国时期,不少诸侯国便已经开始推行户籍制度,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又将此制度推行全国,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史料,对历朝历代的人口变化有个初步了解。而根据现有资料来看,东汉末年人口下降极为严重。[var1]由于先秦史料丢失,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准确

  • 燕王哙遇上了好时代,燕国却没有遇上好君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燕王赵哙,燕国燕哙结局,燕王哙让位的启示

    对苏秦、张仪这些纵横家而言,是好时代。燕王哙的爷爷燕文侯支持苏秦,让苏秦挂了燕国相印,还支助苏秦游走六国。苏秦巧舌如簧,挂了又挂了五个国家的相印,取得了人生中最巅峰的成就。燕王哙的爸爸燕易王,娶了秦惠文王的女儿,导致六国合纵格局破裂。凡事有好就有坏,燕国跟秦国结盟,相当于就是背叛了五国,所以此后多年

  • 吴王夫差盉,夫差和西施的爱情信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吴王夫差和西施故事,吴王夫差和西施历史记载,西施喜欢过吴王夫差吗

    十八年后,越国丞相范蠡搜寻美人时,发现了西施, 并把她送给了吴王夫差。根据史书上的记载,吴王夫差沉溺于西施的美色,荒废朝政,最终导致吴国的灭亡。文人墨客总喜欢把误国归罪于女性的身上,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我们并不可知。但是吴王夫差对西施的爱,那可是真真切切的。我从何得知2500年前的真相?一件文物就能证明

  • 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那秦国是怎么来的,为何最后能一统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周宣王为什么分封秦国,周武王分封秦国,周国和秦国有什么关系

    [var1]01.从秦非子至秦襄公:历百年终于位列诸侯秦人先祖可以追溯至颛顼,其后代大费(也称伯益)曾与大禹一起治水,后留在舜帝身边负责驯养和调校鸟兽,因功被赐姓嬴。西周之初,秦人先祖造父因给周穆王驾车,并在平定徐偃王造反中立功,被周穆王赐封于赵城。[var1]周孝王时期,造父之侄大骆迁居于犬丘。周

  • 三国的战争规模为何比战国小?论动员能力,袁绍军还比不上黄巾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各方真实兵力,袁绍是黄巾军吗,三国时谁的兵力最强

    [var1]关东17路王公会讨董卓,只驻扎在的豫、兖的就有:计十数万。二袁的部队还不算在内。这样的规模,与战国斗争史相比,恐怕差的还不算多吧?然而,根据历史数据可以发现,随着诸侯兼并的进程,军队的规模并没有增加,而是减少了。比如在决定北境所有权的官渡之战中,袁绍军只有10万人。难道是四州王者的袁本初

  • 五国攻秦,齐国却伐宋,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战国时候齐国伐宋好处,五国攻秦之际齐国灭宋,五国合纵伐秦齐国为什么不参加

    关东六国为了节制秦国的强大,百年内五次联手征讨秦国,这便是历史上的“五国攻秦”。[var1]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318年,魏相公孙衍组织魏、楚、韩、赵、燕五国征讨秦国。当时楚国实力最强,楚怀王被推举为纵长,可实际和秦国交战的只有三晋之兵。当联军攻打到函谷关时损失较大,魏国派使者告之楚国,如果再不出兵,

  •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后续,为何老师不告诉你?老师:付出的代价太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讲了什么,蔺相如为何能完璧归赵,蔺相如完璧归赵签文解释

    但是老师却没有告诉我们之后的故事,其实历史上,“完璧归赵”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惨重的。[var1]当时的赵国形势蔺相如所处的年代,是属于战国末期。这个时候秦国因为之前的商鞅变法,国力大大提升,已经成为了战国七雄当中的霸主,但是秦王想的却不是称霸,而是灭掉六国,一统天下。而此时的山东六国,只有经过赵武灵王

  • 魏国最大的冤案,错杀了一员大将,使三国统一推迟十六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魏国统一天下的原因,三国魏国发生过的事件,曹睿不死魏国有可能统一吗

    魏国的这桩冤案,可以说说三国时期最大的冤案了,甚至在整个华夏史都排得上名号,因为此案中的主角,乃是刚刚立下灭国之功的邓艾!邓艾原本是司马懿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吏,名义上完全可以说是司马家的人,司马家防守魏国西部边疆,靠的就是邓艾,然而当邓艾为司马家立下大功后,却遭到了冤杀,令众人感到非常吃惊,这到底是怎

  • 曹操为什么不当皇帝,他怕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曹操也想过称帝当皇上,但自始至终都没有这么做。曹操的确很怕,同时也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一个徒有其表的皇帝不是曹操所追求的目标。因为大汉疆土还处于分裂状态,他想一统天下之后再称帝当皇帝也不迟,这里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三国演义》中,称霸江南的袁术在群雄争霸之中率先称帝,结果引来了各路诸侯的讨伐。因为

  • 曹冲如果不死,有多大机会能继承曹操的位置,曹丕等还有机会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如果曹冲不死能继承魏王吗,曹丕与曹冲,曹冲不死曹操会传位吗

    少年神童曹冲曹冲字仓舒,是曹操和环夫人所生的孩子,从小聪明伶俐,深受曹操喜爱。而曹冲称象的故事,千年以来更是被大家传诵,而那时的曹冲,才只有五六岁。(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