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中的楚国为什么大而不强?

战国七雄中的楚国为什么大而不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790 更新时间:2024/3/18 1:39:11

[var1]

秦灭六国之时,楚国的领土面积并不小于秦国。战国中期时,楚国的面积更是远远大于秦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楚国一度是战国各国中,领土面积最大的一个诸侯国。楚国不仅领土面积广大,而且人口也非常多。所以秦国灭楚国的时候,需要六十万大军。楚国当年也号称可以胜兵百万,为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国。

首先我们需要界定一个问题,楚国到底强不强。其实楚国并不弱,曾经也是一个强国。战国前期,楚国是能够和魏国媲美的强国,战国中期秦国、齐国、楚国可以排前三,战国后期秦国、赵国、楚国为三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楚国并不算是弱国,甚至可以算是一个强国。从春秋到战国,楚国前后消灭了四十多个国家,为战国七雄之最。楚国灭的国家,包括越国这样春秋大国。

如果拿楚国跟秦国相比的话,楚国确实算不上强国。秦国的崛起实际上伴随着楚国的衰落,秦国强大之后多次打击楚国,楚国一步步衰落,最终成为秦国统一的对象。蓝田大战之后,楚国在秦楚关系中开始处于劣势。此后楚国一步步沉沦,秦国则一步步强大。楚国为了躲避秦国的兵锋,不得不多次迁都,最终被秦国攻灭。

楚国拥有成为顶级强国的国土和人口,为什么始终没有成为顶级强国呢?我觉得主要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var1]

楚国许多地方没有开发

楚国的国土面积非常大,但是不少地区却没有得到开发。楚国领土的湖南、江西、贵州、浙江一带都是未开发的地区。这些地区虽然大,但是人口却不多,经济也相对比较落后。如果打开三国地图的话,我们也会发现其实吴国的版图并不比魏国小,但是吴国的国力却远远弱于魏国。

南方地区开放较晚,一直到六朝时期才逐渐得到了开发。隋唐以后,南北经济才逐渐趋于平衡。战国时期,南方不少地区就是一片荒凉。虽然面积非常大,但是根本不能转为有效国力。刘邦铲除异姓诸侯王的时候,留下了实力最弱小的长沙国。长沙国的实力弱小,但是领土面积却不小,甚至为各个诸侯国之最。

楚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国土面积广大,但是有效国土却比较少。广阔的国土难以转化为真正的国家实力。即使楚国的领土面积并不比秦国小,但是国家实力却远远不如秦国,最终也被秦国吞并。

楚国未能进行彻底变法

当年的秦国不仅人口稀少,国土面积也比较狭窄。但是秦国却逐渐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一个诸侯国。秦国之所以强大,主要因为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国进行了彻底的变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当年楚国也曾经任命吴起变法。但是吴起变法并不彻底,而且最终以失败告终。吴起变法以失败而告终,楚国遗留的一些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

战国期间只有秦国进行了深刻的变法,其余各国变法都不够彻底,所以这些诸侯国只能强大一时,却不能长久强大。赵国胡服骑射、齐国邹忌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都不够彻底,所以这些国家也没有长时间强大。楚国的变法不仅不彻底,而且还以失败而告终。楚国等于带着许多春秋时代的“负担”进入战国时代,所以一直给人的感觉是大而不强,始终无法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国。

楚国未进行深刻的变法,未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也是楚国大而不强的根本原因。楚国空有广阔的国土和众多人口,却始终无法将这些资源牢牢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诸侯国。

[var1]

楚国无明君能臣

秦国之所以能够长时间保持强大,和秦国的明君强臣有很大关系。从秦孝公到秦始皇,秦国出现了四位雄主,其余三位也并不弱。秦国君主贤明,也使得秦国能够聚集人才,聚集秦国的力量。秦国依靠明君能臣,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强敌,使得秦国逐渐成为战国最强国。

楚国历史上的明君并不多,楚庄王这样的君主非常少。进入战国之后,楚国的明君也不多,能够出现楚悼王这样的君主非常不容易。从楚怀王之后,楚国昏君、庸君辈出。楚怀王曾经有过一定政绩,但是后期很昏庸。楚顷襄王、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等都是非常一般,都可算是弱君。

这些国君不仅不能整合楚国的力量,而且也不能聚集人才。楚国不但不能聚集他国人才,本国人才也流失了不少,比如张仪、甘茂等。战国中后期之后,楚国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君主,也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名臣、名将。春申君也是名声大于能力,并不是真正能够振兴国家的能臣。楚国没有明君强臣,就无法长时间维持竞争力,最终楚国在秦国的打击之下一步步衰落。

楚国内部矛盾较多

一方面楚国变法非常不彻底,氏族势力始终比较强大;另一方面楚国就像贪食蛇一样灭掉了太多国家,也使得国内的情况比较复杂。楚国内部氏族林立,国君的权威受到一定牵制。这些氏族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时候与楚国并不是一条心,甚至为了集团利益出卖楚国的利益。楚国比较著名的氏族有项氏、屈氏、景氏等。这些氏族有的忠于楚王,有的却成了楚王的掣肘力量。

楚国内部情况比较复杂,国内矛盾相对比较尖锐,难以将楚国所有的力量整合在一起,也难以集中所有力量发展国力。所以楚国虽然比较庞大,但是内部却相对比较松散。楚国并不像秦国那样,内部拧成一股绳,国君能够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也能一致对外。楚国内部矛盾较多,直接影响了楚国的发展,楚国也一直大而不强。

战国时期,楚国的领土面积一直都非常大,但是却总是大而不强。楚国就像是一头老水牛,虽然庞大,杀伤力却不大,偶尔能够雄起一下,很快又会归于平静。秦国则像一只老虎,一点点长大之后,露出了自己的獠牙。齐国则像是一只貔貅,虽然非常有钱,却没有呈现出应有的强大。燕国则像一只绵羊,一只默默无闻,只能任由别国宰杀。赵国则像是一只平头哥,战斗力超强、无所畏惧,但是整体实力大不如秦国。韩国和魏国则像是猫和狗,只知道讨好秦国,偶尔有所反抗。

更多文章

  • 韩国就是赵魏两国最大软肋,秦国想欺负三晋了,就出门打韩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赵魏联军攻打秦国,魏赵韩和秦国关系,赵魏为什么会打秦国

    以国力论,韩国其实不能算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因为还有燕国。当时的燕国靠近边塞,和中原诸国交往比较少,人口比较少,经济也不发达,两边的齐国和赵国的实力都在燕国之上,所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空间。到战国中后期,燕国已经是七雄中国力最弱的国家了,除了和齐国有过纷争之外,燕国基本上并不主动参与各国的斗争,

  • 秦王政如何处置李信?李信率20万秦军伐楚,遭遇秦国少有的惨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王政在秦军攻克燕国上都蓟城后,开始筹划进攻楚国的军事计划。在廷议中,秦王与诸位大臣、将军、博士纵论亡楚大计。每临大事,召开朝廷会议,是秦国的传统,与会者应该都是大人物和博士之流。李信这位后起之秀能在廷议上占有一席,可见秦王对李信的器重。想必在廷议之前,秦王对领军伐楚的统帅人选就有谱了,

  • 赵国的邯郸保卫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军保卫赵国,赵国与邯郸之战,赵国的战争有哪些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邯郸之战本期主要讲述战国时期发生的故事——邯郸之围、毛遂自荐以及邯郸之战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邯郸之围。邯郸之战也叫做邯郸保卫战,是战国后期,秦国对赵国首都邯郸的一次攻坚战。邯郸之战发展到后面变成了一场多强(赵国、楚国、魏国)对付一超(秦国)的战斗,双方指挥官分别是赵国

  • 端午节的由来,到底是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又或是曹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端午节为什么是纪念屈原呢,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诞生的吗,端午节的来历和屈原的精神

    下面就让我们从历史文化中找到答案,揭开端午节的面纱吧。端五、端午节:“端”即“初”,有开始之意。在很久以前,只要是每个月的五日,都可以称为“端午”。直到汉朝,端午才被固定在五月五日,因为开始在五月的第一个五,故为“端五”。根据地支纪月,开始是以一月为寅月,按此顺序,五月即是“午月” ,又因为方进入五

  •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长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秦赵长平之战视频完整版,秦赵长平之战典故简短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长平之战本期主要讲述战国时期发生的故事——冯亭献城、初战失利以及长平之战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冯亭献城。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交战国是秦国与赵国,交战的主角是赵国的廉颇、赵括以及秦国的王龁、白起。战争以赵国四十五万主力部队损失殆尽而失败告终。此一战,秦国亦伤亡士

  • 秦昭襄王与赵国暗中的较量,完璧归赵的幕后真相,蔺相如被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秦王是谁,蔺相如完璧归赵对赵国的好处,蔺相如对赵国的影响

    [var1]秦国的兴盛和强大可以说只一个艰巨的小国发展史。起初秦国的祖先只是养马的西周小官,还是因为其养马有功才被周天子封了块远离中原的小领地。之后,秦国经过几代的治理才逐渐成长起来。等到秦穆公这一代之时,秦国才出现一个强盛的契机;也就是重用商鞅之法以奖励耕战来强大秦国。仅是几年的时间,秦国就积累下

  • 擒关羽,斩黄忠的无名小将,吴国马忠到底是何方神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黄忠与马忠,马忠和关羽谁厉害,马忠与吴国的关系

    [var1]马忠与关羽樊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威震三国。东吴吕蒙借机偷袭荆州,此时关羽腹背受敌,只得带队败走麦城。败走的关羽,一路十分狼狈,马忠与潘璋等人欲引关羽进包围圈,这潘璋好大喜功,冲出引战,不用三两下就被关羽斩杀了。而反观马忠静候征战多时的关羽,一声喊起,伏兵长沟套索,绊关羽下马,一箭射中关羽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什么准确的预言了是楚国灭了秦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国灭楚全过程,楚国三户是哪三户,秦朝和楚国是什么关系

    [var1]1.楚国和秦国一样有种不服输的血液传统。秦楚两国历史上都被传统的中原诸国看不起,秦国因为祖上为周天子喂马才被等在戎狄交错之处,一直被中原诸国在文化上不予认可。楚国更是如此,灭商中功劳很大,却被封为最小爵位子爵,称为“蛮夷”。所以这点上秦楚两国有着同样的憋屈,也产生了同样的气节,都通过多代

  • 战国后期,诸侯列国的军队总人数有多少?答案是:500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时期诸侯的数量表,战国时期诸侯国实力,战国诸侯有多少军队

    在战国著名纵横家苏秦张仪看来,一个国家的军队人数多,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强。反之,一个国家的军队人数少,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弱。史书中说秦国“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说楚国“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 秦国、楚国当时号称百万雄师,是军队人数最多的诸侯国。除秦楚两国其他诸侯国的军队人数有多

  • 让魏国失去霸主之位的马陵之战,蕴含种种谜团,是商鞅力促其发生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陵之战齐军进入魏国的目的,马陵之战魏国现状,马陵之战对魏国的影响

    [var1]桂陵之战,是魏军围攻邯郸之时,齐军趁虚而入、攻打魏国襄陵(今河南睢县),迫使魏军攻破邯郸后仓皇撤军,在桂陵被齐军成功伏击。这一战例,后来被列入了三十六计——即著名的“围魏救赵”,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之一。马陵之战同样也是一场经典战例。此战中,著名的军事家孙膑以“减灶计”迷惑了魏军主将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