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到战国过渡的几十年是不是空白历史,又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春秋到战国过渡的几十年是不是空白历史,又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4 更新时间:2024/1/23 19:24:06

[var1]

先来看看编年体史书的情况,在这段历史之前有一部编年体史书,即为《春秋左氏传 》,一般简称就是《左传》,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两本史书,一是孔子编纂的《春秋》,一是为《春秋》做释义的《春秋左氏传》,即《左传》。孔子逝世于公元前479年,此时正是鲁哀公十六年,而《春秋》也画上了句号。

《春秋》的记载比较晦涩、简略,因此后世出现了专门为之释义的史书,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春秋左氏传》,不过《左传》这本是书并没有和《春秋》一样将历史定格在公元前478年,而是一直延续到了鲁哀公去世,也就是公元前468年,但是在《左传》全文的最后一段还是大体提了一下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的史实,这算是将历史略微延伸到了公元前453年。

之后再次出现的编年体史书就是《资治通鉴》,这本书是从公元前403年开始的,这一年,韩赵魏三国正式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成为诸侯国。但实际上虽然史书记载是从公元前403年的这件事开始记载,但是之前的历史也有所提及,主要就是韩赵魏三家和智氏(主要是智伯)的斗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际上《左传》和《资治通鉴》是连贯的,只是中间的这段历史记载的比较少,多是几笔带过或者只是略微叙事,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详细的记载中间的这段历史,因此很容易造成从公元前468年到公元前403年之间的这段历史比较模糊的局面。

[var1]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段历史不重要或者说发生的事情很少,实际上这段历史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春秋到战国的一个过渡期,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痛苦过程。这里我们就来看看这段历史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都可以算是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一个分野。因此晋国在这一时期主要发生的就是韩赵魏三家灭智进而瓜分晋国,实现了三家分晋,最终结果就是韩赵魏三国成功取代了晋国。而在齐国,妫姓田氏家族一步步夺权,将齐国国内的几大卿族势力打压下去,最终实现了田氏代齐,姜姓吕氏的齐国变成了妫姓田氏的齐国。

秦国在这一时期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作为,国君从秦厉共公一直到秦简公,共历五位国君,国内并不太平,贵族势力很大,国君相对式微,而秦怀公更是被贵族们逼着自杀身亡。对外的话,秦国主要是和西边的戎族有战事,再就是和魏国起冲突比较多。

楚国在这一时期的国君是从楚惠王楚声王,之间还有一个楚简王。当初,伍子胥带领吴军差点灭亡了楚国,之后出现了昭惠中兴,即楚昭王和楚惠王的中兴,楚惠王在位时间是非常长的,对内平定叛乱,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对外也有战事,先后灭掉了陈国、杞国、蔡国等。但是出国内部的矛盾也是不断加剧,尤其是贵族阶级与国君之间的矛盾加深。楚国封君太多,贵族权势太大,反过来对国君形成掣肘。楚声王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想要改变这种局势,反而为“盗”所杀。

[var1]

燕国虽然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很重要的诸侯国,但是它地处东北,与中原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中原战事参与度很低,很长时间之内都是默默无闻的,在这一时期燕国同样并没有多少大事发生。

再来看看周王室在这一时期的作为,从周贞定王到周威烈王,历五位周天子。诸侯国们在这一时期国内的动荡比较激烈,而周王室内部同样动荡很激烈,周贞定王去世后,他的儿子们互相厮杀,长子周哀王做了三个月的周天子就被弟弟周思王所杀,而周思王做了五个月的周天子又被弟弟周考王所杀。周考王害怕重蹈覆辙,就把弟弟封在了河南,即西周桓公,西周国建立,后来还有东周国的建立,周王室实际可控土地已经可以忽略不计,周天子都不得不住到西周国。

周贞定王时期,韩赵魏三家灭掉了智氏,开始瓜分晋国,而到了周贞定王的孙子即周威烈王时期,韩赵魏三国正式成为诸侯国,从此,晋国灰飞烟灭,而韩赵魏三国都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中的楚国为什么大而不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楚国为什么强,战国楚国十大将军,战国时代楚国有多强

    [var1]秦灭六国之时,楚国的领土面积并不小于秦国。战国中期时,楚国的面积更是远远大于秦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楚国一度是战国各国中,领土面积最大的一个诸侯国。楚国不仅领土面积广大,而且人口也非常多。所以秦国灭楚国的时候,需要六十万大军。楚国当年也号称可以胜兵百万,为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国。首先我

  • 韩国就是赵魏两国最大软肋,秦国想欺负三晋了,就出门打韩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赵魏联军攻打秦国,魏赵韩和秦国关系,赵魏为什么会打秦国

    以国力论,韩国其实不能算战国七雄中最弱的国家,因为还有燕国。当时的燕国靠近边塞,和中原诸国交往比较少,人口比较少,经济也不发达,两边的齐国和赵国的实力都在燕国之上,所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空间。到战国中后期,燕国已经是七雄中国力最弱的国家了,除了和齐国有过纷争之外,燕国基本上并不主动参与各国的斗争,

  • 秦王政如何处置李信?李信率20万秦军伐楚,遭遇秦国少有的惨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秦王政在秦军攻克燕国上都蓟城后,开始筹划进攻楚国的军事计划。在廷议中,秦王与诸位大臣、将军、博士纵论亡楚大计。每临大事,召开朝廷会议,是秦国的传统,与会者应该都是大人物和博士之流。李信这位后起之秀能在廷议上占有一席,可见秦王对李信的器重。想必在廷议之前,秦王对领军伐楚的统帅人选就有谱了,

  • 赵国的邯郸保卫战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军保卫赵国,赵国与邯郸之战,赵国的战争有哪些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邯郸之战本期主要讲述战国时期发生的故事——邯郸之围、毛遂自荐以及邯郸之战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邯郸之围。邯郸之战也叫做邯郸保卫战,是战国后期,秦国对赵国首都邯郸的一次攻坚战。邯郸之战发展到后面变成了一场多强(赵国、楚国、魏国)对付一超(秦国)的战斗,双方指挥官分别是赵国

  • 端午节的由来,到底是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又或是曹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端午节为什么是纪念屈原呢,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而诞生的吗,端午节的来历和屈原的精神

    下面就让我们从历史文化中找到答案,揭开端午节的面纱吧。端五、端午节:“端”即“初”,有开始之意。在很久以前,只要是每个月的五日,都可以称为“端午”。直到汉朝,端午才被固定在五月五日,因为开始在五月的第一个五,故为“端五”。根据地支纪月,开始是以一月为寅月,按此顺序,五月即是“午月” ,又因为方进入五

  •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长平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长平在现在什么地方,秦赵长平之战视频完整版,秦赵长平之战典故简短

    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长平之战本期主要讲述战国时期发生的故事——冯亭献城、初战失利以及长平之战中国历史之战国人物故事——冯亭献城。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交战国是秦国与赵国,交战的主角是赵国的廉颇、赵括以及秦国的王龁、白起。战争以赵国四十五万主力部队损失殆尽而失败告终。此一战,秦国亦伤亡士

  • 秦昭襄王与赵国暗中的较量,完璧归赵的幕后真相,蔺相如被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蔺相如完璧归赵秦王是谁,蔺相如完璧归赵对赵国的好处,蔺相如对赵国的影响

    [var1]秦国的兴盛和强大可以说只一个艰巨的小国发展史。起初秦国的祖先只是养马的西周小官,还是因为其养马有功才被周天子封了块远离中原的小领地。之后,秦国经过几代的治理才逐渐成长起来。等到秦穆公这一代之时,秦国才出现一个强盛的契机;也就是重用商鞅之法以奖励耕战来强大秦国。仅是几年的时间,秦国就积累下

  • 擒关羽,斩黄忠的无名小将,吴国马忠到底是何方神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黄忠与马忠,马忠和关羽谁厉害,马忠与吴国的关系

    [var1]马忠与关羽樊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威震三国。东吴吕蒙借机偷袭荆州,此时关羽腹背受敌,只得带队败走麦城。败走的关羽,一路十分狼狈,马忠与潘璋等人欲引关羽进包围圈,这潘璋好大喜功,冲出引战,不用三两下就被关羽斩杀了。而反观马忠静候征战多时的关羽,一声喊起,伏兵长沟套索,绊关羽下马,一箭射中关羽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什么准确的预言了是楚国灭了秦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国灭楚全过程,楚国三户是哪三户,秦朝和楚国是什么关系

    [var1]1.楚国和秦国一样有种不服输的血液传统。秦楚两国历史上都被传统的中原诸国看不起,秦国因为祖上为周天子喂马才被等在戎狄交错之处,一直被中原诸国在文化上不予认可。楚国更是如此,灭商中功劳很大,却被封为最小爵位子爵,称为“蛮夷”。所以这点上秦楚两国有着同样的憋屈,也产生了同样的气节,都通过多代

  • 战国后期,诸侯列国的军队总人数有多少?答案是:500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战国时期诸侯的数量表,战国时期诸侯国实力,战国诸侯有多少军队

    在战国著名纵横家苏秦张仪看来,一个国家的军队人数多,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强。反之,一个国家的军队人数少,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力弱。史书中说秦国“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说楚国“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 秦国、楚国当时号称百万雄师,是军队人数最多的诸侯国。除秦楚两国其他诸侯国的军队人数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