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有三个儿子,为何偏选跛脚的胖子当太子?原来竟是因为他

朱棣有三个儿子,为何偏选跛脚的胖子当太子?原来竟是因为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69 更新时间:2024/3/1 14:08:17

明成祖朱棣

朱棣和徐皇后共生下了三个孩子,分别是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以及三次朱高燧,俗话说得好,龙生九子,九子不同,朱棣的这三个孩子性格也是大不相同的。

皇长子朱高炽从小就体弱多病,他不仅身材肥胖、不擅骑射,而且还患有糖尿病和心脏病,最重要的是,他的腿脚还不是很利索。

相比之下,朱棣的二子和三子的身体就要好上许多了,老二朱高煦不仅长相魁梧、模样周正,而且还继承了朱棣好战的基因。

朱棣的三个儿子

在靖难之役爆发的时候,为朱棣立下了赫赫战功,当年朱棣在东昌战败之时,多亏了朱高煦及时赶到,朱棣才得以脱身,因此朱棣对老二一直都是疼爱有加的。

老三朱高燧是一个城府极深、善于权谋的人,按理来说,朱棣就算是不立老二为太子,也应该立老三为太子,那为什么朱棣偏偏将老大以为了太子呢?

这就要来聊一聊朱高炽的智慧了,虽说朱高炽不太受朱棣待见,但是他却深受祖父朱元璋的喜爱。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立嫡立长的传统,身为嫡长子的朱高炽一出生,便被家族之人寄予了厚望,由于朱高炽的身体不太好,所以他并没有和其他孩子一样,把学习的重心放在骑射剑术上,而是呆在屋中读了许多圣贤之书。

长子朱高炽

在洪武28年之时,朱高炽被立为了燕王世子,并开始在朱元璋身边活跃了起来。

打小身体就不太好的朱高炽一直都不太受父亲朱棣的喜爱,但是他却得到了祖父朱元璋的看中,那朱元璋为何会如此看重高炽呢,从以下几个故事中,我们便可以窥探一二了。

有一次,朱元璋向朱高炽下达了一条命令,让他和秦王、晋王、周王的世子一起在破晓时检阅军队,其他几位世子很早就检阅完回去了,只有朱高炽一直到很晚的时候才回来。

朱元璋问朱高炽为什么这么晚回来,他说因为清晨太冷了,他是在士兵们吃完早饭之后才检阅的,朱元璋听后大喜,直夸自己有了个好孙子

朱元璋

朱元璋非常喜欢朱高炽,没事的时候,他就特别喜欢把孙子叫到身边,让孙子帮他看奏章,在审查朱高炽所处理的奏章的时候,朱元璋发现了几处文字错误,他赶忙询问原因。

朱高炽答道,上奏折的人是武官,他不应该以文官的要求来要求武官,只要武官能够把事情讲清楚就可以了。

他说皇帝日理万机,他也不想让这些小失误来劳烦皇帝,听了他的话之后,朱元璋非常满意,在后来的相处过程中,朱元璋甚至还夸朱高炽说,他有君人之识,将来一定会为藩地的百姓提供庇护的。

次子朱高煦

朱高炽一直都是仁德的代名词,可是很显然,朱棣并非是什么仁德之人,那他为何会将自己喜爱的战功赫赫的二儿子立为太子,偏偏要让大儿子大太子呢?

靖难之役结束之后,朱棣如愿当上了皇帝,当时身边很多大臣都劝他,让他赶紧解决国本之事,立一位太子,好稳固江山。

但是朱棣却迟迟没有办法下决定,朱棣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好应该立谁为太子,所以他便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大臣。

当时朝中主要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以武官集团为首的将军,他们想让皇帝立老二为太子,因为在靖难之役中,他们和老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他们相信老二当了皇帝之后,一定不会亏待他们的。

三次朱高燧

而以文官集团为首的人,则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应该立朱高炽为皇帝,一来,朱高炽是受儒家教育长大的,他登基后,势必会抬高文人的地位;二来,朱高炽是嫡长子,将他立为太子,也更符合礼制。

就在朝中争执不休的时候,解缙对朱棣说了三个字“好圣孙”,听了这句话后,朱棣陷入了深思,并直接把太子之位交给了朱高炽。

解缙口中的这位圣尊,正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朱瞻基是朱棣最喜欢的一个孙子,传说当年就是因为朱瞻基的出生,才使得朱棣下定了谋反的决心。

朱瞻基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他既不像父亲朱高炽那样仁慈,也不像朱棣那样心狠手辣,他是一个眼光非常长远,而且做事也非常周到的人。

有了皇长孙的加持,朱棣便不再犹豫了,直接把太子之位给了老大朱高炽,并嘱咐他说让他着重培养朱瞻基。

朱高炽

事实证明朱棣的决定是正确的,朱棣去世后,朱高炽登基成为了明朝的吸引人皇帝,同朱瞻基一起却开创了仁宣之治,为明朝的发展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更多文章

  • 包拯真是清官吗?真假墓室忙坏专家,盗墓贼留下8个字证明廉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包拯是真的清廉吗,包拯一生破过多少案子,包拯都断过哪些案子

    要说这包拯墓,其实有一点“邪门”。众所周知,中国向来对于“入土为安”极为看重。毕竟子孙后代也是要时时祭奠祖先的。然而,包拯墓的具体地点,却是一个上千年没有定论的事件。截至新中国成立,天下安定时,包拯墓的地点已经形成了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河南巩县,有《县志》为证。但有意思的是,这个《县志》中对于包拯墓

  • 赵光义七女为什么最受宠爱?她嫁给了谁?翻版赵光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光义真人照片,赵光义没后代吗,赵光义的后代现在在哪里

    荆国大长公主是988年出生,1051年去世的,宋太宗赵炅第七个女儿,也是最小的女儿。生母是方贵妃。史载公主“善笔札,喜图史,能为歌诗,尤善女工”,所以特别受太宗钟爱,小编不认为是这个原因,其它原因后面会说到。她在至道三年(997年)五月,被宋真宗赵恒封为万寿长公主,这一年的五月八日,赵光义去世,公主

  • 明朝号称段子手的丞相,连去世都那么幽默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丞相一览表,明朝的奇葩宰相,调侃明朝皇帝的段子

    然而偏偏有一位官员性格幽默,上下级之间嘻嘻哈哈,甚至对于皇帝也敢诙谐对待。他就是明朝中期首辅、纵横官场50年的一代名臣---李东阳。李东阳一生才华横溢,正直清廉,以文章济世。即使阉党刘瑾祸乱朝廷的八年时间里,也未落败,反而救了许多忠直的大臣。【李东阳,(1447-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

  • 成吉思汗开创蒙古帝国的版图,现在看究竟有多雄壮?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成吉思汗时的蒙古版图,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面积,成吉思汗时期蒙古帝国的扩张

    他被后人尊称为“世界第一征服者”,与世界上的拿破仑、彼得大帝、凯撒大帝是齐名影响世界的人物。我们都听过的一句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只是比较夸张的一种形容,历史中真正的成吉思汗并不是这样的,他在当时带领自己的军队都杀入了欧洲,由此可见他并不仅仅是一个会“射

  • 权欲无止境,秦桧想让孙子当状元,就让陆游从省试头名沦落到落榜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陆游受到奸臣秦桧的打击吗,陆游考试被秦桧嫉妒是怎么回事,秦桧和陆游谁厉害

    陆游,南宋爱国诗人,28岁时,当时已经名满江浙,他去参加科举,被主考官陈之茂选为本届省试首名,谁知殿试之后,却落得个名落孙山。状元是当时省试的第二名,名叫秦埙。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不过肯定熟悉他的爷爷——秦桧。一提这个名字,是不是就有一种咬牙切齿的冲动。当时的主考官陈之茂,是宋高宗绍兴二年进士,

  • 他是继成吉思汗之后最恐怖的征服者,一生战无不胜,攻打明朝未遂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成吉思汗实力,成吉思汗和明朝的关系,成吉思汗为什么不打明朝

    一提到世界上最伟大的征服者,我们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这是人类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后世也出现了几个和成吉思汗类似的战争狂人,比如帖木儿、噶尔丹、努尔哈赤等等。其中帖木儿和噶尔丹把成吉思汗当成了偶像,一心想要复制他的伟业。帖木儿和噶尔丹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帖

  • 朱元璋为何要杀掉绝世美女苏坦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苏坦妹真人照片,苏坦妹是朱元璋杀的吗,朱元璋与苏坦妹关系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才貌绝伦的绝世美女生不逢时,这个乱世佳人也不可避免地唱响了人生的最后挽歌。她被朱元璋的部将朱文正抓获,朱文正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美女就被她的美貌所折服,他很想把苏坦妹占为己有,但是他的手下胡德济提醒他不能这样做,因为这样的美女只能交由朱元璋处置,否则你会大祸临头。朱文正这才把苏坦妹交到

  • 直至宋江喝下毒酒,大家才看明白,原来梁山真正的老大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江为何被赐毒酒,宋江是被谁所赐的毒酒害死的,宋江喝毒酒的真实故事

    明末清初,中国小说历史上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大量优秀的作品竞相涌现,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无疑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义薄云天的宋江,运筹帷幄的吴用,武艺高强的卢俊义……108将忠肝义胆的背后,隐藏着太多众人忽视的细节……棋盘展开,众将入局梁山好汉接受招安后,东征西讨,死伤无数。最终,宋江也被

  • 宋神宗,性格决定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在有地位有文化的家庭当中的人,既有名,又有字,还有号。比如诸葛亮,亮就是名,字是孔明。至于号,大多数是文人们给自己取的雅号,比如苏轼号东坡居士。而古代帝王的称呼就更严谨了,年号、谥号、尊号(徽号)、庙号。中国历史上庙号被称为神宗的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只有两位,其中之一就是宋神宗赵顼。谥法上对“神”的

  • 泰山封禅的终结者宋真宗,北宋之后再无封禅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真宗封禅是厚颜无耻吗,宋真宗泰山封禅的后果,宋真宗封禅过程

    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何为封禅泰山封禅是历代帝王炫耀显赫业绩的政治大典,曾经让很多皇帝心驰神往,相传史前有72位帝王来过泰山封禅,不过真正计入史册的只有秦以后的12位皇帝。他们在泰山上铭功颂德、扬名显号,也因此给泰山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