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伯温的师父张中,先预言朱元璋为帝,后又预言朱棣登基

刘伯温的师父张中,先预言朱元璋为帝,后又预言朱棣登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099 更新时间:2024/1/19 7:46:21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后来的道家人物却带有许许多多的神秘色彩。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唐朝时期的李淳风袁天罡,就因诸多预言引得世人惊叹。

而明朝开国前期,也曾经有一个人做出预言,先预测朱元璋会在乱世之中称帝,后又预测燕王朱棣会登基,继承大统。他便是刘伯温的师傅,号铁冠道人的张中。

展露锋芒

世人皆知,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刘伯温曾经给他提供过许许多多的帮助。可事实上,从朱元璋驻军滁阳之后,张中便成为了朱元璋手下的重要谋臣之一。

民间传说,当时许多民间有学识的人都在各个军阀之间选择,究竟谁会成为未来的天下明主。在这件事情上,许多人都不太看好根基并不扎实的朱元璋。可张中被召见并亲眼看到朱元璋的长相以后确定,未来的皇帝一定会是朱元璋。

对此,就连朱元璋都十分不确定的询问张中:现在天下大乱,就连我自己都不敢肯定未来将会如何发展,先生你是如何算出来的?

张中回到:我主(朱元璋)龙瞳凤目,相貌非常,待至神采焕发必登基称帝。

对于这样的回答,无论朱元璋相不相信,一定都会感到十分高兴。

而之后的军事战略谋划之中,朱元璋时常将张中召来议事,别的将军思考如何破敌,唯有张中一人在大帐之外观云望气。

除去刘伯温与朱元璋两人之外,其他人都十分不解且不忿。可一次又一次的战况被张中算中,这些将军也不由得感慨,有张中辅佐,何愁不能成就天下大业。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的时候,也是张中从云气变幻之中发现,陈友谅其实已经被流矢射死,只是他手下的士卒并不知道,所以才一直坚持战斗。

于是立即建议朱元璋撰写祭文,瓦解敌军的斗志。最终,鄱阳湖大战以朱元璋的胜利而告终,也进一步提高了朱元璋当上皇帝的可能性。

朱棣当皇帝

时至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张中也跟着在金陵城中居住了许多年。可忽然某一天,张中却无端投水自杀,让朱元璋感到十分疑惑。对这个帮助自己许多的得道高人,朱元璋依旧保留着一丝敬佩,于是连忙让人四处寻找。

结果人没找到,到了第二年才从潼关守卫那里收到消息,铁冠道人张中,早在去年就已经出了潼关。朱元璋结果日期对比以后才发现,这竟然和他金陵投水是同一天。尽管无法理解张中为何会突然离自己而去,但已经成为皇帝的朱元璋,此时也并没有完全放在心上。

等到建文帝登基以后,张中再次回到应天府,只是这一次他可没有带来什么好消息,而是做出了一首预言歌:

莫逐燕,逐燕自高飞,高飞入帝畿。

拥有上帝视角的我们很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不要逼迫燕王(朱棣),一旦逼迫他,势必会让燕王展翅高飞,最终进入京城自当皇帝。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当建文帝削藩之后,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仅仅率领几万人的军队就打着“清君侧”的名义“靖难”。

虽说燕王朱棣曾经跟随朱元璋,以及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等人打仗,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但彼时双方巨大的实力差距依旧让人不敢相信,朱棣最终能够造反成功。

可一切就如歌曲中所言,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战斗,朱棣有如神助,最终攻入京城当了皇帝,建文帝则下落不明。甚至民间传言,朱棣后来之所以会支持郑和下西洋,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寻找逃亡海外的建文帝。

关于张中的事迹还有很多,例如早在华山隐居的时候,不仅传授给刘伯温许多学识,并且还自己口述,刘伯温记录,写出了一本名为《铁冠树》的预言书。而其中不少预言,最终也都被一一证明真实可信。

前人不禁感慨,这样的得道高人,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甚至直到今天,许多预言依旧在不断应验。究竟是真的能够提前预测祸福吉凶,还是单纯的只是好事者强行揣测,谁也无法给出答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故事:明朝第一六边形战士-朱瞻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朱瞻基有多强,明朝朱瞻基埋在哪里的,朱瞻基时期的明朝版图

    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嫡长子 ,朱棣嫡长孙,这家人把隔代亲演绎的可谓是淋漓尽致,朱棣看朱高炽有多嫌弃,看朱瞻基就有多喜爱。(主要是朱棣是马上皇帝,朱高炽肩不能担,手不能提,一身肥肉,所以很不得朱棣的喜欢)朱瞻基从小就聪慧过人,朱棣更是很小的时候就把他带在身边,培养他做未来的继承人。长大后更是治国认真,在各

  • 明朝的三宣六慰,基本上囊括了整个中南半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代三宣六慰,明朝有多少个宣慰使,明朝时期的三宣六慰

    这些地区基本上算是汉族的传统统治范围,不过今天说得不是这些,而是明朝位于中南半岛的三宣六慰。三宣六慰中的三宣指的是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指的是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三宣六慰除了一部分位于云南外,大部分都位于缅甸、泰国、老挝等地。

  • 被崇祯砍断一臂的长平公主,侥幸未死,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崇祯皇帝砍下长平公主的左臂,崇祯要杀长平公主,长平公主全集

    长平公主是崇祯的次女,据说全名叫朱媺娖,出生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其实她原本的封号是坤兴公主,后来才改封长平公主(也有说法是到清朝时,朱媺娖才被改封为长平公主的)。只是后世传说中,她大多以长平公主出现,所以后来这个封号更为大众所知。根据《明史》记载,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义军攻入

  • 陆游:85岁穷困而死的豪门才子,你不知道他的一生有多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陆游晚年真实生活,陆游一生的事迹,陆游的传奇经历

    公元1163年,宋孝宗任命元老张浚做枢密使。张浚决定出兵北伐。起草法令时,他想到在枢密院做编修的陆游。陆游无疑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创作诗歌一万余首,是中国历史上写得最多、流传下来最多的诗人。同时,陆游也是主张抗金的积极倡导者。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他幼年的时候,正是北宋灭亡时代。江南的金兵烧

  • 大明王朝胡宗宪:我不想辜负师恩与君恩,更不想被百姓骂,难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可谭纶居然跑来跟我分析改稻为桑的要害。唉!他是裕王爷的人,有他来此,严世蕃肯定又会在恩师跟前说我首鼠两端了。但看着自己辖区的子民秧田水被断,秧苗被踩,我还是让戚继光带兵护下稻田。当地秧苗已经半大,再过几月就会有收成。而那向邻省调的,借的粮食都没有到位,如果毁了秧苗,让丝绸大户兼并了稻田,那老百姓来年

  • 龙袍是皇帝的专利品,包拯为何能天天穿龙袍?真相让人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包拯穿龙袍的原因,包拯穿龙袍图片大全,包拯为什么只穿龙袍

    民间传说中包拯被塑造成了一个铁面无私 无所不知的大清官,凭着他的智慧与才能,破了一个又一个经典案例,比如狸猫换太子、血手印等等,所以从上到下任何人都对包拯闻风丧胆。而历史中的包拯虽没有传说中那么神通广大,但的确是个清正廉洁 不可多得的好官。28岁考中进士 ,却因孝心放弃当官。宋仁宗天圣五年,包拯中进

  • 明代藩王从旁支进封还能祭祀亲爹吗?并不能,要另找他人奉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代封在山西的藩王,明代藩王死后会入太庙吗,明代藩王埋葬制度

    关于明代皇室能否过继的问题,简直就是口水话题了,以前没少人给猴格留言,言之凿凿地说——明代皇室是不许过继的!自从猴格专门写文辟谣明代允许过继后,也或许他们自己也查了资料,才又改口说——明代虽然允许过继、但禁止袭爵继统,因为明代是继统不继嗣,和前代是不同的云云。就无语!“继统不继嗣”明明是嘉靖朝张璁的

  • 郑和带回两只神兽“麒麟”,众人稀罕不已,现公开画像令人捧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经济上,最让人熟知的,就是郑和七下西洋了。有趣的是,在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在海外收获两只“麒麟”,郑和将麒麟带回来后送给了朱棣,这让朱棣大喜过望。然而在今天博物馆展示了当年麒麟的画像,今天的人们看到当年麒麟的样子,都不禁捧腹大笑。为什么郑和带回来的麒麟会那么有趣?这只麒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一,南

  • 朱元璋外出巡查,路上被一老太太辱骂,朱元璋:敢问您儿子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侄子犯法朱元璋大怒,朱元璋的资料关于朱元璋的资料,朱元璋对老百姓有什么惩罚

    天下正值战乱,各方势力并存博弈,突然冒出来这么一个人,郭子兴的手下内心确实有些胆怯,万一是敌军派来的卧底呢?宁可错杀一万,不留一线生机,守城士兵抄起家伙就要斩了他。朱元璋的内心充满了畏惧,本以为这是梦想开始的地方,谁曾想连自己的命运跟着都走向了终点,这买卖有点太亏。正在这时,郭子兴恰好路过城门,看到

  • 朱元璋与亳州的那些事、亳州像根橛⼦嵌进河南,却为啥属于安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安徽亳州,朱元璋是亳州的人吗,朱元璋老家在毫州还是亳州

    亳州地处于安徽省西北部,东面是淮北、蚌埠,南面是阜阳,西面是河南周口,北面是河南商丘。亳州是个平原上的城市,四面皆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亳州的历史非常悠久。相传在夏朝时,亳州就成了豫州的一部分。西周武王定天下,这里成为神农氏后裔的封地,设置焦国。春秋时,楚灭陈后占领了焦,后改为谯。东汉定都洛阳,从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