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一下原文的描写: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很好理解对不对?秦始皇绕着柱子跑,手下又惊又急,不知道咋办,突然有人大喊“王负剑!王负剑!”秦始皇这才拔出剑来,击中了荆轲。
古往今来,很多人看到这,并不太在意“王负剑”这三个字,毕竟它不是主角,记着主角是秦始皇逃过刺杀就可以了。但细想一下,这个“王负剑”,到底是什么动作呢?
第一种说法是:秦始皇把剑背在了背上,然后拔出了剑!
说这种说法是因为前文有交待,秦始皇的剑太长,又事发突然,一时间拔不出剑来,所以左右提醒,把剑背在背上方便拔出来。
“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在古代中,“负”这个字,确实有“背”的意思,比如说《礼记》中记载的:“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这其中的“负”字,便是“背倚,背靠”的意思。
不过,说实话这个动作真的不好做。本来剑在腰间,有东西固定,把它旋转到背上,本就是一件费时的事(相对)。最主要的是,旋转到背上之后,再拔出来需要的臂长更长,貌似还没有在腰间更容易拔出来。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下,看是不是这样!(根据出土的秦剑来看,秦剑大概长在一米左右,可找一个将近一米的竹竿代替)
第二种说法:左右提醒秦始皇用剑,只是提醒他!秦始皇是正常拔剑!
这么说是因为古代的“负”,有“恃”的意思。比如说《说文》里解释:“负,恃也,从人守贝有所恃也。”而东汉学者郑玄、魏晋学者杜预等人,在一些文献中,也有相同意义的解释。
因此,“王负剑”这句话,换成现在的意思就是说:“你个傻缺快拔剑啊!”
至于为什么刚开始没拔出来,这次又拔出来了,那是因为刚开始情况太紧急,这次是因为夏无且用药箱砸了荆轲一下,给秦始皇争取了一点点时间。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第三种说法:“负剑”是“扶剑”的意思。
想象一下,应该是这样的姿势:剑在腰间不知道怎么固定着(或挂、或别),然后,左右提醒“大王扶着剑”,于是,秦始皇左手将剑鞘往左下方推,身子向左转动,右手握着剑柄,拔剑的客观空间增大,旋转身子用力,拔出长剑。
一串动作下来行云流水!
第四种说法:“负剑”是“覆剑”的意思,就是说秦始皇把剑的方向颠倒了下。
脑补一下,本来剑鞘在下,剑柄在上;然后用手把剑颠倒一下,剑柄在下,剑鞘在上,感觉是轻松了些。
第五种说法:“负”同“副”。
意思就是说,秦始皇应该有两把剑,一把在腰间挂着,是把长剑,不好拔。但背上还背了一把短一些的,称之为“副剑”!不过仔细想想,这种情况应该不存在,要不秦始皇这么个强国之君,有点显得搞笑了。
所以,你们觉得,“王负剑”到底是什么意思?当时的姿势动作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