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搞出“封农官”制度,为何他一去世,农官就被取消了

雍正搞出“封农官”制度,为何他一去世,农官就被取消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332 更新时间:2024/2/3 21:01:39

(本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雍正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在“九子夺嫡”中成功上位,虽然历史学家对此颇有微言,但是这些都无法否定雍正是一位勤勉的帝。雍正皇帝在位13年,日夜忙于政事,现在保存下来的亲笔朱批多达360多卷,因此他也自诩为“以勤先天下”。值得肯定的是,雍正皇帝虽然继承了他老爹康熙打下的盛世,但他也依然颁布了不少有利的改革措施,比如整饬吏治,发展民生,都进一步稳固的大清盛世的繁荣局面,还为后来的乾隆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雍正颁布的措施中,也有一些看起来很搞笑,比如“封农为官”制度就是典型。

要说“封农为官”,就不得不先给您说说雍正皇帝的想法。当时,大清国外无战事,内无叛乱,百姓也安居乐业,因此整个国家都一片祥和,不过这样的局面虽然很好,但是国家整体的劳动积极性不高,导致生产力和生产技术无法得到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雍正皇帝似乎发现了大展手脚之处,于是就经和大臣们讨论如提高百姓的劳动积极性。雍正皇帝左思右想,他认为广大农民都和他一样勤劳,可是农民却又大都不认识字无法做官从政,但他们内心却又大都想过把官瘾,应因此雍正皇帝一拍脑袋就颁布了“封农为官”。

“封农为官”其实就是雍正皇帝对勤劳农民的一种认可和赞赏,他下令全国各个州县每年推选出一位当地最勤劳,最俭朴,种地技术最好,并且没有犯过重大过错的农民,御赐他们一顶花翎,封为八品官员。从古至今,还没哪个皇帝给天下农民封官的,而雍正就是第一个,但可惜的是“封农为官”并未实现最初的目的。

雍正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底下的官员在执行的时候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正所谓“歪嘴和尚念经——越念越歪”。《陆川县志》记载,当地有位富农叫做覃伯绶,他和县太爷是联姻关系,于是通过层层关系,再加上重金打点,最后被评为了当地的“农官”,不仅得到了一顶八品花翎,而且每年还能领取俸禄。由此可见,真正符合“封农为官”要求的农民没有评上“农官”,反而让当地一些富农钻了空子,而当地百姓也都敢怒不敢言。

不过也并非都是富农得利,有些地方确实也有农民被封为“农官”,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江苏有位叫王元生的农民,家里世世代代以种地为生,在当地也有不错的口碑,但自从他被封为“农官”之后就完全变了。一开始,王元生劳作的时候都整天带着花翎,即便是碍事也不摘下来,还逢人就大肆炫耀。后来,他竟然不种地了,整天带着花翎去看别人种地,并且指指点点的,完全一副领导视察的模样。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当其他人都丰收时王元生的农田长满了杂草,但这还不是最夸张的,安徽有个农民更“厉害”。

安徽有位农民叫张友喜,他当上“农官”之后竟然在家里私设公堂,宣称可以和当地的县太爷平起平坐,另外他还找了其他的农民在自家公堂里当差,甚至他还要让朝廷的九品官员对他俯首称臣。一段之间时候,张友喜便逐渐沦为了当地人的笑柄。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一些农民当上“农官”后心态就扭曲了,丧失了原来勤劳朴素的作风,影响了当地的秩序,所以雍正皇帝驾崩后,乾隆皇帝立刻就废除了“封农为官”制度。

从客观角度来看,雍正皇帝颁布的好的措施当然值得肯定,但是一些错误的措施却是反面教材,并对后世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道光为什么选择能力不行的奕詝做皇帝,而不是能力出众的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只要皇室兄弟多了一个,那么就会有这个问题。清朝末期的道光皇帝就有两个能够争夺皇位的儿子,一个是爱新觉罗·奕詝,排行老四,一个是爱新觉罗·奕,排行老六。前者是清朝的咸丰皇帝,后者是大名鼎鼎的摄政王恭亲王。一、争夺皇位道光皇帝的两个儿子都有能力登上皇位,这可让他在继承人的选择上犯了难。这两个儿子在他

  • 雍正继位后,为何最先遭殃的是十四阿哥胤褆?你看他都做了些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雍正死前秘密处决胤禔,胤禔和雍正,雍正和弟弟胤禔经典传奇

    由于清王朝太多人死于天花,众人都忧心忡忡,担心随时又有人死于天花,他们在权量之下,最终选择不会再得天花的康熙继承皇位,就这样,康熙8岁就当上了皇帝。康熙继承皇位基本上没有经历腥风血雨,他当上皇帝之后 对他的兄弟们该封王的封王,该厚待的厚待,七弟隆禧病逝时,他还停朝3天表示哀痛,可见他对手足情的重视,

  • 道光50岁只有一子,他为何还要踢死儿子奕纬,真相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道光死因真相,道光各个儿子的下场,道光和奕纬的关系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孩子有错棍棒教育也是有的,但是道光皇帝却像是个例外,一脚就把自己的大儿子奕纬给踢死了,到底这个长子是犯了什么错,才惹得道光如此痛下杀手的呢?奕纬的生母是和妃,虽然有着辉发那拉氏的姓氏,但是和辉发国主并非同族,所以出身并不显贵。在道光还是皇子旻宁的时候,辉发那拉氏被选为官女子入宫侍奉

  • 让人意外的历史,刘邦和秦始皇,乾隆和华盛顿都是一个时代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始皇与刘邦相差多年,刘邦和秦始皇是同一个年代的人吗,历史上的秦始皇与刘邦

    刘邦和秦始皇在很多的人印象中,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开启了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先后灭掉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和齐国,然后建立了秦朝,书同文,车同轨,统一了度量衡等,可是后期由于他沉迷于修仙问道,把自己身体都给拖垮了,而后赵高和李斯谋反,让胡亥当了皇帝,胡亥脑子缺根筋,把大秦基业毁了,项

  • 雍正皇位“来路不正”?百年后发现康熙遗诏,揭开雍正夺位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真的是矫诏夺位吗,雍正继位的历史记载,雍正夺位完整版

    皇权在古代的时候,一直都是一个让人觊觎的东西,明朝时期朱棣为了篡位不惜发动兵变,自己侄子朱允炆为逃命而下落不明,即便是当上皇上之后,也会有人觊觎皇位,因此皇帝们为了保住自己皇位,还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不然,朱元璋也不至于宁可错杀,也不肯放过那么多大臣了,很多时候,成王败寇就是这么来的。话说到了清朝

  • 邬思道对雍正有什么威胁?为何半隐后还是不得安生?最后结局可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邬思道为什么要帮雍正,邬思道如何应对雍正,邬思道辅佐过雍正吗

    邬思道是雍正夺嫡之路上最重要的谋士,真实情况邬思道应该就是雍正的分身,另一个躲在阴暗处的雍正。等到雍正夺取了皇位,成为了皇帝以后。那他可就是天子,是正大光明的表率。既然是皇帝了,那他还能将自己的阴暗面示人么?当然不行。01邬思道知道太多秘密了,不死已经很不错了。其实在作者的安排之下,帮助雍正夺嫡的那

  • 雍正皇帝收拾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之后,为什么没有除掉张廷玉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张廷玉乃是“三朝元老”,张家也是望族,张廷玉之父张英当年乃是康熙朝的“宰相”,被任为文华殿大学士。有了这一层关系,张廷玉的崛起之路就顺遂多了,他通过科举走进朝堂,一步步往上爬着。因为张英当年又是胤礽、胤禛(雍正)等皇子的老师,张廷玉在这一批皇子中很混得开,毫不夸张地讲,九子夺嫡到最后,不管是谁胜出,

  • 邬思道选择半隐,除了为了保命,还有什么目的?雍正被他感动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邬思道怎么被雍正发掘的,邬思道离开雍正的原因,雍正与邬思道经典片段

    早先隆科多也已经向胤禛示好,宫内外的兵马可以说都是向着胤禛的。胤禛夺嫡的希望大增,邬思道虽然紧张,却已经料到了七八分。这个时候雍正急匆匆从宫里赶回家,为什么?因为他要解决后顾之忧。夺嫡成功的消息传来以后,邬思道当然非常高兴,为胤禛服务了15年时间,终于尝到甜头了。可是邬思道冷静下来这么一想,心里咯噔

  • 这件国宝是乾隆母亲的寿礼,流失海外多年,如今成私人收藏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皇帝收藏的国宝,乾隆最稀少的国宝,乾隆墓最名贵的4件国宝

    到了清朝,乾隆皇帝更是信奉佛学,他曾在母亲大寿之时为其送上一份特殊的寿礼——紫檀七重宝塔。乾隆虽然没有大兴土木地去建塔,但他所命人制造这座宝塔不仅用料珍贵,而且做工精美,雕刻技艺更是卓绝,堪称无价之宝。在这座七重宝塔里,一共有四十八尊佛像,每一尊佛像都是栩栩如生,极为逼真。在它的外部,工匠还特意用了

  • 雍正王朝中,皇子和百官找国库借款可能吗?内务府和户部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有出息的,拿着这些钱,去盖房子搞地产、搞民间放贷,以此赚取差价。没出息的,就想着吃喝玩乐有点资本,花光了也就啥也不剩了。跟国库借钱,有个好处,除了不需要利息以外,还款期限也可以无限期地拖下去,说到底他们压根没打算还钱。为啥?因为掌管国库钱粮的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谁会冒着得罪皇子、同僚的风险,去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