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先秦:牧野之战是一次偷袭之战还是强势碾压之战?

先秦:牧野之战是一次偷袭之战还是强势碾压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236 更新时间:2024/2/3 21:00:43

01殷商

牧野之战的决战地点是在殷商的都城朝歌的郊外,那里距离朝歌很近。这一决战地点就透露出了很多不寻常的信息。为什么决战地点距离朝歌这么近?要知道西周的大本营在丰镐地区,那里距离殷商的大本营距过一千里。西周联军千里奔袭,直抵殷商的都城才被殷商发?如果真的是这样,那这次牧野之战还真是一次完美的偷袭之战!可这会是真的吗?

虽然殷商时期的中原大地人口稀少,但丰镐与朝歌之间也不是完全的荒芜之地,二者之间还是生活着很多部族方国的。殷商对这些部族方国的主要控制方式很可能还是一种联盟的形式。殷商是盟主,依靠自己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得这些部族方国听从殷商的号令。一旦殷商自己的实力下降,这些部族方国很可能就会弃殷商而去,投奔新的霸主。

即使到了牧野之战前夕,殷商应该还是控制着很多部族。《论语》提到周文王时也说天下三分之二归属于西周,而周文王还是尊纣王为天子,这是周文王的美德。这是对周文王的一种赞美,如果这是事实,周文王的品德确实让人佩服,但事实很可能不是这样。如果周文王真的控制了三分之二的天下,恐怕他早就除掉纣王了。所以殷商还控制着三分之一的天下,那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02恩怨

殷商和西周之间可不是含情脉脉的温馨关系。殷商时期的西周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农耕民族,西周属于半农半牧的部族。西周的周围有许多游牧民族,所以西周与他们相似,都是善战的部族。那时的殷商势力最为强大,所以西周也成为了殷商体系下的一部分。殷商控制下的部族方国属于半独立状态,所以殷商也需要时刻关注这些部族方国的状态。于是周文王父亲季历治下的西周过于强盛时,商王文丁便把季历骗到朝歌直接软禁杀掉了。

那时的领袖对于部族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旦失去一位能力出众的领袖,部族很可能就会陷入衰退。对于季历的被杀,西周也没有什么反应。西周接受了殷商的解释,之后继续作为殷商的属国听从殷商的调遣。西周之所以这样做自然是因为西周的力量还处于劣势,即使想报复也不是殷商的对手。周文王姬昌与殷商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前期取得了殷商的信任,西周的实力不断增强。

虽然后来商王换成了纣王,但纣王对于西周的过度发展也是心存警惕的。所以当崇侯虎揭发姬昌心怀不轨之后,纣王也采取了积极措施,把姬昌软禁了起来。姬昌被软禁在羑里一共七年,直到姬昌的重臣散闳夭等人携带重礼贿赂纣王的宠臣费仲等人才把姬昌赎了回来。据说姬昌被释放时也已经七八十岁了,所以纣王很可能认为姬昌回去也差不多就要死了,不需要加以防范了。

可是姬昌长寿得很,他活到了九十多岁。回到西周后,姬昌又开始向四周征伐,经过了十年的征伐之后,西周的实力更加膨胀了。《史记•殷本纪》说:

“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

可见周文王姬昌回到西周后,西周的实力增长加速了,商周力量对比渐渐发生了反转,这时的殷商已经无力遏制西周的强大了。

03伐商

周文王姬昌没能等到伐商时刻的到来,他的继承者姬发完成了他的遗愿。周武王九年,武王姬发发动了一次孟津观兵的大行动,这次是牧野之战的预演。不期而聚集于孟津的各地诸侯有八百之多,这充分说明了西周的号召力。孟津距离西周的大本营也是很遥远的,这次长途演习表明西周的整体实力应该已经可以压制殷商了。否则对于西周这么赤裸裸的行动,殷商应该反击才对。殷商不反击说明殷商已经无力反击了。

周武王十一年十二月,武王姬发再次在孟津汇聚诸侯。西周联军开始直扑殷商的大本营朝歌而去。对于西周联军的行动,殷商还是毫无反应,直到西周联军到达朝歌的郊外牧野,纣王才武装了奴隶前来阻止西周联军的进攻。这说明之前纣王要么并不知道西周的进攻,要么知道西周的进攻,但无力采取什么措施。无论是这两种情况的哪一种,都说明殷商的实力与西周相比已经处于下风。

纣王需要临时武装奴隶出战,这说明朝歌已经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进行防守作战。我们都知道进攻一座防守的城市难度是很大的,但纣王不守城而是派人出城作战,这说明纣王对于守城失去了信心。那么殷商朝歌的军事力量去了哪里呢?历史上一直有这样一个传说,周武王发动牧野之战时,殷商的军事主力正在东夷作战,所以西周算是趁虚而入。但这也只是一种传说,即使殷商正在与东夷作战,它的都城朝歌也不可能不留下足够的防守军队。

04选择

西周不是突袭,而是行军千里杀到了朝歌。殷商作为一方大势力,不可能到了这时才发觉西周的进攻。两年前西周就搞了一次孟津观兵,对殷商虎视眈眈,所以殷商不可能对于西周的行动两眼一抹黑,啥也不知道。西周联军在孟津聚集的时候是十二月,到达朝歌的时候是第二年二月,中间大约有三个月的时间。这三个月的时间内西周联军难道只是行军吗?恐怕还要扫除路途上最后亲殷商的势力。

如果从孟津到朝歌之间没有一个亲殷商的势力,那殷商灭亡确实就一点都不冤枉了。但这样的概率很低,所以殷商还是应该较早就得到了西周进攻的消息。那么殷商得到消息之后会怎么做呢?殷商的选择主要以下几种:

第一,把征伐其他地方的军事力量撤回来,加强朝歌的防御力量。这就涉及所谓征伐东夷的军队了。如果当时殷商的主力真的在征伐东夷,那么纣王一定会派出使者前去撤军。朝歌如果陷落了,得到东夷还有什么意义?所以东夷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除非根本不存在这样一支力量。牧野之战的结果表明,并没有那样一支主力部队参战,所以要么是那支力量不存在,要么那支力量没能赶得上牧野之战。

第二,可以派出军事力量前出,在有利的地方阻击西周的进攻。这个地方可以是孟津和朝歌之间某一个盟友所在地,也可以是某一个重要关口所在地。殷商有没有这么做,我们不知道,史书上没有记载孟津和朝歌之间发生过什么重要的战役。但史书上没有记载不等于没有发生,如果殷商有足够的力量是可能这样做的。也许殷商出击了,只是最后失败了。所以殷商的主力可能在孟津和牧野之间就被击败了。这也造成纣王不得不武装奴隶作战,因为他的主力已被击溃了。

第三,殷商可以选择坚壁清野,死守朝歌。如果殷商有足够的军队,这样的选择也是可以的。那时攻陷一座城市是很困难的,特洛伊之战打了十几年,守城守个几年是很平常的。可是最后我们发现,这并没有发生。要么朝歌这座城还不是后世那种可以很好防御的城市,那个时代所有的城市都不具有良好的防御能力。要么便是殷商的主力已经消耗殆尽无力防守,所以纣王便完全放弃了防守。纣王之所以武装奴隶可能是最后的抵抗,先前正规军队的抵抗可能都已经失败了。

05尾声

通过上述分析,牧野之战最可能的还是一场强势碾压的击溃战。虽然有些史书上说殷商被武装起来的奴隶临阵倒戈,导致最后的失败,但也有记载这场大战流血漂橹的。到底哪一种记载是真实的,现在已无法考证,但要说西周是仁义之师,这种可能性也不大。远古的战争厮杀一定是利益之争,所谓的仁义之师更可能是后世的美化。殷商灭亡之前怎么可能不奋起抵抗?只是他们的抵抗都消失在史书中了。“天降玄鸟,降而生商”,大商的辉煌随着牧野之战化为尘土,他们的抵抗记载也随之化为尘土,留下来的只是对于西周的歌功颂德和仁义赞美了。

更多文章

  • 分封制这个过时的老古董,曾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本版图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古代分封制,华夏5000年历史版图,分封制

    当时我又小又傻,老师说啥信啥,觉得这就是真理。将欧洲的历史硬往中国上套,结果就是离了个大谱后来才知道,我们当时的历史课本是全盘照搬了斯大林同志在1938年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五段论”观点,即“历史上有五种基本类型的生产关系: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占有制的、封建制的

  • 河南淇县发现纣王墓,儿子会错意将纣王葬在河底?还有妲己陪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淇县纣王之墓在哪,商纣王的墓,纣王墓地所在位置

    商纣王?想必不少人一提起这个名字,都会产生一种不真实感。毕竟“纣王”距离现代实在太过于遥远,再加上《封神演义》等作品的渲染,我们看待纣王,大概就跟看待传说人物差不多。而现在,这位暴君的墓穴,竟然就这么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实在是勾起了大家的无限遐想。这纣王的墓保真吗?为什么他的墓会沉在淇水里呢?在中国

  • 马氏无功却被封神,真是因她是姜子牙前妻?看她自尽后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姜子牙与马氏图片,姜子牙的老婆马氏之死,姜子牙为什么嫁马氏

    但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原著,便不难发现,两人离婚,姜子牙也有一定责任。如果马氏真是个嫌贫爱富的势利眼,当初怎么可能嫁给姜子牙?马氏之所以和姜子牙离婚,是因为她以为姜子牙不仅穷,而且还没志气。姜子牙下山后,长期住在结拜大哥宋异人家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直到和马氏结婚后,才成立自己的小家庭,但也整

  • 村民避雨挖到铜疙瘩,形似暖水瓶,当废品卖掉却因此发现西周古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广东顺德西周古墓,西周古墓考古发现,衢州衢江西周古墓

    村民无意间发现青铜器 彼时两位甘肃村民因为下雨的关系,走到百草坡附近一处略微坍塌的山洞避雨,避雨时无聊,其中一人用手中的镰刀挖着洞中的土壤。突然间,他感觉自己挖到了一个比较硬的东西,之后二人合力开始对附近土壤进行挖掘。二人一起挖出的东西是一个铜制物品,而形状和当时的暖水壶很像。只是在铜制品周身上都

  • 古代赫赫有名的两地:周朝西岐商朝朝歌,现在位于什么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商朝后期的西岐与朝歌谁大,商朝时期的朝歌是现在的哪个地区,商朝时期朝歌在什么地方

    比如现在的北京是曾经的北平,繁华美丽都城长安如今称作长安,还有我们人人多熟知的南京,从前被叫做金陵。 不管是政治原因还是国家的发展,这些地名的改变在历史上是家常便饭。 商周时期也曾有两个地名消失在了历史上,它们曾经风光无限,如今人们却很少知道。一个是周朝的国都西岐,另一个是商朝的国都朝歌。 那么在

  • 雅利安人横扫了欧、亚、非,为什么来到商朝却被送进了殉葬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雅利安入侵过商朝吗,雅利安人入侵过商朝有实际证据吗,历史记载的雅利安人

    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南下开始横扫欧亚大陆,主要因为当时地球处“小冰河期”,这些居住在高纬度的游牧民族为了生存,为了寻找更暖和的居住地,才四处征战的。由于雅利安非常善于征战,在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让雅利安人消灭了三个: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正是因为由于雅安利安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让许多国

  • 韩国总统卢泰愚自称是姜子牙后代,还曾到山东祭祖,他有啥依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国第十三任总统卢泰愚祖籍,韩国前总统卢泰愚简介,卢泰愚死于什么病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祭李侍郎文》之中有这样一段话“浩浩世途,是非同轨;齿牙相轧,波澜四起。公独何人,心如止水;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其实在生活之中我们会遇见或者听见很多让我们感觉到不可思议的事情,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我们总是难以掩饰自己内心的惊讶之情,想要去探知这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可实际上这样做的

  • “东周那些事儿”之战国的到来——周威烈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威烈侯,东周列国志之战国篇,一口气看懂东周历史

    [var1]在此之前,君是君、臣是臣,它们永远不可能越界。就算君再弱,臣再强,也不可逾越君臣关系。贵族,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们的阶层,贵族文化,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主流文化。这也是为什么周天子明明已经危如累卵了,却还被天下奉为共主的原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周厉王被国人推翻后,竟长达十多年时

  •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为何普遍都看不起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首先,各诸侯国纷纷看不起秦国,实际上同秦国的出身,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时,秦国的建立可以有很大的机缘巧合的因素。这是因为,秦国君主的先祖并不具备显赫的身份,而是给周天子养马的存在,最开始仅是王室的附庸。而秦国的发迹,则在于周幽王时期,当时秦公因为有功,秦国这次一步步的壮大了起来。可是,这样

  • 柏举之战改变从前一战定胜负的方式,在连续作战中大败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柏举之战对楚国影响,古代柏举之战,用孙子兵法剖析柏举之战

    蔡国力屈不能相支,向晋国求援,使人质往晋,请兵抗楚,但未获结果,于是便转而向吴国恳求救援。另外,唐国的国君也因愤懑于楚国的不断侵凌勒索,而主动遣使与吴国通谊修好,要求协助吴国共抗强楚。唐、蔡两国虽然都是兵寡将微的蕞尔小国,但位居楚国的北部侧背,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吴国通过和它们结盟,就可以从州来、居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