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高宗李治真的很“懦弱”吗?其实,真实的他非常不简单

唐高宗李治真的很“懦弱”吗?其实,真实的他非常不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843 更新时间:2024/2/3 21:05:02

试想,在这样两个人的照耀下,李治能不没用吗?此外,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于把他置于唐太宗的光环之下。甚至于,对他统治时期的政治评价,也会与贞观的治理联系起来,说他的功绩都得益于唐太宗的付出。

其实,李治是一位非常特别的皇帝,他并没有那么没用。在李治即位之初,就立即停止了对辽东的战争和土木工程的建设。在登基的第二年,他号召地方官员打听百姓疾苦,鼓励部下就国计民生发表意见。

有一次,他冒雨外出打猎,问臣子说:“油布做的雨衣怎么能不漏水呢?”臣子说:“如果你用瓦片,它就不会漏水。”意思是我们不应该出去打猎和观光。于是,李治欣然接受了批评。显庆元年,李治再次询问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来济指出:过度劳动是老百姓的一大负担。如果你工作,你会错过种田的时间,你会花很多钱。因此,你应该免除所有不必要的军费。李治听后,便谦虚地采纳了意见。可见,李治这种谦虚求教的政治作风与唐太宗相似。

此外,李治还十分重视法制建设。高宗永徽四年,中国最完整的成文法典,著名的《唐律疏议》、《罗马法》在诸位大臣的共同努力下,编纂而成。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执法形势较为宽松公正,犯罪率较低。历史上曾有一次,大理寺公使唐临向高宗报告说,监狱里只有50多个犯人,只有两个需要判处死刑。

然而,高宗时期的军事成就,也不容忽视。在这一时期,唐朝摧毁了东西方的两大敌人:西突厥和高句丽,并压制了日本的傲慢。从远征高句丽的战果来看,唐太宗李世民与高句丽的斗争是徒劳的。后来,高宗先后派苏定芳、李绩、刘仁轨薛仁贵等将军才彻底解决了高句丽问题。后来,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与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显然,高宗实现了唐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

其实,从高宗对长寿的冷静态度和对医学的信任来看,他比他的父亲唐太宗强。唐太宗最终因吃药而死,虽然高宗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差,但他能客观、坦然地面对。他从不迷信胡僧的灵丹妙药,并能够积极配合御医的治疗,即使在头上扎针。此外,他还命令宰相组织名医对《唐本草》进行了修订。

可见,用这种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死,说他“懦弱”是不客观、不公平的。

在高宗年间,国力不断增强。永徽三年,全国人口由贞观时期的不足300万户增加到了380万户。此外,民族关系正在改善,领土正在扩大。可见,这个被认为是唐代最弱的皇帝,却是拥有唐朝最大的疆域。

试想,这样的人能说是软弱吗?

退一步来说,对于一个保守的君主,如果他能继续执行已经证明是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沿着正确的国家建设和发展道路前进,我们怎么能给他一个“懦弱”的评价呢?

其实,李治被称为“懦弱”,主要还是因为武则天的存在。显然,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这件事绝对很难被男性主导的政府所接受。因为,历史学家把武则天描述成了一个成熟的野心家。此外,整个唐高宗时期,基本上都笼罩在武则天的阴谋中。所以,为了说明武则天的实力,我们必须把李治描述成一个非常软弱的皇帝。

那么,高宗为什么要把政治事务交给武则天呢?

应该有两个原因:

一是身体不好,晚年患高血压、青光眼等疾病,不能靠别人来处理国家大事;

二是武则天有智慧,在许多政治事务上与高宗有着相同的见解,得到了高宗的信任。

另外,唐朝是对外开放的,妇女参政的障碍相对较弱,因此,高宗任命她执政并不鲜见。也就是说,武则天参政应该以高宗皇帝的意愿为基础,而不是作为“专作威福”的历史评价。

此外,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自从李治设立了宰相上官仪之后,武则天就开始在听政。于是,从上元元年起,皇帝被称为“皇帝”,皇后被称为“天后”。而此时,离高宗去世还有十年。可以看出,这种皇帝与皇后相互尊重的政治格局,是在高宗思想清晰的时候确立的。

然而,高宗虽然把政治事务交给武则天,但他并不是完全放任。即使在弘道元年三月,也就是他死前几个月,他仍然密切关注朝廷宰相一职,对欺负舅家的宰相李义琰予以辞退。同时,他还经常命令太子代为督国、处理国事,而不是单纯依靠武则天。因此,高宗在世时,不存在武则天统御的局面。

基于以上分析,唐高宗李治并非是一个懦弱者,而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皇帝。

更多文章

  • 司马炎善待亡国之君,为何历史上司马氏纂位非议最多?有三大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氏篡位的真实历史,司马氏篡位为何能成功,司马炎篡位历程

    公元266年,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炎废曹魏末帝曹奂,改国号为晋,不得不说司马炎此人比起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来还是要宽容和大度得多,他对三国几位亡国之君都算不错:曹奂被封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刘禅的安乐公食邑万户虽然不是在他手上封的(蜀汉亡国时是司马昭当政,那时曹魏还没亡国),但是他也没对此作出改变;孙皓待

  • 他是唐朝窝囊皇帝,生前没有主动权,去世被妻子改朝换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有多窝囊,唐朝最窝囊的皇帝是谁,唐朝最懦弱的皇帝

    李治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是个非常优秀的皇帝,而且寿命还很长, 在历史上也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名气比这位唐高宗李治的大的不是一般的多。幸运的是自己是太子等到李世民死后,就继承了皇位。可出乎预料的是半路楚然出来了个长孙无忌这个权臣,而且这个权臣还是自己的长辈,没办法李治只能跟他慢慢的耗。毕竟长孙无忌已经很

  • 1900年敦煌出土《唐太宗入冥记》,揭开玄武门之变隐藏的两个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玄武门之变发生地点,唐太宗玄武门之变遗址,唐代发生过几次玄武门之变

    《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中记载道:建成集合东宫与齐王府精兵共两千人,前往玄武门。在到达玄武门以后,守门将士却拒绝让建成等人入门,随即大怒的建成便让麾下兵卒结阵攻城。双方激战了很久,建成及其部下也没有攻入城中,这时李世民率领秦王府兵卒赶到,随即与建成部发生激战。最终建成被秦军射出的流矢射中身亡,倒在了门

  • 一代贤后:长孙皇后,她为何会得唐太宗如此深爱,只因她值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长孙皇后和唐太宗典故,唐太宗对长孙皇后一见钟情,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关系好吗

    它有着“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着“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哀婉的爱情故事;更有着唐太宗与长孙皇后这样举案齐眉、相互扶持的动人感情。提及浪漫,我们总是会不可避免的想到爱情。的确,爱情是多么动人的二字,只是提

  • 多次拒绝唐太宗提拔的第一功臣,为何结局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长孙无忌,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皇后的亲哥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一。虽功高盖世却不贪恋权力,多次明确拒绝唐太宗的提拔,是个头脑清醒的明白人。然而,这样的一个明白人,后来却因得罪了一个女人,而落得自己被处死,家人被流放的悲惨结局!1长孙无忌出生于公元594年,河南洛阳人,出身显赫,父亲是隋

  • 唐朝时候,长安曾有大量“粟特人”,因为这件事,他们消失不见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时期长安有多少人口,粟特人唐朝,唐朝的古长安老照片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观夫开元之治也,则横制六合,骏奔百蛮。”《新唐书》这样记载盛唐时期的国家景象,本国物产丰沛,国泰民安,周围的小国自然不敢怠慢,“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盛唐之下,万国来朝,世界各地的使者

  • 文成公主的爸爸战功赫赫,李世民为何将他排除在凌烟阁功臣之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成公主真正身份,文成公主的历史事迹,文成公主跟李世民的关系

    历史上有很多人,明明没干什么坏事,却让小说家言给黑得体无完肤。比如著名的王朗,这老头儿在正史上形象不错,而且是富贵善终。偏偏罗贯中看他不顺眼,编造了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桥段,这下子,王朗的的坏形象,算是深入人心。唐朝的江夏王李道宗,情况也和王朗类似,正史对他的评价是“国初宗室,唯道宗、孝恭为最贤”。李道

  • “秀才”起源:在隋朝的十个秀才中,杜氏一家出三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朝秀才简介,历史上的秀才,古代的著名秀才

    “秀才”之名,源于南北朝时期,这要从科举制度说起。汉晋以来,朝廷选拔人才实行举荐制,俗称“举孝廉”,至晋末,各路诸侯纷纷入主中原,你争我夺,政权像走马灯似的变幻莫测,但打天下的军阀们也知道,若使国家长治久安,还得靠专业人才。因此,南北朝时期,最重视优秀人才的策举,《北堂书钞》引《晋令》:“策秀才,必

  • 唐朝最惨的改革家:想要中兴大唐,却惨遭杀害,被骂为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三次中兴,唐朝最惨的案例,唐朝最悲惨的功臣是谁

    一、皇太子的朋友此人名叫王叔文,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别看王叔文的出身不高,但他特别擅长围棋,而且读过诗书,所以唐德宗让他是侍奉太子李诵。太子对时事非常关注,经常与宾客们讨论,在谈到宫市的弊端,李诵表示要向皇帝陈说此事。宾客们纷纷称赞太子,只有王叔文沉默不语。众人离开后,太子对王叔文说:“向论

  • 杨贵妃深受宠爱,唐玄宗为何不封她为皇后?原因有三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贵妃对于唐玄宗的态度,唐玄宗与杨贵妃高清图片,杨贵妃与唐玄宗是什么关系

    然而很多人都感到奇怪,既然赢得了皇帝的专宠,为何她终身都只不过是个贵妃,而没有被玄宗皇帝册立为后呢?也许有人会说,唐玄宗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因为这个女人原本是儿媳妇,生怕传出去会惹人发笑,所以才没有加封。毕竟皇后可是要母仪天下,并不是谁都能当的。但这个观点是不能让人信服的,要知道就在此前,李治可是把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