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赋:嬴政没说杀吕不韦,他为何要自杀?教授:吕不韦太聪明了

大秦赋:嬴政没说杀吕不韦,他为何要自杀?教授:吕不韦太聪明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843 更新时间:2024/1/17 19:16:52

这也标志着,吕不韦的时代一去不返!

吕不韦回到了他的封地,假如吕不韦安分守己的在自己的封地上安享晚年,也许,嬴政还不会杀他。

当然了我们说的是也许!

但是,就在吕不韦回到封地一年的时间。六国的人纷纷登门拜访吕不韦了,很显然这些人都是想要让吕不韦出山,去他们国家当宰相的。

但是,吕不韦拒绝了他们。

[var1]

正是这件事引起了嬴政的注意,吕不韦可是秦国的宰相呀,在秦国执政十几年,可以说他对秦国太了解了。

他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若是他到其它国家当了宰相,针对秦国的一些弱点,采取一些措施,秦国不就是有把柄落在其他国家了吗?

这样的事情,嬴政绝对不让他发生。

考虑到吕不韦的功劳不小,嬴政还是没有忍心杀他的。但是,嬴政也不会放过他,而是给他写了一封信。

[var1]

信的内容大致如下: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翻译过来就是:“吕不韦对秦国有什么功劳?秦国要封他十万户人家作为食邑。吕不韦和秦国有什么关系?嬴政都要叫他为仲父。没有功劳,和秦国也没有亲戚关系,还是到蜀地去吧”。

当时的蜀地,就是流放犯人的地方。等于嬴政把吕不韦给当犯人给流放了。

可以说没有吕不韦,就不会有嬴政的秦王,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甚至还有人说,嬴政的父亲就是吕不韦。

嬴政的生父之谜,连《史记》的作者司马迁都没有搞懂。他在《吕不韦列传》和《秦始皇本纪》里的记录不一样。最终,也就造成了不知道嬴政到底是谁的儿子的这种说法!

[var1]

这封信里,嬴政竟然把他的功劳全部给抹杀了,即便是嬴政的母亲赵姬,也是吕不韦曾经的妾。

我们都知道吕不韦不但帮助嬴政的父亲异人,当上了秦王, 还把自己的女人给了异人。之后,他们两个才生了嬴政的。

异人去世后,嬴政才有机会当上秦王的。这里嬴政竟然说吕不韦没有功劳,还要把他给贬到蜀地去。

吕不韦能接受这个事实吗?吕不韦放弃经商,就是想要让子孙万代都能够富贵下去的。

嬴政掌权了,竟然要把他发配到蜀地去。

[var1]

他还真可以到蜀地去,但是,他又不能去?

为何这样说呢?

因为他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嬴政已经惦记上他了,肯定不会让他活的,就如同嬴政先是把他的相位给罢免了,然后又把他给贬到了蜀地去。

贬到蜀地去,就是最终的结局吗?

当然不是了,以吕不韦对嬴政的了解,嬴政肯定是会置吕不韦于死地的,只不过嬴政不会一步做到位。

他只能一步一步的执行,直到把吕不韦杀死为止。

吕不韦明知自己难逃一死,为何不选择自杀,非要受屈辱呢?所以,他在见了嬴政给他的信之后,就果断选择了自杀。

[var1]

吕不韦的自杀,恰恰证明了这就是他的聪明。关于这一点王立群教授也说过,吕不韦只有在杀,才是最英明的。

试想一下,他自杀之后是不是就保全了他的家人了。若是他不自杀,嬴政给他来了一个灭族,这岂不就更得不偿失了。

至少他死了,嬴政再也不会惦记他了。

所以,嬴政肯定要处死吕不韦的。事实上处死吕不韦,这也不是空口说说的事。要知道在处理吕不韦之前,嬴政已经把嫪毐给五马分尸了。

嫪毐和赵姬生的两个孩子,也被杀死了。即便是赵姬,嬴政的亲生母亲,也被嬴政给软禁了起来。

[var1]

吕不韦是一个外人,嬴政连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弟弟都不放过,他会放过吕不韦吗?要知道吕不韦也是和赵姬有淫乱关系的。

吕不韦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情,和太后私通,不管什么时候,都是难逃一死的。所以,他在见到嬴政的信之后,就果断的选择了自杀。

这才是吕不韦的聪明之处。

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反思一下,吕不韦到底是真聪明,还是假聪明呢?

你说他聪明吧,他最后竟然是自杀的,这个结局太过于残忍了。

你说他不聪明吧,他经商能成为全国首富,他从政能当上秦国的宰相,向六国发难。只能说他是权利的牺牲品!通过结局来看,似乎,他就不应该从政!

你觉得呢?

更多文章

  • 大秦赋里的“潜伏”:秦与六国的谍战大剧,比正面战场还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秦赋各集介绍,50部谍战潜伏剧排名,讲秦国历史的电视剧有哪些

    [var1]秦近日来,随着历史大剧《大秦赋》的热播,人们又被带回了那段群雄割据、争霸兼并的战国岁月。一场场高度还原的血战,一个个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将士,使现代观众看得血脉贲张,直呼过瘾。相形之下,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间谍,有力地支援、配合了正面战场,却“深藏功与名”,被后人有意或无意地淡忘了。列国在

  • 商鞅、张仪、魏冉、范雎、吕不韦、李斯,谁对秦国的贡献最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仪和范雎李斯谁厉害,秦国丞相范雎与魏冉,商鞅和张仪和范雎哪个厉害一点

    从秦孝公变法强秦,使秦国彻底告别积贫积弱的局面。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共经历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六代国君。[var1]虽然说经历了六代国君,但是因为在位时间长短的问题,真正为秦国的一统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这祖孙三代秦君。“一个好汉三个帮”

  • 大禹治理的是哪里的水?教授:从《山海经》推断,它是在尼罗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这也让人感到好奇,大禹治的是哪里的水呢,根据《国语》:“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伊水和洛水正好是黄河的支流,因此大禹治理的区域面积,主要还是黄河流域的下游位置。[var1]但是来自于中科院的孙卫东教授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山海经》推断:是尼罗河。这是一个大胆而且新鲜的看法,孙卫东教授在国

  • 大秦赋:嬴异人没有父亲的手腕,他在吕不韦面前,没有王者的威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秦赋嬴异人精彩场面,嬴异人和吕不韦的关系,嬴稷与嬴异人

    [var1]而其中吕不韦则是乐开花了,因为他当初重金投资与嬴异人,如今终于得到回报了,嬴异人登上王位,他更是直接被封为丞相,从一个商人登上大秦帝国的丞相之位,这是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var1]有意思的是,吕不韦在得知嬴柱崩了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赶紧回到家中偷着乐,他没想到局势发展的这么对自己有利,

  • 夷陵之战蜀吴打得不可开交,本是魏国的好机会,曹丕为什么不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丕伐吴为啥也失败了,夷陵之战后曹丕为什么伐吴,夷陵之战时曹丕为什么不攻东吴

    堪称励志典范的刘备,在自己的晚年,却是发动了一场本就不该发动的战争,夷陵之战。不过在这场蜀汉和东吴的战争中,相对于魏国来说,原本就是一场十分有利的战争,可是魏国的选择却是坐山观虎斗,为什么曹丕没有出手呢?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var1]一、夷陵之战的整体局面夷陵之战对于蜀汉和东吴来说,都是一

  • 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若成功能拯救燕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荆轲刺秦秦王派谁去攻打燕国,荆轲刺秦王以后是怎样对付燕国的,燕太子丹与荆轲

    在三十多年前的长平,秦赵两军血战三年有余,最终秦国人取得胜利,这也成为战国时代的转折点。赵国四十万热血男儿丧身于秦国大军,可谓有不共戴天之仇,可是秦国摧毁性的军事作战能力也彻底摧毁了韩魏两国的意志,数年而后韩魏两国皆沦为秦国附庸。当长平之战而后数年之间,一个在赵国成长起来的秦国王子回到了秦国,成为了

  • 骗了我们千年的荆轲刺秦,被《大秦赋》“扒光”内幕:难怪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荆轲刺秦成功了吗,荆轲刺秦发生的历史背景,荆轲刺秦失败的真实原因

    第一个细节是樊於期的死,第二个细节是机智救秦王的成了李斯。历史上,樊於期并不是被太子丹逼杀,他是为了报答太子丹慷慨就义;当荆轲刺秦王时,机智投出药箱子的也不是李斯,而是医官夏无且。[var1] 当然,忠心救主的人改成李斯情有可原,毕竟这是一部以嬴政李斯为主线的戏,但把太子丹和樊於期演成反目成仇,就有

  • 夏侯惇没有什么战功,为何在魏国地位却高得吓人?说出来你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夏侯惇有哪些战功,夏侯惇为什么在魏国的地位高,夏侯惇正史厉害吗

    负土知忠力,敬师见高风。啖睛失一目,孤勇敌万军。壮哉盲夏侯,大名列三分。[var1]作为一个整日里在枪林箭雨中穿行的武将,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倒在沙场上,再也无法见到明天清晨升起的朝阳。咱们普通老百姓纠结的是贫与富,暖与寒;枭雄们纠结的是成与败、兴与亡;文臣们纠结的是高与低,得与失。兵者,大凶也。而

  • 墨子不仅擅长机关术,更是堪比欧几里得的数学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数学家墨子简介,墨子图片,墨子的三大定律

    [var1]第一,墨子主要贡献墨家兴起于战国初期,当时诸子百家一直为自己的学派著书立说,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比如大家熟悉的儒家代表的是统治阶层的利益,但是儒家却非常的重视文教而轻视自然科学,不仅仅是儒家,当时的很多学派对于自然科学都是持消极或者不重视的态度!而墨家则是代表的底层小工业者的利

  • 商鞅变法中的奖励体系,抓住了民众心理,促进了秦国的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商鞅变法各个政策的作用,商鞅变法对秦国的贡献,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改变

    那么商鞅变法中到底有哪些改革方式呢?竟使得秦国崛起于西戎,最终统一六国。其实,商鞅变法中的改革途径有很多,例如废井田,推县制等。但是其中也有一个较为特别的方法,那就是它的奖励体系,它抓住了民众心理,帮助秦国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国家模式,提高了民众积极性。[var1]商鞅的奖励体系,一般要与管仲的利出一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