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秦赋扶苏保卫战本可避免,嬴政为何留下儿子?吕不韦:不光为我

大秦赋扶苏保卫战本可避免,嬴政为何留下儿子?吕不韦:不光为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000 更新时间:2024/1/25 12:15:36

在这场扶苏接力战中,先是嬴政的冬姐保护扶苏,后来宫女小妍出来接力,紧接着是一位老寺人,而后是渭文君,他们都因为扶苏而被杀,同时樊於期也难辞其咎,毕竟嬴政留下他,是让他保护冬姐和扶苏的,如果有闪失提头来见,很明显他任务失败了,这就不禁让人思索为何嬴政要留下儿子呢,抛弃儿子的意义是什么?

[var1]

嬴政和李斯谋划许久,在场的每个人都是棋子的,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有目的。甚至他娶芈华都不一定是喜欢,而是刻意为之,只为拉拢楚国芈姓一脉,似乎目的也达到了,自他娶了芈华之后,明显华阳太后更加器重他,而且在此次平叛过程中,昌文君昌平君,阳泉君也是出力非常多的,有了更多力量支持他才成功扳倒嫪毐吕不韦,只不过吕不韦更聪明些,他更早看出执棋者是嬴政,自己是棋子。

于是吕不韦想要提前杀死嫪毐,毕竟一旦嫪毐谋犯罪名坐实,他和赵姬都脱不了干系,可是他却没有想到他将嫪毐送给赵姬,二人竟然产生了真感情,并且生下了两个儿子。他也终于明白赵姬为何一直袒护嫪毐。而嬴政也绝不允许任何人破坏这盘棋,所以吕不韦选择装病,但是大王却偏偏要动他这颗棋子,让他镇守咸阳。

[var1]

而嬴政在这关键时刻抛弃儿子,就是让公子扶苏作诱饵,代替着他坐镇章台宫,谁保护他,谁便是忠心之人,而谁要杀害他谁就是乱臣贼子。正所谓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有秦王之子在,也必定会激发嫪毐等人的叛乱之心,毕竟秦王的儿子这个诱惑力太大了,只要挟持他活命就是有了保障,杀掉他也可乱咸阳的民心。而且从另一方面来看,他这也是因为信任吕不韦,同时也是想要保住吕不韦一条性命,但不光是为了他。

因为众臣前往雍城参加嬴政加冠大礼,而如今咸阳吕不韦大权在握,所以嫪毐才亲自带兵攻打相府,想要拔掉咸阳最有权势的人,可一旦吕不韦不当棋子,选择和嫪毐串通一气,联合诸国攻打嬴政,再以叛乱之名绞杀逆贼嫪毐,拥戴公子扶苏上位,嬴政这盘棋就输了,而最大的赢家依然是吕不韦,他又会成为那个权倾朝野的相邦。

[var1]

但是嬴政就是在博弈,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有绝对的信心,他相信吕不韦不会反,他自己会成功,儿子也会平安无事。同时他也是在逼迫吕不韦有所行动,一旦他护驾有功,可以通过这个来保住他一命,毕竟仲父对自己有教导之恩,如今老了,政见与自己相左,是东出道路上的绊脚石,而嬴政选择拔掉他的牙齿,放他一条生路,让他和嫪毐两相对抗,弄个两败俱伤,势力都会有所减退,没有任何威胁。

纵观这盘棋,嬴政为了亲政也真是煞费苦心,但是不得不说即便谋划许久,依然是漏洞百出,如果不是李信王贲提早得知大营被嫪毐的亲信控制,如果不是王翦将军带兵驰援,雍城恐怕早就会被嬴虞攻破,只要他死,一切都输了。但是嬴政还是选择做了这场赌局,只要自己成功,便可一举拔掉佞臣,扶持自己的亲信,亲政东出也就水到渠成。

[var1]

其实春秋战国时期,大到几个诸侯国小到一个人,似乎每个想要向上爬的都是在博弈,每一次的合纵,哪个诸侯国不是在博弈,甚至他们已经失败五次,明知道成功几率很低,但是依然选择再来一次,因为一旦成功,国家危机便可解除,同时还可瓜分秦国偌大的领土,富国强兵近在眼前。

而成嬌和嬴虞又何尝不是在博弈,他们的能力在人才济济的战国时代只能说是一般,但是秦王这至高无上的位置,心中也难免心动,所以宁可放弃身家性命也要博弈一次,成功了便是改变一生命运。

[var1]

总结

扶苏保卫战看似是《大秦赋》中小插曲,但是也揭露出人性,也揭露了真正的智慧。毕竟没有哪个事情是万无一失的,有的时候就是需要博弈一把,而没有赌注怎么博弈呀?扶苏就是赌注,就是诱饵,嫪毐,吕不韦以及其它众人便是赌徒,而嬴政便是摇骰子的人,只不过在他看来骰子被他做了手脚,会出现合适的点数。在现实生活当中也同样有些道理。

[var1]

360总裁周鸿祎曾说过,工资只能解决温饱,他很难致富,而勤劳能致富似乎也是个伪命题,唯有创业。但是创业就是博弈,看似是机遇也可能是陷阱,但是没有哪个是万无一失的,看似百分之百成功的那就不是机遇了,找准时机,做到心中有数,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是有的人准备一生也没有遇到机遇,在他看来没有那件事是一定成功,所以他成为不了秦始皇嬴政那样的人。但是如何成为呢?

更多文章

  • 商鞅变法助秦变强,为何商鞅本人却被秦王所杀?只因得罪1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商鞅的变法及影响,商鞅变法对秦国所起的巨大作用,商鞅变法对秦国的最大影响

    [var1]卫鞅,即商鞅,历史上最有名的是“商鞅变法”,他在秦孝公在位期间有机会一展毕生才华,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秦惠文王即位后,却非要将商鞅赶尽杀绝,为什么?只因他做了一事。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去世,21岁秦孝公即位;即位初期战国六雄形成,他痛感秦国之羸弱,被其他诸侯国追着打,却不

  • 圣人孔子五十六岁时,为何相濡以沫近四十余年的妻子要跟他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孔子一生娶了几个老婆,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孔子一生婚姻状况

    但是,不管信不信,作为圣人的孔子,他的确是干出过抛弃发妻的事情。《礼记檀弓上》载:“伯鱼之母死”,唐代孔颖达正义解释:“时伯鱼母出,父在”。所谓“出”,就是离婚。PS:伯鱼,即孔鲤。鲁昭公十年(前532年)官氏孔鲤,据载亓官氏生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孔子将这一子取名为鲤,字伯鱼。从孔颖

  • 地图中的历史:战国七雄的国力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七雄版图排名,战国七雄全部分布图,战国七雄各个国家的实力

    秦始皇统一6国的时候,7国总人口大约2000万左右,战国时代也差不多这个数,至于具体多少在司马迁的史记也找不到答案,如果分析一下能找到一些数据,比如临淄就是当时是七国中比较大的城市。楚国人口比较庞大,根据世界历代王朝人口统计,春秋战国时期楚王国的人口都是最多的。[var1]第二,七国的面积问题也很难

  • 大秦赋:嬴政没说杀吕不韦,他为何要自杀?教授:吕不韦太聪明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秦赋吕不韦雨中激励嬴政,历史上嬴政有没有杀吕不韦,吕不韦和嬴政的历史

    这也标志着,吕不韦的时代一去不返!吕不韦回到了他的封地,假如吕不韦安分守己的在自己的封地上安享晚年,也许,嬴政还不会杀他。当然了我们说的是也许!但是,就在吕不韦回到封地一年的时间。六国的人纷纷登门拜访吕不韦了,很显然这些人都是想要让吕不韦出山,去他们国家当宰相的。但是,吕不韦拒绝了他们。[var1]

  • 大秦赋里的“潜伏”:秦与六国的谍战大剧,比正面战场还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秦赋各集介绍,50部谍战潜伏剧排名,讲秦国历史的电视剧有哪些

    [var1]秦近日来,随着历史大剧《大秦赋》的热播,人们又被带回了那段群雄割据、争霸兼并的战国岁月。一场场高度还原的血战,一个个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将士,使现代观众看得血脉贲张,直呼过瘾。相形之下,战斗在隐蔽战线上的间谍,有力地支援、配合了正面战场,却“深藏功与名”,被后人有意或无意地淡忘了。列国在

  • 商鞅、张仪、魏冉、范雎、吕不韦、李斯,谁对秦国的贡献最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仪和范雎李斯谁厉害,秦国丞相范雎与魏冉,商鞅和张仪和范雎哪个厉害一点

    从秦孝公变法强秦,使秦国彻底告别积贫积弱的局面。到秦始皇一统天下,共经历了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六代国君。[var1]虽然说经历了六代国君,但是因为在位时间长短的问题,真正为秦国的一统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这祖孙三代秦君。“一个好汉三个帮”

  • 大禹治理的是哪里的水?教授:从《山海经》推断,它是在尼罗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这也让人感到好奇,大禹治的是哪里的水呢,根据《国语》:“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伊水和洛水正好是黄河的支流,因此大禹治理的区域面积,主要还是黄河流域的下游位置。[var1]但是来自于中科院的孙卫东教授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山海经》推断:是尼罗河。这是一个大胆而且新鲜的看法,孙卫东教授在国

  • 大秦赋:嬴异人没有父亲的手腕,他在吕不韦面前,没有王者的威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秦赋嬴异人精彩场面,嬴异人和吕不韦的关系,嬴稷与嬴异人

    [var1]而其中吕不韦则是乐开花了,因为他当初重金投资与嬴异人,如今终于得到回报了,嬴异人登上王位,他更是直接被封为丞相,从一个商人登上大秦帝国的丞相之位,这是任何人都无法企及的。[var1]有意思的是,吕不韦在得知嬴柱崩了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赶紧回到家中偷着乐,他没想到局势发展的这么对自己有利,

  • 夷陵之战蜀吴打得不可开交,本是魏国的好机会,曹丕为什么不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丕伐吴为啥也失败了,夷陵之战后曹丕为什么伐吴,夷陵之战时曹丕为什么不攻东吴

    堪称励志典范的刘备,在自己的晚年,却是发动了一场本就不该发动的战争,夷陵之战。不过在这场蜀汉和东吴的战争中,相对于魏国来说,原本就是一场十分有利的战争,可是魏国的选择却是坐山观虎斗,为什么曹丕没有出手呢?本文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var1]一、夷陵之战的整体局面夷陵之战对于蜀汉和东吴来说,都是一

  • 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若成功能拯救燕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荆轲刺秦秦王派谁去攻打燕国,荆轲刺秦王以后是怎样对付燕国的,燕太子丹与荆轲

    在三十多年前的长平,秦赵两军血战三年有余,最终秦国人取得胜利,这也成为战国时代的转折点。赵国四十万热血男儿丧身于秦国大军,可谓有不共戴天之仇,可是秦国摧毁性的军事作战能力也彻底摧毁了韩魏两国的意志,数年而后韩魏两国皆沦为秦国附庸。当长平之战而后数年之间,一个在赵国成长起来的秦国王子回到了秦国,成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