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34岁为何吊死煤山?压倒大明最后一棵稻草,却是扳倒魏忠贤

崇祯34岁为何吊死煤山?压倒大明最后一棵稻草,却是扳倒魏忠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763 更新时间:2024/1/27 8:39:48

公元1627年,内忧外患的大明王朝,迎来了它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崇祯帝朱由检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弟弟,他登基后,铲除宦官党羽,醉心于政事,非常勤奋克己,可惜大明当时气数已尽,外有后金虎视眈眈(满族人的前身),要入主中原,内有自然灾害严重,百姓民不聊生,四处义军揭竿而起,最后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落个自缢煤山的下场。

崇祯帝作为末代帝王,遭遇固然令人同情,大明灭亡也是积患已久,当时天灾人祸又都赶在一起,因此,明朝的灭亡也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崇祯帝,但是他错杀一人,提前判了正在苟延残喘的大明王朝的死刑,这个人就是魏忠贤

魏忠贤何德何能,如果他不被搬倒,就能延迟大明王朝的灭亡吗?答案是肯定的,让我们来看看魏忠贤其人。

魏忠贤,做人要对自己“狠”一点儿

魏忠贤在明朝后期可以说权势遮天,在明朝末年的太监中,他已经达到顶峰,成了真正的大哥,但是他刚走上这条路的时候,却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魏忠贤本名叫李进忠,家境贫寒,自己又好赌,不务正业,导致穷困潦倒,欠下大笔外债。

被债主追得紧了,魏忠贤打起了入宫当太监的主意,一来可以躲避债主,二来也可混个谋生的营生;但是这个决定可不好下,过去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魏忠贤虽与人育有一女,但是还没有儿子呢,这一做了太监,生儿子这事儿就别想了。

而且当太监需要净身,这个苦可不是一般人能受的,在那个没有抗生素的年代,这个手术可是能要人命的,搞不好下不来手术台啊。但是魏忠贤就是这么狠,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自己动手净了身,成功进宫做了一名太监,朱元璋建立大明时,为了防止宦官擅权,对太监做了种种限制,由此,可见,魏忠贤走这条路,实在是迫不得已。

身靠大树好乘凉,得找个好靠山

魏忠贤入宫后,由于常年在市井街头摸爬滚打,见惯了世间百态,也练就了他阿谀奉承的性格,他非常善于巴结逢迎,通过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太监魏朝、熹宗的奶妈客氏等,成功进入权力中心朋友圈。

朱熹宗继位后,魏忠贤积累的人脉开始起作用了,他很快就当上了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继续巴结客氏,用手段干掉了魏朝,他搬倒了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成了熹宗最信任的太监。

熹宗上位后,对朝政不感兴趣,却醉心于木工手艺,作为皇帝,他是不合格的,但是作为一个手艺人,那他绝对是那个行当里的佼佼者;随着熹宗登基,他宠信的客氏也大权在握,后宫、朝政都要伸把手,可以说是只手遮天,权倾朝野,魏忠贤伴上客氏这棵大树,自然进入了大明王朝的权力中心。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借东林党上位

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一个官僚集团,其成员一般都是来自江南的士大夫阶层,这帮读书人可不简单,他们所在的江南地区,经济好,有钱,老百姓日子过得不错,这帮官员更是腰包饱满,富得流油。

即便如此,他们还不满足,不仅贪污受贿,还想分熹宗的皇权,这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钱了,欲望也高了。

东林党要只是弄点钱也就算了,熹宗还能睁一眼闭一眼,但是想分皇帝手里的权利,熹宗可不干了,在那个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时代,皇帝的皇权是不可侵犯的,熹宗虽然醉心木匠活,但也不傻,他得想办法制衡东林党。这时候,魏忠贤进入了他的视野,熹宗开始重用魏忠贤,默许魏忠贤培植党羽,压制东林党,他则在中央坐山观虎斗,悠哉乐哉!

生财有道,稳定边关

明末时期,后金已经崛起,对于这个老对手,明朝也是伤透了脑筋,魏忠贤在抵抗后金的问题上,态度很明确,坚决支持抵抗后金,坚决支持袁崇焕。因为他知道,他所得的权势都是依托明朝的存在而存在,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明朝没了,他也就没了。

在这一点上,魏忠贤认识完全正确,是个明白人,他虽然为了权势,打击异己,迫害忠良,但是也同样为了权势,重用袁崇焕,抵抗外敌;虽然他做事是为了自身利益,但是客观上也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完整,是有功绩的。

打仗打的是后勤,打的是钱粮,支持军队,需要大量的钱,钱从何来?魏忠贤充分发挥他的特长,生财有道。魏忠贤弄钱的手段与常人不同,他没有把手伸向普通劳苦大众,因为他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味搜刮民脂民膏,一旦百姓没有活路,激起民愤,自己也不好收拾。

他把手伸向了江南富庶地区,通过收取工商税,海关税等,增加财政收入,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幅提高。有了钱,一切都好办了,国家粮食充足,军备完善,魏忠贤四处筹措资金给袁崇焕,用于练兵,魏忠贤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魏忠贤迎来了人生重大变故

就在魏忠贤权利,声望达到人生巅峰的时候,一个突发事件把他拉下神坛。1627,崇祯帝登基了!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崇祯帝继位后,立刻拿魏忠贤开刀立威。由于魏忠贤本身权倾朝野,威胁到皇权,外加他多年制衡东林党又征收江南赋税,侵犯了东林党的利益。东林党这些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一肚子男盗女娼的文人,立刻借机搬倒魏忠贤,随着魏忠贤的倒台,却是压倒大明王朝最后一棵救命稻草,大明王朝最后的回光返照也宣告结束了。

结尾

魏忠贤死后,东林党上位,他们大肆地增加赋税,搜刮民脂民膏,又赶上明朝连年大旱,百姓颗粒无收,哀鸿遍野;在这天灾人祸的双重折磨下,各地农民起义纷纷爆发。1644年,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帝在一棵歪脖子老树下面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一个末代君主就这样人生谢幕了,后来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明朝灭亡。

当然, 明朝的灭亡纵然是多方面的,相对于“强汉”、“盛唐”、“富宋”来说,明朝太“刚”了,朱元璋立下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使得明朝政策刚性有余,柔韧不足,特别是外交策略,不向游牧民族低头,一言不合,挽起袖子抡起胳膊就干,皇帝亲自出马,因此才遭遇“土木堡之变”,导致明英宗朱祁镇被俘。

而到了明朝晚期,而对内来说,明朝看不起农民军,不肯与农民军谈判,而明朝廷内部也内讧不断,最后才让女真族的后裔,满族趁中原之乱,策反明朝高级将领,成功入主中原。

纵观,明朝覆灭的整个过程,纵然天灾,人祸齐聚,可以说明朝是气数已尽,但是如果崇祯不着急杀死魏忠贤,魏忠贤生前的一些政策也不会被废除,东林党也不会没人制衡,胡作非为,明朝或许还能延续一段时间,但是历史没有假设,我们后人只能以史为鉴,警示后人!

更多文章

  • 山东作为元朝的腹地,在一统之前混乱不堪,元朝如何稳定秩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元朝山东地图,元朝控制地方的措施,元朝政治中心在哪

    山东作为元朝腹心之地,直隶于中书省。金末到元朝前期,山东地区从动荡到稳定,从经济残破到恢复,从文化衰敝到逐渐复兴的过程。元世祖后期,山东与全国各地政治、经济、文化逐步走上正轨,重开科举时机成熟,仁宗延祐开科标志元代政治进入新的阶段。随着科举的恢复,作为孔孟圣地的山东,为元朝廷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并在

  • 朱元璋为何要把商丘并入开封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开封府朱元璋,朱元璋为什么要去开封,朱元璋为何放弃开封

    图-河南地形示意图截止万历十年(1582年),河南省共有八个府:开封府、归德府、河南府、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南阳府、汝宁府;一州:汝州。可以想见,从明初到明末的二百多年间,河南的行政区划变动是非常大的。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将新占领的元朝中书省(腹里)的九个府,划入河南行省。在元顺帝至正

  • 参照北宋设立监察机构、建立监察制度背后,给西夏带来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监察制度,北宋监察制度有什么变化,西夏监察制度是什么

    监察制度也是封建制度中一项重要的制度:第一,通过这种监察制度可以向皇帝提出谏言,第二,也能够更好地起到对文武百官进行有效的监督,强化君主的权力。西夏王朝,从元昊建国开始深得北宋文化的精髓。他们非常重视监察的重要性,始终鼓励对官员进行监督,并且向最高统治者提出谏言。在坚持党项族文化特征的前提下,创新了

  • 晁盖毒发身亡时,为何不愿意传位给宋江?原来他早看透宋江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晁盖临死前看清宋江真面目,宋江怎么救晁盖,宋江为什么害死晁盖

    很显然,在当时的情况下,宋江已经是梁山好汉的第二把手,一切都尽在宋江的掌握之中,而晁盖不但没有留下遗言把梁山泊主的位置传给宋江,却冒出这样一句奇怪的话,很显然,晁盖不想把梁山伯主的位置传给宋江。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晁盖不愿意这样做呢?实际上,晁盖自己的心中早就有其他人选,并且已经看透了宋江的为人。首

  • 包拯60岁仍然没有子嗣,儿媳却抱出一个孩子,跪下说:这是你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包拯有没有兄弟姐妹,包拯的家族现状,包拯60大寿上突然感叹膝下无子

    包拯一生为百姓伸张正义,但在自己的香火传承上却十分艰难,直到60岁大寿的时候,才有了自己的子嗣。包拯一生娶过两位妻子,包拯首任妻子李氏,在嫁给包拯之后不久,便因病逝世,两人并没有子嗣。李氏死后不久,包拯娶了董氏为妻,董氏嫁入包家的时候,带了一位陪嫁丫鬟孙氏。婚后包拯和董氏相敬如宾,包拯35岁那年,董

  • 江南一代绝色才女,进献给朱元璋一夜后,朱元璋:拖出去,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传奇朱元璋与寡妇故事,真实历史故事朱元璋,朱元璋有哪些经典故事

    不少朋友应该都知道,朱元璋是一个杀了很多功臣的帝王,他一生杀了很多人,从没有表现过悔改之意,但就是这样子的他,最后却后悔误杀了一位才女,为了表示自己的悔意,还在这个女子的坟前立了一个罪己碑,这个女子就是苏坦妹。苏坦妹是江南很有名的一位绝色才女,和浙西四贤刘伯温等人都有来往,还经常去参加有很多的名人参

  • 《大明风华》朱棣与建文居然见面了,历史上朱棣有没有找到建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棣和建文的能力,朱棣最后找到建文了吗,历史上朱棣到底见过建文吗

    从史料记载来看,朱允炆应该是逃掉了根据《明太宗实录》的记载,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打开金川门,燕军就此攻破南京城,城中诸王和文武群臣纷纷前往拜见燕王,建文帝朱允炆也曾打算出迎,但旋即叹道“我何面目相见耶”,逐阖宫自焚。朱棣得知后连忙派人前往救火,结果使者“出其尸于火中”。关

  • 腐朽清朝能剿灭太平天国,为何崇祯却无法消灭李自成?崇祯太蠢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崇祯大战李自成,崇祯与李自成的关系,崇祯皇帝和李自成哪个能力强

    大家都知道,晚清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半个中国,最终在曾国藩湘军以及清军的联合镇压下,走向失败。有人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清朝能把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下去,当时还有列强环伺,为何明末崇祯无法镇压李自成起义?有网友给出这样一个解释:因为崇祯面临的情况比晚清面临太平天国要糟糕的多,他没有曾国藩、李鸿章、左

  • 古代文治最牛是宋仁宗,武治最牛是谁?回顾一圈,第一真不好选!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古代为什么是文治不是武治,文治和宋仁宗的关系,文治武治

    如果这么来看,以“文治”出名的皇帝,有很多,比如汉文帝、明孝宗等,但若说“文治”最牛的,也可以说把“文治”推上顶峰时期的,有一个人大家一定没有异议,那就是宋仁宗赵祯。宋朝本来就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而宋仁宗在位期间,经济、科学、文化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古代四大发明有三项都出现在仁宗时期,更是有欧

  • 《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为什么不适合治国?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明王朝1566嘉靖孙子不认嘉靖,大明王朝1566嘉靖皇帝评价,大明王朝1566嘉靖怎么沟通

    陈宝国的演技真的太好了,在海瑞进谏之后,他撇下嘴角说自己知道的太晚了,现在没办法了。后悔、委屈、孤独都在他的嘴角展露无遗。记得前面嘉靖说过自己年少丧父,还没什么兄弟,只能把身边的奴才当成家人。但是又在皇帝的位子上,身边人带着尊带着敬带着畏惧的感情始终和亲情不一样。可能他修仙,远离朝政的“自闭”和总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