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狄仁杰最后的下场如何?

历史上,狄仁杰最后的下场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624 更新时间:2024/2/6 6:24:34

狄仁杰出生于630年,也就是唐贞观四年,今山西太原人。狄仁杰年轻的时候考上明经科举,虽然做得都不是什么大官,但是他政绩很好,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狄仁杰人生第一次出彩是在676年以后,那个时候他被升为大理寺丞,相当于现在的最高院副院长,位于大理寺卿之下。

在狄仁杰担任大理寺丞期间,他在一年之间就审完了大量挤压的案件,涉及的人员达到一万七千多人,但没有一个人觉得自己是冤枉的。因为狄仁杰在断案的过程中从不避权贵,而且断案如神,狄仁杰名声由此传播开来,在百姓中有着极高的声望。

唐高宗爱其才,便调任他当侍御史,成为一名谏官,狄仁杰多次与唐高宗在朝堂之上发生争执,唐高宗不但不生气,还觉得他是个忠臣和直臣,于是先后升任他为度支郎中和知顿使。唐高宗死后,武则天李旦为天子,而狄仁杰则开始了他的外放生涯,先后担任宁州刺史和豫州刺史等职务。

在宁州刺史任上,狄仁杰展示出了处理民族关系的良好才能,一度让边境的契丹人对他很是害怕;而在豫州刺史任上,他因为在协助宰相张光辅平定李贞叛乱的过程中得罪了张光辅,张光辅便弹劾狄仁杰,狄仁杰因此而被降为复州刺史。

武则天在690年当上皇帝之后,认为狄仁杰在地方上的政绩很好,便把他召回京城,封他为同平章事,成为宰相。而这个时候他已经六十多岁了,人生经历了起起伏伏,终于达到了人生巅峰,但是他的磨难还未完。

692年,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人谋反,将其下了大狱。由于唐朝也有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狄仁杰便将计就计,承认了谋反的罪行。其实这是狄仁杰的缓兵之计,他想办法在一块布上面写明了冤情,让人带出去交给了自己的儿子狄光远

狄光远便带着父亲的诉状找到了武则天,武则天大惊,招来来俊臣询问。来俊臣告诉武则天,自己并没动刑,狄仁杰便招认了。武则天便派人到狱中查问事情缘由,但是来俊臣从总作梗,伪造了狄仁杰的认罪书让来人交给武则天。武则天看到之后还是不信,便亲自到狱中找狄仁杰,狄仁杰说,如果自己不认罪,势必会被酷刑折磨致死,所以才认罪的。至于说认罪书,他是万万没有写过的。武则天虽然很相信狄仁杰,但是也不愿意全信,没有杀他,但是把他贬为菏泽县令。

696年,契丹攻陷唐冀州,形势危急,武则天想起狄仁杰处理民族问题的才能,于是任命他为福州魏史,抵御契丹。狄仁杰到任之后,契丹听说是狄仁杰到任,于是便主动退出。因为当时契丹大军的首领叫做孙万军,他知道狄仁杰在宁州刺史任上表现出来的能力,自知不是对手,所以便主动退出。不久之后,狄仁杰便被任命为幽州都督。

697年,武则天重新召回狄仁杰,任命他为宰相。698年,突厥南下攻打河北,武则天让狄仁杰挂帅出征,大败突厥军队后,又被任命为河北安抚使。

700年,狄仁杰回到京城担任内史,也相当于宰相。此时的狄仁杰已经是武则天的亲信了,武则天对他极为恩宠,不但很听他的谏言,走到哪儿都带着他,而且还赏赐了他一座很大得宅子。但不久之后,狄仁杰就病逝了,武则天听闻之后不但流下了眼泪,而且还为此辍朝三日。

其实狄仁杰的一生是很坎坷的,他也算是大器晚成,直到六十岁之后才开始在朝堂之上有自己的容身之地。而且武则天也不是一开始就信任他的,这从来俊臣诬告他这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来。但是狄仁杰还是用自己的行动让武则天觉得自己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并最终得到了武则天的重用。

那么武则天信任狄仁杰到什么程度呢?据说武则天立李氏后人还是武氏后人为太子这件事上很犹豫,常常睡不着觉,但她又不想问别人,只招来狄仁杰询问。狄仁杰告诉武则天,想想自己死后武氏后人如何供奉她牌位这个问题就清楚了。武则天恍然大悟,于是决定传位给李氏后人。

狄仁杰一生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不但在民间有很大的省声望,也在晚年得到了武则天的极大信任。而狄仁杰在事唐和事周这件事上很聪明,他对武则天很忠诚,但是他其实是希望李氏后人继承皇位的。所以在很多事情上,狄仁杰可以站在武则天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用一种隐蔽而又可以让武则天比较接受的方式,让武则天下定决心把江山还给李氏。虽然后来发生了神龙政变,成功把天下还给了李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狄仁杰对李唐江山还是很有贡献的。

更多文章

  • 古代“粉丝”更疯狂,为了一睹李白风采,此人追踪李白3000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白真实故事,历史上的李白真容,历史记录李白

    重量级诗人相当相信“吃什么补什么”,他将杜甫的诗集焚烧成灰烬,像喝补药一样每顿必饮,并发下誓言:“喝下杜甫的诗啊,让我的肝肠从此改换!”以七绝闻名的王昌龄曾贬到龙标,日子过得相当艰难,跟随的老仆人需沿路拾落叶当柴烧。但经常有人在路边跪拜,向他求诗。晚唐诗人李洞“酷慕贾岛”,尽管贾岛是一个苦命之人;他

  • “口蜜腹剑”一词出自哪里?说的是谁?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口蜜腹剑主人公是谁,口蜜腹剑是什么典故,笑里藏刀与口蜜腹剑的区别

    那“口蜜腹剑”一词出自哪里呢?“口蜜腹剑”出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口蜜腹剑说的主角是唐朝宰相李林甫。“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李林甫,是唐玄宗时的宰相,同时他还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官位虽重,但他的为人却不敢恭维

  • “女扮男装”与“慢束罗裙”——唐代女性的服饰装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代女性抹胸连衣裙,唐代女性的服装造型,唐代女子男装的搭配

    唐朝时期的服饰特色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兼收并包。唐朝的服饰充分呈现了唐文化的多元魅力,而其中唐代女性的服装更是绚丽多彩,异常的引人注目。一、唐代女性中的“男装大佬”进入宋代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礼法逐渐严苛,以至于宋代的女性上街都受到限制。但是在唐代,尤其是盛唐时期,女性穿男装、胡服、骑马的现象

  • 34年前,山东一女子效仿武则天“称帝”,还建立后宫,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山东一女子效仿武则天称帝,武则天继位的历史故事,真实武则天称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六国统一之后建立了秦朝,从此确立了中央集权,作为统治者的皇帝,也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权力对于人们而言,向来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诱惑,为了能够成功坐上那个位置,无数人前仆后继,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的事迹向来为人所感叹,从唐朝一直到武周时期

  • 杜甫说:我没有李白那么浪,为啥混的比他还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杜甫和李白谁厉害,杜甫与李白有什么差异,杜甫和李白哪一个更厉害

    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年轻时候时候家庭也是相当殷实,爷爷是省部级高官,父亲算是厅局级,吃喝不愁,所以早年杜甫也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时虽然已经开科取士,但是毕竟考试做官风气不如宋明时期那么深入人心,杜甫虽然也是饱读诗书,但是到长安举进士不中,就干脆游荡大江南北的,从长安逛到山东,又从山东转到

  • 匈奴、突厥、契丹、蒙古,傻傻弄不清楚?一文简说草原民族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匈奴突厥契丹蒙古人从哪来的,匈奴和突厥契丹,匈奴突厥契丹的前世今生

    第一个就是匈奴。在影视剧的影响下,匈奴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他们辉煌过一段时间,一直到清汉时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欧洲历史上的匈人,大概率就是我们所知的匈奴人,可惜的是这个猜测没有具体的证据来印证,只是匈人就是匈奴人的这个想法还是被人们给默认了,人们认为匈奴人在失去了家园之后才迁移到了欧洲。打败匈奴的

  • 刘邦和李世民:王朝选太子有3条潜规则,历史书不会告诉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与唐太宗的关系,刘邦和李世民是同一人吗,刘邦和李世民的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太子是神圣的职业。他们一旦被册封为太子后,地位就仅仅在皇帝之下,成为帝国的缩小版君主,而其他兄弟依然是臣子。不仅仅是地位高。太子还有独立的官署,朝廷大臣和学者做老师,一支小规模的军队,甚至在紧急情况时,太子还可以代理国政。放眼帝国,能得到这种待遇的,除了皇帝就是太子。而太子的继承制度也

  • “不能欺负老实人”,张文宏这句话,1300多年前李世民就证明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世民最经典的话,李世民在历史中是怎么样的人,李世民说的最好的十句话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足,这也是唐太宗在封建王朝的帝王中,名声颇佳的重要原因。东方巨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虽然有一个“惜”字,但能出现在伟人的词里,那就是最大

  • 干练正直,力僻邪说治蝗之“救时宰相”姚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唐朝宰相姚崇的十条建议,宰相姚崇的优点,开元年间姚崇和谁搭档做宰相

    君臣谐和。开元初年,他继续重用前朝宰相姚崇,整顿国事,努力扭转唐中宗李显时期的颓废、混乱局面,逐步使唐王朝又焕发了兴盛的气象。李隆基像姚崇,字元之,博学多才,通达敏捷,曾三朝为相。武则天当政时,姚崇就很受赏识。唐玄宗继位后,仍然以姚崇为相。打理政务的过程中,姚崇经常向唐玄宗提供治国良策,玄宗大都予以

  • 到底是谁抹黑了太原起兵时期的李渊和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怎么对待李渊,太原太守李渊,贞观之治李世民和李渊

    《旧唐书》:(大业)十三年,(李渊)为太原留守。群贼蜂起,江都阻绝,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旧唐书》是五代后晋刘昫写的,很简略,隋炀帝跑江都去了,天下大乱,各路军阀纷纷起事,李世民跟刘文静就劝李渊赶紧也起兵,凡事要趁早,吃屎也逮口热乎的,再晚就赶不上二路汽车了。李渊听了,决定起兵。本来说